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开棚舍粥是京中高门富户常办的,听的见的都多; 譬如杨家,前些年因着逼死寡嫂这个案子闹得灰头土脸,引人耻笑,杨夫人便连年的在各方寺院中捐功德、塑金身; 放焰口、做法事赦孤魂,到了冬日里便开粥棚施粥舍米。
连番割肉,掏出家底来替杨云越收拾这烂摊子,上头这些人知道是为了甚么,底下的百姓哪里明白,镀上一层善人的面貌,百姓口里吹的风,便从冷风转成暖风,提起杨家来总要说一句,杨家干了这许多好事,那些莫不是小人构陷泼污水。
杨家办下这样的事,花些小钱便把一身脏污慢慢洗净,一样有脸面在京里立足,杨宝盈在家时听母亲盘帐都不知道听了多少回,一家都如此,一城要开粥棚,要跟多少地方打招呼,何况还挡底下办差小吏的财路,办这事儿功夫要花大力气,还难讨好处。
卫善也不知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非要讨这么桩差事来显得自己能干,她一听便心头微哂,谁知秦昱听说了,整张脸阴得能滴出水来,拿眼儿不住打量她:“一个闲王王妃都揽这样的事,你也闲着,到母后那儿求一求,和她一同打理这事。”
杨宝盈一噎,还要同他理论:“这事儿可不好办,咱们多捐些米粮也就是了,外头那些个佛寺不是一样,诰命夫人们哪年不捐上十石二十石的,坐在家里享功德,自己去办倒落了埋怨。”
秦昱哪里懂得外头宅门里的门道,他才被调了闲职,秦昭这两日还笑容满面的到户部到对礼部的帐,上回他还当自己那盏茶特意沏了雨前龙井,是以他为尊才特意预备的,今儿却眼看着秦昭手里托着茶碗,就和户部那些官员一起,等着小太监挨个往碗里倒茶。
一壶茶叶梗子沏的稀茶汤,把秦昱气得肝疼。
杨宝盈话还没说完,秦昱便拿眼盯住她,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来:“怎么?你也想跟那寡妇似的,万事不出头,插在瓶里当摆设不成?”
杨宝盈看他那付阴鸷模样,心里打抖:“我明儿就去跟母亲说,可这事儿是交给卫善的,本来就想给她一个人功劳,还不知讨不讨得着。”
秦昱把“蠢物”两个字咽进嘴里:“你只管去,她要不给,才有话好说。”
功劳功劳,有功就要有劳,杨宝盈实不愿意,秦昱刻薄寡恩,两人成婚才这么点光景,她就把秦昱这个性子给摸透了,心里忍不住后悔起来,可当日也实无别的路可走。
心里打鼓,把母亲请进宫来,杨夫人如今是齐王妃的母亲,便跟当时杨妃嫂嫂的身份不能比,想要进宫来,杨宝盈那儿请便是,卫敬容也不能驳了儿媳妇的面子。
杨夫人一听便皱了眉头,女儿好歹还算有些见识,可秦昱这样急功冒进也是因着前朝事不如他的意,可杨家还指望着秦昱升回忠义侯的侯位上去。
“你同他争什么,这事儿你担个名儿不必管,偷懒还不会?她既有主意,就让她拿去,寡妇不跟她争,你也不必跟她争。”杨夫人就怕女儿还是原来的骄横性子,甚事都要跟卫善比一比,如今看她心里明白,倒松一口气:“你赶紧怀个孩子要紧。”
先生下长子来,那便地位稳固了,太子妃的孩子到底不是嫡出,不过是抱养的,就算大了,也有得是文章可作。
杨宝盈嚅嚅不说话,想着自己雪般白的胳膊上那一块块的红,心里直发颤,可这话却没脸告诉母亲,强笑着问道:“有甚文章可作?”心里不住羡慕,云良媛可真是个好死鬼,白白送了个儿子给太子妃,从小养到大,哪里还记得生母。
杨夫人“哧”一声笑了,山芋越大越烫手:“这会儿巴结着太子妃的,往后就要巴结皇长孙,一锅肉汤大家分,你说要怎么把甄家挤出去?”
