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东汉发家史 >

第86章

东汉发家史-第86章

小说: 东汉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一场阴云慢慢聚集……
第二天,大朝议。
刚刚已进入大厅,李默然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气氛。
早在昨晚的时候,贾诩就偷偷的告密了,李默然当然知道这些人是要干什么。
果然,还没等李默然坐热,法正就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如今汉中百姓……”
“汉中百姓全都盼着我登基呢,是吧!”李默然懒洋洋的问道。
法正傻眼了,愣在那里,半天无语。这是什么个节奏?
“好了,不就是登基吗?曹丕小儿都能登基,孙权都能登基,我登基也没什么了,文和,这件事你安排一下!”
说完,李默然潇洒的挥挥手走了,留下一群傻眼的文武。
说好的三劝三拒呢!说好的死谏呢?说好的苦情戏吗呢?主公,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这一刻,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第六十二回  天命轮转(大结局)
峨眉金顶之上,鬓角已经发白的李默然默默站在峰顶,静静的看着远处东方瑰丽的日出。
身后,站着三个年轻人,身着明黄色的锦衣,一个神态肃穆,一个满不在乎,还有一个痴迷的看着金顶日出的奇观。
这三个青年,都是李默然的儿子,为首的,是李默然的大儿子李瑾,表字伯仁,二儿子李建,表字仲武,三儿子李诗,表字叔韫。
大儿子是红玉所出,二儿子是甄宓所出,小儿子则是文姬所出。
这几年,在李默然的教导下,三个儿子也是逐渐展露出了天赋,大儿子稳重,是个储君的好材料,二儿子好武,深得李默然和军中大佬的真传,至于小儿子,则是继承了文姬的才华,诗词造诣让人惊叹!
“壮哉!”良久,李默然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白气如剑,射出很远。
面上满不在乎的年轻人咧嘴一笑,说道:“父王的功夫越发高深了!”
李默然淡淡一笑,说道:“功夫再高深,又能如何?昔年吕奉先天下无敌,还不是被害白门楼?”
先前说话的年轻人咧咧嘴,不说话了。
又站了一会,李默然才说道:“走吧,该去祭拜你们的母亲了!”说完,当先离开,三个青年跟在后面。
来到了一处风景极佳的地方,李默然熟门熟路的在前面领路,跟在后面最年长的青年看着寥寥几处坟包,有些好奇的小声问道:“父王,敢问这几处……?”
李默然缓缓站住,良久,才说道:“瑾儿,此处所葬的,除了你们的母亲,还有父王的几位师傅,他们皆是陆地真仙,若非他们,父王不知死过多少回了!”
“好了,父王要陪你们母后一会,你们上柱香,先回大殿吧!”
小儿子李诗双目通红,率先接过香烛,点燃后插在了香炉中,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李瑾和李建也是上了柱香,轻轻的拍了拍自家三弟的肩膀,因为这里埋葬的正是李诗的生母,蔡文姬。
看着三个儿子默默走了出去,李默然哑然一笑,拿出一葫芦酒,坐到了墓碑旁,自从称帝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年,文姬向来不喜欢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一直不肯和李默然一起练气,再加上年轻时守寡,被掳到匈奴一年多,身子骨大不如前,生下了李诗之后,就元气大伤,五年前终于没能撑过去,丢下自家夫君和儿子,撒手去了,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李默然为此消沉了好一阵子,本来李瑾三兄弟的意思是要择风水宝地,修建皇陵,可是文姬却希望能够葬在峨眉山上,于是李默然当即拍板,在峨眉山上修建了宗庙,按照文姬的意思,一切从简,直接葬在了金顶山上,和张道陵三老相距不远。
看着眼前墓碑上刻着的“孝昭静淑明惠文妃蔡氏文姬”字样,李默然眼圈一红,默默的拔掉了酒葫芦的塞子,狠狠的灌了一大口。
这个谥号,按理说是不合规矩的,文姬虽然受宠,可毕竟只是嫔妃,可是自从登基之后,李默然也没有再纳妃子,始终是一后三妃,再加上李默然威望实在是高的没边,一众不满意的大臣也只能默默吃瘪。
“文姬啊,你都走了五年了,这五年,诗儿的才学是越来越好了,你应该很高兴,瑾儿和建儿也很不错,你也无需挂心啦!”
