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82章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82章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抽调的部分技工的帮助下,北洋火炮生产部终于可以批量生产75MM行营炮,并且开始试着生产舰用12磅速射炮。而设在天津威海的苦味酸炸药厂和无言火药厂也在经过1年的准备后,在1891年年初终于开始小批量试生产。
    而与北洋遥相呼应的是,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总局也开始转型。当丁摺谦把徐杰换炮的建议稍加润色发给刘坤一后,刘坤一也绝对很有道理,为啥说这个不懂洋务的封疆大吏也会认同徐杰的观点呢?首先,刘坤一有一种跟风倾向,在看到北洋有定镇2艘铁甲舰后,自己也想有这么一艘,至少觉得好看,而当看到北洋大规模换装英式阿姆斯特朗火炮后,刘坤一一看自己还是清一色的落后的架退火炮,自然十分不满,而看到丁摺谦的折子后也觉得这些膛线都快磨平的旧炮是该换了换,然后一拍脑门,就这么定了。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北洋的订货来了,由不得这两大设计局不改弦更张。当丁汝昌把北洋各舰的备弹呈递上去后。当张佩纶把天津机械局为北洋生产的炮弹质量评估送到老李手中后,一个折子上是写的极度缺乏高爆弹,一个折子上写的是天津机械局生产的炮弹不合格。这两个折子直接就让老李的血压跳了不下30!!一方面是战争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响,一方面是自己的舰队连炮弹都不足!!这如何能让老李不生气。一气之下,老李一方面决定利用换炮的时机,为北洋舰队新炮储存一部分炮弹,另一方面,老李直截了当的高速新上任的天津机械局帮办两件事,(会办是徐杰挂的名,虽说是帮办却直接指挥天津机械局国内的生产。)第一件事是,天津机械局上任帮办在狱中“染病而死”。第二件事是,北洋最近要从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制造局订购一批弹药,如果天津机械局拿不出更好的产品,从帮办到员工就准备回家看孩子吧!!而当北洋的订单下到江南局的时候,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制造总局的会办仿佛被金块砸晕了,一面满口答应,一面立即调整产能,在加上刘坤一的南洋水师也换炮了,所以果断将弹药产能全转成生产英式舰炮炮弹。
    而在军工厂大张旗鼓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时,大清国各大舰队却也没闲着,北洋8大远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定镇的12寸25L火炮最终将被江南制造总局的12寸35L长炮所代替。火炮已经运了过来,设计图也已经完成,就等施工了。船首尾的150MM克虏伯火炮被拆解下来换成了英式6寸速射炮。而原先放置鱼雷艇的地方,则计划安装3门6寸速射炮。虽说施工难度大了一点,但是考虑到战力需求,老李还是决定加装这3门6寸炮。这样一来定镇的侧射火力就达到了5门6寸炮,2门12寸,同时还将战舰上的75MM舢板炮换成了75MM速射炮。虽说改进后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吧,但是战力确实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更换了部分锅炉,将航速提高到14节左右。致远和靖远作为北洋最先进的防护巡洋舰,也是此次改进的重点。除了将首尾的210MM克虏伯火炮换成新式的阿姆斯特朗8寸40L管退炮,侧弦还各增加一个耳台,并且全用6寸速射炮,侧弦火力达到了惊人的3门8寸炮,2门6寸炮,同时减少了舰上57MM,47MM炮的数量,换装成了12磅75MM速射炮。相对于致远2300吨的排水量,这个火力已经相当强了。当然因为8寸炮是露台炮而非炮塔炮的缘故,射速没法和北洋新订购的巡洋舰比。而经远和来远两艘装甲巡洋舰则因为有了过于厚重的装甲,而没法再增添武备,也只是吧210MM和150MM克虏伯火炮换装成了阿姆斯特朗型8寸炮和6寸炮。同样改进的还有济远号和平远号,改装完成后,北洋舰队的战斗编组也发生了变化,定镇和济远一组,而致远级和经远级将单独编成纵列阵发挥侧弦火炮。
