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210章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10章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是孤山集市,孤山离咱们将威大队不远,明天我就不开拖拉机了,因呐河不好过。大家争取在七点左右到洼后队部集合,咱们走着去,周家和大树屯的早晨就要早点出门了,到七点我们可没有人等你们。”
    万峰声明完毕抬眼看了一眼对面沈红军的摊子。
    沈红军这边也收摊了并邀请万峰到他家去吃饭。
    他这一车人到沈红军家吃饭?开玩笑!
    万峰谢绝了沈红军去他家吃饭的邀请,发动了拖拉机拉着这些人突突突地回家。
    回到将威地界,沿途把到家的同学放下车,待回到洼后的时候车上只剩下洼后和山后的同学了。
    万峰照例留了几个人下午分拣的人,这才把拖拉机停在栾凤家门口。
    栾凤从车间里也像拖拉机一样突突突跑了出来,看到万峰拎着个空袋子下来,眼睛就笑没影儿了,然后伸着手等着接钱。
    于是得到万峰的一巴掌。
    万峰一巴掌拍在栾凤的手上还附送了三字评语:“没出息!”
    栾凤咯咯地笑:“饭我给你热在锅里了,快去吃吧。”
    万峰也不客气,进屋吃饭。
    栾凤也跟着进屋从掀开锅盖把热气腾腾的饭从锅里端出来。
    苞米面饼子炖酸菜,还有几段蒸咸鱼。
    万峰就蹲在锅台边拿起一个饼子,意外地发现栾凤也拿起筷子。
    “你也没吃?”
    “你不回来我怎么吃?”
    傻妞,老子要是下午回来你还饿肚子了?
    两个人像两只猫一样蹲在锅台吃饭,栾凤一边吃一边看万峰,看得万峰身上像生了虱子一样难受。
    “吃饭,不许看我!”一双眼睛盯着这饭都咽不下去了。
    “我就看,我看自己男人又不犯法。”
    万峰一口饼子就噎在嗓子里,这女人估计就是故意来捣乱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队里开饷了
    万峰认为栾凤就不是来吃饭的,她是打算吃他,那虎视眈眈的目光让他有一种要成为食物的错觉。
    这女人难道心里的生理之火要爆炸了吗?
    老子一个男的都没那么热烈,你瞎热烈啥呀?
    吃完饭万峰到栾凤那屋爬到炕头躺了下来,感觉有点疲乏他要休息一会儿。
    栾凤给他拽来一个枕头和一床被,他就在炕头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估计也就睡了半个多小时,他的那些来捡对联的同学来了。
    昨天捡成套的对联还有不到二百套,因此今天的任务就比较简单,再捡出三百套就完事儿,他不认为孤山集市的销量会比黑礁强。
    由于有了昨天的经验,这些同学都知道怎么操作了,万峰也就没有再动手而是从屋里走出,打算进缝纫车间看看。
    一出屋子就见洼后队的人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向队部走去,脑袋上就多了一个问号。
    这阵势怎么像看大戏的样子,也没戏台呀?
    万峰站在栾凤的西墙下伸着脑袋往队部看,见队部的院子里站满了洼后的社员。
    张海这又要作什么妖呀?
    万峰有心过去看看,但屋里还有十多个同学在干活,想想也就打消了去看看的念头。
    一点半左右,这些同学把要捡出的对联数量都捡完了回家后,万峰终于可以到队部去晃荡晃荡了。
    当他走到队部大院门口时,里面已经有人从队部屋里出来了,有人的手里拿着一叠不算厚实的钞票在沾着吐沫数钱。
    原来是开工钱。
    社员们忙活了一年,今天终于知道自己这一年赚了多少钱了。
    这就没什么意思了,万峰准备转身回去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也有钱呀,尽管像蚂蚱腿一样但那也是自己应得的钱,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院子。
    在院子里万峰看到了他二姨夫也看到了肖军。
    这些外队的人都得到开钱的消息了他一个本身就住在洼后的人竟然不知道,万峰觉得自己遭到了歧视,这必须要和张海说道说道。
    万峰的二姨夫吴庆开了一百八十多块钱,喜笑颜开地从队部出来了。
    他虽然不是从头就在砖瓦厂干的,但他干的活是工分最高档的活儿,也就是最出力的活儿,因此有近二百元的收入。
    他当初在水泥厂当临时工,一个月二十多元,半年下来也不过就能赚这些钱而已。
    现在他在洼后砖瓦厂赚一份儿,万峰的二姨在家里也给栾凤做些小活儿,一个月也有十多元的收入,今年他家的总收入也超过了二百元。
    在八一年农村,半年就赚这些钱可是一笔巨款了。
    肖军因为来砖瓦厂较晚,所以就开了一百元钱左右。
    他领钱出来的时候就遇到了万峰。
    “放假后就在家待着吗?”
