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单身狗-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瓜还不小。
毕竟对方都已经把身份亮出来了,就证明自己现在已经不怕惹到那位王教授了。
肯定是打算借着这时候,一股脑把自己的冤屈全都说了啊。
网友们瞬间激动了。
更有一些怕这网友说的不够详细,有的事情不太敢说的。
直接在下方回复道。
“兄弟,没事儿。有事儿就说出来,大不了大家一起帮你。”
“是啊,别提你今天功成名就了,就算是没有,我们也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对啊,说说呗,也让我们听听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你要是说真话,大家都会帮你。但是你要是造谣说假话,你自己也应该明白是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的。”
那边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么多网友支持他,顿时就更敢说了,直接发出来一大段文字。
“本人,男,老家是徽省某不知名的一小农村,是沪科大毕业的一名普通研究生。
至于专业就不在这里说明了,想知道的朋友们去查一下这位王教授所在的学院,也就能知道我的专业了。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学历。
某三流大专毕业,毕业工作一年后意识到如果不改变可能要在流水线上当一辈子工人。
于是,在工作一年后,白天工作晚上用来复习专升本考试内容。
第二年春节后辞职,但是没敢告诉家里人,用当工人的积蓄自己租了个一室一厅的小屋子。
(因为要准备考试,想对自己好一点,当时已经算是破釜沉舟了吧)
之后,手头的钱已经不多。
我就给自己定下每天花几块钱的标准,早餐两个鸡蛋,中午一个小荤的菜,晚上豆芽和一点蛋花汤。
就这么一直坚持到四月份,通过了专升本考试。”
听到这里,已经有不少网友开始相信这位网友的话了。
可能一开始有些人还以为这网友只是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博个名头,说不定能趁机出点小名火一把。
可哪有人能编的这么详细的。
有时候,真人真事是编不出来的,就比如这网友说的情况,能连自己吃什么都记得,那就说明这事儿在他的记忆里真的很深刻。
“那段时间,除了吃饭、买菜出去晃一晃,我其他的时间都在学习。
然后在四月份的时候,侥幸通过了专升本考试。
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的时候,老爸一开始的表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
但随后还是很高兴的样子。
全家人一起吃了个顿饭,来庆祝我考上的这件事儿。
饭桌上,老爸多抽了两根烟。
我知道自己家里的难处,也没打算在家赖着,就用了暑假的功夫出去打工。
四个月,算是把自己的学费赚了出来。”
看到这里,已经有不少网友默然。
他们相信这位楼主说的绝对不是假话了。
因为能说出这样真实的故事的人,就不会说谎话。
顿时一个刻苦奋斗的年轻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少网友在下方追问道。
“后来呢。”
“后来,就开学了,我自然是步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当然,真实的大学生活和我梦寐以求的又有些不同。
因为自己考得是一所双非本科,所以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学习气氛。
我是直接上大三。
寝室的气氛更可以用糜烂来形容。
看着室友们成天打游戏,吃饭唱歌,泡妹子,说实话我心里确实挺羡慕的。
可是我明白,我没有那个资本。
因为寝室任何一个室友的家庭条件都要比我好太多。
而且我还比他们大两岁,我没有那个时间来浪费我的人生。
可能也因为我这个决定,我在那所大学里一下变成了格格不入的存在。
每天,图书馆,寝室,食堂,偶尔再去做点兼职。
生活单调而且没有朋友。
寝室的室友甚至不如我在图书馆对面坐着的那个男生来得熟悉。
可我还是很喜欢当时那样的生活。
虽然觉得单调乏味孤单,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过得很有意义。
算是我在求学时代一段美好的回忆了吧。”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不禁的打了个寒颤,没有朋友,没有钱,每天只能学习还算是美好的回忆?
卧槽,那接下来到底有多惨啊。
这顿时让不少网友心里开始同情这位被王教授教过的学生了。
更有人接着问道:“兄弟,那后来呢。”
“大学时期,我每天过的都很忙碌,大三如饥似渴的补习以前的知识,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一年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掌握软件。
然后在大四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学历的问题,准备考研。
但却没想到,这个选择成了我未来三年的噩梦。”
第四百一十九章 声讨王教授
“我这人不算多聪明,再加上来自农村。
农村的教育不是很好,所以我的基础也没有打牢。
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的短板就彻底暴露出来。
但我这人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努力。
如果说我真有什么天分的话,那应该就是努力了吧,如果说我是天才的话,那我估计就是努力型的天才。”
听到这名网友这话,不少网友纷纷默然。
这名网友说的话看起轻如鸿毛,但听起来却让人觉得沉甸甸的。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不聪明的人如果单单靠努力去办成一件事情要有多辛苦。
可能别人很容易想明白的一道题目,那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问别人,去找资料,去总结,然后才能做对。
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
这样的人生虽然辛苦,但是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只是这份辛苦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
“给一个大大的赞。”
“是啊,我能体会到这位兄弟的不容易,我也是比较笨的人,什么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这份辛苦只有自己能懂。”
“我今天大四,也是在备战考研,看到这位兄弟故事后,我决定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让自己后悔。”
“那后来呢,后来怎么了?”
