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又显得他不过是记错了而已,而不是故意要给捣乱的,却又告诉了众人,他不过是傀儡,这太皇太后野心庞大。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内容,绝对跟他没关系,都是太皇太后的主意。
陈凯之暗中观察百官,百官之中,大多数人虽都低头,却明显有人露出不忿之色,对太皇太后有些不满的情绪了,皇帝已经是成人,太皇太后这样挟持天子,是何居心?
这时陈无极便抚案,厉声道:“不错,应当求贤,朕初登大宝,有意求贤,朕欲发求贤令,使贤达之人,入朝辅佐大政,姚卿家对此有何看法?”
姚文治面色冷静,徐徐而出:“陛下求贤若渴,实是万民之幸……”
“臣反对。”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竟是陈一寿,陈一寿被方才的一幕早就挑起了火气,此时站出来,正色道:“陛下,朝廷已有科举,科举求才,历经有年,何以再另辟奇径,颁发求贤令?此例一开,固然可以使某些在野的人才入朝为官,可贤才的标准,又是什么?”
他慨然道:“这个贤的标准,无法衡量,就如汉时,亦有举孝廉之法,可正因为标准无法统一,以至真正的贤才,杜绝在了庙堂之外,却多是地方豪强,买通关系,竟可以此方式入朝为官,最重,所谓的求贤,反而成了买官卖官,此例一开,极可能是吏治糜烂的开端。”
“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求贤不如加恩科,科举虽也有弊端,却至少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若是求贤,就免不得需有人举荐,而举荐之人倘若失了公心,而怀着私义,则势必败坏朝纲,请陛下三思。”
殿中鸦雀无声。
陈无极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求贤是太皇太后所求的,这定是她心里,早想安排一群人入朝为官,只是若靠科举的门路,未必有把握,所以索性开辟出一条捷径,就如顺国公方吾才这般,直接以大功的理由,封了个国公的爵位,太皇太后想要借此任用私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有人反对,他反而求之不得呢。
“臣也反对。”陈凯之徐徐站了出来,倘若不是陈一寿,陈凯之尚且未必肯站出来,倒不是害怕,只是他心里明白,这些事,只怕未必能够阻挡太皇太后,既然阻挡不了,何必费这功夫,可陈一寿站了出来,反而令陈凯之心里生出感佩之心,他徐徐而出。
“朝廷求才,必要公平公正,如若不然,难免天下人非议四起,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因天下初定,因此方有求贤令,可等科举渐渐昌盛之后,求贤令便形同虚设,而今又要开启求贤令,只恐非士人所愿,臣也恳请陛下三思。”
百官的眼睛,都看向了太皇太后。
既然陛下不肯作答,那么太皇太后总要有所回应。
太皇太后竟也不生气,她淡淡一笑,整个人显得很从容,很淡然:“陈学士和北静王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她竟没有当庭驳斥,而是继续委婉动听的道:“尔二人,实乃谋国之言,只不过,而今陛下初登大宝,诸多大臣,俱都牵涉到了赵王谋反一案,以至朝廷缺额极多,倘若加恩科,固然是好,可是哀家也知道,在大陈,有诸多在野的贤士,虽有才名,因为不愿科举,方才一直未曾入朝。”
“若是从前,对其放任自流,倒也罢了,可如今,朝廷百废待举,正是革除旧弊,兴振朝纲之时,此时求贤,岂不是一桩美事?”
她随即,她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才又开口道:“颁发求贤令,并非和科举有什么冲突,朝廷要下英才,势必要双管齐下为好,譬如,当年有一位先生,此人高才,他的文章,甚至上过天人榜中的天榜,这样的人,比之科举之才,在哀家心里,要强过百倍千倍,可又如何呢,却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竟不得入朝为官,这是朝廷何其大的损失?”
第八百零八章:喜从天降
太皇太后这一个举例,倒是让人无话可说。
都说科举出人才,可想当年呢,在大陈有一位先生,并没有参加科举,也没有入朝为官,可他的文章,竟是登上了天榜,此文一出,什么进士、状元、榜眼,俱都给此人提鞋都不配,现在,倘若还有这样的人,朝廷却不能格外的重用,反而放任他在庙堂之外,这是何其大的损失。
太皇太后的意气,心里头,却还是很高兴的,自己年纪大了,想来这掌宫一职,多半也就这一两年该下来,到时肯定是朝廷委任一个清闲的职缺,预备着颐养天年。
可谁料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竟又来了佳音,这对自己而言,是十足的政绩啊。
这样的政绩谁曾有过?
