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

第72章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第72章

小说: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爷跟福晋在隔壁用的席,敏宁回来的早,只能够在自己院子里吃。
  下午时,敏宁又听说了一个消息。
  “……宴席上,八贝勒好像跟三贝勒达成了协议,要一起将禁止贩卖到日本那边,听说正在积极的建船。”小禄子将刚打听的消息告诉敏宁。
  敏宁当即心神一动,她想到自己也收购了一个造船厂,做出来的船已经试水可用,但原来用来跑商的海船还在服役,这艘做好的船只能放在船坞中。
  只是这个船有些特殊,并不是用木头打造,而是用钢板打造。
  虽然试水后各种性能都比木船好,但是却没人敢吃这第一只螃蟹,船推不出去,船厂就一直没有收入,只能靠着敏宁补贴。
  这次显然是个机会,要是将这艘船卖出去,被皇子们拉到海上溜一溜,一定会有大量的商人跟风。
  而且钢铁船的载重量和承受风浪的能力远远要高于木船,可以装载大力帆船,速度更快,也可以将一些武器安装在船上。
  就这么一艘铁船完全是武器堡垒,也不用怕那些海上张狂的海盗了。
  这样想着,敏宁就对小禄子说,“你去郊外跟林源说一下,就说我请他过来。”
  这段时间红水坑那边的园子已经正式营业,林源将这个生意交给了阿克敦的弟弟阿林管理,他又重新回到了郊外的庄子上。
  加上之前贩卖方子银子充足,这些都投入生产中,使得庄子在短短几个月内,各种发明频出,又迅速转化为商品流入市场。
  一项商品受不受欢迎,是需要是经过市场考验。
  将一些利润不足的踢出去,将方子出手,再投入新的实验,已经成了庄子里研究所的固定模式。
  而每个月红水坑那边园子的拍卖会,都有一大群商人守着,就是想淘到一些有用的方子。
  拍卖会每月发放的邀请函也贵重起来,时常受到哄抢,毕竟邀请函是不限制本人参加,只要交得起保证金。
  而且不同本集的邀请函可携带者人数量不等,所以每一张邀请函,都彰显了每个人的身份,收到一张这是对一个人身份的肯定。
  如今拍卖行从发出的邀请函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是真正有财力,而不是死撑着只是面上好看。
  毕竟要做生意,肯定要考虑对方的财力。以往查不出来,但这回有了请贴那就容易了。
  能得到一张帖,不是有财就是有钱,哪一样都值得相交,这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林源禀报了园子那边的事,敏宁听了,对于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提点了几句,最后点点头,“不错,这个阿林不错,值得好好培养,等在拍卖行那边锻炼几年,再跟一些生意交给他接手。”
  林源恭敬的应下了。
  敏宁又道:“咱们在钱庄还有多少银子?”在京城里,许多货款都是银票结款。
  尽管敏宁将现银存了起来,但心中还是有大量的银票没有兑换。
  而且一次性兑换,不论是哪一家钱庄都无法接受。
  所以那些钱暂时就留在钱庄。
  “一共有近二十万两,其中有三十万两买了地皮,支付了工人工匠的工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敏宁这样问,但林源还是回了。
  敏宁在心里盘算一下,这样一算来也不是很多。
  “我打算开一家自己的钱庄,你怎么看?”
  林源当有些惊讶,“但是,如今的钱庄已经被那几家垄断,就算是咱们开,也不会有人愿意存进来。”
  敏宁便说,“前几天郑钧来了信,说是有近五百万两的银子要到达京城,我并不打算将这些银子存入钱庄。”
  林源明白她的意思,这么大一笔银子从钱庄转个手,起码得削掉一层。
  “主子的意思是说办个我们自己周转银子的钱庄?”
  敏宁摇了摇头,说,“与其说是办钱庄,不如说我是打算开一家银行。”
  “银行?”
  敏宁点头,“主要的客户并不是商人,而是京城里的普通百姓……”谁替她大致说了银行的经营模式。
  林源眼睛发亮,“要是在大清各地开上这么一家银行,那么就可以实现银票流通,不会像现在一样,各家只能兑换各家的银票?”