杨宝盈到底不蠢,一想便明白过来,脸色发白:“可……可云良媛是病死的呀。”
杨夫人斜了女儿一眼,满面讥笑:“谁又知道她是什么病?是真病还是假病?”压低了声道,“来日方长,陛下越是看重这个孙子,余下的人便越是有利可图。”
小儿闹市抱金砖,谁不想砸下点金屑来,说完了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卫家的就算生了,也是个假孙子,你肚里生下来的,才是嫡出的孙子,人越老越是爱孙,赶紧生一个,别等着前头的把宠爱都占了去,才有你后悔的。”
杨宝盈知道母亲这是为了自己好,可只要想到和秦昱躺在一张床上,人就止不住的发抖,只能口里应下,再作打算。
今儿来求,不意卫敬容会分派冬至祭祀的事给她,立时满面是笑,把杨家要捐的米粮也报给卫善,笑盈盈的拉着太子妃,两个人分说起大祭时要用的礼器来。
“我这是头回,嫂嫂见得多些,可得教我。”杨宝盈两句甜话一说,太子妃心下更松,这一个比那一个好相处得多了,把自己见过的慢慢说给杨宝盈听。
这两人倒有话说,杨宝盈似当年捧着卫善那样捧起了太子妃,结伴要去拾翠殿徐淑妃那儿细论冬至的事,卫善送她们出去,这才又折回来,把想了两天的主意说给卫敬容听。
她原来预备在永乐坊长安坊前也分发汤药,可读书人不受嗟来食,跟受灾贫民一般拿着碗去棚前排队等粥,想一想也有辱斯文,既是有心办好事,不如就做到明面上来。
摆出粥棚救灾是一时的,要长久施恩,还得换一个法子:“我看六部值房前头有连片的空地,不如就在那儿开设早点摊子。”
光禄寺有午食分发,送到各部去,不论一品二品还是五品六品,当差的都有饭吃,可早朝太早,进门前一条街上都是民人担着食担卖扁食豆腐脑,有南有北,各种滋味儿俱。
“那岂不是同民人争利?”小本买卖,赚得就是这些小官吏的钱,一天上朝百来人,怎么也得赚一份糊口的银子,若把这个生计夺了,怕生民怨。
卫敬容一问,卫善便笑:“譬如每年冬天扫雪,我来的时候瞧见许多民夫,那也都是征用的,人手不足时开了工钱请百姓做工。”
一样是做工,早点摊子也是做工,不过花费还得核算,卫善听了秦昭两天的好话,耳朵里灌满了好字,对着卫敬容就更敢说:“我不过是个想头,还得等肖管事审算过后再说。”
卫敬容点一点头:“也好,我夜里跟陛下提一提,问问他的意思。”
卫善兴兴头头的回到王府,觉得自己有事可做,人才刚进家门,肖管事便把几家的礼单子都递了上来,俱是听说郑姓木材商人搭上了皇家开粥棚,便也急巴巴的出钱出米,拜匣都已经装满了。
卫善把这些按下,几家功勋都要拜访,一多半是为了讨好卫敬容,原是今日正元帝在朝上夸奖了一句,说皇后一片慈心爱民如子,他的口一张,底下哪个不凑趣。
这些帖子一张张的捡出来,按着品阶分等,一一记在功德录上,米粮越积越多,卫善又叫叮嘱肖管事一回,这帐要做得比户还细,取了多少,两边的管事都要画押,免得有人空口诈捐,白得了好名声去。
这样的帐目直送到正元帝的面前,他翻开看了便笑:“真有这许多?你这帐做得倒细。”
卫善捏了个糖霜桃条:“可不能不细,要是给姑姑脸上抹黑,那可怎么好。”说着跟正元帝撒娇:“可累死我,还要帮着哥哥走礼,姑父怎么着也得给师家姑娘赐一对如意。”
正元帝笑一笑:“昭儿就没帮你?”
卫善眨眨眼儿:“哪有这样的细务让男人伸手的,有两个管事,再打着姑父的旗号,京兆尹难道还敢不办?”
