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铁律-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酉质档模掖永床皇抢硐胫饕逭摺!�
“袁书记,虽然我们之间亲密无间,不过,该说的话,我还是要说,明天就离开文山县了,我估计,这辈子不会回文山县工作了,我在文山县,没有服过谁,你是例外,我一直认为,在官场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是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没有人支持,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反过来说,你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就是存在缺陷,也是能够弥补的,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如果没有了支持,我不敢想象今后的发展啊。”
“老田,谢谢你,能够说出来这些话,我受益匪浅啊。”
“袁书记,说笑了,我在文山县这么多年,对这里是有感情的,你才来几年时间,将文山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是清楚的,哼,上面有些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么做,以为所有人都是傻子吗,袁书记,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廖县长和你之间的关系,余书记和你之间的矛盾,我都清楚,他们想干什么啊,难道老周和老邱就不能出任县长吗,难道文山县裹足不前,经济落后他们才舒服吗?”
说到动情处,田斌眼里有了泪光,也许是对职位不满意,也许是为文山县的未来担心,袁自立默默听着,没有说话,无论怎么说,今天,田斌说的是肺腑之言。
袁自立回到县委院子里的时候,看见周大海和邱永金都站在自己的寝室门口,显然是在等待,两人脸上没有升迁后的喜悦,他们看着袁自立,默默不说话,袁自立紧紧握住了两人的手,袁自立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在文山县,遇见了一帮齐心协力、致力于文山县经济发展的好班子成员,现在,中坚力量都离开了,接下来的情景会如何,袁自立不知道,但是,袁自立会尽最大努力,保持文山县的经济向前发展。
本书来自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农村扶贫工作(求鲜花)
春节前的工作,袁自立感觉有些杂乱无章,几个主要领导同时调整,新任领导需要时间熟悉,袁自立不得不事必躬亲。 www。9腊月28,袁自立才回到省城的家里,回到家里的袁自立,感觉很累很累,程蔚蝶发觉袁自立脸色不好,很是担心,袁自立轻描淡写说是工作太累了,安慰程蔚蝶。
春节期间,袁自立一直在思索文山县班子调整的事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田斌说的话,究竟该怎样理解。程识益专门找袁自立谈话了,他也不清楚袁自立为什么没有调到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他希望袁自立能够正确对待,对于文山县班子大调整的事情,程识益有些愤怒,却是鞭长莫及。
春节后,袁自立赶往文山县,如今,班子刚刚大调整,有很多的工作等着他,他无法轻松,袁自立内心的包袱很沉重,可以肯定,这件事情是朱国祥的意见,廖景林、余民族和侯宇三人是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果说三人的想法与袁自立格格不入,那么,今后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这些年来,三农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山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开展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淮扬市委按照省委的要求,下发了文件,召开了帮扶贫困村誓师动员大会,各县市主要领导、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市长参加了会议,朱国祥在大会上做了主体报告,要求各县市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对口帮扶贫困村的工作。
袁自立主持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主要研究讨论对口帮扶贫困村建设的工作。关于如何对口扶持贫困村,袁自立有自己的认识,他的认识,与省委、市委的要求有些不相同,结合文山县的实际情况,袁自立以为,对贫困村的扶持,不在于给每户农户钱多钱少,而在于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公路问题、饮水问题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表面看,要花很多钱,实际上,取得的效果,远远强于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户,市委、市政府要扶持贫困村,县委、县政府要扶持贫困村,县直部门也要扶持贫困村,这些单位的实力是不相等的,有强有弱,如果对口到家家户户,那么,必然出现分配不均的局面,农民是朴实的,也是斤斤计较的,他们感激共产党的同时,私下里会相互比较,认为那些得到好处多的农户,一定是关系户什么的。这样,必然令扶贫工作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袁自立想着,集合众多的力量,众人拾柴山县的班子调整,远远没有袁自立想的那么简单,廖景林等人到文山县来,究竟肩负这怎么样的使命,现在还真不好说。
“很好,廖县长、余书记和侯县长都说出了不同的意见,其余同志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我同意袁书记的意见,省委、市委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是,文件中间还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文山县的实际情况是,两年前,这里还是省级贫困县,准备申报国家级贫困县,通过这两年的建设,文山县正在逐步走向富裕,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以前的贫困,已经欠下了很多的帐,袁书记对口扶贫的意见,就是结合文山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不是什么不按照上级的要求办事。”
周义海的发言,很快引起了众多常委的共鸣,其余常委纷纷表态,支持袁自立提出的对口扶贫工作办法。
廖景林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看了看袁自立,发觉袁自立根本就没有看他。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是刚刚到文山县,可是,我认为,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党委的决议,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按时完成上级党委交付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同意廖县长的说法,我原来在市检察院工作,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依法办案是基本的职责要求,所以,我认为,县委应该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开展工作。”
会议室里面再次安静了,袁自立不知道廖景林和余民族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两人的话让袁自立很不舒服,特别是余民族,提到了依法办案的事情,好像是在指责袁自立原来针对宣施县检察院的做法是不对的,周义海、熊开胜和张东涛看见袁自立面如止水,他们知道,袁自立是真的发怒了,宣施县检察院的事情,三人是知道的,现在,余民族在常委会上说出来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
“说到服从上级党委的决定,我想大家都明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执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味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当然很好,起码不会犯错误,可是,文山县是在座的诸位同志领导下的,上级党委将文山县交给我们,将文山县46万人民群众交给我们,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能力,结合文山县的实际情况,让文山县群众早日富裕起来,如果我们事事都按照上级党委的决定来执行,那么,还要我们这么多人干什么,我们是不是就全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来做事,是不是就不讲开拓创新,是不是就不思考发展大计了,当然,我说的话,语气可能重了些,不过,我希望同志们能够明白,我们在贯彻上级党委的决定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文山县的实际情况。”
廖景林脸上没有任何的表现,余民族却是忍不住了,余民族原来是反贪局局长的时候,就以性格山县的实际情况,只要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就可以研究,可以探讨。”
余民族脸色涨红,显然还想说什么,廖景林用眼神制止了他。
常委会结束之后,余民族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周义海和袁自立一起离开。
“袁书记,我感觉余书记今天的话是有所指的,包括廖县长,原来在宣施县的时候,廖县长是很注意的。袁书记,余书记这种做法,您可以在常委会上直接批评。”
“老周,我知道一个典故,说的是刘邦和项羽,一次,刘邦路过一处,一个小孩在树上洒尿,结果,淋到了刘邦的身上,刘邦的属下都建议刘邦杀了这个小孩,刘邦没有做,反而表扬这个小孩,这个小孩洋洋得意,后来,项羽路过这里,小孩故伎重演,项羽大怒,当即杀了这个小孩。老周,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吧。”
“袁书记,我明白,可是,这样下去,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啊。”
两天后,袁自立接到了赵天然的电话。
“小袁,听说你们召开了常委会,在对口帮扶扶贫村的讨论中,有不同的见解,有这件事情吗?”
