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127章

大文豪-第127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赵王,此刻也感受到了这字中的力量,他禁不住道:“好一句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
    众臣都露出了笑意,纷纷颔首,表示了认同。
    “想不到一个兵部职事,竟有如此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人,竟埋没于兵部,实在可惜。”
    “是啊,此檄最厉害之处,在于这一句汉家只德威播闻,心思缜密,世所罕见。”
    翰林院那儿也写了几封檄,可是都不令人满意,和这檄一比,就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大抵是因为,翰林们总是站在大陈的立场,反反复复地宣扬大陈的国威。而这篇檄呢,虽是开头提到了大陈的扶弱惩强,可很快笔锋一转,竟是以汉家的名义对倭寇进行征讨。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大汉之后,天下四分五裂,而大陈占据了天下的中心,大陈是汉,而那北燕亦是大汉的后裔,某种程度来说,大陈与诸国都在争夺汉家的话语权,这一檄,不提彰显大陈国威,却是以汉家的名义对倭人进行征讨,一下子,檄的格局,便不再限于大陈一邦一国这样狭隘了,顿时有了当初春秋时期,齐桓公以周王室的名义救援燕国,讨伐北戎的大格局。
    众人连连颔首,俱都称善。
    太后一张端庄而精致的脸上,亦是露出了嫣然一笑,带着几许悦意道:“是啊,这么多檄,哀家就相中了这一份,何也?便是因为此格局之大,非比寻常。”
    正说着,外间有宦官道:“禀娘娘,新晋翰林邓健,会同其师弟陈凯之,入宫谢恩。”
    太后先听到邓健来谢恩,不禁眉头微微一皱,她可没让邓健来谢恩,张敬这是怎么了,竟连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好?
    可听到后头那句会同其师弟陈凯之的时候。
    太后的心顿时一滞,一下子的,她的呼吸竟是不自觉的有些困难了。
    陈凯之
    是皇儿
    她如犯了魔怔一般,瞬间里,再无方才母仪天下的气度,更没了方才的端庄之气,在宫中积攒了十数年,这慢慢养成的颦笑之间所蕴含的威仪,在此刻,竟是荡然无存。
    她的皇儿来了
    可是也只是恍惚了一下,太后便猛然回神,眼眸如刀锋一般,在群臣的面前扫过,眼角的余光,不禁掠过赵王。
    她目中竟开始隐隐升腾起了雾气,于是藏在大袖之中的手,不得不狠狠地掐着自己的腿,一股剧烈的疼痛袭来,方使她渐渐恢复了一些理智。
    不可失态,万万不可失态。
    这个素来谨慎得过分的张敬,今儿到底犯了什么糊涂,这个时候,竟
    可是随即,她的眼眸微微一张,会同他的师兄来谢恩?
    这么说来,是张敬特意制造的一个机会吗?
    太后眼眸一转,努力地令自己恢复一些镇定,她微微地勾起了嘴角,带着似已麻木的笑容,这笑容背后,却藏着万千的波涛汹涌,她努力地掩盖着声音里的颤抖,道:“宣!”
    于是殿中诸人,便都看向了殿门之处。
    先是张敬微颤颤地进来,随即,他抬眸与太后的眼神交汇,四目之间,情绪别样,张敬生怕太后有什么异样,迅速地将目光移开,接着静静地站在了殿中的角落。
    再之后,邓健徐步而入,直接拜倒在地道:“臣邓健见过娘娘,臣本布衣,起于阡陌,有幸得中金榜,蒙陛下与娘娘不弃,委以翰林,臣赴汤蹈火,亦难报效,今来谢恩,愿陛下万岁,娘娘金安。”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在颤抖,不敢抬眸去直视太后,头垂于地,匍匐而拜。
    而在他身后的陈凯之,就显得很不起眼了。
    他一身儒衫纶巾,像寻常的小书生一样,若说他不激动,那是假的,虽然是两世为人,可是上辈子,见得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市里的领导罢了,非要说现代人到了古代,见到了像皇帝和太后这样的人,却还能心态平和,泰然自若,这简直就是笑话,多少人和某县长合个影,还得发个朋友圈吹一辈子牛逼呢。
    陈凯之也挺激动的呢,脑子里一篇篇地默念着礼记中的礼仪,心里一次次告诫自己要谨慎,可等入了这殿,竟还是有了那么一丢丢的忘了。
    这倒不是他的记忆缺失,实在是特么的没见过这么大的世面啊,若这是上辈子,陈凯之绝逼是要反复三年,全天候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发各种朋友圈的。
    而他完全不知道,他此时的一丝一毫的举动,都尽收太后的眼底。
    年纪很轻,眉清目秀,嗯?眉毛倒是有些像,是有些像,更像哀家。嗯?他在做什么?