那名讲述自己经历的网友沉默了几分钟后,继续再下方评论。
“后来我自然是考上了沪科大的研究生,虽然两个学校都是双非本科,但是沪科大的名次要比我的那所大学的名次高很多。
我本人也非常知足。
接来下就是选导师,在这之前,我也了解了学校里面的一些老师。
在老师问我题目的时候,我也基本上能对答如流。
很多老师都对我的印象不错。
更有一位没见过的老教授对我抛出的橄榄枝,建议我跨专业学习他的专业。
但是因为我对本专业更有信心一点就拒绝了。
因为其他老师对我仅仅是有好感,我就决定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可我刚一到家。
这边王教授就来电话了。
电话中那叫一个亲切,跟我说让我跟他做研究,我们有实验室,有项目,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反正是吹得天花乱坠。
我这人就这样,只要觉得别人对我热情,我就会对这个人有好感。
当时的王教授就给我这种感觉,所以我想也没想,就同意跟着王教授坐了。
可是,等一切尘埃落定的似乎,我发现王教授承诺的一切都没有。
实验室的东西老的不能再老,项目一个都没有,有的仅仅是学院可怜他给他的项目,剩下的酒别提了,更是一点都没有。“
一看到这里,不少关注这件事儿的网友也明白过来了,这是属于典型的诈骗啊,只不过别人是金钱诈骗,这个教授是研究环境诈骗。
承诺的东西都没有。
但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钱。
恰恰是好的导师、实验室、项目,和其他的东西。
一个一开始就骗学生的导师还能是什么好导师?
不谈学术,首先心术就已经出了问题。
一想到这里,不少看热闹的网友也开始替这位网友不值了。
从大专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家庭出身不好却一直坚持,本想着靠努力给自己搏一个翻身的机会。
却不想到最后还是遇到了一个坑蒙拐骗的老师。
这也太惨了。
这次大家不信也得信了,就算是编故事,也没有人把自己编的这么惨的。
“那后来呢。”
这时候,这位网友的故事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一个个都想知道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如果说被老师骗了才是噩梦的开始,那最后要有多惨。
“后来,我只能说当时刚读研一的我很傻。
傻到什么程度?
觉得老师对我热情,虽然答应的东西都没有,但是以为学校的科研环境就是这样,也不能怪自己的老师。
然后刚一到实验室,我就开始筹备毕业资格,还有写专利的事情。
那时候这位王教授虽然没给我技术性的指导,但还是很热情。
只不过那时候,每当我问王教授问题的时候,他总是会跟我扯一堆乱七八糟的理论,之后让我去问我自己的师兄。
我当时还以为是自己问的东西太浅薄,老师觉得没有必要讲,就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学软件。
自己的老师不教我就去问别的老师。
就这么自己自学了下来,可没想这么一自学就是三年。”
听到这里,不少网友顿时默然。
“……”
“……”
“……”
他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搞笑的老师,学生问问题还什么都不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搞,那要你干嘛?
“真正意识到我这位老师的真面目大概是大一下学期。
那时候,跟我以为很好的研三学生和他闹得很僵,我们都习惯管那位研三学生叫大师兄。
研三那年,我这位师兄因为毕业资格的问题跟王教授吵了不知道多少回,但具体的事情我不清楚。
只是在毕业的时候,这位师兄跟我说,要小心点王教授,我当时也没听懂什么意思。
只是点头答应,总觉得师兄要走了,告诉我的话肯定是有道理的。”
“接着一转眼就到了大二,我的专利写了出来,可是老师迟迟不发,我一开始仅仅是告诉自己再等等。
老师怎么也帮我发的,可没想到,我们这位老师就是拖着不发。
以前我以为是我写的东西不好,老师觉得发了丢人。
我就一遍一遍改,可等到我的水平也上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位老师很多地方完全是在乱改。
很多东西他也不懂。
也不知拖了多久,等我我的二师兄毕业的时候,他就跟这位王教授闹得更僵了,两个人都打到了学院。
二师兄走得时候也跟我说了一模一样的话,小心咱们这位导师。
他顺便还提到了我的那篇专利的事情。
跟我说,我傻。咱们这位老师现在根本什么都不会,他找学生就是来帮他做事情,你以后毕业会更难。
我当是就傻了。”
第四百二十章 声讨王教授(二)
“让我更蒙的是师兄的后一句话。
你那篇专利不是他不想发,而是你想法的sci他不舍得发,毕竟是要花钱的。
他就是想拖着,让你不得不发那种不花钱的期刊,只要能让你勉强有毕业资格,哄哄你继续为他做事罢了。
学习,临别前师兄送你一句话。
跟着这位导师,你就别想着sci这事儿了,弄个毕业资格才是硬道理。
等毕业了一切都好说。
当然,我找舍友喝了一斤酒,喝的烂醉……”
听到这里。
网友们就已经不是好奇、生气这么简单了。
更有一切读研或者有读研经历的网友看到这里,直接破口大骂。
“太不是个东西了。”
“华国的学术就是让这帮人害的。”
“真的不是东西,这位学长说实话我真的心疼你。”
“我靠,我今年本来也是打算报考沪科大的研究生的,听到这位学长的真人真事儿后,我顿时不敢报考了。”
“突然就对考研这事儿没那么有激情了。”
不是他们没有素质,而是他们经历过研究生这道坎,知道其中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也明白当初的自己有多不容易。
想想自己跟了一个差不多的老师,都累死累活。
那这位网友又要有多惨。
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永远是最强的代入感的表现。
而现在这些网友就是有这种感觉。
沉默了一会儿后。
刚才讲述自己故事的网友继续评论。
“考研的网友我不建议放弃,因为只有考研,你才明白研究生的世界和本科生的不同。
如果你是一个双非本科,那就更有必要考研,考上了就是鲤鱼跃龙门。
在这个社会,学历才是你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