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越窑秘色 >

第22章

越窑秘色-第22章

小说: 越窑秘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欣揉了揉膝盖,再看那二人,虽说都是表面平静,可总觉得内心绝不简单。两个人是什么关系?莫非是死对头?“徐大人?”陈欣叫了一声徐嗣州。

到燕锦其开口说话了:“徐大人,真是如了你的意啊。”

那话听着讽刺。陈欣听出来了。这两个人真有过结啊。再看徐嗣州——只见徐嗣州双手反别在身后,慢慢踱了几步走到燕铁其身后,似笑非笑地说道:“本官还得感谢燕大人。现在不能叫你大人了,你已被贬为庶民。”

究竟——徐嗣州是个怎么样的人?陈欣咬了咬嘴唇,她认识得徐嗣州是个即体贴又大量的男人,可现在听他说般说话——让陈欣心中感觉怪怪的。那种冷嘲热讽的语气让人听了心里会不舒服。

“来,宁儿姑娘,跟本官回去。”

“可,徐大人不是说要宁儿去——”陈欣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现在便见着了。”徐嗣州轻薄地看了眼陈欣,“本官已被任为监造司官,宁儿的事,本官会处置妥当。来,宁儿,走吧。”徐嗣州说得风清云淡,仿佛刚才那位燕大人被削官一事对他而言无足轻重。陈欣只得先跟于徐嗣州身后离开。





ˇ见机行事ˇ 最新更新:20131216 12:00:00


待坐上马车之后徐嗣州命那小厮加马离开,马车颠簸陈欣越发想问。徐嗣州徐燕锦其是何关系,莫不是因为自个儿的一句便让燕大人被削了官。想想自个儿应该是实话实说了吧,陈欣偷偷看徐嗣州。看到他到好像心情很好似的,嘴角还有淡淡的笑意。

陈欣看他时,他也正好看到了陈欣。见陈欣一脸疑惑,他便问道:“宁儿莫不是想问原因?”见陈欣迟疑着摇头,可又在摇头之后点了头,徐嗣州这才有些心满意足的笑出声来,“他是咎由自取。宁儿莫将此事放在心上。府中的使唤丫环早有人当了,宁儿只管跟着本官去官窑用功学习制瓷。宁儿是吴匠人的女儿,本官相信你的手艺不会输与你爹。”

是吗?陈欣哭笑不得,老爸会的东西,不代表孩子也会啊。子承父业什么的,也得靠学过啊。像她连点功底都没有的人,对将来会发生的事还真是无法想象。车厢继续摇晃,陈欣有些泄气了。原本来投靠徐嗣州只想来做个丫环,心想这应该不是件难事。只要吃得苦,做事勤快。可现在,却要去学什么制瓷。

就在陈欣出神时,徐嗣州则在一边不动声色打量她。乌黑的头发,脸庞正由少女转向一个成熟的女子,可爱之中隐隐透着些娇媚。如稍加打扮定是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可惜,她是吴山的女儿,手中握有的东西会让她无法活得轻松了吧。还有吴山所做的事,如她知道了,又会有何想法。

“宁儿,你可要好好学啊。”徐嗣州说道。

“宁儿知道了。”陈欣答了一句。

自那之后,陈欣便去了离京城不远的一处官窑。这家窑场专为皇宫制作各种瓷器,里头的匠人都是制瓷方面的手艺出色之人。陈欣头一天去时由徐嗣州带着他去的。那天也可说是徐嗣州正式接任了燕锦其的官职。宫中的一位公公宣读了圣旨,说是今日起,由徐嗣州接任监造司正宫一职。

公公宣读时,徐嗣州就站在公公一边,而陈欣则站在徐嗣州一侧。底下是官窑中一些小监官,一个个跪在地上低着头唯唯诺诺听旨。公公读完之后便半圣旨让徐嗣州接过。底下这才传来小声的议论声,说燕大人怎么了,燕大人不是好好的吗?为何突然由副职的徐大人接替了正职的燕大人。又说站在徐嗣州身边那个姑娘是谁,等等等等,那些细细碎碎的声音或多或少传到了陈欣耳中。

陈欣想,其实吧,由古到今所为的裙带关系都是那样的。有关系就好办事,没关系的人又会痛骂有关系的人,自己何曾不是。现在依托了徐嗣州进了宫窑。说是做手艺,可也不知能不能学成。

接完旨之后徐嗣州便说自个儿只是职位变动,不会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改变。还请大家各做各事,尽请放心。只要做得好,饷银可以增加。“这位是吴宁儿姑娘,由今日开始在窑中学些手艺。良生,本官看你平日手艺不错,想让宁儿姑娘跟你学着。”

站在徐嗣州面前之前应了一声。陈欣看那人个子蛮高,长得即不能说壮实,也不说瘦弱。头发挽成一个FAJI,脸相倒是有些斯文相。看着还能算是平易近人,陈欣对他第一眼的感觉是不讨厌这个人,可也说不上喜欢这个人。因为他看自个的眼神中带了些敌意……

安排好窑场中的一些事宜之后,徐嗣州便离开了。陈欣跟着良生走,她问良生贵姓,良生道他姓罗:“听口音,姑娘像是江浙人士。不知姑娘家住何方?”