“却不知这一次,文章入的是哪一个榜?”杨业走路,虎虎生风,面色红润,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一旁的博士笑呵呵的道:“或许是地榜呢。”
“地榜……”杨业心里隐隐期盼,却还是摇摇头:“地榜,是可遇不可求,哪里有这般的容易,十之八九,看来是人榜,哎,即便是人榜,老夫也知足了,倘若当真是地榜……”他又摇头,生怕自己期望过高,最终心里失笑,便道:“入了榜,便是大喜。”
第八百零九章:入宫报喜
这是杨业的肺腑之言,能入榜就不错了,竟还奢望什么地榜呢,简直就是开玩笑。
他们匆匆到了宣谕亭,便见童子已开始张榜。
杨业疾步上前,其实他心里,还是期待着能入地榜,若是如此,那么在自己的任内,便有四张地榜了,这着,他几乎是晃悠悠的下马,这马也顾不得去栓了。
“且等。”禁卫似乎对于学宫的掌学,还是带着敬畏的,不敢在他面前耀武扬威:“陛下正在廷议,容廷议结束之后,卑下再为大人入宫禀报。”
杨业此时却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底气十足,很是得意的说道:“等不得,老夫要立即入宫,此时莫说是在廷议,便是天子在后宫就寝,夜半三更时,也需立即禀告。”
“这……这是何故?”
侍卫不解,一脸困惑的看着杨业,似乎有些不明白这是什么喜事,这么重要。
在他们的记忆了,这么重要的喜还从来没有过,什么半夜三更也要禀报,他们的心里,这样的事只有造反,哪里有这样的喜事?
杨业目中带着凌厉,正色道:“天人榜开出了天榜,此五百年难一遇之事,此等大喜,等得了吗?让开,本官这便入宫。”
说罢,径直朝着门洞快步而行。
禁卫一呆,竟没见过这样的学官。
其实他们对天人榜,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每一次天人榜出了榜,照例,都会有学宫的人特里报喜,似乎陛下或者是太后,对于天人榜有人入榜的事都显得极喜悦,朝中百官,也都个个点头,喜笑颜开。
他们有些迟疑了,拦又不是,不拦又不是,可杨业却一丁点都不客气,直接推开那傻眼的禁卫,阔步入宫。
禁卫们面面相觑之后,终是有人道:“随他入宫。”
于是,杨业在前,数十个禁卫尾随其后,杨业对宫中颇为熟悉,认准了正德殿,转眼便到,却听这殿中有人道:“你们看看,你们看看吧。”
原来是太皇太后的声音。
太皇太后端坐在椅上,面带从容不迫的微笑,附议的大臣已经超过了半数,由此可见,这文武百官,却还是知道轻重的,不敢反驳她,俱是垂着头。
她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才继续道:“你们好好看看,朝中识得大体之人,还是不少的。陛下,您要招贤,大臣们,大多还是支持的,这是好事,不是有一句话吗?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她说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时候,刻意的扫视了殿中的大臣们一眼。
文武百官们,似乎都听出了太皇太后口中的深意。
什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呢。
这就是说,病逝的天子已经没了,现如今,是新君登基,既是新君登基,那么,总该让一部分人滚出庙堂了。
现在有些人若是不听话,到时,可别怪被洗出庙堂中去。
这是警告。
一时很多大臣更是不敢多言了,都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让自己不出局。
太皇太后说罢,点到即止,随即笑了笑:“陈凯之。”
陈凯之听到太皇太后叫自己,心里越发觉得不对劲,即便知道太皇太后就是冲自己来的,他也不能多言,只得淡淡开口道:“臣在。”
太皇太后微眯着眼,盯着看,一字一句的顿道:“你反对举贤,哀家自然知道,这是因为你乃是状元出身,自是极力支持科举取士的,哀家也以为,科举取士,没什么不好,不过哀家却认为,凡事,都不可能矫枉过正,你说是吗?你闭门思过吧,好好的想一想哀家的话,想一想,哀家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入宫来见哀家。”
