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南明日不落 >

第74章

南明日不落-第74章

小说: 南明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万的眼珠子都快要瞪下来,看着瘦削得如同一根柳条儿的俊俏佳人,居然说举石狮子就举起了石狮子,这般神力简直闻所未闻。
    高宁更是骇然失色,他本以为自己的武艺已经算是天下拔尖,他本就天生神力,又年轻力胜,练武也勤奋,等闲人都打不过他,他虽然看上去谦冲,但实则傲气得很。今日见到马走日跟玩儿一样地举石狮子,他才知道自己跟面前这怪力女郎,根本不是一种类型的存在。
    马走日举重若轻地将石狮子又放回了原位,纹丝合缝,一点也没差了位置。
    李来亨也是惊叹:“马大人真是神力……”
    马走日随口道:“不算什么,江湖杂耍的把戏罢了。这倒不是下官天生神力,而是得益于一门内外兼修的功法,此功名唤《龙象般若功》,共有十三层,修炼到绝顶,便得十三龙、十三象之力,堪称龙象大力。”
    高宁极为眼热,说道:“真是神功!”
    马走日却道:“我懂几百种武功,比这龙象般若功更强的,也有不少。但武功再强,却抵不过天命,却抵不过枪炮。清军何以在我大明复国军面前如土鸡瓦狗,除殿下身负天命,治军有德外,自是我大明复国军装备的武器,已经远远不是清军能够想象的了。”
    高宁若有所思,李来亨则笑了笑,李万还沉浸在马走日举石狮子的震撼中。
    马走日终于带着李来亨来到了白明修在成都驻留的官邸,白明修并没有住在府衙,而是选了一个富户的大宅。只不过这家的主人已经不知去向了,不知是死在了战乱中,还是逃走了。
    李来亨等人来的时候,白明修仍在给抵川新干部们开会。白明修始终都坚持一个方针,那就是投降过来的官员,必须接受改造才能任要职,哪怕是知府这个层次,都必须是熟知大明理政院施政方针,和通晓白明修一整套的哲学体系的。
    年轻的官员周慎思就在这些人中,他原本是从广东逃难去南沙的读书人,没想到投靠了太子之后,居然一路平步青云。他虽然并无什么理政的经验,但经过一期的实习,被考评为“思想过关”、“灵活变通”、“勤勉”、“操守诚恳”。白明修索性直接提拔他来做临时的成都知府。
    白明修就对新干部们交代道:“……四川初定,人心思安。你们的首要任务,还是恢复生产,合作社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百姓安居和福祉现在优先于一切事务,所以吃饭、住房、防疫医疗、文教乃至治安都是核心工作,需要渐次展开……”

156 潜力军官
    李来亨是在外面等了一段时间才进了正厅觐见白明修。
    那会儿正好一众官员们尽皆朝太子殿下鞠躬,而太子殿下居然也微微鞠躬,只不过鞠躬地角度比官员们低了许多。
    这就有点超出李来亨的认知了,他大明太子朱慈煊是监国,是实际上的最高当权者,未来还会成为皇帝,可是他居然还会向一群现在不过都是些小官的公务员回礼,这确实是匪夷所思了。
    李来亨在马走日的指引下,进到正厅,还是非常讲究地准备下拜。不过白明修却随便摆了摆手,说道:“不用跪,鞠躬吧。”
    马走日在旁解释道:“殿下革故鼎新,朝野推行简化新礼,使士人不多繁文缛节而显恭敬,百姓多知礼节而彰教化。非宗庙天地亲恩,见君而不大礼,以简礼鞠躬、作揖代替。”
    李来亨其实本来也就是灾荒乡民出身,没怎么读过书,对于礼节更不可能像是东林士子们一样清楚,不过人家叫他不跪,他也省得麻烦,学着之前那些公务员的模样,对着白明修深鞠躬。
    他身后的两个年轻人也是有样学样,特别别扭地鞠了躬。
    白明修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这个厅里除了上首的两个主位,下面为了接待刚才的一众公务员摆了好几排座位,白明修示意李来亨等人就坐,自己也坐在了主位上,而马走日则来到他的身边侍立。
    李来亨发觉这个太子跟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形象是一种特别坦然的样子。你能感觉到他身上那种权威者的气质,隐而不发。但同时,他似乎完全没有架子,整个人的感觉让人特别随和。
    不过李来亨不会被这表象所欺骗,面前的这货,从缅甸一路杀到四川,加起来砍了三万多鞑子的人头了。毫无疑问地,照这位太子爷这么个杀法,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建奴,恐怕真的能给他杀到灭族。
    李来亨落座之后首先就对白明修道:“殿下,微臣降了。”
    这个倒是令人意外了,就连刚才一路带他过来的马走日的表情也十分奇怪。
    白明修目光如水,望着李来亨,说道:“哪里的话,临国公受的是我大明的爵位,举的是我大明的日月旗,又何来降了一说?”
