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贵胄-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舞霞见问不出什么,吩咐他送一些时兴的料子去西月轩,就让他离开了。丁十一没有多问什么。他走至门口刚要开门,就听外面一声娇喝:“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鬼鬼祟祟的?”紧接着是瓷器摔落的声音。
条件反射般,丁十一马上打开了房门。他的目光瞥过绿荷,留在了走廊上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太监身上。
“还不快说,你为什么在这里。”赵嬷嬷越过丁十一走到了小太监面前。
“回嬷嬷……奴才……奴才……”小太监话都说不利索了。
绿荷看了一眼小太监,目光在丁十一身上停留了一秒,缓步走到宋舞霞面前说:“郡主,奴婢看在他在廊下鬼鬼祟祟的, 一时情急才惊扰了郡主,请郡主责罚。”
宋舞霞叫了她起身,对着门外说:“把他带进来说话吧”
丁十一没有趁机离开,突然说:“这种粗活,不用劳烦嬷嬷,还是我来吧”说着他走到小太监身后,抓住了他的手腕。只听“啊”一声,小太监惨叫,脸色瞬间煞白,只能随着丁十一的脚步走进了房间。
绿荷见宋舞霞对自己挥了挥手,再次看了一眼丁十一,起身走了出去,顺势关上了房门。房门外,隐约听到她对赵嬷嬷说:“嬷嬷,按照你的吩咐,本来我一直在侍弄花草的,刚刚只是去了茅房……”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平日里,为了防止山庄的人偷听,也为了不让绿荷听到不该听的,一般都是让她在院中做事。听她的话并没异常,宋舞霞没有多想,把注意力放在丁十一和小太监的身上。
“刚刚那杯茶,是谁让你送来给郡主的。”丁十一的声音带着十分的冷冽,令人不寒而栗。
虽然一直知道丁十一并不是普通的掌柜,但这是宋舞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他,不觉讶异地盯着他。
丁十一并没看宋舞霞,只是冷冷地从牙缝中蹦出一个字:“说”
他的话音刚落,小太监一声哀嚎,身体软软的,似乎快站不住了。宋舞霞不忍看到这样的画面,刚想制止,丁十一已经放开了他。瞬时,他“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求饶。
宋舞霞看小太监的手脚都没有受伤,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丁十一,这才问:“我只是问,谁让你替我斟茶而已。”
“是……是贵妃娘娘……”
对这个答案,宋舞霞并没觉得惊讶,因为太后的人不会拙劣地被她抓住把柄。她点点头,继续追问:“她是怎么对你说的?”
“娘娘说,让奴才把郡主每日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都一一告诉她。”说着,小太监重重磕了几个头,解释道:“郡主明鉴,小的根本听不到郡主说过些什么,因此什么都没对娘娘说过,娘娘很生气,所以今日奴才才不得不走近了细听。”
“那今日回去,你怎么对贵妃娘娘回话呢?”宋舞霞边说,边打量着小太监,很确定自己从未见过他。
小太监迟疑着,惊恐地看了看低头站在一旁的丁十一,随即低声喃喃:“奴才,奴才什么都没听到。”
“你这么说,就不怕贵妃娘娘又生气了?”宋舞霞笑着问。
“奴才……奴才……”小太监一时语塞。
见他并不领悟宋舞霞的意思,丁十一低声提醒:“郡主不过是看天气凉了,给两位县主买做衣裳的布料而已……”
“是郡主是为县主买布料,买布料而已”小太监连连点头,想了想,重重磕了两个头,带着哭腔说:“奴才谢郡主不杀之恩。”
“原来你知道我可以杀了你,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
闻言,小太监的动作瞬间僵住了。宋舞霞没再多言,只是让门外的赵嬷嬷把他带了出去,然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丁十一。以她的了解,丁十一并不是多管闲事的人,她隐隐觉得,他在急于表现。
看到她的目光,丁十一没有掩饰,半跪在地上,一字一句说:“郡主,大少早就告诉在下,我虽然还是丁家商铺的管事,但实际上,我只能听您一个人的命令,只要是您吩咐的,我就算丢了性命也一定会办到,以后无论您去了哪里,我都会跟着……”
“这句也是他对你说的?”宋舞霞突然打断了他,继而又追问:“这是哪一天说的?”