“早些年便让你随我练气,你偏偏不听,如今可好,抛下我一个,唉……”
“蝉儿,宓儿身体也很好,只是玉儿最近身子骨是越发不如从前了……”
“等我百年之后,我便埋在这里,来和你作伴……”
说着,酒劲上涌,李默然终究是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梦里,文姬坐在小亭子里,素手弹琴……
李瑾在外面等了一会,有些不放心,又回转回来,看见自家父王酣睡在墓碑旁,微微苦笑,解下身上披风,披在了李默然的身上,回身示意两个弟弟噤声,安静的等在了外面……
建安十五年,汉中王李默然退位,长子李瑾继位,封其父为武烈帝,改元安平,武烈帝退位后携皇后,玉妃,洛妃至峨眉山,潜心静修。
安平十五年,皇后大行,全国缟素,后葬于皇室宗庙后,追封“孝烈恭敏献明惠昭惠天俪圣武皇后”。
皇后去世后,太祖悲痛欲绝,几次晕厥。
安平二十年,武烈帝大行临终之时,留下诏书,将天命七宝封存于皇室宗庙,非遇亡国之机,不可取出。
《后汉书·汉中王本纪》:……安平二十年,武烈帝崩,缟素三月,终年七十……
峨眉山,金顶冠。
刘教授紧张的看着眼前不断挖掘的工人,不时叫上两声:“小心些,千万要小心!”
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急匆匆的来到了刘教授面前,怀中抱着一摞的材料,说道:“导师,关于汉中王的全部资料都在这了!”
“好,快拿来我看看!”刘教授急急忙忙的说道。
接过学生手中的材料,仔细翻了半天,刘教授才满足的舒了口气,说道:“没错了,就是这,汉中王的陵墓应当就在这宗庙后面,汉代的古墓,除了曹操墓,我们已经找到了两处!”
那个学生激动的问道:“这么说,这里面记载的天命七宝,就是在这个宗庙里?”
刘教授笑道:“没错,应该是了!”
“导师,那天命七宝真有那么神奇?”
“谁知道呢?古代的文化,总是那么瑰丽!我们要用事实说话,看到才知道!”
这时,一旁的工人们大叫道:“要开了,要开了!”为首的工人走过来问道:“刘教授,我们已经找到了打开的方法,做好了各项准备,现在就开吗?”
刘教授笑道:“好的,现在就开吧!”说完,带起一个防毒面具,当先来到了宗庙门前。
随着吱呀一声,沉重的大门被打开,一时间尘土飞扬,刘教授顾不得飞尘,当下小心翼翼的走了进去。
走到宗庙中,两旁都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泥塑,有的张弓搭箭,有的手舞大刀。
“导师,这就是‘青史阁’吧!相传汉中王建造了‘青史阁’,用以纪念有功之臣!”
“没错,应该就是‘青史阁’了!这些泥塑全都是按照真人来雕塑的!”刘教授说道,一边不断的用相机拍照,留下更多的资料。
“导师,快看!”突然,刘教授的一个学生大喊了一声,刘教授定睛一看,原来在宗庙最里面的墙上,赫然挂着几件形态各异的物品,有刀剑,有弓弩,还有玉佩等等。
刘教授赶忙走上前,仔细打量,墙壁前有一张石桌,上面写道:“七宝出,天命现”。
“这是……这是天命七宝,传说是真的!”刘教授激动的说道。
几个学生也欢呼起来。
刘教授拿起其中的一把宝剑,轻轻的把出鞘,一阵寒光闪过,剑刃光可照人。
“真是好剑啊!”刘教授感慨道,突然,宝剑却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
刘教授心中一惊,手一松,宝剑跌落在地,还没等刘教授反应过来,宝剑已经化作一道青芒,飞驰而去。
好像接到了什么信号一样,其他六件物品也是化作各色流光,飞驰而去。
只留下一众人呆愣愣的站在原地……
峨眉山下,一处农户。
一个农民骂骂咧咧的推搡着一个女人,抢过那女人手中的一个西洋座钟,口里还不断的说着:“格老子的,老子不过输了几把,要拿你的宝贝去换点钱,碍着谁了?偏生你这婆娘磨磨唧唧,好不啰嗦!”