各地报上来受灾人数连日不断,正元帝看惯了灾报,年年总有这个时候,也不夸奖这帐对得细,底下人自有报上来的,卫善联同东西南北四间佛寺一同舍粥施药,里头自然也有贪功的贪利的,可谁也不敢在皇后千秋的时候闹出事端来,这件事竟上下都办圆了。
杨宝盈跟着兼理的冬至大祭自也办得好,卫敬容还特意把太子妃和齐王妃两个提出来褒扬一番,可再得了帝后的褒扬,也不比外头百姓说好,众口一词称颂皇后,跟着卫敬容便把皇后建言送上了正元帝的案头。
第213章 灾情
卫敬容呈上的建言反复推敲过,除了轻徭赋之外; 还又加了一条重农桑; 这建言是颂恩执笔,卫敬容抄了一份呈上去的; 年年二月亲蚕都是皇后该主持的典礼,提出这一条是在皇后的职责范围之内。
正元帝看过建言,似这样的上疏; 一年里总有上百份,写的多是些老生常谈; 除了朝臣之外; 还有些大儒也会上书,譬如衍圣公孔家; 年年祭孔; 都要上奏,一年一度请皇帝重视民生; 体恤百姓。
朝臣也是一样; 袁礼贤便是头一个; 户部对帐之后把一年的盘点呈交给宰相,由两位宰相把这一年的国库收支报给正元帝。
年尾封官印,到来年开笔; 按例头一份奏折都是先祈愿四海升平,跟着就是夸奖皇帝去岁的政绩,把皇帝捧起来褒扬,再请皇帝重农轻赋; 国家得以休养生息。
今岁确是比前几年都要丰足,卫敬容上这样的建言,倒是头一回,原来都是当面说了,既上了建言自有人记下一笔,往后还得记在帝后的起居注上。
皇后接连几番降恩,朝臣便上表称颂,其中以立嫡派最热闹,卫敬容的美誉全加在秦昰的身上,雍王虽还小,只能读书,不能当差,但皇后贤明对他也是一样好处。
正元帝似乎很乐意皇后做这些事,把这封老生常谈的建言拿出来称赞,赞扬皇后贤德,是后宫之福,也是四海之福。
回到甘露殿里,趁着摆饭又夸奖了秦昰,说这些日子袁礼贤夸了他几回,说他读书用功,还把自己常挂在腰上的龙佩赐给了秦昰,勉励他道:“昰儿可得快些长大,才能替我分忧办差。”
秦昰才刚六岁,懂得什么办差分忧,可这些话是听秦昱说熟了的,立时点头,面颊红通通的,挺胸大声道:“必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秦昱扯着脸皮笑,还揉一揉秦昰的头,看他的样子倒似在看自己的儿子,对他说话,倒似他是个刚会学话的童子一般:“昰儿且得赶紧长大,三哥也好有帮手。”
既把自己点了出来,又踩了秦昭一脚,卫敬容心中一顿,原来倒没看出这孩子同他母亲这么相像,坐到桌边,笑眯眯的舀了一碗虾丸汤,递到正元帝的手里:“他才多大,这会儿答应得好,过会儿背书又要愁眉苦脸的了。”
袁礼贤教起了《春秋》,秦昰很是头疼,他前头的书还没通读,立时就要学《春秋》,一听便叹一口气,卫敬容给他挟了筷什锦八宝菜,秦昰闷闷吃了。
杨宝盈坐在秦昱身边,知道他虽面上在笑,心里已经有了怒气,替他也舀了一碗汤,规规矩矩送上去,一顿家宴,两边凑趣儿,勉强吃了下来。
正元帝还赏了两道菜去东宫:“她虽有孝,往后还得一起用饭才好。”
卫敬容点了头:“好,把承吉承佑一并抱过来。”
正元帝喝一口汤,还吃包饼,鹿肉灸烤过,皮脆肉香,薄饼一卷,再粘上酱料,他比原来吃得还更多些,人也更胖了,吃完一张道:“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用饭更好,明儿把淑妃晏儿也叫过来。”
连徐淑妃姜良娣都一并请来了,可偏偏没提秦昭和卫善的名字,也可说是因为在宫外,也可说是从心里就没把秦昭当一家人。
秦昱面上不显,心中暗暗得意,伸手替正元帝包了一块饼,送到他手里,凭他秦昭再能干,在父皇的眼里也就是个下人。秦昭都是下人了,那卫善至多就是下嫁了长工的表小姐。
他包了饼呈给正元帝,正元帝接过来便吃了,冲他点头:“我听说你这一向在学写青词了?”
秦昱立时放下筷子,恭恭敬敬道:“跟着清虚师傅学了有半年了,写得不好。”他敢透出这个风去,那便是已经写得不错了,收罗了几个通文辞的道士,由他们来拟表,把写得的挑出来,等于养了几个枪手,纵他自己不会写,难道还不会背?
正元帝点点他:“往后一家人吃饭说话,不必这么拘礼。”
秦昱又应了一声是,拿起筷子来,到底不敢挟菜,举着碗等父亲再发问。这些日子他在户部也是下了功夫的,调任闲职之后,他便收了那付脾气,知道在内宫要忍之外,在前朝更要忍让,可不是他身边下人吹捧的那样,这些官员看见他都要心悦诚服。
捏着鼻子在户部连着吃了半个月的粗茶,这些人待他才诚心了些,毕竟他有身份在,不耻下问尤为难得,只要他肯做出这付样子来,别人就得多敬他一成,倒让曾文涉给说准了。
卫敬容也不知正元帝打的什么主意,突然说要一家人一同用饭,本来各宫本有各宫的菜例,坐在一桌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