陈欣答道:“宁儿是浙江明州人士,家住明州慈溪县上林乡。”

原本好好走路的罗良生突然停下步子,回头满脸狐疑问道:“吴姑娘是上林乡人?”

“正是。”胡听罗良生反问,觉得有些怪了,便又问了句。“莫是罗师傅听说过此地?”

那罗良生点头道:“听说过此地。那里产青瓷,南青北白,乃瓷中精品。更有秘色——”罗良生打住嘴,停下步子问陈欣,“吴姑娘可听闻过此瓷器?”

陈欣想他说的,便是那秘色瓷吧。她便点了头道:“听闻过此瓷器,釉色幽青,犹如冰玉。” 

罗良生点头:“姑娘所言正是,其实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应是他在技术上难度极高。它的釉色配方,是个无能人知的秘密。”罗良生说话间,陈欣不由自主摸了摸藏在怀中的那本小册子。那罗良生怎会想到他口中所言的秘密配方,就在眼前这位姑娘怀中藏着。“除去釉色,便要靠窑炉的火候。不同的火候和烧制方法可以同样的釉色在烧制之后相差甚远。”

陈欣见罗良生如瓷器非常了解,可见他是一个爱瓷之人吧。不知——她停下脚步,原是罗良生将她带至一间屋外,说陈欣可住在此。因为窑场中工作的大多数都是男人,只有几个婆娘做饭。他话音刚落,屋子的门便开了,出来一个矮胖的婆娘,穿了件平常的衣裳,一手将淘箩横挎在腰间。

那妇人面相和善,头发还插了根木簪子。见是罗良生便道:“良生,刚巧,陈大娘找你。这个姑娘是——”她见罗良生身边还跟了一个生面孔的姑娘家。

罗良生便道:“何大娘,她是来窑场学艺的吴宁儿。”

“噢,什么时候收了徒弟。”何大娘问道,罗良生便在何大娘耳边轻语了几句,讲陈欣是由徐大人领进来的。燕大人的正职一位现由徐大人代替了。何大娘听了有些不敢相信的吸了口冷气,“当真?”

罗良生便道:“公公才刚宣读圣旨,怎会有假。何大娘,宁儿姑娘由今便和你住一起。早上开工时,让她来窑场吧。”罗良生说罢便走了。

何大娘将手中的淘箩塞到陈欣手中:“姑娘来得正好,今日还不去场上开工,和大娘一起将要做饭用的菜去洗了吧。看到那口井了吗,打些水洗了吧。”不由分说,何大娘便支会陈欣去干活。

陈欣有些莫明其妙,不是说来学手艺的吗?怎么就去洗菜了呢。可,好吧,洗就洗吧。她拿了淘箩走到井边,井边就有水桶和吊绳。她打了水洗菜。不一会儿,何大娘拿了两张小矮凳来了。一张塞到陈欣屁股底下让她坐了,一张她自个坐了。

“谢谢何大娘。”陈欣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何大娘见她是新来的便好欺负了,其实不然。

“姑娘家的,多大了。”何大娘拿了些菜一道洗了,说是一会儿要给窑场那些人做些蒸菜饼。陈欣便答有一十五了。“良生说你是明州人上林乡人,可到临安来做甚。一个姑娘家的,不学学女红,学这些粗男人做的活做甚。”何大娘手脚麻利,将陈欣没洗好的菜都给洗了择了,甩甩水放于淘箩。

陈欣只好实说是徐大人让她来学的。说她爹本就是一个制瓷艺人,可前不久死了。她举目无亲,便来投奔徐大人。徐大人便让她到此来。

“宁儿,何大娘问你,你可知道燕大人的事?”何大娘又将淘箩挎在腰间,准备回灶间去,又叫上陈欣同去。陈欣起身拿了那两张小矮凳跟上何大娘。

“燕大人?可说是原来此窑的正职监造?”见何大娘说是,陈欣道,“宁儿不知燕大人的事。”陈欣想自己还是不要说在朝上发生的那些事吧。

“燕大人是个好官啊。”何大娘摇头,略有可惜地叹了口气道,“到不是说徐大人不好,徐大人也可。可是燕大人与徐大人不同。”

