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309章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309章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峰没有说为什么小溪会变成臭水沟:“走吧,这里先闲置几年,将来会有用处的。”
    两人走回集市的时候,见到集市口的停车场处聚集着一堆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我过去看看,好像出什么事儿了。”
    万峰走了过去走进人群看到里面的人楞了一下,然后嘴角划过一丝冷笑。
    “我说孙五、刘洋、张路,我特么就不明白你们的脑袋是怎么想的,你们竟然敢到这里来捣乱,是不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孙五一看到万峰就气馁了三分:“我们不是捣乱,本来就是这个外地人碰掉了我朋友的眼镜。”
    万峰的眼睛刷地落在刘洋和张路的身上:“刘洋、张路,我记得你们还欠我点什么吧,我还没找你们算账你们倒自己跑来了,是不是欺负我记性不好呀?本来我是准备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没准备再去找你们,可你们却跑到这里给我上眼药,是不是以为我真得很好说话呀?”
    “这个外地人确实撞掉了我的眼镜。”
    前两天从徽安省来了两个卖眼镜的小夫妻,在这里租下一间小屋卖眼镜,蛤蟆镜什么的也就出现在这里了。
    “就算他撞掉了你的眼镜,你让人家赔多少钱?你们别说我会这位外地老哥。”
    万峰转身面相那位蹲在地上的外地客户:“老哥别怕,到洼后来进货的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里有我给你做主谁也不用害怕,你说他们要你赔多少钱?”
    “他们要…要三十。”
    万峰转向孙五一群人:“这位老哥没说慌吧?”
    孙五三人没回答。
    “咱先不追究你们三个是不是故意弄个眼镜在这里碰外地人的瓷,就说一付两块钱的眼镜你们特么的要三十,你们这是到洼后来败坏洼后集市的名誉和搅局来了,今天我也不收拾你们,张闲!把这三个家伙押出去,以后这三个家伙再来就给我打出去,洼后不欢迎这样的人渣,还有,我若是知道你们在别的地方敲诈勒索到洼后来进货的外地人,我会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万峰手一挥,保安队的上来就把这三个家伙捏小鸡一样押了出去。
    万峰拍拍那位外地客的肩膀:“老哥,以后若是在洼后遇到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就到保安队去投诉,如果保安队解决不了就找我。”
    “哎!谢谢万老板。”
    咋一听到老板这个词万峰楞了一下,握草!老板这个词出来的是不是早了一点?
    这个词不应该在八二年就出来吧!

第六百二十五章 让它们无路可走
    上一世的九十年代初,万峰在打气泵厂上班,那时心里还有梦的他闲着没事儿写点散文诗歌什么的,一不小心在京都一个叫《当代》的杂志社得了一个什么征文的二等奖。
    万峰记得那是九二年的夏天,于是他揣了六百块钱就去京都了,那一期全国大概有六十多个作者相聚。
    里面有一个深圳的警察他写了一篇叫老板的散文获奖了,这是万峰第一次在正式的场合听到老板这个词。
    大概那个时候深圳就时兴老板这个称呼了,连警察都把老板挂在嘴边可见南方老板的称呼已经相当普及。
    而在红崖,万峰对老板的印象还停留在挥着鞭子赶车的那种老板里。
    现在他竟然提前十年就听到了老板这个词,而且这个称呼还是给他的。
    万峰心情大好,自己混成老板了!