    而在遥远的南方,刘铭传和李翰章也终于开始有了行动,从荷属东印度殖民地迁徙而来的华商,不仅仅带来了现代化的产业。更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与税收。因为兴建现代化的工业和商业所带来的收益是让李翰章和刘铭传这两位比较传统的清国大员都无法想象的,刘铭传曾经在台湾搞过一些洋务,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以政府为指导的洋务产业根本不能改变原有的经济架构,而现在,当腰缠万贯的华商们“空降”到大清的几个特定的区域后,在当地巡抚提督的帮助下,其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使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而突然有了钱的两广和台湾。则按照当初与李鸿章达成的协议,开始了新式陆军和水师的建设。刘铭传首先在福州船政局订购了2艘1570吨级的巡海快船。这种轻型穹甲巡洋舰就是当初严博勋的作品,这款1570吨的小船虽然远不如北洋在意大利订购的战舰,也无法和北洋已有的致远改进型相比,但是这毕竟是老刘手下澎湖水师的第一批较为先进的战舰。而根据徐杰的设定,将来一旦有事,这些1570吨级的战舰将是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舰队可靠的侦查前卫。另一个则是在必要的时候对对方受创退出战线的战舰进行打击。扮演草原上鬣狗的角色。随后,广东水师的老板李翰章也不甘示弱的订购了2艘该型战舰,而广东水师和刘铭传麾下的澎湖水师的1570吨级轻型穹甲巡洋舰则成为了日后甲午战争中清国主力舰队得力的辅助。而在刘铭传的默许与推动下,彭海丰等人的以南洋华人为主体的准军事组织也开始登上了晚晴的舞台,在两广,在台湾,这些华人武装以连为单位分散在各地,进行基础的战术训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组成营甚至团级单位,虽然这些华人武装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出资筹建的华商首领家中都不缺钱,所以他们的装备反而比练军要强上不少,甚至有不少人专门订购了自用的武器。
    而大清北洋体系这一系列反常的举动则通过日本在华的谍报网络,被传输到了东京,而这种各地藩镇同时整备的举动,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关注。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序幕逐渐拉开,在日本人看来,今后的日清战争中南洋水师,或者两广是否会投入战斗不太确定,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日本人必须将这些变数算进去!
    准备开战了,大家等待了30多万字侯终于准备开战了!!大家支持一下吧。本人构思的甲午战局与其它书绝对不一样的!!今天双更,因为电脑有问题,所以更新可能不稳定但是少了的章节,绝对可以补上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 最后的资金!
    “伊藤君,恭喜你当让首相啊。”山县有朋笑着说道。因为巨额的军备预算和向俄国借款的举动在内阁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松方正义内阁使用了强硬手段予以弹压,虽然勉强通过了预算,但是松方正义也只得下野,而松方内阁倒台后,伊藤博文就顺利的登上了首相的宝座。只不过比历史上早了一些而已。
    “何喜之有?现在的日本正在拿明天的希望来完成今天的事情,如果我们赢了,前途也十分渺茫,而如果我们输了,将直接坠入万丈深渊。”伊藤博文看了山县有朋一眼,有些气馁的说道。
    “伊藤君多虑了,虽然俄国人是一条毒蛇,但是在远东铁路还没修通之前,这只毒蛇伤不到日本的。我们只是在利用俄国人。等我们打赢了大清,获得了土地和赔款,我们完全可以把俄国人踢到太平洋里去。”山县有朋脸色微变,随后又笑着说道。
    “你认为我们现在赢了吗?”伊藤博文白了山县一眼说道。
    “陆军现在可征调的兵力已经达到了15万,而海军又购得1艘8000吨级装甲舰,1艘7000吨级防护巡洋舰还有一艘4000吨级的2等防护巡洋舰,相较于北洋海军已经占有些许优势了,我们为何会输?”山县颇有些奇怪的问道。
    “当初,帝国的敌人仅仅是李鸿章的北洋和满清在东北的驻军,但是现在,李翰章的两广,刘铭传的台湾,还有那些腰缠万贯的华商们都已经团结起来,他们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已经远超出帝国的预料。”说到这里,伊藤博文转过头向旁边的桦山资纪说道:“帝国海军可有能力击败清国南洋和北洋水师联手?”