这招够狠,直接让陈凯之回家睡大觉了。
第八百一十章:圣人出
太皇太后的责罚并不重,只是稍事惩戒罢了。
可这用意却是极明显,分明是警告陈凯之,不该说的话别说,不然她可不会轻易饶恕,这一次算是警醒,下次若是在这样,那可不是闭门思过了。
陈凯之倒无所谓,这棍子打的不重,只是给人添堵罢了。
对于太皇太后的意思,他也很明了。
因此陈凯之抿了抿唇,一脸淡定的样子,旋即便朗声道:“臣……谢陛下与太皇太后恩典。”
太皇太后面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甚至可以说,她一副并不介意的样子。
须知陈凯之所谓的‘谢恩’,却先是谢了陛下,再谢太皇太后,便是一副恪尽礼法的样子,先有皇帝,才有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娥眉一挑,旋即便含笑道:“既然诸卿家,都表了态,这求贤之事,看来已是势在必行了,陛下您说呢,哀家看,陛下就请下旨求贤,征四方有名望的大儒入朝,各地州县官府,亦要为朝廷遍访贤才,为陛下举荐,朝廷定当重用。”
“哀家和陛下,都是爱才之人,朝中贤才愈多,天下方能海晏河清,此乃万颠不破之理。”
陈凯之心里想,求贤令一出,到时不知多少人要被举荐入朝,而这些所谓的人才,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终究还不是某些人说了算吗?这些人能够入朝,靠的不是科举,而是某些人的心意,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自己的官位是从哪里来了,自然而然,会向此人效忠。
明显的就是某些人要为自己安排党羽。
这一手釜底抽薪,真是厉害,表面上是求贤,实际上却是任用私人,杨氏在关中,乃是豪族,尤其是太皇太后入宫之后,日益的昌盛,太皇太后从皇后至太后,再到太皇太后,这四十多年间,杨氏也兴盛了四十年,这杨氏子弟暂且不说,单说这杨氏的门客,便有三千人。
想来用不了多久,这些私门的门客,最重凭借着这条门路,俱都入朝,到时,哪里还有其他人的立足之地。
陈一寿的反对,令陈凯之敬佩,显然陈一寿也预见到了这个情况。
他是非常反对太皇太后专权的,心里是非常的不满这种做法。
而且如果满朝都是太皇太后的人,那这皇帝不是彻底被架空了。
可是陈一寿能够预见,难道姚文治不能预见吗?倘若今日,姚文治肯站出来和陈一寿、陈凯之一起据理力争,或许此事,还有商榷的余地,可今日姚文治的表现,实是让人寒心。
姚文治,终究还是选择做了他的不倒翁,这样的人,倘若是在太平时,尚且还可厮混下去,而如今,这个光景,却实是令人齿冷。
可细细一想,这天下又有多少个姚文治呢,庙堂之上,哪一个又不是姚文治呢?不知多少人,明知这利害关系,却个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本质,不过是趋利避害、尸位素餐罢了。
这些人,何曾不是大陈数千万生灵之中的精英,是天下最绝顶聪明之人,只是可惜,并非是他们不足够聪明,只是……肉食者鄙罢了。
陈凯之面带微笑,随即,他道:“不过……”陈凯之抬眸起来:“不过既然陛下和太皇太后令臣反省,臣料想,臣再如何闭门思过,想来……也只会不改初衷,臣依旧还认为,求贤乃因私而废公,大为不妥,贻害无穷。”
大殿中,一下子安静下来。
这是要对着干的节奏啊。
太皇太后面无表情,一双眼眸轻轻眯了起来,直直的盯着陈凯之看,嘴角浅浅勾了勾,竟是笑了。
“可见北静王,并不明智。”
她话音落下。
似已不愿和陈凯之纠缠,可就在此时,突的,外头传出喧哗的声音:“入不得也要入,入得,也要入,让开。”
此时,却见一人疾步冲进殿中,一下子却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所有人齐刷刷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