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

第35章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35章

小说: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最后元老”的西园寺公望,后者对近卫的仕途生涯影响极大。1917年,近卫文吕大学毕业之后,由西园寺公望引荐入内务省地方局任职,开始涉足政界。1918年12月,他在《日本及日本人》杂志上发表《排除以英美为本位的和平主义》一文,明确表示了要通过战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思想。1919年1月,近卫作为西园寺公望的随员出席巴黎和会。回国之后,他在《战后欧美见闻录》中鼓吹“面积狭小、人口过多的我国向外膨胀,诚为顺乎自然之势”,日本国民“应堂堂正正地为自己生存,要求发展之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近卫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活动,扩大影响。1922年,他就任“东亚同文会”副会长。1926年出任“东亚同文书院”院长。参与组织“十一会”、“火曜会”、“日本青年会”、“新日本同盟”、“二五会”等右翼团体。1931年,近卫成为贵族院副议长,1933年出任贵族院议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敲响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战鼓。近卫对日本军人的做法极为赞赏,他在《元老重臣与我》中声称,少壮军人在“满洲事变以来所推进的方向,是我日本必须走的命运之路”。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阀中的“皇道派”青年官兵发动了二二六政变,导致冈田启介内阁垮台。西园寺公望向天皇推荐近卫组织新内阁,但近卫倾向于“皇道派”,感到难以处理二二六事变问题,便以健康欠佳为 杉右跃芫=尤蔚墓闾锖胍愫土窒呈闪浇炷诟螅凑?仅一年多便因无法控制国内的政治矛盾而相继垮台。西园寺公望再度向天皇推荐近卫组阁,而近卫此时似乎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官僚、政党和各派军阀都希望在目前“帝国的不统一”的状态下,近卫能够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强有力的内阁。1939年6月4日,近卫受命组阁,成立第一届近卫内阁,时年46岁的近卫被称做“青年宰相”。近卫组阁后,立即着手在日本国内推行法西斯化,加快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近卫组阁时声称新内阁的任务是“缓和相克摩擦”和实行“国际正义”。“缓和相克摩擦”是指对内要建立“以天皇为轴心,把军部、官僚和人民结合起来”的法西斯独裁体系。所谓“国际正义”就是能够使日本称霸世界的国际秩序,此种国际秩序要靠对外扩张、重新瓜分殖民地来形成。1937年7月7日,近卫组阁仅一个多月,日军就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近卫就曾多次提出“华北经济开发”对日本的意义。因此,事变发生后,近卫内阁虽曾声称“不扩大事态”,但在事变的第四天就即发表“向华北派兵的声明”,决定从国内派遣3个师团,从朝鲜派遣1个师团,从中国东北派遣2个旅团,采取“断然措施,对华一击”。近卫还亲自召集财、政等各界头面人物,要求他们为战争出力。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侵华战争不断扩大,8月7日,近卫内阁召开四相会议,决定“大陆主要使用武力的地区应为河北—察哈尔区和上海”。根据这一决定,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上海事变,相继攻陷上海和南京,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为确保侵略战争的进行,近卫内阁加强了国内的法西斯统治。1937年9月,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向国民灌输“尽忠报国”,“征服世界”等法西斯思想。10月,设立旨在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企划院,制定《重要工业统制法》、《军需工业动员法》等法令,促使整个国民经济为战争服务。10月15日,近卫从工商巨头、军人和议会政党中选出10名最有势力的人物作为临时阁员——参议。11月22日,组成包括首相在内的指导战争的大本营。1938年初,日军攻占南京等城市后,近卫于1月16日发表第一次对华声明,宣称“帝国尔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借此一方面向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招降,另一方面促使国内竭尽全力加强军备,改革国内体制,尽快以武力征服中国。1938年3月31日,近卫内阁公布战时法律“国家总动员法”,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为法西斯 淖芴逭叫Ю汀M?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中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的速决战美梦破产了。为此,近卫在11月3日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把对国民党政府以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共同防共”,“建设东亚新秩序”等口号向国民党诱降。12月22日,近卫又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提出了著名的“近卫三原则”,即“亲善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打破了近卫的如意算盘,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日本政府内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届近卫内阁于1939年1月宣布总辞职。近卫辞去首相职务后,旋就任枢密院议长,并在平沼骐一郎内阁任无任所大臣。1940年6月,他辞去枢密院议长之职,开始着手推行所谓“近卫新体制”。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席卷整个西欧。德军的辉煌战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侵华战争的僵持局面极为不满,为扩大战争规模,他们强烈要求铁腕人物组阁,调整日本的战略。


第四部分近卫文吕(2)