    不过当老板倒是次要的事情,不要让人在集市上捣乱才是正事儿,洼后的集市才刚刚起步,要是现在就发生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的事儿那就是自拆招牌。
    所以这样的事情万峰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面对周围还没散去的人群,万峰认为有必要发表一下演说。
    “大家放心,不管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只要到了洼后集市你就是我们的贵宾,如果受到了什么委屈就找保安队投诉,我保证在这里你们会得到最公平公正的待遇。”
    万峰的话得到一阵热烈的掌声,出门在外的生意人安全和公平是第一位的,谁也不希望被敲诈勒索、谋财害命。
    有时话不用说得太多,只要说到点子上就行。
    楚国义在洼后确实是受到刺激了,回去了两天在第三天就急匆匆地回来了。
    他租下了一区里一个十二平的小屋,然后就把带来的服装摆了出来。
    明码标价标出了批发和零售价。
    他开业的时候万峰亲自到场还表示了祝贺。
    万峰允许楚国义可以用峰凤服装厂的样式,因此楚国义的衣服几乎就是峰凤服装厂一部分服装的翻版,不过衣服的商标不同。
    楚国义听从了万峰建议给自己的产品起了名字,这货还是有点文化水平的,他给自己的服装商标命名为楚风。
    洼后集市上出售服装的摊子还是少了点,江军的摊子完全是零售不批发,因此楚国义的店一开门就涌进了一批服装贩子。
    楚国义回家两天赶制出了四十多件衣服和五六十多条裤子,一个多小时他就变成了光杆司令,连个线头都没给他留下。
    楚国义对着万峰苦笑:“看来我回去也该扩大规模了,我两天的产量,一个小时就光了。”
    “你若是早到洼后集市来,你的规模早就扩大了,这么点东西你也敢拿到这里来卖,你一天最少也要达到上百件的产量才行。”
    “我这就回去买机器,招人!”
    楚国义来了连租屋子带卖衣服两个多小时,又骑着自行车回去了。
    看着楚国义骑着自行车的背影,万峰愈发认为三轮车应该尽快地投入生产了,这都是潜在的用户呀,这个市场是非常诱人的。
    机械厂那辆做试验用的三轮车不知跑了多少公里了?
    “肖叔,县农机公司的潘经理来了没有?”万峰来到了机械厂,和肖德祥站在院子里聊天。
    肖德祥摇头:“好像没见到这么一个人。”
    这么说就是没来,不来拉倒,这可不是万峰不支持当地的经济。
    “那天你为什么拒绝县农机公司采购员?”
    “去年我去找过农机公司的经理,你没看到当时他那个高傲的样子,小母牛不下崽简直牛笔坏了,呵!也让他知道知道牛笔没什么好处。”
    肖德祥呵呵地笑了起来,怪不得这小子直接就把农机公司的采购员撵走了。
    “那台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两千多公里,暂时还没发现什么问题,我觉得可以试着生产了,本身就是粗拉玩意用不着你们精细。”
    不管是拖拉机还是三轮车都是粗拉造的玩意,确实用不着像汽车那样精细。
    “还是要达到极限的实验要求,谁花钱买车也不想买不合格的产品,就算是粗拉造的东西咱们也要保证质量。”
    “若是三轮车量产我们要准备多大的规模?若是大了咱们还得招人,不管是翻砂工还是机械工人手都不够。”
    肖德祥的提议让万峰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个我们可以到各个乡镇贴广告招人,招成熟的工人,那种来了就能上岗的。还有想办法告诉那些在外面的采购员,让他们在外面留神一些技术人才,不管是退休的还是在岗的,尤其是研究发动机变速箱后桥这样的人才,告诉他们谁要是能招募到一个厂子给二十元的奖金。”
    “你这又要打什么主意?”
    “我们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好研究这些设备的准备,为将来上农用汽车打基础,最低我们要能做出1110到1130系列的发动机,还要能做480或者485型四缸直列的柴油发动机。”
    肖德祥有点懵圈,做1110和1130这个可以理解,超过十五马力的单缸发动机,可这480和485是什么鬼?
    “我们研究480这样的发动机干什么?”
