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父-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大金梁也是。搞什么嘛。其实这朱九真刚出来的时候,我真的是眼前一亮,抱有很大期望,暗想,这不是戏文故事里的穷小子和富家小姐?论美貌,不逊于任何其他女子。养恶犬咬人自然不好,但比起张无忌老妈殷素素动辄灭门七十几口,杀人不眨眼,毒辣程度还是逊色不少吧?但上一章看完,我气的真是直哆嗦,恨不得两个耳刮子唿扇上去,打屎这个贱人!”
“正常。读书时都喜欢投射在自己身上,一个是可以抛却一切嫁人生子、弃恶扬善,最后还毅然殉情;一个表面上喜欢自己,其实一转身和表哥卿卿我我,并且扬言达到目的后要将自己一刀刀杀死。换谁都会有很清晰的喜好吧?这跟恶大恶小无关。”
“唉,不管,我是不行了,我要缓缓。接下来几期《神州奇侠》先不买了!”
“我也在迟疑,其实今天就有新一期的,还是先攒攒……”
正聊着,忽然旁边一玩手机的眼镜中年狂呼一声,跳将起来,激动的不停念叨:“九阳神功!竟然有九阳神功!”
二人齐齐一惊,忙问道:“什么九阳神功?”
“张无忌啊,被逼到山洞里后,搞到了全册的九阳神功!”
“你吹的吧?觉远大师已经挂掉,还有谁会九阳?”
“不可能啊。如今在世的,也就张三丰会一小部分,给发展成了《武当九阳功》,哪里还有?”
眼镜中年感觉受了侮辱。一把扯住他们,指着手机屏幕:“你们自己看,这是金梁吧的直播贴!今天出的第十六章‘剥极而复参九阳’,白猿腹中,油纸包……张无忌心中突突乱跳。掩卷静思:‘这到底是什么经书?为什么有武当九阳功的文句?可是又与武当本门所传的不尽相同?而且经文更多了十倍也不止?”
半分钟后,地铁刚一停靠,远未到站的三人齐齐提前窜下车,杀气腾腾的冲向附近的报刊亭。
接下来这一天,一共八个字可以形容:
——《九阳》既出,鬼神辟易。
沉寂了大半个月的《倚天》书迷、金梁粉、武侠迷……悉数活跃了起来,相关话题和热搜直接霸屏,把容茂实熬了两个通宵细心打磨的歌颂《蛮伪宇宙1》力压《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单册销量的营销软文给挤到了爪哇国里。
原本,容茂实为了扩张声势,还买了相关营销号和微博大v来配合宣传。同时,为免太拔尖太高调,就没敢买太多。
但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仅不高调,而且杯水车薪,跟一泡尿洒进黄浦江里一样,你以为你会掀起惊涛骇浪,还担心浪花太大,但实际上泡都没冒!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坚持锻炼三百天的容茂实。第一次郁闷得心口发疼!
好吧,你杂志新发第一天,正在势头上,我忍!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一瞧,好嘛,比昨天更甚,排行榜前列,清一色的关键字都是“九阳”,话题延展性很强。排名前两位的是:
“《九阳真经》这么厉害,到底是谁创的?是不是达摩,不是达摩又是谁?”
“《九阴真经》、《九阳真经》,阴阳相克,敢问谁厉害?”