    “那还能干啥?家里那些小人书一天能给我带来三毛五毛的,我就天天干这个。”
    “明天我和我同学要到你们孤山集市去卖对联,你算不一份儿不?”
    肖军立刻来了精神:“有买卖了,算!当然要算一份儿,卖什么呀?”
    万峰白了肖军一眼:“你白痴呀,我都说卖对联了,不过别抱太大的希望,一天就能赚个块八毛的。”
    “卖对联?也行,在家待着也没意思,有点事儿干也不错。”
    肖军急着回去,匆匆和万峰扯了几句闲篇后就离去了。
    当那些领工钱的人少了以后万峰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队部。
    “握草,领钱的时候你倒是主动来了。”张海打趣万峰。
    万峰做了捻钱的动作,于是会计把一小沓钱推到万峰面前。
    万峰一数:“握草,才这么点,张队长,你是不是贪污了我的钱?”
    张海哭笑不得:“给你是按中档计算的,也就这么多了,你还想要多少?我都和你一样。”
    中档工分就是和那些妇女一个档次的,一百四十多元,不少了。
    闻听张海和他是一个档次的,万峰瞬间心理平衡。
    “别走,我还有些事儿要问问你。”见万峰拿完钱就要走,张海急忙叫住他。
    “这屋子这么冷,白痴才会和你在这里谈,晚上再谈吧。”
    前些日子一建三队在这里施工的时候,队部被改成了工人住宿的地方,现在一点火没烧,万峰才不会在这里挨冻呢。
    回到姥姥家的时候,姥姥盖着个被坐在炕上正在缝围裙。
    “姥姥,我买来那么多柴禾你不烧,在炕上盖被你这是图什么呢?”万峰也爬上炕把脚伸进被里。
    “现在都烧了以后咋整?”
    老人的脑袋就是糊涂,柴禾那玩意年头越多越糟烂,散发的热量和燃烧的时间也就越短,他们这是算得什么帐?
    万峰没打算去改变姥姥脑袋里的观念,她们的观念已经形成了几十年,基本上已经是根深蒂固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他从兜里掏出刚才从队部领来的工钱,数出十张十元的票子塞到姥姥的兜里。
    “这是小队给我开的工钱,这一百元给你压腰。”
    “现在就给压腰钱了?这离过年不还早的吗?”
    “谁说是给过年的压腰钱了?是给您现在压腰的,你和我姥爷岁数都大了,想吃啥就买点别不舍得钱,花了了我还有。”
    姥姥乐得抬头纹都开了,看一下时间下地开始做饭。
    万峰进里屋数出了三百只电子表,青山那边要表了。
    从渤海回来张闲就一直在青山待着,两三天都没回来了,信儿是张广普捎回来的,这些表待会张广普会来取。
    诸平从他那屋悄悄地过来了。
    “给小舅弄点什么干干,赚个过年钱呗。”
    因为是在伙里住的原因,小舅赚的钱大部分是要交到家里的,由姥姥统一分配。
    因此别看他刚开完工钱,兜里还真就没几分钱,这方面他还不如江雪,起码江雪在栾凤干活赚的钱是自己的不用上交。
    万峰很理解小舅想弄点过年钱的心情。
    但他不打算白给他,那样岂不惯成个懒汉子了吗,要赚钱就要自己动手,别指望天上有馅饼往下掉。
    万峰晃晃手里的电子表:“卖这个能卖不?”
    诸平把脑袋摇得像荷兰风车似得。

第四百二十五章 洼后的将来
    “这么贵的东西让我卖,到过年我也不一定能卖出一块。”
    诸平很有自知之明,他坚信自己不是做买卖的料。
    小舅说的话也有道理,做买卖这东西虽然不说狗掀门帘子全凭嘴,但嘴茬子不行还真行不通,他那张嘴虽然在这一年里有进步,但想出去忽悠别人明显档次不够。
    尤其像电子表这种几十块钱的东西,如果不能忽悠你还真就捅咕不出去。
    但是不做买卖你还能干什么?
