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339章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339章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海军并不打算直接和英国人发生正面冲突,徐杰也没有计划和德国人结成战略同盟,虽然经过自己的介入,这个位面的德国的海军和工业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前者是因为德国采用了更激进更先进的设计。主力舰编队再也没有火力不够的问题,而在时间上更是提前进入了无畏时代。攻击性也更强。至于后者则是因为和华夏共和国的互惠贸易,庞大而统一的华夏共和国吸收了德国大量的工业品和军火。这更急刺激了德国的工业发展。
    但是尽管如此,徐杰依然没有打算和德国真正联手,原因很简单,英法背后开了一个叫“美帝”的挂!单纯英法俄。德奥意三国可以立于不败。但是加上美帝这个砝码,德奥意可就情况不妙了,即使现在的德国比原来的那个位面的德国更强!
    但是英国人不管这些,英国人对海权的敏感绝对不是大陆国家可以想象的到的。英国只要知道如果华夏海军在运动这场和俄国人的决战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那么英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即将不保那就够了!华夏不是日本,华夏共和国有远超日本的人口和国土面积,一旦在一个统一开明的政府领导下,所爆发出来的力量绝对不是东面那个岛国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华夏具有发展成一个超级强国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而且华夏也有极强的意愿去拓展自己的战略边疆。而这是英国人不想看到的!
    所以,伴随着英国和法国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妥协,如果在遏制俄国的同时也削弱华夏共和国就提上了英国人的议事日程,驱狼吞虎之计英国人玩的烂熟,当年对抗拿破仑的时候就是英国在背后给钱给枪让其它国家来对付法国,而现在,英国人打算将这手用在华夏身上!
    不过这与当时面对拿破仑时的情况有些不同,当时英国人需要的是彻底击败法兰西第一帝国!而现在英国人需要的是华夏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拼的两败俱伤,没有能力再去争夺远东霸权。以便让英国可以安心的将精力放在欧洲解决德国这个心腹大患。所以这就决定了英国人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帮助俄国人,最多也就是在给华夏的贷款和军火等方面做一些手脚。减缓华夏共和国的备战和发展速度!
    但是就仅仅是物资和资金上的减少,对于华夏共和国的影响就已经相当大了!在现在,华夏共和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和整备军队,所需要的资金和机械设备根本不是本国可以提供的,大量的机械设备需要进口,众多工程需要资金支持,就算华夏共和国刚刚从东北收复的失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开发,英国人的所作所为显然等于从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当年两国的合作基础,华夏出人出兵对抗俄国,而英国人出钱出装备。为了这些钱和工业设备,华夏不仅仅要和俄国人拼个你死我活,还要给英国的产品一些优惠!
    而现在,华夏的努力等来的却是英国人的釜底抽薪!“这是背叛!这是毁约!”徐杰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办公室。虽然徐杰知道,从来没有什么条约是永远继续下去的,但是在这种双方还有合作基础的情况下,英国人的举动显然已经超出了华夏所能忍受的极限!徐杰真的没有打算对英国的霸权怎么样,自己对荷属东印度的计划也会顾及英国人的感受而有明确的底线,但是现在,英国人却在华俄战争结束不到2年的时间后就已经考虑对华夏留一手,这让徐杰无法接受。
    英国人用各种理由推脱本来应该按时拨付的贷款和提供的设备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华夏共和国的发展,对此,徐杰根本没有时间派遣外交官去远赴英伦和英国人进行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他需要迅速寻找可以接替英国人的国家和集团来填补这个空白。短时间里,徐杰还可以通过银行的周转和盖琳身后的犹太财团来弥补资金空缺,各种机械设备的短缺也可以通过从意大利和德国进口来解决。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那些二等强国和团体的力量与英国的资金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个问题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感谢书友翱翔于宇宙的星群的打赏和月票支持,感谢书友0将臣0的月票支持。

第五百五十四章 德国人的谋划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英国决定和法国妥协时,双方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不可能不透出一些风声,而在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后,双方又必须按照协议作出一些外交和军事上的调整与调动。而这更是让几乎所有的欧洲政治家意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历来奉行“光荣孤立”主意的英国决定自己亲自上阵直接干涉欧洲各国的事务了!这种情况只在对付当年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出现过。而这次,英国人却和关系一直不怎么好的法国联手来对付更具威胁性的德国!