“是大少与小主人回京当天的晚上。”
宋舞霞微微一愣,因为她记得那一天他们吵架了。细细回想,她猛然发现,那天的丁文长不止态度奇怪,他说的话也意味深长。
他是什么意思?我离开又能去哪里?宋舞霞问着自己,续而又急切地问丁十一:“在这之前,他有没有突然离京,不见踪影的时候?”
丁十一误会了她的话,以为她指的是丁文长带着丁立轩离开的事,解释道:“郡主,上次大少借着送太老爷回乡突然离京,其实是不得已,他离京前都有交代在下留心怡景山庄的情况,万一郡主有什么事,他给了在下调集人手的令牌。”
宋舞霞听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顺着他的话问:“他的不得已是为了什么?还要把轩儿带在身边?”
丁十一显得有些为难,迟疑了一下才答:“大少没有对在下说原因,但按照在下所想,应该与南吴的事有关……”
“吉雅郡主?”宋舞霞脱口而出。
丁十一很肯定地摇头,“大少对吉雅郡主,避之惟恐不及。”
虽然丁十一说得义正言辞,但在宋舞霞眼中,他还是丁文长的人。她没再多言,让他带了一封信去丁家,要求尽快与丁文长见面。
第二天一早,她收到了回信,不过不是丁文长写的,而是懿安长公主对她上次那封信的回复,信上只有三个词:知人善用,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282章 扬州瘦马
第282章 扬州瘦马
宋舞霞看着这三个词,许久无语。她明白懿安长公主的意思,也明白这三个词的含义,但做到这三个词谈何容易,可偏偏,如果她做不到,不止自己会粉身碎骨,还会连累其他人。
正发呆间,赵嬷嬷进了屋子,对宋舞霞说:“小姐,昨日的那个小太监,老奴已经查实,他原本是怡景山庄负责端茶递水的,因为您的茶水都是老奴和绿桑准备的,所以他一直无法近你的身。他已经同意,如果贵妃娘娘那边有什么动静,他会第一时间禀告。”
一个怡景山庄的小太监,如何能知道宋墨黛那边的事情?宋舞霞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说道:“最主要的,只要他不会乱说话就行了。”
赵嬷嬷简单的应了,并没有告之主子,她已经通过丁十一,查清了小太监底,有了足以让他唯命是从的筹码。
宋舞霞正烦恼着如何才能打听到陆博涛的消息,没有注意其他,只是不确定地问:“嬷嬷,你看我们有没有可能从太后宫里收买消息?我想,太后和皇后一定会去调查陆公子的事。”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很清楚,太后做事滴水不漏,她身边知道内情的人不多,有可能被她收买的就更少了。
赵嬷嬷偷偷看了一眼若有所思地宋舞霞,迟疑了一下,轻声说:“小姐,您与丁公子有婚约在身,陆公子的事,自有太后和皇后娘娘操心,再说,陆公子是国舅爷,身边有不少的能人异士,说不定他只是去哪里办事了。”
宋舞霞知赵嬷嬷不愿她插手这事,点点头,说自己想看会书,便让她退下了。
吃过午饭,绿桑进屋回话,告诉宋舞霞,若是在徐州收养20个孤儿,包括他们的吃穿用住,再请三四个人照顾,每年大约需要50两银子。
这个数字比宋舞霞预估的少了许多,要知道,她的一个簪子,最普通的至少也要五十两银子。她忍不住说:“绿桑,你要明白,我收养他们并不是想让他们挨穷受饿的……”
“郡主,那么多人愿意卖身为奴,甚至进宫当太监,只是因为穷人的生活与官宦之家是不同的。五两银子对您来说不过是一顿午饭,但在普通人家,已经能过活一整年了,所以奴婢的五十两,只多不少。还有就是……”她看了一眼宋舞霞,说道:“郡主,奴婢多事,所以粗略地算了一下,这二十人,养到七八岁,七七八八需要三百两银子左右,可按照人牙子那里的价钱,一个丫鬟,或者一个小厮,最多也就卖三四两银子……或者,有些长得好的小丫头,能够卖个一二百两,不过养瘦马有养瘦马的方法……”
“你是说扬州瘦马?”宋舞霞诧异地脱口而出。在现代的时候,她从书上看过,有些人牙子专门买漂亮的小女孩,把她们饿瘦了,再教她们弹琴以及一些床上功夫,然后卖给有钱人家。她一直以为这是文人杜撰出来的故事,没想到居然从绿桑的口中听到。