此时,“侠之大者”四楼办公室里,邓铮也正在被逼宫,一帮大清早起来不好好上班不好好读书的家伙们,挤在他办公室里讨论。
是的,热烈讨论。
大家知道直接问他,他肯定不会回答,就故意这样恶心他,引诱他,荒腔走板的解读,惹得他听不下去了,往往就会透漏个一二三四五出来。
这损招是幻萍发明的。
邓铮面上不搭理他们,心中却在仔细梳理掂量——
在《倚天》第一版,也就是最初连载版,书名还叫《天剑龙刀》的时候,《九阳真经》是达摩所写下。
其实最初连载版“射雕三部曲”中,不仅《九阳》,连《九阴》也是达摩的。非但如此,关于区别,里面还有很明显的论述:
当年达摩祖师手着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两部武学奇书,一阴一阳,两部书中的武功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不分高下。只是九阳真经中的功夫偏重养气保命,九阴真经则偏重致胜克敌。从内功纯真言,是“九阳”较胜,说到招数的奇幻变化,则是“九阴”为优。
第二版,即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也是大部分读者所最为熟知的三联版中,《九阴真经》的知识产权,则确定从达摩手里,转给了北宋黄裳。
约在王重阳出生前后所著,可参考三联《射雕》中周伯通桃花岛山洞给郭靖讲的内容……差不多讲了整整一章。
三联《倚天》中,《九阳真经》变成了“相传”是达摩祖师所写下的,但后来张君宝悟到:
达摩祖师是天竺人,就算会写中华文字,也必文理粗疏,九阳真经文字佳妙,外国人决计写不出,定是后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侣,假托达摩祖师之名,写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经》夹缝之中。
等于说,这一版中,间接剥夺了达摩对于《九阳》的知识产权,但没有指出具体的创作者。
第三版,也就是饱受诟病的世纪新修版中,《九阳》的知识产权给了一位斗酒僧。
里边《九阳》书后多了一篇后记,记载了成书过程。
这位前辈大德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姓名和家族姓氏,他一生从书生。道士,和尚大半生的走过。嵩山之巅遇全真教始祖王重阳真人,与其斗酒获胜。姑且称之为斗酒僧。
这位斗酒僧赢得王重阳,得以一窥当时射雕四绝尽皆羡慕的九阴真经。在佩服当年黄裳的这位高人的同时却又不失时的发现,九阴真经推崇道教始祖老子之学问,注重弱胜小,柔胜刚,阴胜阳。未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躲进少林寺,自创《九阳真经》。
因生性懦弱,不敢、也不便与其他僧人讨论。就随手写在了四卷梵文的《楞伽经》行间的字缝里。
后来,觉远监管藏经阁,无书不读,熟读各种经书,包括《楞伽经》中夹着的《九阳真经》。
但觉远并不知道这是武学宝典,只当成强身健体吐纳导引术来练。后来被潇湘子和尹克西发现,偷走了《楞伽经》。
觉远和徒弟张君宝追他们到华山。遇到了正在那里论剑的杨过、黄药师等人,接上了《神雕》最后。
潇、尹为了躲避追捕,已经偷偷将《九阳真经》藏在了白猿肚里。觉远大师人老实,自然想不到,搜了半天,也没找回来。回到少林,觉远因为遗失了《楞伽经》被罚挑水。
潇、尹二人携带白猿西去,都怕对方学了《九阳真经》,互相制衡、猜忌,迟迟不肯从白猿肚子取出。后来直接相互残杀。
尹克西临死前良心发现。告知何足道,托其转告觉远“经在猴中”,当时快不行了,何足道听不太清楚。就记得个“经在油中”,何足道很讲道义,亲自上了躺少林,准备告诉觉远大师,半路遇到郭襄……
这就接上了《倚天》第一章的内容。
后在少林因误会而起争斗,少年君宝出手。被发现没有入室就会武功,怕重蹈火头陀的覆辙,当时在场的大师又是被火头陀事件害死的一个大师的师兄,性子极其护短,便要对君宝不利。
觉远以水桶挑起张君宝和郭襄,挑着俩大铁水桶带着二人跑了几十里力尽而死。
死前,背出《九阳真经》部分内容,君宝和郭襄还有少林无色大师记忆力感悟力不同,有了后来《武当九阳功》和《峨眉九阳功》还有《少林九阳功》。
再后来,张无忌在被朱长龄打下悬崖,碰巧获得了潇湘子,尹克西等人留下的白猿,从肚子里取出了全册《九阳真经》……
因为一直含糊不清,所以关于《九阳》来历,坊间一直有很多说法,段誉说,扫地僧说,王重阳说,萧远山说……
世纪新修版这个斗酒僧出来后,直接成就了“虚竹说”。很多侠迷简直奉为圭臬。
大意就是,虚竹精通《小无相神功》。而《九阳》功法的原理和论述,与《小无相神功》明显有诸多联系。
同时《九阳》言简意概,非常容易练习,也符合虚竹特点。虚竹武功虽然高强绝伦,但本身文化功底不足,也写不出高深晦涩的东西。
再者,虚竹本是少林和尚出身,其父亲还是少林主持,其对少林有很深很微妙的感情。所以写一本武功秘籍给少林,也算合理。江湖人都好脸面,少林被公认为当时的物林泰斗﹐更是将面子看的比天还高,故只能是偷偷的给,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九阳》会藏在《楞伽经》中。
还有就是,《天龙》与《射雕》第一次论剑时间大概相差一百年出头,按照逍遥派无崖子的夸张活法,虚竹活到一百几十岁不成问题,而且还很年轻,遇见王重阳名为“斗酒”,实则狠狠修理一顿,怎么着也比单凭喝个酒就能看到《九阴真经》有说服力的多……(未完待续。)
章464 古温上新书
邓铮在这个世界里呈现的“射雕三部曲”,除了《射雕》时为稳扎稳打,减少纰漏,采用了部分新修版的改动外,《神雕》《倚天》都是三联版。…≦。…≦
所以对于第一个“原创是谁”的问题,是没有给出正面回答的。
他也不准备给出。
至于第二个问题,不止目前网络上大家很关注,毕竟一个“阴”,一个“阳”的,好像相生相克,格格不入,邓铮他小时候读书时,就曾忧心忡忡了大半年长大后到底是该学习《九阳》厉害呢,还是学习《九阴》厉害?