“哪不同了。”陈欣跟何大娘走进灶间。里头还有一个大娘,何大娘管那人叫王大娘,是个烧火婆子。何大娘对王大娘说这是来学手艺的姑娘,叫吴宁儿。王大娘听闻陈欣是来学手艺时同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更听闻徐大人现在是这里正职时,说了句与何大娘同样的话。“王大娘,何大娘,何为你们二人都说燕大人是个好官。既然燕大人是个好官,徐大人也是好官。有何区别。”

何大娘有些为难地说道:“宁儿,这事得自个体会,他人之言无法言喻啊。窑场里的人都知道,燕大人与徐大人表面是上和睦相处,可背地里却在暗斗。就那上次那些瓷器来说——”

“何大娘,还是快些了做了面饼,这些事不必再多说。”王大娘怕何大娘对生人说多了反到不好,便不让她说了。何大娘恍悟了,连声笑着去和面。说怕窑场里的那些人饿着了,还让陈欣来帮着一起和面。

这是怎么了,明明不是有话要说的吗?为什么又不说了呢?到底燕大人与徐大人之间有何过结啊?表面上和睦,背地里却在暗斗,那是什么心态才会如此。看燕锦其与徐嗣州都不像胆恶相之人,怎么会结下梁子。

一边揉着面粉,一边在想,难道就在此过余生?在这窑场——陈欣望向窗外,那片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徐嗣州是何用意将自个安排在此……她眼角的余光见何大娘与王大娘在窃窃私语,想是有些话不能让她听到,可嘴巴又控制不住不说了吧。

她想想也是,自个是外人,那二人怎可对一初见之人掏心掏肺呢。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ˇ春心ˇ 最新更新:20131217 12:00:00


按着徐嗣州长原本的用意,是让陈欣来窑场里学些手艺的,说是让她跟着罗良生,可罗良生却并无想教她的意思。这几天她就跟着何大娘和王大娘在厨房里做做帮厨。几天接触下来之后,陈欣与两位大娘熟络了些,有些话何大娘也与她讲了。

陈欣这才知道,原是那燕大人与徐大人在关于瓷器的问题上有些歧义。说是赵官家生辰时按着娘娘的意思是想用一批青瓷。并让徐大人去找寻民间上好的青瓷制品。可燕大人说白瓷更好,并说民间再也找不出如唐朝时出产的秘色瓷,这种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早已失传。

徐大人便到民间去走访,还果真还来几个瓷器。燕大人说这是唐朝之物,并非出自本朝。陈欣道:“那些瓷器确为我爹所制。”原来如此,说来那是燕大人错了。秘色瓷的工艺并无失传,吴山便会。可现在吴山死了——工艺仍在啊,相信有些造诣的制瓷匠人,再加些时日定可制出秘色瓷。

陈欣不由去摸自己怀中藏着的东西,她留着那才是真正毁了这门手艺。可该给谁呢,寄托给谁才是出处。她想到了袁争阳,袁争阳跟吴山学过手艺,虽说时日不多,可也算得上是徒弟。可袁争阳偏偏是个辽人。能给吗?

“宁儿姑娘,快随我来。”罗良生匆匆从外小跑进来,一来便让陈欣跟他走。陈欣还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只得跟着走了。

“师傅,何事匆忙?”陈欣问道。

罗良生便道:“宁儿姑娘,这事只有你才能劝得了徐大人。窑场里的这些人当中,只有你才你说得动徐大人了吧。”陈欣看他焦虑神情,心想为何要说自己才能劝得了徐大人,她是何得何能,一个来投靠徐嗣州的人,哪有本来让他听自己的劝。但想想,劝不劝是自个儿的事,听不听是徐嗣州的事了。

罗良生将陈欣带到一间屋外,只听到里头传来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像是有些争执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话时明显有些激动了,嗓门又粗又高:“不行,这事万般不能如此。大人也是懂制瓷之人,可择地再建窑炉只是劳力伤财,就连徐大人也不能保证,新窑炉可以烧出大人所言的瓷器。”

陈欣看了眼罗良生,罗良生马上解释道:“徐大人说要封了老窑炉,再建个新的窑炉。说此般才能烧出秘色瓷。”

这和窑炉有关系吗?陈欣想那本小册子中记载的,最为关键的,是胚土釉色配方啊。话虽如此,也有可能就算改建窑炉算什么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知道嘛。好待会儿就拿这个说点劝徐嗣州。

“本官说了话,谁敢在此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