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在末世有套房 >

第542章

我在末世有套房-第542章

小说: 我在末世有套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元帅向自己问话,那位名叫罗勇的技术员相当兴奋,放下了手边的活儿,带着江晨径直来到仓库角落的一台仪器前。只见那台长得和衣柜似得铁箱子上,横放着一个长约一米的透明的有机玻璃管。
    “这个是模拟外层空间环境下,无线输电的装置。电能在极光的a极转化为携带能量的激光束,在b极极转化为电能。现在这个玻璃管内被抽成了近似真空的状态,防止输电激光以热能的形式损耗。”罗勇一边用通俗的语言向江晨讲解着其中的技术内涵,一边伸手打开了全息屏幕,按下了装置的启动键。
    只见他手指在上面连点了几下,设定了输电功率,那个玻璃管的一端便开始发亮,标记着电功率度数的指示器开始跳动,最终停在了21kw的位置。
    一瞬间,蓝色的激光充斥了整个真空管,就好似流动的液体,明亮却不刺目。同一时间,与真空管另一极相对的指示器度数也开始跳动。当涌动的激光稳定后,这个度数最终停在了20997kw的位置。
    即使是考虑到这个仅有一米长的距离,0014%的电能损耗,也是相当的逆天了。与传统输电方式不同,在理想条件下,这种激光输电由于不通过介质,所以不存在所谓的电阻以及发热损耗。
    只要确保光路上的介质尽可能的少,光束尽可能的集中,电能便可以以极低的损耗跨越数万、甚至数百万公里的距离,稳定地从一极传递向另一极。
    届时,从月球开采的氦3根本无需通过飞船运往地球,直接在月球的核聚变发电站转化成电能,然后以这种激光输电的方式,直接“射”向位于外层空间的太空电梯末端,转化成电能后,再走超导体线路传输向地面电网。
    “因为有机玻璃材质的缘故,我们能用肉眼观察到激光的光束,虽然看着很温和,但这也是一种电能损耗。不过在实际的宇宙中,这个光束是看不见的。或者说,只有在接近地球附近的区域,或者恰好有尘埃带或者水分子团经过,才能观察到蓝色的条状光束。”
    一边向江晨介绍着,吴岳一边关掉了装置。
    “如果有飞船经过这道激光束,不是很危险吗?”江晨突然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几千万甚至几亿mw的电量转化成激光,这尼玛简直是一个月基激光炮塔!这光路的中间要是经过了什么飞船火箭啥的,不得直接给烤成铁水了?
    还有,这激光要是不小心射偏了,往地球上那么一戳……
    江晨还真有点怕直接把大气层给戳出个窟窿来。
    “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罗勇笑道,“一般来说,光路会被标记在飞船的导航仪上,没有那艘飞船会飞过去,就好像我们不会闲着没事儿扛个梯子摸高压线一样。”
    “那这激光要是射偏了呢?”江晨问道。(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五章 第六街区近况
    江晨总是问些很刁钻且莫名其妙的问题,这让身为技术员罗勇很无奈。
    射到地球怎么办?