    如果说英国人对华夏政策的改变,完全可以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形容,那德国就是这场国际变局的正主了,连华夏都因为英国政策的改变而发生了很大的问题,那么作为德国,这次英法联手的目标,政府高层不作出一番应对和准备反而是不可能的!1901年7月,就在柏林再次确定了英法同盟已经初步形成后,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宫殿中,第二帝国的高层云集,为今后的国运和国际形势而齐聚一堂。
    说实话,德国政府高层和威廉二世从内心深处还是想极力避免和英国人的正面对抗。即使德国公海舰队之父提尔皮茨元帅也只是说公海舰队是一支风险舰队,只是让英国人感到压力,进而能“倾听”德国在海洋和殖民地问题上的诉求,而不是说真和大英帝国大舰队拼个你死我活,而在开战的时候。更是直接选择了防守北海自己一边,同时保证对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封锁。
    至于陆军方面,德国人曾经计划过用4到6周的时间扫掉法国。然后集中主力东进,在半年之内击败俄国。但是至于登陆英国的想法,德国总参谋部连想都没想过。当年将整个欧洲都踩着脚下的拿破仑皇帝没有办成的事情,威廉二世同样办不到!只要能在取得大陆战局胜利后,可以凭借相对完整的公海舰队让英国人低头就可以了。这就是当年德国人心中最完美的结局,至于说灭掉英国,德国人可是连想都没想过。
    这不仅仅是因为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窄窄的英吉利海峡。也不单纯因为那支在1战期间举世无双的大舰队,英国作为当时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实力本身不弱,同时英国不是一家在作战。在英联邦旗下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以及广袤的殖民地,为大英帝国提供充足的兵员、武器和资源。德国虽强,但是在农业自给方面以及资源方面还是无法和世界第一大殖民强国相比。
    当得知英法两国最终决定站在一起对付自己后。德国高层就必须为国家的未来进行一番谋划。于是。德皇威廉二世、首相冯卡普里维、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和海军大臣提尔皮茨齐聚一堂为了德意志帝国的未来出谋划策。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白了,英法的结盟已经是事实,既然这两个强国走到了一起,那么俄国加入这个同盟还会远吗?要知道,法国人自从普法战争失败后就开始筹划报仇,其中拉拢俄国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现在俄国人醉心于远东,如果远东的战况有了结果。无论是胜负,俄国的重心都将重新转回欧洲。
    “陛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法国人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后,在海上和殖民地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毫无疑问,法国人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陆军方面。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将会增加。”施里芬字斟句酌的说道。
    “压力增加?能不能说具体一些?另外,参谋长先生不是制定了一个从美死出发然后跨过比利时平原进入法国的计划吗?那么在法国人专心陆军后,这个计划会受到什么影响吗?”威廉二世问道。
    “法国人在长达150英里的两国边境上构筑了一些列的堡垒和要塞,东南方向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开始,构筑了一条通过贝尔福、土尔、凡尔登要塞的钢筋混凝土和棱堡防线。面对这条防线,即使用重炮轰击,也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现在,法国人在和英国人达成和解后,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来加固和延伸这条防线。从目前来看,法国人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们开始在比利时修筑工事和棱堡!并且帮助比利时人加固比利时与德国之间的防线!“施里芬略带难堪的说道。
    原本施里芬同志想的非常好,整个施里芬计划其实也是按着两种假设为前提的,第一个前提是法国人在开战后会集中兵力攻击阿尔萨斯和洛林。以便收回失地。而德国陆军可以依靠崎岖的地形和要塞以少量兵力挡住优势的法国陆军进攻。而另一个前提就是法国人在法比两国边境不会设置难以逾越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德国陆军可以迅速扫掉比利时这个小国,并且沿着这个工业化国家的铁路和水路网迅速前进,进而从右翼直接绕开法国人修筑的防线。以迅猛的攻势直接打掉巴黎,进而快速结束西线战事。
    而历史上呢,法国人也确实没在法比边境上修筑成体系的防御工事,不仅仅一战没有修,到了2战也没有修!历史上闻名的马奇诺防线就没有经过这个边境。而历史上,德国1战和2战都是从比利时杀向法国。唯一不同的是一战德国人输了,而二战德国赌赢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法国人一战就开始修筑防线,当年历史上没有防线的时候,德国人最后都在距离巴黎十五公里的地方被英法打了回去,现在人家有防线消耗你,那就更打不过去了!施里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面对钢筋混凝土防线,他老人家也底气不足啊!
    现在唯一奇怪的是,为啥在徐杰那个位面上法国人到死也不在法比边境上修筑防线,那为何现在开始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了?这个变化其实也是徐杰带来的!要说华夏陆军的前身北洋陆军干什么最猛?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防御作战,从朝鲜的月峰山和平壤开始一直到旅顺口,再到后面和俄国人在内蒙的战斗,北洋陆军告诉了对手什么叫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依托结构坚固设计合理的工事和大量的自动化武器,无论是野心勃勃的日本陆军还是凶残的俄国大兵都在这条工事面前撞的头破血流!
    而作为俄国人盟友,法国人根据俄国人血的教训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面对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掩体和大纵深大宽度并且在后方有大量重炮支援的防御体系,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不付出很大代价是根本无法突破的,即使在平原地区,一条条堑壕也可以变成步兵难以逾越的天堑!
    而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战争巨大的消耗。在经过反复计算后,法国人突然发现,要支持上百万法军进攻地势险要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不要说在短时间内攻陷了。仅仅是庞大的后勤就对法国造成巨大压力。至于第三点,法国人突然发现原来作为欧洲压路机的俄国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力,伴随着远程火炮和大量自动武器的列装,俄国人不怕死的人海战术面对这些杀人利器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上俄国人的军队,法国人对俄国的陆军战斗力只能表示怀疑。
    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攻击不会轻易建功,俄国盟友又不太给力!在事实面前,法国人只得改变数十年来一旦对德开战就迅速收复失地的打算。即使现在有了英国这个强力盟友,法国人依然决定采用防线工事来消耗德力然后再反攻。相对于德国,法国在工业和军力方面都没有优势,但是法国作为一个殖民大国而且还有英国的帮助,他可以源源不断的把殖民地的财富通过海路运往本土,消耗起来肯定是法国底气更足一些。所以法国人开始深挖洞,不仅仅在法德边境上挖,连带比利时那边都开始挖!
    而正因为法国人策略的改变,我们可怜的施里芬同学发现,自己的战略成功的两个前提就这样没了!德国要是再攻击法国的话,面对的就是躲在兼顾防线后面的英法联军了!无法速战速决,德国贫瘠的资源可是很难经得起消耗战的!
    “那就是说,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部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策划因为法国人的镐头而功亏一篑?”威廉二世不满意的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这样的,德意志帝国没有充足的资源,而海上交通线又会在战时被掐断,如果我们不能速胜的话,消耗战对于我们是十分不利的。别的不说,单纯是粮食自给问题,我们就很难实现。”冯卡普里维首相担忧的说道。
    “我们缺乏很多的东西,石油、粮食还有人力。虽然德意志帝国是欧洲第一人口大国,但是面对英法俄三国还有他们的殖民地来说,德意志帝国人力资源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