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1065章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065章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宣手里的筷子差点掉下来:“那个现在把维软打的溃不成军的网景系统有你们的参与?”
    “不是参与,那个系统本身就是我们做的,网景只是获得了使用授权。”
    王宣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前这个青年瞬间在他眼里就神秘起来。
    华国竟然有做电脑系统的公司了,而且还要打败靠着瘟都95差点一统江湖的维软!
    这让他有种做梦的感觉。

第2190章 杨正昆的前世
    网景华光?网景华光!杨正昆念叨了两句后突然问:“这网景华光里的华光就是你们了?”
    万峰点头:“我有个公司叫华光。”
    “那么国内销售的华光电脑和你们有关系吗?”
    “那电脑就是我们家的,还有理想也是。”
    这一回王宣就更加吃惊了:“想不到华国还有这样的企业,高手在民间这话原来是真的。”
    他就有一台华光电脑,使用起来很顺手。
    “老王!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这个小子可是不简单,你如果全方面地了解一下他的公司你会更加吃惊的。”万首吾在边上帮腔。
    “这么说这事儿我还真的好好考虑考虑了,做数据库?做数据库?”
    “王教授!吃吃,边吃边聊别停杯。”万峰欺负这里的酒杯小,端杯敬酒。
    王宣拿着酒杯还是想同时还自言自语:“刘旭…好像不行,张洪林也不行,哎!有一个人我觉得行,杨正昆!”
    杨正昆?他谁呀?
    不过怎么好像听说过?直觉第一时间告诉万峰,杨正昆这个名字他绝对的听说过或者是看到过他的故事。
    “我手下有个叫杨正昆的学生,我觉得他行!”说完这个名字王宣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
    “他做过数据库?”
    王宣摇头:“别说做过,他现在对数据库的了解大概仅仅停留在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其余的估计一窍不通。”
    这万峰就疑惑了,一窍不通的人王宣却推荐他?
    “小万!你当然不理解他,他可是真正的数学天才,去年被破格升为教授还是北大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之一,猜猜他今年多大?”
    这上哪里猜去?
    “四十!”万峰尽量往年轻了说,都教授了再年轻也得四十岁了。
    “三十三!他可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这么年轻!三十三就当教授了?
    万峰立刻来了精神,但很快就颓废下来。
    这样的人才能到南湾来吗?
    别看南湾集团这几天招收了几千名大学生,但毕竟都是东北三省大学出来的人。
    其实现在的大学生首选还是去国企的,毕竟是铁饭碗。
    若不是南湾开出了在当时他们无法拒绝的薪酬他们根本不会到一个民企去。
    东北偏居一隅的人会到南湾来,但这天子脚下而且还是北大的教授会到他的南湾来?
    似乎有点不太现实。
    “王教授!你说的这个杨正昆这么耀眼,他不可能到我们公司来的。”
    “那可不一定,这小子这两年翅膀硬了,一般的东西他已经不怎么上心了,我的激光排印他已经看不上眼了,整天想着找个硬骨头啃,我觉得你这个数据库项目他说不定就有兴趣,够他啃个十年八年的。”
    王宣说出杨正昆能到南湾来的的理由有点不靠谱!
    虽然王宣这么说万峰还是不太有信心。
    “别急!我明天和他说说,让你们见见面聊聊,说不定他就到你公司去了,科学家的脑袋可不能用常人的脑袋来衡量。”
    这话有道理,要是科学家的脑袋和常人一样了,他凭啥当科学家呀?