    “这个,至少不会落于下风。”桦山资纪踌躇了一番说道。
    “我要的是胜利,没有制海权,陆军就无法保证充足的兵员和供给,即使打的再远,也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清国广大的战略纵深完全可以吃掉你山县有朋没有后援没有补给的15万大军!!”伊藤博文犹如一只暴怒的狮子一般扫视着日本海陆军大员。
    “那我们怎么办?”川上操六有些失神的问道。
    “难道帝国辛辛苦苦筹备20年的征韩大业就要付之东流吗?”山本权兵卫指着伊藤博文愤怒的说道。
    “当然不,不过谁能告诉我,帝国的出路在哪?”伊藤博文反问道?顿时众人默然,既然帝国已经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都无法获得优势,那帝国的出路何在?
    “陆奥宗光!!”伊藤博文吼道。
    “伊藤首相。”陆奥宗光走了出来。
    “你现在就去找俄国大使去,商讨第二批借款事宜!!我们至少要再添2艘铁甲舰!!还有配件,火炮,弹药,这些东西你都要给帝国搞到手。不惜一切代价!”伊藤博文瞪着烧红的眼睛说道。
    “是的,伊藤首相,但是这代价。”陆奥宗光忐忑的说道。
    “没听明白吗?只要不割让土地。贸易特权,俄国人在日本的居住权我们都可以给。”伊藤博文恼怒的看了陆奥宗光一眼说道。
    “记住,我们必须在1895年前发动对清战争。我们的经济根本支撑不了太久,我们获取外汇的途径除了借款外只有纺织品出口。而现在,那些华商们和清国本土的商人居然开始大量投资纺织品产业。并将竞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他们有充足的人力,有丰富的原料,更有广阔的市场。帝国外贸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像原来那样赚取外汇来为海陆军扩充军备了,各位,用好钱包里的每一分钱吧。帝国只有这一次机会可以去挑战西边的那个庞然大物。”说完,伊藤博文神色憔悴的离开了会场。
    “这恐怕是帝国在开战前能拿到的最后一笔拨款了。”山本权兵卫看着远去的伊藤博文苦笑道。
    “你们海军够吗?我们陆军可以少要一些。”山县有朋看了桦山资纪一眼,长州藩和萨摩藩的人居然首次开始为对方考虑。
    “呃。山县军,你们陆军也需要更多的装备和人员,据说北洋的李鸿章,两广的李翰章,还有台湾的刘铭传也在整备陆军,而旅顺要塞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陆军也需要更多的重炮去敲开这个乌龟壳啊。”桦山资纪有些难堪的说道。
    而就在伊藤博文的运作下,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各位大佬们终于开始了自明治维新后最密切的合作时,陆奥宗光则在东京的俄国大使馆与俄国人进行这艰难的谈判。
    “大使先生,请您再看一下日本国的条件吧,这笔借款日本完全可以用关税作抵押,但是允许俄国人在北海道拥有和日本人一样的权利,以及租借市兰港之事是绝对不可以的。”陆奥宗光近乎恳求的说道。
    “您以为是在东京的集市上为了买上一瓶清酒而讨价还价吗?陆奥先生。我们是在谈合作,实在规划今后远东的未来,我们为日本帝国提供了继续的弹药,火炮,军舰和贷款,甚至为此不惜延误了即将开工的远东铁路,我们为日本付出了这么多。仅仅是在北海道拥有平等的国民权和租借一个港口,你们都推三阻四,我们很怀疑贵国的诚意!!”俄国大使冷笑道。“英国人已经不会再借给日本钱了,日本在英国订购的3艘战舰,估计也是英国海军为日本海军造的最后的船了,现在,只有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才能帮助日本度过眼前的难关。”
    “这个容我向本国政府汇报一下,大使先生请再等几天。”这个条件陆奥宗光实在不敢答应,这个责任他付不起。
    10日之后,日本与俄国签署了《东京借款条约》。俄国分期为日本提供总额高达200万英镑的经费,而日本则以海关关税作保。同时条约规定,俄国人在北海道拥有和日本人完全平等的权利,并享有“特别”治外法权。而室兰港则租借给俄国,俄国人终于在远东拥有了第一个不冻港。相对于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的日本,心满意足的俄国。英国政府可是相当愤怒。英国在野党领威廉格莱斯顿在议会中痛斥现任首相索尔茨伯里侯爵错误的外交政策,称英国对日本的十几年来的扶持不但没有获得回报,反而成为英国潜在的敌人俄罗斯的帮凶。而且因为《东京借款条约》的存在,俄国人第一次在远东获得了不冻港,这对大英帝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