    在他看来这根本不算个问题。
    “不怎么办,大气层的胃口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罗勇耸了耸肩答道,“激光的波长相当短,在空气中的微粒会将其阻挡、向四周散射,最终在臭氧层被吸收掉。与激光手枪射出的光束不同,你可以将输电激光理解成一种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光束,这种光束更容易被大气层吸收,所以对于地球的环境影响是相当微弱的。”
    说到这里,罗勇顿了顿,又用半开玩笑地语气说道。
    “退一万步,太空电梯通常都是建在海上,就算输电激光的光路出现小角度的偏差,很大概率也只是戳进海里,几乎不可能射在陆地上。”
    在量子计算机的控制下,用于输电的激光束几乎不可能偏移这座数千平米的六边形平台。根据罗勇提供的数据,从2050年至2150年这段时间内,地月输电光路出现故障的次数总共只有4次。
    一百年4次故障,这个概率已经相当低了。而且每次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仅是在大气层损耗掉的那些电能,以及在大规模停电时,地面设施消耗的那些核融合核心。
    被技术员科普了一番后,江晨绕着这座远距离输电设备观察了几圈,最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仓库。
    其实在来之前,他还以为22世纪的远距离输电,是那种类似于特斯拉提出的沃登克里弗塔计划的输电设备。即,建一座类似于无线电太的电塔,只不过它发射的无线电不是用于传输信息,而是用于传输能量。
    只要在地球上,无需电线,只需要一台类似于“收音机”的玩意儿,无论多远都能接入电网。
    然而当他将这个概念提出的时候,他发现技术员是强忍着笑意,向他解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末世这边的时间线上,也存在着特拉斯这号人,只不过为沃登克里弗塔提供资金的不是摩登财团。
    “受限于当下时代的技术水平,特斯拉是按线圈耦合来计算他的无线输电系统。在他的算法里地面、水体、空气和电离层都不吸收电磁波,所以输电效率当然会比有电阻的电线高得多。然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老实说,特斯拉是个不太靠谱的天才。当然,我不是否认他在交流电、无线电上的贡献,以及他的诺贝尔奖,还有他做出的诸多贡献。只是他提出的不少概念都过于……恩,科幻。包括他的超级武器‘死光’,最后也被证明为只是带电粒子束,倒不是因为什么‘天妒英才’而失传。不过,这也是他备受民间人士推崇的原因之一。毕竟相比老学究,老百姓一般更喜欢能吹的人。就好像阴谋论,永远比新闻更有市场。”
    不过换句话说,如果他的发明真有那么神奇,摩登财团也不会放弃对他的投资了。
    ……
    离开仓库后,江晨没有直接返回别墅,而是在卫兵的陪同下,绕着第六街区走了几圈。
    时间已经接近十月底,空气中已经能感受到几分属于秋末的干燥和寒冷。
    废土的冬天要比现世长得多,也要冷得多。
    即使是身处于南方,再过上一个月,望海市差不多也要下雪了。
    自从市中心被攻下,异种巢穴和丧尸母体被清除后,望海市再也没有了来自异种与丧尸的威胁。环绕第六街区内圈外圈的围墙虽然依旧保留着,但相比起它原先的意义,现在的围墙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着。
    幸存者们已经将房屋建在了围墙外,那些半倒塌的楼房也被利用了起来,稍加修缮后成为了某个幸存者家庭或者团体的住所。
    整个苏杭省的幸存者,几乎都迁徙到了第六街区,或者同样处于nac管理之下的嘉市幸存者聚居地。不算上洪城、夷州等殖民地的话,nac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三十万,走在第六街区的街道上,比一年前拥挤了不少。
    通往市场的道路上,可以很频繁地看见托运着粮食的车辆经过。来自远方的商人,会选择在入冬前干最后一票,将产自伊甸园的大白菜拉到更南边的福州一带,然后拿着亚晶在当地的幸存者聚居地舒舒服服地过个冬天,开春后再拉着当地的土特产返回第六街区。
    因为nac的存在,望海市俨然已经成为了连通南北的贸易枢纽。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听楚南所言,从北方来的商人比往年少了许多。军政府派出了追猎者兵团前往上京市一带探索,但前往探索的侦察兵还没有回来。
    不过想来可能的原因也就那么几个。
    如果不是天气,那就是碰上了什么难缠的异种,或者是某地崛起的匪帮阻断了商路。
    从工业区走到了市场,江晨感慨地发现,每次他回来,这里都会换上一副新的模样。印象中,街角的那间机器人拉面馆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闪烁着霓虹的酒吧。那些搭着棚子的小摊贩也都消失的干干净净,换成了和内圈一样体面的店铺。