  敏宁点了点头,“不仅如此,还可以解决铜钱荒,甚至以后铜钱会退出市场。”
  铜钱会退出市场?这是林源不能够想象的,也不认为真的会发生。
  敏宁是主子,他自然不会反驳。
  不过他还是有些顾及,“那这件事要不要请教贝勒爷?”
  敏宁摇了摇头,“暂时不需要告诉他,最开始就打着钱庄的名义,用利息来吸引普通人将闲钱存进来。反正钱庄别人能开我们也能开。”
  林源当即道,“开钱庄的手续我可以办。”
  敏宁点了点头,“那么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另一件事,要制作出不容易让人仿制的银票,这种银票能够防水洗,还能够让人一眼辨认出了。”
  “这个……我会让聚集工匠尽快研究出来!”林源迟疑了一下,最终说。
  敏宁提醒他,“听说棉浆和麻浆做出来的纸有防水功能,可以让人从这个方向研究。”
  林源眼睛一亮,高声说了一声,“是!”


第63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63)
  曹文将手里的稻草给切碎了; 倒入一旁的木盆里泡着。在等待期间,又迅速的当一些晒好的纸揭掉放好。
  曹文很穷; 也雇不起人帮忙做工,一切活只能自己做; 做出来的纸拿到金陵去卖掉; 只能够自己生活。
  曹家祖籍在宣城泾县,靠做宣纸发家。只是曹文家不知道多少代前就迁来了苏州,早就跟主家那边没了联系。
  他自幼丧母; 前几年的时候送走了老父亲; 如今一个人靠着一手做纸的工艺活着。
  虽然说不愁吃喝; 但是也没有多少余钱。
  二十多岁还是单身汉子; 在乡下也是令人侧目的一个。
  不是他不想说亲; 村里的亲戚就有给他说过。只是前几年父亲去世要守孝; 耽误三年。后来出孝后; 因为给父亲治病,家道衰落; 就是女方要求太高,他付不起彩礼; 导致一直就这么单着。
  时间一久他也就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独自生活。
  “阿文,你在家吗?”有人拍了拍曹文家的大门。
  说是大门其实就是一块篱笆门,旁边是用矮矮的泥土搭了个围墙; 伸头就能看见院子里。
  不过曹文刚才将纸搬进屋; 所以才没看见他。
  曹文将做好的纸放起来; 才出了屋子走过去开门。
  他家在村西最靠近河边的地方; 这里只有一两户人家,平日里很少有人上门来找他。
  打开门后发现是里正,曹文忙请他进来。
  “叔,有什么事打发个人叫我就是?你怎么亲自跑过来了?”
  村长拍了拍曹文的肩膀,“好小子,这是有大好事来找你。”说着将他身后的人请进门给曹文介绍,“这是王大人,王大人可是连县尊大人都招待过的人,这次来咱们太仓就是想网罗一些做纸的手艺人,你不是有一手好活吗?有人在县里推荐了你,这不王大人就找来了。”
  “县里?”
  那位王大人提醒,“是一家书铺的掌柜。”
  曹文当即知道是谁了,应该是平日里搜他指的那家书铺子。
  “不知道这位大人过来找小民是有何事?”
  “我是打算请你去帮忙做纸。”
  “做纸?”曹文有些糊涂了,太仓会做纸的人不少,怎么来请他?难道是要背井离乡?