    “这样也好,你们见见面谈谈理想说说待遇,说不定他就去了呢。”万首吾插了一句。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吃完饭万峰拍韩广家亲自送王宣回家,并叮嘱要亲自把王宣送他住的家门口或者他家居住的小区门口。
    这种人物可不能出问题,他赔不起。
    晚上回到旅店万峰躺在床上就开始回忆这个杨正昆是谁。
    这个人他非常的陌生,但绝对不是他不知道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他的记忆系统就告诉他这个人的事情他一定看过。
    但是想了一个多小时万峰也没想起杨正昆的点点滴滴。
    万峰决定用排除法,去捋这个人,说不定还能把他从记忆缝隙里捋出来。
    首先他是一个玩电脑的,这样就确定了一个范围,那些造船造车就的行业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既然是玩电脑的,十有八九会和后世的那些it互联网公司有联系,而且还不是那种二流三流,一定是一流的。
    否则他也不可能在万峰的记忆里留下痕迹。
    一流的公司也就那么几个:滕训、心浪、网意、搜湖、白度、阿礼。
    万峰首先排除了搜湖,在他重生的时候搜湖已经日落西山,已经不配称为一流了。
    网意?好像老总专心养猪了,养猪需要的科学含量就不应该是是杨正昆这类人该去的地方了,也应该和他没关系。
    心浪?可能性也不大。
    按照一个科学家的性格和网意、心浪、搜湖这种实时性的网站应该没太大的联系。
    这样三个互联网公司就被排除了。
    接着是滕训。
    滕训专注于社交软件和游戏开发,这种科学家去开发游戏,想想就不对路子。
    那么剩下的就是阿礼和白度了。
    万峰的排除法还是非常靠谱的,因为这个杨正昆和这两个公司都有关系。
    杨正昆最大的兴趣是想把科研运用到工业上去,而且还是要亲自动手的那种。
    他在北大待到二零零二年,觉得实在没什么搞头了,就投身了工业界。
    当然不是那种打铁拧螺丝钉的硬工业,而是那种网络上的软工业。
    他先后去了理想和维软,后期去了白度。
    先做做激光照排,后转向无线网络协议,最后到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就是数据库。
    当时白度还在采用的就是加固文的数据库。
    作为华文最大的搜索引擎,白度每天都要抓取无数的内容,数以万亿计的网页,而且数据量还在迅速增长,百度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如果全部使用ioe,成本高得惊人。
    分布式系统正是百度需要的。
    但是杨正昆在白度两年没做出什么成绩,正好白度采用了开源式数据库,他就光荣下岗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杨正昆就到了阿礼。
    当时杨正昆面前两条路:一是加入正在快速发展的掏宝业务团队主管技术,这是一条能看到未来有发展机会并且相对轻松的道路,赚钱升职都会轻轻松松。
    另一条路就是自己组建团队,干他在白度没干成的事业。

第2191章 支柱产业
    杨正昆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白度没做出成绩的项目他有点不甘心,如果当初白度还能继续投入,说不定用不了多久那个项目就会成功。
    但他也考虑了风险。
    商业公司都是逐利的,而这个项目很可能面临在白度那样尴尬的境地,投入太多产出太少,没人用的结果就是项目最后被撤。
    但是杨正昆没有改变主意,而是坚定地组建团队攻克这个难题,做分布式数据库。
    所谓的数据库就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减小数据的冗余度,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
    当时掌握在米国人手里的数据库都是集中式的数据库。
    集中式数据库通俗点解释就是把数据的储存和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
    优点是大多数功能如修改、备份、查询、控制访问等都很容易实现。
    数据库大小和它所在的计算机不需要担心数据库是否在中心位置,小企业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设立一个集中式数据库,而大型企业可以由大型机来控制整个数据库。
    缺点是当中心站点计算机或数据库系统不能运行时,在系统恢复之前所有用户都不能使用系统。而且从终端到中心站点的通信开销是很昂贵的。
    一旦有众多的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同时提取数据还会造成服务器崩溃。
    它最大的缺点是储存的数据有限,一旦这套数据库储存满了,你就再买下一套数据库。
    西方人的观念里没有什么合作共赢,有的只是疯狂掠夺,不榨干你最后一滴血绝不罢休。
    掌握了垄断技术的西方人还会请扒狼皮?