“赵市长,有这个情况,是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已经统一了意见。”
“统一了意见就好,文山县班子变动比较大,你是书记,一定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文山县这两年发展很快,势头很好,要保住成绩。”
“赵市长,您放心,我一定会注意的。”
赵天然清楚了,意味着朱国祥也知道了,袁自立感觉到很无助,若是班子调整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到时候,市委要调整文山县的班子,自己也没有话说,可是,要妥协,袁自立绝对不会同意,文山县的经济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政策必须有连续性,袁自立不会容忍有破坏目前发展势头的情况出现,除非是他离开了文山县。
袁自立知道,调整的三人中,一定有人手里握着朱国祥交与的尚方宝剑,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意见,文山县的情况,再无保密性可言。
袁自立点燃一支香烟,看着袅袅上升的烟雾出神,朱国祥为什么这么做,袁自立不清楚,也不想清楚,他想的,是今后该怎么办。
本书来自
第一百七十章 市委全会(求鲜花)
淮扬市各县市都在轰轰烈烈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市委组织各县市的书记县长,朱国祥和赵天然带队到各县市看了工作情况,朱国祥到了文山县,什么都没有说。
文山县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口扶贫的效果没有其他地方耐看,做的突出的是宣施县,不少贫困村的农户,房屋修起来了,屋里粉刷一新,堂屋里面居然有了地砖,平整的水泥场坝,农户连连感谢共产党,让参观的人着实感动了一阵子。
参观结束之后,市委召开了全会。
赵天然主持全会,宣施县和房山县作为对口扶贫工作的典型,介绍了经验。看见这种阵势,袁自立知道不妙,只怕是朱国祥要借题发挥了。
接下来是半天时间的讨论,一共分为两个组,市直单位一个组,县市一个组,朱国祥、吴天宇、米宗文等领导参加县市组的讨论。讨论过程中,王海涛、王望华做了重点发言,详细介绍了本县的具体做法,听来听去,袁自立感觉到,离不开一个钱字,就是直接帮助贫困的农户修建房屋、甚至是一包到底。
袁自立和王海涛以及刘维正见面的时候,依旧是笑嘻嘻的,三人脸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不过,转身之后,他们都是迅速收拾起了笑容。杨斌有些回避袁自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杨斌相信,袁自立迟早会知道宣施县发生的一切。
袁自立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扶贫,不是面子工程是什么,贫困的百姓为什么贫困,有的是因为懒惰,有的是因为身体,有的是因为运气,袁自立甚至听说,在帮助部分贫困农户重新修建房屋的过程中,农民根本不动手,看着干部搬水泥、搬瓷砖,还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让帮扶的干部异常气愤,同时,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矛盾,单位帮扶,农户自己不出力,白白得到了房屋,强过一般农户的房屋,那些勤劳的农户心里很不平衡,认为这样做不公平,对口扶贫带来的不全是好的影响。还有,这样帮扶,单位负担很大,很多县直单位采取了强行捐款的方式,规定了正科级多少、副科级多少,党员多少,弄得干部职工怨声载道。
有几个县,对文山县的做法表示赞同,农民积极参加修路、建水池,也是为自己服务,同时,所有的资金,都是量力而行,不摊派、不强行捐款,能够做多大的事情,就做多大的事情。
这些情况,只是私下里议论,会议上,没有人会提出来。
所有县市都发言了,文山县的发言,是廖景林说的,不是袁自立不想说,而是朱国祥点名要廖景林说,袁自立没有机会发言,廖景林的发言,主要是汇报了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以及文山县具体的做法,没有解释原因,没有说出效果,完全是一副检讨的口气,因为文山县的对口扶贫村是淮扬市所有县市中间,数量最少的,其余县市,每个乡镇,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对口扶贫村。听到后面,袁自立脸上毫无表情,朱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