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35章

大国重工-第35章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徐新坤的话音,余淳安带着韩江月等几名工人出现在会场上。他们每人手上都捧着一叠资料,资料看起来挺厚,而且还散发着浓烈的墨香,显然是刚刚印刷出来不久。众人把资料逐一地分发到参会代表的手里,主席台上的各位省厅领导也都领到了一本,那是由徐新坤亲自发给他们的。
    “《新民液压工具厂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w,嗯嗯,这个老徐,看来还真是下本钱了,这么会工夫,就整出了这么一大厚本。”
    胡蕴石拿到徐新坤发的资料,扫了一眼标题,又捏了捏厚薄,对身边的蔡德明说道。
    “是啊,也真难为他了。”蔡德明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厚有什么用?如果骗骗外行,整这么厚或许有点作用,现场这些人,加上李惠东以及他胡蕴石本人,都是多少懂点行的,能看到一厚本就服气了?你总得有点正经的干货才行吧?
    胡蕴石怀着一些鄙夷的心理,翻开了那本资料。刚扫了一眼目录,他微微一怔:咦,这个老家伙还真有点章法,这个目录还像那么回事呢,就算是从讲义上抄下来的条目,也得有高人指点,才能保证合乎逻辑啊。
    再往后面翻,胡蕴石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难看了,这哪里是什么临时拼凑出来的东西,里面一条条、一项项,有理有据,什么公差带、相关性,说得头头是道。有些地方的数据还处于暂缺的状态,但明眼人一看也就知道不是什么硬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到车间去进行测量,补上这些数据并非难事。
    胡蕴石过去也是在企业里当过厂长的,因为成绩显著才被提拔到省厅工作,这些年也没丢掉业务。他一看这些内容,就知道它们的价值了,联系到徐新坤给省厅上报的材料,可以说,这份资料与汇报材料上说的成绩是完全吻合的,新民厂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确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这个成绩即使报到国家经委去,也是经得起检验的。
    特喵的,这个老东西把我们都给阴了!
    胡蕴石心中涌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如此。他抬起头,用目光在会场中找到贺永新,正好看到贺永新也向他这边看来。双方目光交错的那一刹那,胡蕴石知道贺永新也悟出其中的奥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现在我开始介绍我们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我们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开展的管理活动,这和我们过去一味把质量理解为符合设计规格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以往,我们觉得产品质量好就是各种技术指标都很高,但现代质量管理的要求却是强调适用,也就是符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
    举个例子来说,在咱们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态度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希望一件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制造产品的时候,要把耐用性放在第一位,至于是不是美观,是不是好用,反而是不重要的。
    但在西方国家,他们物资丰富,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是追求新鲜,一件衣服穿旧了,哪怕还没有破,都会扔到垃圾堆去。所以,如果是为西方的老百姓生产衣服,质量要求就是要美观、时髦,至于耐用性嘛,就不那么重要了,反正他们在把衣服穿破之前,肯定就已经不要这件衣服了。”
    徐新坤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他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口才本来就很好,这一次的讲话又是得到了冯啸辰的亲自指点,其中包含着许多超越当时国人眼界的新观念,所以一席话讲出来,已经吸引了所有参会者的注意,已经没有人还在乎他是不是一个外行了。

第五十章 老徐不是菜鸟
    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提出来的,但随后却在rb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体系。到80年代,美国人反而要从rb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提高美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以求在与rb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秀。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关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是所谓tqc的概念,就是那个时期引进进来的。1980年3月,国家经委向全国工业企业下发的《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w便是以rb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作为蓝本的,其中提到的“经常了解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反映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观点,“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则反映出“全员参与”的要求。当年的中国工业人有着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能够放下身段学习一切先进的事物。
    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没有停滞,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各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1987年iso9000体系的形成。iso9000和此前的tqc有相似之处,也有侧重点上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许多思想和做法,比80年代之前的tqc有着长足的进步。
    在冯啸辰担任重大装备办处长的那个年代里,中国企业乃至机关、事业单位取得iso9000认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据不完全统计,新世纪的前几年中,全国已经有5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取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冯啸辰以往在企业考察的时候,也曾广泛接触过有关质量认证方面的知识,对于认证体系和认证程序十分熟悉。他向徐新坤推荐的,是披着70年代tqc外衣,实则包裹着后世iso9000认证思想的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相比当时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tqc活动,有些概念更为清晰,方法上也更为先进。
    冯啸辰是以解决液压阀质量问题的名义来到新民厂的,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限定于一两件产品。他知道,如果采取过去那种不计工本的工作方式,造出一两个符合质量要求的液压阀并非难事,但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从小处来说,林北重机未来要批量生产大型挖掘机,需要的液压阀不是一个两个,不可能每一次都靠这种运动式的工作来完成。如果新民厂不能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那么产品质量的稳定就是镜花水月,林重的大型挖掘机只能寻求国外的液压件配套。