    太后这时候,似又忘了自己处在殿中,忘了身边有许多的人,她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凯之,似乎眼中只剩下了陈凯之的身影。
    在入殿之中,她终究稍稍一忽神的样子,面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憨态。
    然后这家伙竟露出了一丝不太好意思的样子。
    这眉眼之间,竟好像是在说,很抱歉呀,先让我想想接下来该干嘛。
    终究他似乎是恍然了,噢,原来应该这样。
    然后他才想要快步上前,学着自己师兄的样子,开始行礼。
    可是
    这家伙
    太后的眼眸里竟有那么一丝丝怪异,他呃好像是越过了邓健,然后又好像是回想起自己不该靠在师兄之前,接着,他脚向后挪了一步,才一副舒了口气的样子。
    太后也是醉了,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陈凯之,却见他深深吸口气,就好像完成了一桩千难万难的事。
    唯有他那位师兄,头依然垂着,心里却颇为郁闷,这师弟怎么还没动静?丢人啊,丢大人了,难怪恩师总说这厮不靠谱。
    陈凯之这才拜倒道:“草民陈凯之,见过太后娘娘。”
    这话听在太后的心底,却是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母性,瞬时涌上心头,她竟已是无法察觉,自己的眼里,泪水已是扑簌而下。
    这孩子
    却又只在一瞬间,她猛地惊觉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将凤眸瞥到一边,不愿再去触及这近在咫尺的孩子,可是眼角的余光,竟又忍不住又朝他看去。
    他拜倒,已看不清他的面容了,可只这看似瘦弱的身躯,却令太后在喜悦之中,又没来由的有了一阵酸楚。

第二百二十六章:巨大反响(3更求月票)
    这一天,在天人阁里,终于迎来了吉日。
    此时,山门大开,突的,这山下的童子,竟是全数换上了一身红衣。
    在这山下的晓谕亭,此时却已有许多读书人流连了。
    晓谕亭,乃是太祖高皇帝时所建,所谓晓谕,并非是公布诏令和圣旨,而是天人榜发榜之用,任何登榜的文章,都需在此张贴,布告天下。
    而此亭竟敢借用晓谕二字,也是太祖高皇帝的用意,即天人榜,与宫中的诏书、圣旨具有同等效力,以此来展现皇家独尊儒术的决心。
    今日,这风尘已久的晓谕亭,竟是挂上了灯笼,终于令这寂寞已久的地儿添上了生气。
    可这,已是许多年不曾有过的事啊。
    一开始,只是几个读书人四处传告,到了后来,各院的读书人都来了,便连学宫里的掌院和博士们,也都济济一堂。
    这倒不是凑热闹,要知道,天人榜已经许多年不曾有文章列入天人榜了,现在这里竟挂起了灯笼,就意味着有文章横空出世,这是何其大的盛事。
    而此时,终于有一个童子,手捧着锦盒,徐徐而来。
    在万众瞩目下,从锦盒章来,而后蹑手蹑脚地走到了人爱碑前站定。
    “是人榜!”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许多人目带期盼地紧盯着童子手上的文章。
    而这童子,在瞩目下,小心翼翼地将文章张贴在碑上,而后,他们悄无声息来,也是悄无声息而去。
    可他们一走,人群顿时汹涌,无数人涌到了这碑前,在这里,一篇文章赫然在目赋税论!
    而最下的题跋,却是陈凯之。
    “陈凯之陈凯之是谁?”
    “是文昌院的陈凯之!天,他的赋税论竟得到了学士们的青睐。”
    无数人的声音不约而同地带着颤抖。
    赋税论传播本就有限,只有少数的文昌院书生略知一些,有人觉得发人深省,有人却不以为然。
    可现在这榜一贴,却是无数人惊呼。
    乃至于那嗤之以鼻的人,现在也再不敢腹诽了。
    因为天人榜就是权威,天人榜所代表的,乃是大陈最权威的解释权。此文一旦入榜,谁还敢质疑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接下来所引发的,只会是最广泛的讨论,上至庙堂,下至穷乡僻壤里某个破败的小私塾,每一个人,在未来的相当长岁月里,都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
    掌宫大人已是到了,他快步地赶到了碑文前,已经来不及去了解这篇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他的眼眸扫过陈凯之的名字,却还是惊叹于这个金陵解元所带来的巨大反响。
    陈凯之?这人怎么没有印象?