那女子哭泣道:“你不能拿走啊!那是留给儿子娶媳妇的啊!你这没良心的……”
一个青年这时来到了小院外,朗声问道:“这位大哥,我是来旅游的,走的渴了,不知道能不能赏碗水喝?”
那男子眼前一亮,说道:“一碗水十块!”
青年目瞪口呆。
“大哥,你这也太黑了吧!”青年不满意的说道。
那女子倒是好说话,说道:“小兄弟莫听他的,院子里有井,只管喝,管饱!”
青年嘿嘿一笑,也不客气,进到小院里,提出一桶水,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
喝完,看到男人和女人还在吵,两人手里拿着一个西洋座钟,不由的问道:“大哥大嫂,你们这是干嘛啊?”
女子哭泣道:“他这天杀的,要把祖上留下的宝贝拿去卖了换赌钱!”
这青年咂摸咂摸嘴,良久才说道:“大嫂,要不这样吧,你出个价,这物件我要了!”
男人面上一喜,说道:“一万块,你就拿走!”
年轻人不置可否。
男子急了,说道:“八千,八千也许!”
年轻人摸摸鼻子说道:“我手头就五千,卖不?”
男子说道:“卖,怎么不卖?”
“不过,你这真是老物件?”年轻人疑惑的问道。
男人急了,连忙说道:“这是祖上留下的,清末的物件!值钱的很呢!”
年轻人接过西洋座钟,仔细大量半天,才说道:“好,我买了!”说着,点出五千,却没递给男子,而是递给了女子,气得男子直跳脚。
青年却不管这些,拿着座钟,走回车上,仔细打量。
眼前的西洋座钟,看起来倒也真有几分古意,年轻人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却突然发现背面有一处暗匣。
抽出暗匣,里面竟然有一块看起来非金非玉的圆盘,圆盘的边上还刻着七个花纹。
“咦,这是什么?”男子大奇,拿起圆盘,想要仔细观看,却突然被圆盘烫了一下,手一哆嗦,圆盘掉到座位下。
男子倒吸几口凉气,发现手心里依然被印上了一个花纹,气得大骂道:“你这是给牲口打印呢啊!”
小心翼翼的再次捡起圆盘,却再也没有被烫,好像刚才的事情都是一场梦一样,男子这一次总算有机会细细的打量,可是看了一会,却突然发现圆盘中间居然出现了一个极美女子的形象,一闪而过。
男子再次一哆嗦,想了想,终于决定把这个邪乎的东西丢掉,然而摇下车窗,却又疑迟了。
女子精致的面容,总觉得自己在哪见过……
疑迟间,手上的圆盘发出七彩的耗光,裹着男子消失在了车里。
几日后,成都新闻报道了一男子失踪的新闻,可惜,却没有几人关心……
一阵天旋地转,男子噗通一声摔在了地上,疼得半天爬不起来。
还没等男子缓过劲,就从一边的树林里钻出了一群麻衣麻布,头戴黄巾的,脸色犹如非洲难民的人来,手里拿着锄头镰刀,面色狰狞的想男子扑了过来。
男子吓得直哆嗦,正打算闭目等死,却听见耳畔传来了哀嚎声,睁眼一看,却是一个身穿白色麻布衣服的男子,手里提着一柄古朴的宝剑,正在人群里大杀特杀。
身子突然被一双手提了起来,男子回头一看,却是一个中年大叔,同样一身打扮,显得玉树临风。
“某家王越,不知小兄弟是何方人士?”
“我……我叫李默然,敢问大叔,现在是什么时候?”
“如今是中平二年,五月初三!”
 
 ┏┓┏┓
 ┃ ┃┃ ┃╭︿︿╮  本书由(非欢)整理,下载更多好书
 ┃  ‘~‘  ┃( 书香 ) 
 ┃ ▂▂  ▂ ┃。o○﹀﹀╯  请访问
 ┃≡o≡┃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