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48章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48章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大人请看,这是1889年式战斗手枪,配有专门的20发弹夹,而且枪管比较长,枪管下游护木。这个枪盒可以装在手柄处然后抵住肩膀设计。”徐杰边说边熟练的将弹夹装上,随后将枪盒接好抵住肩膀。做了一个射击的动作。而旁边的一位意大利士兵在征得允许后,在半分钟内将一个弹夹20发子弹倾泻到50米外的靶子上。一个标准的人形靶被打成了马蜂窝。
    “此枪应该是专门为近战和巷战准备的吧?”张文宣问道。
    “不错,此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高。虽说有效距离才100米左右,但是在狭小空间中,杀伤力是巨大的。”徐杰说道。
    “不过这枪貌似上跳很厉害啊。”马玉昆说道。
    “这是个缺点,但是如果能善加利用的话,也能成为优点。”徐杰呵呵一笑,接过一把战斗手枪,随后将枪身水平放置,然后快速扣动扳机,枪口不断跳动,随着徐杰手逐渐从左向右移动,子弹打出一个扇面。覆盖了徐杰正面60度的范围。
    “这要是近战的话,配合上高射速和大弹夹当真是可怖啊。”张文宣不由的擦了擦汗说道。
    “还有最后一件。”徐杰拿过一个放置在旁边的掷弹筒说道。
    “这是何物?”老李颇为好奇的问道。徐杰使了一个眼色,旁边的一个高个子意大利人熟练的拿起一发榴弹随后目测了一下远处一个插满了稻草人的土堆,然后只见他熟练的调整了一下掷弹筒底部的螺母和旋杆。随后将掷弹筒斜放在地上,将一发榴弹从筒口放进去,然后一拉手柄,只听彭的一声,炮口冒出一股白眼,几秒钟后,榴弹在400米外的那组稻草人中爆炸。从炸点向外辐射。距离较近的彻底被炸成一团团燃烧的稻草,而距离稍微远一些的也被吹的东倒西歪,靶子上布满了弹片。
    “这要是在冲锋的人群中来上几发。”说到这里,张文宣头脑中不由的出现了一队步兵正在冲锋,随后突然从某个山丘后面打出几发榴弹,伴随着几声闷响。榴弹直接在步兵群中炸出几个缺口。本来整齐的队列瞬间崩溃,而缺口附近则布满了尸体,碎肉,鲜血和被倒在地上呻吟的伤兵。

第八十九章 徐氏步兵班(二)
    “中堂门生果然了得,不仅造船了得,对陆师装备也颇有建树啊。'WWW。23us无弹窗小说阅读!'”张文宣恭敬的说道。
    “后生,还有别的东西让我们这些老骨头开开眼的吗?”显然,张文宣的话让老李很是受用。说起话来也开始随便了。
    “这武器只是步兵战斗力的一部分。没有武器是不行的。但是只有武器也是不行的。中堂和各位大人请这边走。”徐杰边说边领着北洋一干重臣来到一个放着一个大背包的桌子面前。
    徐杰先从背包旁边取出一把小铲子,送到李鸿章面前。老李不禁眉头一皱说道:“这不就是个铲子吗?难道也有什么特别的?”