    这就算是给李来亨台阶下了,李来亨倒也识趣,他其实在过来的路上,就已经考虑透彻了。这位大明太子是非凡之人,从绝境带领大明打下西南半壁江山,如今势头此消彼长,李来亨相信南明内部若无之前内讧不止的争斗局面,这太子殿下总揽全局,那么北伐满清复国,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而更让李来亨能够接受的是,这位太子对待人民的态度。他肯上街同老百姓对话,亲力亲为操持安置流民和恢复生产之事。说起来李来亨当年如果不是因为饥荒为了活命,也不会踏上造反这条路。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在他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当年的崇祯皇帝做不到,闯王也做不到,而鞑子则是另外一码事,李来亨分得格外清楚。
    “殿下,臣手下有三万部众,愿奉调来成都,接受大明复国军改编。只求殿下能善待臣的这些老兄弟们,不要为难大家。”
    白明修点头,道:“自然,做大明的子民,我怎么可能为难他们。如今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人烟稀少,良田抛荒。我希望临国公的部众能够解甲归田,也加入合作社。待遇上我会比普通民众提高一些的,并发放一笔安家费。如仍有兴趣从军,则可进入大明复国军的陆军训练基地,不过在这,就只取精锐了。要纪律严明、意志坚定、忠诚敢干之辈。”
    白明修看了看他,又道:“临国公你有什么打算呢?”
    李来亨道:“全凭殿下差遣。”
    他又笑了笑,道:“这些年来,一日不得安生,怕明军,怕清军,有的时候梦里都是烈火,全家都在烈火中焚烧。今时今日见了太子,臣却笃信,太子一定能光复山河,恢复明室社稷,更能给老百姓带来一份好日子。如此的话,做一个田舍翁便是绝大的幸运了。”
    白明修道:“不管怎么说,你李家都是世袭的临国公,百代恩荣呢。”
    太子殿下又瞧了瞧李来亨身旁的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身上的气场让他颇有好感,于是问道:“二位,你们有什么志向呢?”
    李万也不害怕白明修,觉得他父亲跟白明修条件都谈的差不多了,也就稍稍放肆了一点,于是道:“能追随父亲驰骋疆场,不坠了他老人家的声名,便是我李万的志向了。”
    高宁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最后沉声道:“回殿下,高宁愿学汉之霍去病,北击匈奴三千里,做不世的英雄,千古留名。”
    李来亨听到这话,倒也是欣慰地笑了。
    白明修本想说点什么,不过他眼前突然就弹出了ar界面。界面中是高宁的头像,姓名和年龄。下面一行写着,职业:军官,潜力上限:a+级,忠诚度:45。
    “诶,这是什么功能?”
    系统回答道:“人才版块的【录用】功能,花费100金手指币,可以查看一名人才的面板,确定其忠诚度和潜力上限。算是给你新开的功能吧,这一次就不收你费用了。”
    白明修问道:“李定国现在是什么级别?”
    “a级军官,忠诚度98。”
    “唉哟我去,这个高宁在历史上听都没听过,居然成长上限比李定国还要高?”