  想到这里,曹文当即摇头,“小民没打算离开家乡。”
  如今他做的纸虽然说收入不高,但是也能养活自己了,真没必要背井离乡。
  王大人笑着说,“放心,我打算在太仓开一家纸厂,希望曹小哥到时候能够指点一下工艺,每个月只需要去十天就行了。”
  曹文有些犹豫,在王大人报了一个报酬后,他当即答应。
  若真能有那么多钱,在存上一年就可以娶个媳妇回家了。
  曹文恨不得立马就上工,结果王大人却道:“这个不急,工厂才选好址,等开工后才请曹小哥过来。”
  如同曹文这样的拥有一手造纸手艺,只能单打独斗的人有很多,许多人被邀请当场同意,也有一些人迟疑后表示要想一想。
  还有一些人听都不听,当场拒绝。
  这些人无一不知道,想请他们去指点,不过是想要他们的手上祖传的造纸方子,有些人无所谓自然同意了,毕竟方子是大众的,这是添加的材料不同而已。有些人死守着那点手艺固执的拒绝。
  这一点早就有人想到,愿意来得自然给予很好的待遇,不愿意来的也不勉强。
  等工厂开起来,有了更便宜更高档的纸,造纸业就会送到冲击,那些小作坊死守着自己手艺的人自然会被历史的浪潮吞没。
  造纸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各行各业都有人携带着大笔钱财强势进入。
  但这只是在小部分范围内掀起了浪花,很快又平静下来,在未来这一条条鲶鱼颠覆了传统行业,创新派跟着改革,死守派苟延残喘。
  就如同千百来年一样,纸的出现颠覆了木简,印刷术出现,令书籍不再是仅有的几个家族掌控。
  黄钦进入庄子后,如鱼得水过得非常潇洒。
  参加过几次小组,帮助庄子改造了一些传统器械后,他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不过仍然对自己的飞天梦想念念不忘,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做那种无中生有的飞行器,而是从现有的可以飞行的东西着手。
  先是有纸鸢后是孔明灯,经过几次实验,他发现孔明灯更能够接近飞天梦想。
  便想着建造一个大的孔明灯,将他带上天。
  迅速的写了报告传上去后,没两天就得到了批复,可以允许他制作孔明灯,但是在确定安全性以前不准人上去,只能用动物来做实验。
  不能拿人来做实验,已经是研究所的惯例,黄钦虽然想飞天,但也不是不知好歹。
  拿到实验资金后,就迅速的招了一批人手开始做。
  最开始作出的孔明灯是木质的,原料是用煤炭,接连几次都失败了,不是张飞没多久孔明灯就被烧了,要不就是根本带不动一只成人重量的猪。
  后来发现煤炭的温度烧不起来,后来改造成猛火油柜,那种能喷的高高的火,果然将孔明灯带了起来。
  但是喷出来的火使得孔明灯烧了,又花了半年的时间改造猛火柜,可以调整火焰大小。
  这一日黄钦咬着大饼,路过庄子的河边,就见几个顽童正趴在羊皮筏上踩水,他当场有了灵感,跑回了自己的实验场地。
  “将木头改成羊皮再试一试。”
  又花了十来天时间,搜罗了大量的羊皮,缝制起来,做成了灯笼状。
  试验了几次,不是里面的线断了,就是缝隙太大,飞到一半就会落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调整,终于立秋来临的时候,孔明灯飞了起来,等飞到只有一丁点大的时候,众人就拉着绳子将孔明灯拽了回来,里面被困住的猪瑟瑟发抖,但是无妨,它还活着!
  一大群人经过大半年的试验在成功来临的这一刻,终于欢呼起来!
  “我们成功了!”
  敏宁也收到了这个消息,对于庄子里的实验,她并不是一一都知道,在得知庄子里竟然有人将热气球弄出来后,她也很惊讶。
  这可是要比西方早上八十年。
  “派人准备好马车,明日我过去看看。”敏宁当即下令。
  第二日,敏宁一个人前往郊外的庄子,庄子外面最平坦的地方已经围了不少人。
  当她的马车行驶过去的时候,这些人纷纷让开了一条道。
  敏宁从马车上下来,才看清地上大片大片的羊皮。
  看到羊皮时,敏宁皱了皱眉,用羊皮来做热气球,这条件也太简陋了。
  刚看见敏宁过来时,林源就拉着一个年轻人的手过来。
  “主子,这一位就是制作出能带人飞孔明灯的黄钦。”
  黄钦当场拜了拜,在这个庄子里呆了也有不少时间了,当然知道能有这个庄子全都是这位贝勒侧福晋的支持。
  这一位一点也不歧视匠人,在整个庄子里,匠人就如同平常人一样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
  敏宁露出了笑容,“你做的很好,不过要注意安全,人上去试验过了吗?”
  “回贵人的话,昨日我已经上去试验过了,没有敢飞高,不过还是还是能看清远方的京城。”
  “那好,我只有一点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
  很快,竹筐里的火被烧了起来,几个人将羊皮口放在竹框上方,羊皮就如同被充了气一样,慢慢鼓起来。
  立在了竹筐上空,烛光被羊皮球慢慢带动起来往天上飘,不过很快又被地上的绳子拉住。
  周边的庄子里过来看稀奇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