    从大处说,整个中国的工业生产体系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迫切要求。孟凡泽把冯啸辰从冶金局借出来,又把他派到新民厂来,绝对不是为了让他去解决一个具体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是想让他在新民厂这样一个现实的企业中尝试和验证他所说起的现代管理理念,实践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并做到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企业在管理上脱胎换骨,以便迎接国际产业竞争的大潮。
    冯啸辰不是新民厂的领导,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去代替徐新坤和贺永新开展工作。他在新民厂的车间里走访,与工人深入交流,逐渐弄清楚了新民厂的组织结构。他意识到,贺永新作为一名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老厂长,现在已经为声名所累,丧失了上进的意愿,甚至可能在新型管理理念的推广中成为阻力。而徐新坤虽然被众人批评为外行,却有着积极改革的心态,只要有人能够给他提供一些助力,他是能够成为新思想的实践者的。
    除了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之外,徐新坤还有一点是贺永新所不具备的。徐新坤作为一个新来的领导,因为不懂生产,在新民厂********了,如果不能有所作为,他这个一把手就只能灰头土脸地混吃等死。贺永新则没有这样的压力,对于贺永新来说,越是守成,就越是有利,变革只会成为他的威胁,而不是他的机遇。
    冯啸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徐新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他先用言语成功地激起了徐新坤的斗志,接着便开始向徐新坤兜售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他把后世iso9000族认证的套路应用在新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结合余淳安在以往的生产管理中所积累下来的诸多经验和数据,编制出了这份在会场上分发的质量管理方案。这份方案中的许多观念和提法,是足以让当时的质量管理权威都叹为观止的。
    在完成了方案编制之后,冯啸辰为徐新坤精心设计了一个连环计。他让徐新坤瞒着贺永新向省机械厅上报了有关新民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再让徐新坤通过蔡德明的关系,促成机械厅做出在新民厂召开现场经验推广会的决策。到了这一步,贺永新自然就陷入了被动,无论他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甩锅,徐新坤都能做到胜券在握了。
    事情的发展比冯啸辰、徐新坤设想的还要顺利。在得知省厅将要推广新民厂经验的消息之后,贺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洗脱自己的责任。他先是抛弃了陶宇,让徐新坤兵不血刃地剪除了贺永新的一只羽翼,接着他又甘愿冒着得罪李惠东的危险,把徐新坤推到了介绍经验的位置上。
    贺永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定徐新坤无法做好这一次的经验介绍,只会当场出丑,并且成为省厅遮掩丑闻时的牺牲品。他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是有备而来,他有冯啸辰帮他编的出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还有冯啸辰准备的讲话稿,能够保证他的讲解准确无误、通俗易懂,而且还能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要知道,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里,大多数人的见识是非常有限的,冯啸辰随随便便找几个段子进来,都够让一众厂长们觉得大开眼界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个要求,是全员参与。在以往,我们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情,靠探伤员拿着探伤机去找毛病。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质量检验只是事后的补救,等到质量问题出现了,再去找出次品只能是止损,该发生的浪费已经发生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事前、事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要让每一个干部、工人都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行动中去,而且这种参与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是靠搞一两个运动,喊一两声口号。我们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也就是要在企业中提倡学习精神。要以qc小组作为学习的核心,负责组织全厂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促进职工间的知识分享。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职位,叫作首席知识官,用英语来说就是cko,这个人不是厂长,不是总工程师,也不是总会计师,他的任务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知识串连起来,让每个人的知识变成全企业的知识,再让全企业的知识变成每个人的知识。知识这种东西,互相交换就能够产生出倍加的效应。
    在我们过去的管理传统中,也有互帮互学的做法,但这些年来,这种做法逐渐淡化了,被许多企业放弃了。我们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中,恢复这样的传统,并且用现代化的理念将它进行改造,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
    徐新坤越说越流畅,除了冯啸辰给他准备的内容之外,他又加上自己的即性发挥。他有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在部队当政委的时候,也搞过思想教育、能力培训等工作,对于管理是有一定心得的。他把这些心得融汇于讲解之中,不时还穿插进一些小段子、歇后语之类,不时引得全场的听众发出会意的笑声。
    “谁说这个老徐不懂管理的?他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在咱们机械厅系统里,绝对是能排在前三名的。”
    “我看,除了李厅长,别人也比不上他了。”
    “我原来还觉得这个报告应当让老贺来讲呢,现在看来,老贺不见得比老徐讲得好。”
    “不是不见得,是绝对不可能。老贺那两把刷子我知道,抓抓生产没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洋玩艺,他玩不转。”
    “可不是吗,我好歹前一段也在行政学院学了两个月的质量管理,我怎么觉得行政学院的教授都不如这个老徐讲得好啊。”
    “今天这个现场会,来得值了!”
    这些议论,不时有一两句会传到贺永新的耳朵里去。其实,就算是不听大家在说什么,就会场上的气氛,已经足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这是一个极具活力的会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徐新坤调动起来了,大家脸上流露出了兴奋、恍然、钦佩的神色,讲台上那个人,在大家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什么工业界的菜鸟,而是一个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
    完了!
    这是贺永新从内心深处涌起来的一个念头。
    如果早知道徐新坤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贺永新是绝对不会在李惠东面前态度如此强硬的。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夸奖徐新坤自学成才,用话语挤兑徐新坤上台去介绍经验。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