近卫文吕畏罪自杀

1940年7月22日,近卫第二次组阁,7月26日,在近卫内阁的会议上确定了《基本国策 》,提出要“建设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为达此目的,在国内确立“发挥国家总体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对外推行南进政策并强化与德意的联盟。10月12日,近卫建立了“大政翼赞会”,并自任总裁,声称“大政翼赞会”仅作为辅佐天皇的政治组织,而不作为政党,不论军阀或官僚均可加入,以此扩大其政治基础,减少军人和官僚的对立,实现国内政治的一体化,完成日本式的法西斯化。近卫内阁还在1940年12月6日设立情报局,以此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940年9月29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日本由此与德意结成了军事同盟 。为集中力量推行“南进”政策,近卫政府在1941年4月13日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胜利。德军的军事冒险一再得逞,这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十分眼红,南进的心情空前迫切起来。7月2日,近卫主持的御前会议决定以全力向东南亚扩张,“不惜与英美一战”。近卫内阁为日本铺好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为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展开外交攻势,加强了自1941年4月开始的以牺牲中国求得妥协为内容的日美谈判,企图通过谈判,一方面断绝中国的一个最重要后援,迫使中国早日屈 涣硪环矫嫖致哉秸檬奔洹5谔概泄讨校庀嗨筛匝笥夜诜婷⒈下叮?一味激化同美国的矛盾,同近卫的策略发生了分歧。为统一策略,近卫决定内阁全体辞职。1941年7月18日,近卫组成第三届近卫内阁,起用预备役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为外相,继续同美国谈判。7月28日,日军进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开始了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9月3日,政府—大本营联席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决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紧接着在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如果到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则立即与美英荷开战。到了10月,日美谈判仍然陷于僵局。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停止谈判,立即开战。近卫认为立即同美英开战的条件尚不成熟,胜利的把握不大,而“战争如无百分之百的安全,就必须避免”,不愿承担开始的责任。但此时日本统治集团内主张立即对美英开战的呼声甚嚣尘上,陆军已经开始了兵力的动员。东条英机作为立即开战派的代表人物向近卫提出:如果不按御前会议的开战决定执行国策,那么参与这项决定的近卫内阁就应该引咎辞职。由于东条的态度十分强硬,近卫内阁被迫辞职。 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后不久,便在1941年12月8日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尽管近卫反对立即开战,但这绝不是说他反对战争,近卫三届内阁事实上已经将日本推上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在东条组阁后,近卫向东条赠送日本军刀,作为对后者的鼓励。1942年元旦,近卫被日本舆论称为“日本第一蠢人”、“战败主义者”。日本的侵略战争很快便走向了失败。至1945年初,狂妄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无法扭转败局。为此,近卫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能保存天皇制。1945年2月14日,近卫上奏天皇陈述此点。但日本法西斯仍想负隅顽抗,坚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天皇甚至准备派近卫去苏联交涉,以求得苏联继续保持中立,但因苏联拒绝而未成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随即占领日本。17日,日本组成东久迩宫亲王内阁处理投降的善后事宜。近卫在内阁中任国务大臣,后又在币原喜重郎内阁中任管理宫廷内务的“内大臣府御用挂”。盟国占领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还曾委托近卫修改宪法。当近卫着手进行修改宪法的调查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近卫是战犯,不适宜做此项工作。占领军当局迫于舆论压力而于11月1日声明“没有委托修改日本宪法的事实”,并废除内大臣府,发出对近卫的逮捕令。1945年12月16日清晨,近卫文吕在被捕前数小时畏罪服毒自杀。(纪胜利 肖鸿恩)


第五部分凯塞林 空军元帅(1)

阿尔贝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1885—1960),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第1航空队司令、第2航空队司令、南线德军总司令、C集团军群总司令和西线德军总司令等职。1885年11月20日,凯塞林出生于德国马克斯泰特的教师家庭。少年时代就立志从军。中学毕业后,凯塞林说服父母而于1904年应征入伍,到巴伐利亚第2炮兵团服役。凯塞林专心致志地学习军事知识,很快掌握了炮兵基本战术。上司看他有培养前途,便送他到慕尼黑炮兵与工程学校深造。此举为其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1907年,晋升为少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塞林已是上尉军官,先后在野战部队和总参谋部任职。大战结束后,凯塞林在巴伐利亚第3军司令部任职,主要负责后备役部队编成和训练,后晋升为少校并调到陆军总司令部。1930年,晋升为中校,调德累斯顿第4炮兵团任营长。希特勒上台后,于1933年10月建立空军,在陆军中征召优秀人才到空军服役。已晋升为上校的凯塞林转入空军服役,任新成立的航空部行政管理局局长。凯塞林在48岁时开始热心学习飞行,为纳粹德国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努力。纳粹空军建立之始,困难很大。其中尤以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为甚。凯塞林积极执行“空军发展计划”,与财政局、技术局紧密配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措了大量资金,建立了飞机工业的基础。1934年1月,德国每月生产飞机72架,到1935年7月,月均生产飞机达到293架。空军的机场、营房以及其他不动产军事设施的建筑更是由他计划和组织实施的。1933年1月,飞机工业的雇员还不到4000人。凯塞林接手后,1934年竟增至110800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飞行装备供给和修理部门的雇员。凯塞林于1935年晋升为少将,次年晋升为中将。1936年6月3日,纳粹德国空军首任参谋长韦弗在德累斯顿因飞机失事丧生。深受戈林厚爱的凯塞林继任空军参谋长,负责空军组织与训练以及飞行、高炮、通信和伞兵部队的使用等事宜。然而,凯塞林缺乏经验,处理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使空军机关原来那种责任力下降,而机构却大为臃肿膨胀”,逐渐与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发生分歧,因而很快被解除参谋长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3军区司令。1938年4月1日,凯塞林因空军实行改组而出任第1集团军(不久即改为第1航空队)司令。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凯塞林奉命率部担任北方集团军群的空中支援。他的航空队充分显示了航空兵的强大火力突击作用,首先对波兰一线机场实施突然袭击,严重破坏了机场设施,给波兰空军战斗行动造成极大困难。紧接着,又派战斗机与波军空战,派侦察机搜寻波军驻扎机场,一旦发现目标,轰炸机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