    就拿世界最大数据库公司加固文来说吧。
    ioe——ib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c存储设备,这就是加固文标准的数据库设备,是从开始到后来三十年华国企业的it标配。
    这一套硬件设备的成本就数以亿计。
    一套设备存储满了你就得买下一套设备,像阿里巴巴和白度这样的公司,最高峰的时候这样的设备公司里成百上千套。
    它还有一个缺点是,你想要临时增加一些服务器承载更多流量,还得提前几个月下订单。
    这里还有一个霸王条款,就是你公司的数据一旦流量下降,设备闲置却依然要为此持续支付每年的使用费。
    你有什么意见,对不起!厕所提去,爱要不要!
    这样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也就有人提出了,而且提出的时间还非常的早,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
    分布式数据库就不是把数据存放在一台计算机上了,而是无数台计算机上。
    每一台计算机都都局部应用和自治处理能力,并且同时还能参与全网处理,这样就大大分担了计算机工作的压力。
    二十年后,人们管这个叫云。
    分布式数据库无论从处理速度还是储存容量上都是集中式数据库无法比拟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但是它自然也有它的缺点,而且还是无法解决的大难题:就是这些串联的计算机都达不到金融级别的稳定性,如果其中一台机器罢工,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连锁反应——最终整个网络都会集体崩溃。
    在技术上实现一台机器出问题,其他机器即时补好备份数据不难,难点在于让每台机器的工作量始终保持均衡。如果不均衡其中某一台工作量过大的计算机容易崩溃,继而又引发出一场大崩溃。
    这也是分布式数据库在七十年代就提出却老也没成功的原因。
    杨正昆干的就是这个。
    他在阿礼从二零一零年开始一直干到后来,成没成功不说,反正阿礼的双十一服务器就没崩溃过。
    万峰就是想到了阿礼才想起了这个人到底是谁。
    虽然记忆模糊了一点,但万峰确信这个家伙就是给阿礼做‘阿礼云’的人。
    后来各个网站这个云那个云几乎都是出自阿礼的手。
    一想到这个万峰的心狂跳起来,难道冥冥之中有人在指引?这随便一找竟然就找到了真命天子!
    花多少钱也要把这家伙弄到华光去!哪怕打碎南湾集团的工资结构也值。
    这就是一座金山呀!
    这一晚某人兴奋的竟然到天快亮的时候才睡。
    后果就是他多年养成的早晨五点起床的习惯在这天改变了,一觉睡到七点半还没醒。
    若不是韩广家叫他指不定睡到什么时候呢。
    王宣也没食言,第二天一到北大就把杨正昆叫到他办公室,把推荐他去搞数据库的事情谈了。
    起先杨正昆是一脸迷糊的:“咱们国家有人要搞数据库?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给你安排一下你们见见面,你和那个人好好聊聊,说不定还有更让你吃惊的事情呢。”
    杨正昆考虑了一下就点头答应了,不就是聊聊吗!又不一定真去。
    于是,七月一号这天中午,还是全聚德,万峰和杨正昆见面了。
    杨正昆头发不多,身体消瘦,似乎有点腼腆。
    他不喝酒也不抽烟。
    这就有点不好办了,有点冷场。
    但好在杨正昆提前发出了提问,而且还是开门见山。
    “万…”
    “杨教授你叫我小万就行。”
    “小万!我想问一下你们公司到是做什么的?”杨正昆不拘泥于称呼,你说叫小万就叫小万。
    “杨教授!我们公司做的东西有点杂,从机械加工到车辆生产到手机电脑半导体材料加工有很多项目。”
    “这么多?这属于集团化经营了,不知你们集团的支柱产业是哪个?”
    支柱产业?这个问题万峰还真没考虑过。
    南湾集团的支柱产业到底是啥?一开始无疑是摩托车,但是发展来发展去好像混了,现在看着哪个都是支柱产业。
    但总不能告诉杨正昆都是支柱吧,这就是敷衍人了。
    “手机和汽车吧。”
    万峰挑了两个现在集团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说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