    “将来用,现在用不上,但提前研究也没什么坏处。”
    万峰没有再解释,肖德祥现在就是解释他也不一定能接受消化的了。
    将来的农用低速汽车有一个年销量超过二百万台的巨大市场,手里若是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说不定到时候就被人卡了脖子。
    柴油机没有汽油机那么高精尖,万峰相信只要能招揽到人才,提高机械厂的工艺水平,再加上自己这重生人事,用几年时间造出自己的发动机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他就不信他把自己了解的那些发动机分布构造都画下来让他们研究,他们造不出来。
    上一世的时风福田五征巨力双力什么的都是通过造农用车起家,最后其中一些延伸到汽车领域的,万峰准备把它们的路提前走一遍。
    走它们的路让它们无路可走。

第六百二十六章 占公家便宜
    机械厂现在有各种员工超过二百人,现有的人员支撑当前的拖拉机和其余的产品的生产规模正合适,要是再上一条三轮车的流水线,不论从翻砂到机械加工乃至装配都要重新招募一批工人。
    附近是别指望能招到人了,再招就要到各乡镇去招了。
    城里的工人就别指望了,人家肯定不会到农村来就是了。
    外地招人最起码得解决住宿问题,正好宿舍大楼现在也封顶上梁了,就差里面的装修了。
    这种宿舍楼也用不着什么精美的装潢,差不多就行了,估计也费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入住。
    既然有地方住了,那么招工告示就贴遍了红崖市的各个城乡。
    主要是招收翻砂钣金和各种机床加工工人,装配工倒是没有到外地招,附近就可以招到。
    待遇方面:基本月工资二十五元,年终有奖金,夏天有三个月合计十五元的降温费,冬天有三个月合计十五元的取暖费,出满勤每月还有三元钱的满勤奖,家在外地的人每月有一次通勤报销。
    满勤以二十五天计算。
    这些乱七八糟的算下来,一个工人一年如果出满勤可以有三百几十元的收入,基本上就等于国家职工的待遇了。
    洼后机械厂给出的待遇对农村人有巨大的诱惑。
    于是,到洼后来打听的人络绎不绝。
    当他们看到洼后机械厂的规模和产品以及洼后的发展后没有任何犹豫地开始报名。
    负责招收工人的是肖德祥,招收机械加工工人是要实际操作的,达到技术要求的就收下。
    经过几天的忙碌,车铣刨插磨钻镗和翻砂装配工钣金工都招齐了,这一批又招收了近百人。
    当这些工人招收齐,宿舍大楼的一层也正好收拾完毕,机械厂突击加工了一批上下两层的铁床,来自外地的工人就住在一层宿舍里。
    好在现在是夏天,比较好对付。
    孤山机械厂黄了以后那些旧机床还在闲置着,洼后出资八万把那些闲置的所有车床都买了回来,三轮子生产线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这条三轮车生产线上来,机械厂大院子就算是完全利用起来了,再没有空闲地方了,如果以后再上什么就只能把鞋厂的那套设备迁出去了。
    这也是万峰要考虑的事情,待宿舍大楼完全竣工,万峰准备贴着鞋厂的西墙再盖个二层的车间,把这条在机械厂院子里的生产线搬迁过去。
    待这一切都解决以后,那辆作为样车的三轮子也跑出了超过五千公里的路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三轮车项目试生产了。
    之所以说试生产是因为这车还没通过审检,没有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谁就买了也上不了牌照。
    第一辆下线的三轮车被肖军买去了。
    这货雇了个司机给他开拖拉机,同时又雇了装卸工装卸车,开拖拉机的一个月二十五元,装卸工一个月给五十,好天保三车砖。
    假设平均一个月干二十天活儿的话,一个月能有三百块的毛利,除去工资烧油磨损,一个月他还能剩一百多元。
    而他则买三轮子出租,一个最少也有三百元左右的收入。
    “啥?你要买三轮车?你欠我拖拉机的钱还有一千好几百没还呢!”万峰斜着眼睛看肖军。
    “嘿嘿,既然没还清那就再欠一笔呗,到年底我保证能还上。”
    现在出租他有把握一天最少能净赚十元,加上拖拉机一个月能有四百多的收入,到年底还有七个月,就是还不上也差不多。
    “握草,你这欠钱是大爷呀,好像我该你的一样,不过我告诉你呀,这车还没经过审检,你现在买了开没问题但是上不了牌照。”
    “哈哈,你觉得还需要牌照吗?只要是公社农机站搞好关系根本就没人管。”
    肖军说得是实情,在八七年以前,别说拖拉机就是汽车只要不是在城里也没人管。
    起码在红崖是这样。
    八七年以后随着拖拉机跑运输越来越多以及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机管理局开始对拖拉机做出了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强制性地上牌照,安装气刹,开车的必须得有驾驶证车辆必须要有行车证,否则被抓住罚款不说还不给年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