    “马克,挖一个散兵坑给中堂大人看看。”徐杰并不答话,而是对一个长的人高马大的意大利人命令到。只见这个意大利人二话不说,立即半跪在地上先用铲子对着坚实的校场土地狠狠的砍了几下,然后就开始挖。而徐杰则在一旁看表。看着正在挖掘的意大利大兵头上不时掉下的汗珠。一边嘀咕道:“这校场的土地可稍微硬点啊。”不过呢在意大利士兵粗壮的堪比小腿的手臂以及工兵铲的作用下,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终于在坚实的地面上抛出一个卧式散兵坑。然后果断的爬到坑中。
    “这就是单兵掩体,战场上弹若飞蝗,如果每名士兵都可以有一个可供掩护的散兵坑,那士兵生存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徐杰解释道。
    “还有别的作用吗?”马玉昆问道。徐杰也不答话,从旁边拿出一个小孩手臂那么粗的树枝,随后拿起工兵铲,用带刃的一边对着树枝猛砍,3下过后,树枝直接断了。“这东西砍树枝一流,砍起人来也是十拿九稳啊。”徐杰阴阴的笑了笑。卫汝贵看看树枝上整齐的切口,再看看在日光下泛着寒光的工兵铲上的铲刃。心里不由得一紧。“这一旦用于肉搏,就是一把砍刀啊。”
    “诸位大人再看一下。”徐杰把工兵铲前部一折,铲子和手柄便形组成一个L型,随后徐杰在手柄后部的钻孔中绑上绳子,然后跑到墙边。麻利的向上一甩,铲子就死死的扣住了墙边。“这可以当飞爪用了。”徐杰笑了笑。随后又用铲子另一边的锯齿锯断了一根木头。最后又用手柄与铲子除的钳子剪断了几根铁丝。
    “此物在战场上或许可以发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老李本来是看不上这些的,但是碍于面子,也只得草草的夸上两句了事,但是久经战阵的卫汝贵等人却十分感兴趣。毕竟有这么一个东西,战场上能干很多事啊。
    随后徐杰又拿出一个铁盒和一个油纸包。“这是学生参考欧罗巴各国士兵随身携带的单兵口粮后搞出的。铁盒子中的是肉罐头,纸盒中的是饼干。这些饼干含水量少,且营养均衡,一人一餐用2块即可,2天的口粮也不过10块左右。而这肉罐头保存时间更长,食用方便,必要时打开即可。不用烹调。”别看徐杰说的起劲,但是张文宣等北洋陆军的大佬们对这些西方的吃食可不是很习惯,尤其是那个硬到一定程度的压缩饼干。表示了极大的反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甲午……。当某些人在冰冷的战壕中啃着这种味道并不怎么好的“砖头”时,才意识到这东西真“TM”顶用啊。毕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当然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些仅仅是武器和装备,但是要形成战斗力还要有一定的编制,学生参考西方军队编制,最低级的是班,每班15人,其中班长一名,副班长一名,每人配1889年式步枪1支,备弹150发,战斗手枪1支备弹100发。手榴弹3枚。整个班分成4个小组,其中班长所带小组是5人,作为主攻组,另外两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掩护和支援,而支援小组每组2人,2人配备掷弹筒一具,主射手携带掷弹筒和10发榴弹,副射手携带20发榴弹。同时两人都配有战斗手枪一支,备弹180发。除正副班长和支援组外,其它所有人员配备1889年式步枪一支,备弹200发。手榴弹4到6枚。除了武器外,每人还将携带工兵铲,个人的给养以及急救包,其中急救包主要是由止血绷带,止痛剂(含少量鸦片),消毒酒精和金疮药构成。一般非致命伤,经过简单包扎即可。”说道这里,徐杰取出一个布包拆开将里面的东西一一取出。
    只见止血用的钳子和切割绷带的小刀,装着止痛剂,消毒酒精和金疮药的小瓶,以及浸泡过药物的药棉和白色的绷带,一般用到找的处理外伤用的药品和物品应有尽有。此外还有一些白色的小药片。没有人知道。
    “这些白色药片是?”卫汝贵好奇的问道。
    “这是净水药片,将军久在军中,想必知道这水源的重要性吧,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战场上河流湖泊虽多,但是可供饮用的水却很少。所以为了保证士卒饮用水的安全,学生特地加入了这些药片,不用煮沸,一壶水放入一片即可保证食用安全。当然了,如若要供应大量军队的水源,还需要更大更专业的供水车才行。”徐杰谦虚的说道。(这些可不是作者杜撰,甲午时期的日军确实准备了随军的净水车,具体资料可以去看战研。现在江河湖泊的水不能随便喝,当年也是这样。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这些东西都是必备的。)
    “济世,想的很周到啊。从武器到工具,食品以及饮水都想到了。张文宣等略带敬佩的说道。当年他们打仗的时候哪能想到这么多?结果不少兄弟因为救护不到位,亦或者喝了什么不干净的水源导致减员甚至是死亡。如果早有这些东西,怕是不少好兄弟都能救过来或者少受一些苦吧。