    物资的丰富,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根据林玲的说法,第二座伊甸园正在建造中。有了前一座伊甸园的成功经验,这座新的伊甸园施工速度要比前一个快上了不少。等到第二座伊甸园完工后,在不考虑出口的情况下,nac的粮食就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了。
    到了那时,江晨差不多就能摆脱“粮食搬运工”这个苦逼的头衔了。
    再怎么说,他现在也是世界级企业的董事长以及割据一方的军阀,每个月都得跑到秘密仓库去哼哧哼哧地搬运上百吨的粮食,实在是有些和他的身份不符。
    每个星期往自家别墅的冰箱添些产自海底的蔬菜,彰显他“顾家好男人”的风范,也就足够了。
    无论是在味道还是口感上,新海农出品的蔬菜可是深受众女们的欢迎。
    每次在饭桌上,看着孙娇和林玲狼吞虎咽,小柔和姚姚小口进食的样子,江晨都由衷地感到幸福。
    而在望海市的危机全部解决后,这也是他总会在一周里抽出几天时间返回末世的主要动力之一……(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七章 比往年要早的冬
    风霜凛冽如刀,裹挟着碎雪与冰花。  漫天挥洒的雪如棉絮,拂过一张张早已冻得麻木的脸,一点一点地压在那背后行囊离汉中的前哨还有最后的五十公里,在抵达之前,没有时间给他们休息。
    穿着防寒服对的哨兵行走在队列的旁边,用警戒的目光与枪口扫视着一片白茫茫的荒野,坐在装甲车顶部的机枪手哈着白雾,靠在机枪旁打着时间。
    他们是一支军队,属于北方联统区。
    而站在他们身后的,则是北方联统区的领民,也是最后一批从兰州迁往汉中的领民。
    与望海市不同,这里的冬天要早上一个多月』单单是因为纬度,更多的还是因为那郁结在空中的辐射云。放射尘堆积在一起就像棉被,只不过他们的作用不是保温,而是将阳光反射会太空。
    今年很反常,即使是对于西北部地区来说,今年的冬天也要比往年来的早得多。
    不过对于废土来说,反常本身就是一种常态。
    人们或许感到绝望,但绝对不会意外。
    在收割完最后一批变异果后,这批领民不得不冒着大雪踏上了前往汉中的征程。或许不少人会死在这里,但如果不走,死的人可能会更多。
    与望海市不同,这里丧尸种不多,但却盘踞着各种强大而狡猾的异种。而且即使到了冬天,饥饿的它们也不会休眠,而是潜伏在阴暗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着鲜血的盛宴。
    比如变异豺狼,它们来如一阵风,利爪快过子弹,走的时候往往只留下一地尸弘断骨。曾有一支落单的迁徙队伍遇上了它们,虽然人人手中都有枪,但却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这些迅猛而强壮的生物,即使是正规军碰上了,也会相当的头疼。
    为了减少幸存者的伤亡,联统区的指挥官下令,拿出了宝贵的核融合核心和炮弹,用装甲部队为迁徙的移民护航。
    虽然继承了战前政权的武装,但遗憾的是,资源的匮乏使得他们难以恢复工业生产,只能通过资源回收和绪坊的生产模式,缓解十数万大军的补给压力。
    他们所面临的状况比三年前对的第六街区还要糟糕,毕竟nato的狐6战队从来踏上过华夏区的西北部,这里几乎不存在战场,也不存在很多值得回收利用的资源。
    每一重机枪的子弹,对于他们来说都弥足珍贵。
    一辆刷着雪地迷彩的突击车从队伍的后面开了过来。当那辆突击车路过的时候,士兵们虽然没有停下脚步,但纷纷抬起手行了个pac的军礼,向他们的领袖献上了最高的敬意。
    突击车的后排,神色冷峻的男人一言不地看着地图。
    他的名字叫魏边,继姜北海之后,担任联统区的司令,地位大概类似于nac的元帅。坐在他旁边的是他的助手,联统区副司令罗旭刚。这是最后一趟前往汉中的队伍,也是从兰州迁走的最后一支幸存者队伍。
    当他们撤走后,那座被抛下的城市便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以及游荡在街角巷陌的野兽。或许几百年后,青藤会钻出水泥路面的石缝,枯木上会钻出嫩芽,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抹去人类存在过的证据,为大地染上它原本的颜色——
    野蛮,以及无序。
    今年的雪比往年来的早。坐在副驾驶位的罗旭刚叹了口气,对着烟灰缸抖了抖快要燃尽的烟蒂。
    是的。魏边淡淡地说道。
    真是冷死我了。用余光瞥了司令一眼,罗旭刚燃尽了烟蒂上最后一丝尼古丁,将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
    要我把空调开大点吗?
    不,不用了,我只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冷。罗旭刚摆了摆手,粗糙的指头从兜里又夹出来一支卷烟,叼在了嘴上。
    你在透支你的降。
    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