不过这个问题他一直就没搞明白过。
前后不同版本中,《九阴》《九阳》改动是很大的,功法基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开始都是达摩的,属“释家”武学。
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说是有段时间金庸先生看了不少道家的典籍,在文化认同上更加偏向中国固有文化,因此他武功的渊源指归便向道家转变,改《倚天》时,更是曾大费力气地写“西域武功比起中国学问,毕竟中原的学问更为精深”;
也有说是被好友倪匡推动影响,看过倪匡《卫斯理》系列的都知道,老倪对中华武术相当推崇迷恋,一直“致力于《九阴》《九阳》这两大旷世奇功的中国化”;
更有说是一些书友不满意中国武侠体系里最高深的两门武功都是外国人写的,面上无光,觉得这样的中华武学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华武学,便不停写信、致电反馈,加上金庸先生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随后几次改动中,把《九阴》《九阳》知识产权全部从达摩手里拿走,前者给了黄裳,后者先是给了某位非达摩的中国少林和尚,后来则直接给了斗酒僧……
至于《九阴》《九阳》的关联比较。最开始确实是相生相克、互相补充的“一阴一阳,并存于世”。
《九阴》偏重招式,《九阳》偏重内力。《九阴真经》包含无数神奇招术,诡秘莫测。义理艰深难学,但《九阳真经》功成,内力至强,天下武学附拾皆可使用,却非世间武功所能伤害。
三联版中。率先对《九阴》作出调整,作者方面,由达摩改为黄裳。由原先是释家武学,变成中原的道家武学,与《九阳》正式解除关联。
世纪新修版中,《九阴》与《九阳》重新恢复关联,但不是招式内力互补关系,而是编写《九阳》前,作者阅读过《九阴》,觉得“失于阴柔偏颇”。所以结合佛道武功心得写下《九阳》。
然而,世纪新修版《射雕》中,《九阴》总纲却明言“九阴极盛”乃是灾害,总纲的要旨亦是要纠正这一点,弥补“失于阴柔偏颇”的毛病,加上总纲是梵文所写,所以,很多书友,包括金学专家认为斗酒僧所看过的,或者说参透的。可能不包括《九阴》总纲,换句话说,他后来所苦心孤诣所创的《九阳》,实际上跟《九阴》总纲差不太多……
总之。邓铮是被绕晕了。
所以,以一个普通书迷的一家之谈,对于金庸先生晚年改书,邓铮个人是报以遗憾的。
觉得亮点极少,大多地方有画蛇添足之感,且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当年唐三藏取经而经不得全。书又岂定是越改越好、争论点越少越妙的呢?
微留余地,方是花未开全月未圆的最佳处。
因此,办公室里这些家伙们这次失策了,任凭他们闹腾得再凶,也是完全徒劳无功,死活套不出半点口风来。最后只好郁闷作罢。
容茂实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谢了,好不容易熬得第二天第三天“九阴九阳”热过去,第四天一起来,踌躇满志的他差点没心肌梗塞!
因为这一天,不知道哪个混账王八蛋脑洞大开,在千度金梁吧里发起的话题,居然再次占据了实时互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