    “只不过是潜力上限,如果培养不到位,经历不足,是成长不到那个程度的。”
    心里虽然十分震动,不过白明修一只人精表面上一点都没有体现。
    他只是非常淡然地说了一句:“好,既然这样,这位兄弟不如加入我大明复国军,也许将来你所取得的功业,后人看起来,会比霍去病更要彪炳。”
    高宁却仍是淡定,拱了拱手道:“借殿下吉言了,高宁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7 废宗室
    夔东十三家中李来亨旗帜鲜明地选择奉调,率领手下三万人马及家眷从巴东来到成都。他就像是一座并不结实的堤坝上的最大一道裂缝,裂开之后,整个堤坝就开始垮掉了。
    很快,袁宗第部下的挂印总兵邓秉志、杨洵、赵云,刘体纯部下总兵锁彦龙、吴之奇、王加玉、李之翠、刘应昌、胡君贵、田守一、王之礼等先后向大明复国军投降,他们带着人马和财货,奔赴成都。虽说谋不到什么封赏,但至少不会有性命危险。
    这段时间之内奉调的夔东十三家人马,多的有总兵带着上千名兵丁和男女老幼,少的甚至三五个人就逃过来了。袁宗第见大势已去,便率部来到成都,向白明修负荆请罪,表示奉调。而郝摇旗、刘体纯两人,很快发现自己手下居然快没人了,在深山中也坚持不下去,干脆带着全家逃走,不知所踪。
    总之在未调动大军进行真正军事行动的情况下,夔东十三家最终在白明修面前自动瓦解了。李定国旋即命手下将领吴三省率领第二师某部进占夔州府,并部队进入了鄂西地区,揽三峡而望湖广,实现了在战略上东西南三面威胁满清控制区的有利局面。
    而李定国更是率领第一师主力,协同白明修最倚仗的骑二师主力,跨入汉中平原,攻占汉中府,彻底将巴蜀的北大门关闭。西南战役至此全面结束,这场战役是白明修主事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地域跨度最大的战役,如果计算上夔东十三家的农民军,实际上明军的规模跟清军的规模是差不多的。不过结果却是清军全军覆没,而明军的损失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西南战役结果一出,轰动天下。十六万清军灰飞烟灭,明军成功实现云贵川两广五省连成一片,彻底控制西南地区,望两湖、江南,一时之间各地人心浮动,风云变幻。
    明军的骄人战果毫无疑问鼓舞了一大批仍旧还在坚持的反清力量,甚至还激发了一批人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华夏大地,奉太子监国旗号的义军居然出现了上百支,这让清廷大乱,焦头烂额地抽调军力灭火。
    而白明修这个时候也已经踏上了返回广州的路,与他一同回返的,还有各支大军,以不同路线机动前往广州,改隶大明复国军华南军区。至于白明修最近征募出来的十二师、十三师则是直接从广州“出生”的。
    他军中还带着从夔东十三家那边回来的太监监军潘应龙、右佥都御史洪育鳌,以及东安王朱盛蒗。前两位都算是督师,夔东十三家已然不复存在,自然就回返了。毕竟驻守夔东多年有功,进行培训之后再上岗任职,是应有之意。
    潘应龙年事已高,听闻太子居然不再设内务府,也不用阉人了,心中五味杂陈。不过得知太子愿用他一介废人充任正官,潘应龙也是感激涕零,但最后还是辞而不受,希望告老。洪育鳌则还是颇为振奋,他是当年以诸生身份迎接唐王而当上的官,能回到朝廷,显然是大好事。只是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即将进入的“国子监”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太子历来不直接启用官员任职,必要打发去干校培训一段时间,虽然众人都不能理解,但既然这是太子的规矩,无有例外,也只能接受了。
    倒是对于那位东安郡王,白明修倒是情绪多样一些。
    朱盛蒗在面见白明修的时候,哭得如同泪人一般,讲述自己作为宗室在夔东这边吃了多少苦,多么地殷切盼望沐浴君恩,对大明有多么的忠诚。然而跟朱盛蒗想的剧本不太一样,太子监国并没有对他进行什么宽慰,甚至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
    原本朱盛蒗觉得自己作为几乎仅存的宗室,怎么也得给从郡王封成亲王吧,结果白明修愣是连正式的朝廷授发的郡王印信都没有给朱盛蒗。
    简而言之,白明修不承认他的王爵身份。
    经历这一场农民起义清军入关的天下大乱,老朱家正儿八经的宗室基本上全没了,不是被农民军给弄死了,就是被满清给宰杀了。现在能嗣王位的宗室,基本上血缘关系就远了点。
    这位朱盛蒗出身于楚王支系,后来永历给封了个东安郡王。
    广州城被白明修拿下来之后,还有好几个自称是宗室的人上门来认亲。白明修的态度是一概不认,哪怕能自证身份,说自己是哪位王爷的侄子或者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