    “这些东西你打算给我北洋都装备上?”李鸿章问道。
    “尽力而为,这些全部都由官府生产是明显不行的。但是这些饼干,罐头,急救包,铲子等物完全可以由民间代为生产,我北洋提供技术,并作为股份入股,而经营权则交到民间商户手中,产品生产出来后,我北洋采购,这样既不用我北洋新建工厂。又可以为百姓某些好处。”徐杰知道李鸿章的潜台词是:东西好是好,但是如何筹备,如何保证我北洋有足够资金采购。所以徐杰就把以技术入股和民间兴办政府采购的办法说了出来。

第九十章 初见邓公
    “这天津机械局的帮办大臣和水师学堂的副总教习任命批文明日即到。当那是,你可就是我大清国从四品的官员了。”李鸿章慈祥的看着眼前的徐杰说道。
    “多谢中堂大人栽培。”徐杰业略带欣喜的回答道。
    “去见省三的事情准备好了吗?”李鸿章问道。
    “除了中堂大人的亲笔书信,学生还专门为刘大人筹备了10万两白银和1889年式步枪100支,自卫手枪,战斗手枪各50支。”徐杰将单子恭敬的递了上去说道。
    “这意大利人卫队可没有这么多的多余枪支可供抽调啊。”李鸿章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自然不是从意大利卫队哪购买来。这批军火是微臣1个月前拍电报至意大利,从哪里直接购买的,这只是一小部分。”徐杰解释道。
    “你在意大利也不过才9个多月,能有如此财力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李鸿章不动声色的说道。
    “听幼樵说,你很想结交邓管带?这北洋军中比他职位高的,丁汝昌,刘步蟾你不结交,邓管带有何值得你如此看重?”李鸿章好奇的问道。
    “能力和责任。”徐杰异常简单的回答。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黄海大海战中邓公掩护旗舰最终伤重不支而撞击吉野外,邓世昌还创下了另外一项在北洋舰队中绝无仅有的记录,在北洋服役期间,仅仅回过三次家。仅从尽职的角度来说,怕是在整个北洋中无出其右者。
    “倒也是个理由,既然如此,这次你和张幼樵就乘坐南下巡视的致远吧。”作为老李颇为看重的门生和管带,既然徐杰有意交往,那老李自然愿意穿针引线。
    “学生在这里谢过老师。”徐杰激动的行了一大礼。
    事不宜迟,就在徐杰接到正式任命的官职后,便在3日后与张幼樵一起登上了来大沽口迎接他们的致远号穹甲巡洋舰,而徐杰也如愿以偿的与自己仰慕的民族英雄见面了。而在寒暄后,两人的谈话就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海军方面。
    “不知济世贤弟最近可曾听说李大人计划为我北洋各舰换装新式快炮的事情。”邓世昌小心的问道,毕竟这还炮之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副将可以插手的。
    “是有这个计划,朝廷刚刚下拨一批经费,有了钱,这换炮之事必然要进行下去,而且有的战舰可能还要加炮。”徐杰回答道。“邓大人是否想为致远加炮?如果大人有此意,徐某愿助一臂之力。”对自己敬仰英雄,徐杰自然是了的帮忙。
    “这换炮之事自然有丁提督,琅威理教习和两位总兵来决定。”邓世昌不禁摇摇头说道。“在下关心的是,这北洋各条巡洋舰如若争相增加侧弦火炮,都学倭人侧弦接敌的话,这战阵如何布置?”说到这里邓世昌面带忧愁的说道。
    听到后面那句话,徐杰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现在他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要说作为北洋最快最新的穹甲巡洋舰,邓世昌要求为致远加炮无所厚非。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邓公想的不是先如何提高自己战舰的战力,而是着眼大局,从整个舰队整合的角度来分析此次换炮的利弊,这种胸怀和见识不得不让徐杰敬佩。
    “这定镇为炮腰战舰,怕是再怎么改,也无法改成侧弦对敌的战舰了。若是我北洋巡洋舰全部增加侧弦火炮并以纵列队迎敌的话,谁与哪定镇配合呢?”看到颇有些震惊的徐杰,邓世昌解释道。
    “这事我也想到过,学堂内的官学生们对换炮之事也讨论颇多,徐某经过研究后觉得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徐杰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后,又恢复了那种宠辱不惊的表情。
    “哪十个字?”邓世昌突然来了兴趣。
    “每舰必换炮,加炮需谨慎。”徐杰一字一顿的说道。
    “这前半句自然十分明白,那这后半句可是考虑战舰的承载能力?”邓世昌问道。
    “北洋军中都说邓管带精通海事,如今看来果然不错。”徐杰由衷的赞叹道。“我北洋2000吨以上战舰中,定镇日不必说,在侧弦加装一些6寸速射炮一点问题也没有。7000多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