绿桑以为主子对这事有兴趣,陈述道:“不光是扬州,江南的好些地方都有做这营生的人。京城的勋贵富商很多都喜欢江南的女子,所以那些长得好的,还经常被拿来送礼,王爷和宋大人都收过……”
“我在王府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
“她叫玉簪,王爷很喜欢听她唱江南的曲子,后来……”绿桑哽咽了一下,吐出三个字“病死了。”显然那个叫玉簪的并不是真的病死。
想到自己回京不过短短几个月,昌平王府已经死了不少人,宋舞霞深深叹了一口气。
绿桑觉得是自己引得主子伤心了,急忙补充:“郡主,玉簪自卖给牙行就受了不少苦,身子骨早就挨坏了。咽气前她对奴婢说,这样死了也好,只有死了才能彻底解脱。”发觉自己的话并不能安慰主子,她更急切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郡主不必为别人难过。”
“我知道,我不是观世音菩萨,不能普度众人,能自保就算不错了……”
“郡主是您救了我和绿荷。
“不是救,是用另外两条命换的。”
绿桑、绿荷获救的经过早就由赵嬷嬷转述过,一时间,两人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幸好,不多会绿荷过来回禀,碧玉进了山庄,很快就会过来。
宋舞霞想了想,问绿桑知不知道京城哪里可以买卖所谓的瘦马。见绿桑摇头,随手写了一张便条,让她交给赵嬷嬷送去丁家。
绿桑刚退下,碧玉就进来了,告之宋舞霞,她要找的宅子已经找到了,因为在城外,三十两银子就买下了。屋子虽然不新,但也不旧,她已经找人去打扫了,随时可以使用。因为平日里南城门边上的侧门关得最晚,开得最早,所以她就选了那边,万一有什么事,方便进出。
得知此事,宋舞霞马上令小丫鬟去找赵嬷嬷,哪知道赵嬷嬷已经把她之前写的便条,找妥当的人送去丁家了。宋舞霞无奈,只得又写了一封信,准备让碧玉带出去,告诉丁文长,翠羽随时可以搬,如果他依然不在京城,搬离的时间她和丁楚商量着办。
收了信,碧玉没有告退,对着宋舞霞说:“小姐,大乘寺那边,据看守的人说,这些天总是有马车进进出出,不过看起来和昌平王府无关,二狗让我问您,是不是要找人进去打探打探?”
宋舞霞算了一下,名义上宋绣屏去那里的时间并不长,不可能那么快回京,遂说道:“先不要打草惊蛇,只要密切注意着就行了。”
碧玉点头应了,又说:“南麓书院那边,已经收到了大富的第一封来信。”她递上了一封未开封的信。
宋舞霞打开书信看了一遍,只是一些琐碎事,交代了宋允琪带了哪些人去书院,以及种种的不习惯等等。看完之后,她把信交还给了碧玉,说道:“反正你和二狗都认识字,以后就不用把信送进来给我了,你们看着处理就行,遇到不能决定的,再来问我。”
碧玉没想到主子会把这么重要的事全权交托给他们夫妻,显得有些惊讶。但转念想想,宋舞霞一直对自己信任有加,也就没有推辞,郑重地说他们一定会小心谨慎地处理。
当天傍晚,丁文长正在自家书房,对着典图,思量甘州附近有哪些商铺既干净,又能赚钱的,准备把他们转至丁立轩名下,暂时让丁十一打理着,就当儿子在甘州的产业,支付未来几年的生活费用,同时备不时之需。
他正在图上做着记号,管家在外面说:“大少,孝和郡主身边的碧玉带着郡主的亲笔信来了,在外面候着。”
丁文长放下了笔,不禁皱眉。他“避世”不过几天,宋舞霞连着给他送了三封信,光今天一天就送了两封。“她这是干什么?又不像是内疚。”他喃喃自语,吩咐管家把信送进来,并暂时把碧玉留下喝茶。
看完书信,丁文长抬头问管家:“丁楚说要搬去城外?我怎么没听他提过?”
“奴才上午才见过丁大夫,他应该并没这个打算,还让我明日送十天的药材过去。”管家毕恭毕敬地回答。
“那她这是什么意思?还把屋子都找好了。”丁文长又把信看了一遍,说:“把碧玉带过来吧”
“大少,碧玉姑娘很得郡主的信任,如果她知道了您并未离京,恐怕郡主也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