    万峰猛地想起自己还有一包子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这些小玩意是最后一次上货时以两千五百元从方宏球那里扫来的。
    这些东西包括二十个录音机机芯,十个收音机机芯,以及变压器喇叭录音带以及一些小玩意儿,这些东西当初也是装了一大包回来的。
    单是录音带就有一百多本。
    他把其中和录音机有关的东西挑出来,就值两千五百元了,剩下那些各种钥匙链,打火机,小挂钱,塑料项链手链明星照片等还有一堆呢。
    万峰进屋找了半天才在那口破柜的角落把这一包子东西找出来,拿到外屋往炕上一倒。
    “这些东西明天你拿到集市上去卖,打火机卖五毛钱,这些花花绿绿的钥匙链还有这些项链手链什么的都卖一毛钱,记住了没有?”
    诸平点头,这个好记。
    “这些都是小玩意儿,我想你一定能卖出去,卖了钱一家一半儿,拿走吧。”
    万峰连数都没数,管小舅拿去卖多少钱呢。
    几十块钱的东西你卖不出去,这一毛钱的东西若是再卖不出去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在队里干点什么吧。
    诸平抱着那一包东西回自己屋里研究去了。
    吃完晚饭,万峰穿上棉袄带上棉帽踩着嘎吱作响的积雪向沟里走去。
    今晚的天气非常冷,北风吹在脸上像小刀一样硬。
    该死的张海,要不老子现在是在家躺热被窝了,这还得去听你瞎掰活,也不知道他要掰活什么。
    梁万家外地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弄的热气腾腾的。
    今晚没有打扑克的了,炕上连桌子也没有了,倒是多了一个火盆。
    炕席上垫几块红砖,火盆就坐在红砖上。
    张海会计梁万等人围着火盆一边吃花生一边在唠嗑,见万峰进来就让万峰上炕。
    花生是炒熟的,只是火候有点过头有点糊巴味儿。
    “这都好过年了你又要扯什么呀?不会是组织秧歌队踩高跷吧?那玩意我不参加。”
    “咱们队今年弄的不错,起码在将威大队是没有小队能压住咱们了,就山后队今年一个工分才合二毛七。”张海的语调里有得意的成分。
    山后队因为有石场往年都是将威大队分钱最多的生产队。
    “捞干的,别东一耙子西一笊篱的。”万峰没兴趣听张海胡扯。
    “小王八蛋,一点耐性都没有。”
    “你们离家倒是近了,一挪屁股就到家了,我从东头走到这里我容易吗。”
    “那好,那咱们就直入正题,外甥,我这两天老在琢磨,咱们队现在地也分了,下一步该怎么办?队里的牲口和一些农具以及砖瓦厂还有哦未来的工业都该怎么办?”
    包产到户只不过算是改了个皮毛,小队里还有不少财产,想必已经有人开始惦记了。
    对于改革按照设计师的话是摸着石头过河,张海根本就不知道再往下怎么进行。
    “难道把队里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分了?”
    “这不行,队里的牲口大车包括农具你怎么分,按人头一家是分一条马腿还是一根牛鞭?”
    “那怎么办?”
    梁万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在队里赶了十多年大车了,他很想自己能置办一挂大车,因此他对这方面的处理消息非常上心。
    “卖了呗,牲口大车以及小队里的一些生产资料可以作价卖掉,价高者得,比如大车,假设梁万舅把大车买下来,他可以在给那些没有牲口的人家种地的时候收取合理的费用,比如往地里送粪一亩地多少钱,趟地的时候一亩多少钱,拉山的时候一亩地多少钱,这样既解决了没有牲口车马人家的需要,自己也创造了效益。”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单干后过几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买生产资料,比如牲口马车慢慢发展到买小型拖拉机。
    这些万峰可都是亲眼所见的。
    张海想了想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赶明个就把那些牲口和大车都作价卖了,可那砖瓦厂和将来的工业呢?难不成也都卖了?”
    “这些个不能卖也不能承包,还是保持公家的为好。”万峰一点没犹豫地回答。
    国家改革那么多年开放那么彻底还始终保留了很多国有企业呢,所以,洼后也要保留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