    不就是当初那个咄咄逼人的家伙吗?
    而就是这么一个人,今儿成了令这学宫都为止惊叹的人物,可真是令他怎么也想不到啊。
    随后,掌宫大人站直了身躯,面无表情地道:“来人,呈文。”
    “是。”
    天人阁任何的文章出世,学宫的职责,都必须火速地将这文章呈送宫。因为即便是当朝的统治者,既是独尊儒术,那么天人阁便是儒术的代表,无论宫章出世,这文章势必也要挑动神经。
    一个学官,已经火速地对文章开始进行抄录,在这沸沸扬扬之中,骑上了快马,离了学宫而去。
    好在今日学宫乃是沐休之日,多数在京的读书人,都没有至学宫来,只有一些外地的读书人在学宫住宿而已,否则还不知会引发怎样的混乱。
    “赋税论!”忙完了自己的职责,掌宫大人,此刻却不得不认真端详起这篇此前可能即便听说过,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的文章起来。
    此时,正在洛阳宫里的陈凯之,显然还不知道学宫里的盛况。
    陈凯之此时的心情依旧不能平复,宫中给陈凯之的感觉,却是有一丢丢的奇妙。
    因为在书中,此时自己行了礼,作为君上,理应是该迅速说一声免礼的,虽然自己是草民,可是为君者,该有为君者礼贤下士的态度。
    可是过去了很久,整个文楼里,竟是悄然无声。
    一直的沉默
    这是一种压抑的力量,使陈凯之有些小小的紧张。
    想不到凯哥也有紧张的一天啊。
    太后无语凝噎,只是这凝噎,却在心底。她抿着唇,不发一言,并非是不想叫一句免礼平身,只是她害怕,害怕自己开了口,泪水便要扑簌而下,忍不住恸哭。
    所以,她只是眼眸不经意地瞥到一边,却用那眼角去凝眸于陈凯之处。
    群臣们也感觉到奇怪了,太后为何不发一言呢?
    群臣的心态各有不一。
    赵王也料不到自己又会听到这个久违的名字,不过他和北海郡王,终究没有表露什么。
    因为对于高高在上的他们来说,小小的陈凯之,终究是太渺小了,渺小到他们无数次忽视了这个蝼蚁一般的存在,为了这个小子而动怒,这犯不上
    倒是那和陈凯之有过几面之缘的张俭,再见陈凯之,却有些震撼。
    他忍不住微微皱眉,显然是不喜陈凯之的,此时又见太后一直不肯开口,反令他生出了疑窦。
    他搜肠刮肚,猛地想到了一个可能,原来如此。
    于是他淡淡一笑,接着厉声斥道:“陈凯之,你可知罪?”
    咦?这样也有罪?
    陈凯之就是如此,紧张是有的,可是一旦被人针锋相对,心底的野性瞬间迸发出来,我去,我特么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招你惹你了?
    陈凯之不惊不怒地道:“不知何罪?”
    张俭捋须,淡淡道:“你口称见过娘娘,为何不称见过陛下?我大陈天子在此,你如此篡越,这是欺君之罪。”
    其实张俭也未必真是诚心想给陈凯之难堪,只是他隐隐觉得,太后这出乎寻常的反应,理应是因为陈凯之说错了话,既然如此,自己点出来,虽没什么功劳,也显出自己的正直。
    陈凯之抬眸,这才注意到,在这里,还有一个窝在RU母怀中熟睡的小子呢。
    那就是皇帝?
    看来真是他有所疏忽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太后这才微微诧异地看着陈凯之,心里想,张敬那儿一直判断皇儿是知道自己身份的,他刻意不说见过陛下,莫非是因为他心有不忿吗?
    是啊,他怎么肯服气呢,他才是先帝唯一的骨肉血脉,这个帝位原就是他的,他怎么肯低头呢?
    这孩子啊,这样的倔。
    她正想替陈凯之解围,这时,陈凯之竟是朗声道:“学生万死”
    原以为他是想要服软,然后乖乖认罪。
    谁知,陈凯之却是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