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凤城花渡 >

第9章

凤城花渡-第9章

小说: 凤城花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堆在小屋里、床底下,陈家辉家里就显得特别的拥挤了。
无聊的晚上,陈家辉就和张小渔一起去捉黄鳝、小打小敲地偷点鱼虾什么的。黄庆标和孔令锋忙着做“绿毛龟”、贩卖“古铜钱”的生意,听说情况不是很好,他两人晚上就没有心情出来玩。梅晓欣家对孔令锋印象不错,时常打电话叫他去吃饭。孔令锋忘不了那次李秋燕的一个巴掌,他从来没有被女人打过脸,他就尽量不和李秋燕碰面。李秋燕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孔令锋宽宽的肩膀,也常常想起陈家辉微笑着望着她。
李秋玲提前二十天开学,那些年各地的很多学校开设暑期补习班,名利双收——收缴补习费,收获高升学率。李秋燕也收到一中暑期补习班通知,就托同村同学王小军请了假,理由是:由于脑病没有痊愈。白天,李秋燕帮着雨淇复习功课,李秋玲上学,晚上,姐妹俩帮着洗碗、扫地。姐妹俩在舅舅家平平淡淡地生活着。陈家辉三天两头地送鱼虾到林秀红家去,他只是为了能多看几眼李秋燕。李秋燕也和他说说话不痛不痒的话儿,陈家辉也没有什么奢望,只要李秋燕开心他就开心。
太阳升起又落下,一晃就过去二个星期,李秋燕去风城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恢复还算不错,说话做事已经近似正常状态。
让李家姐妹特别高兴的是——姐妹俩的新家竣工了。
刘正洵带着姐妹俩搬进了新家,说是搬家倒不如说是走进新家,她家原有的东西不是被风刮跑了,就是破碎得不能再用了。舅舅打开白铁皮的院门,出现在眼前的是水泥地面的长方形小院,西边是两间青砖大瓦的厨房,迎面是三间七架梁,小刀灰青砖古式溱潼小瓦,六扇红色的仿古木门,清漆木质窗扇窗框。堂屋里采用金刚砂研磨处理,年年有余的铜条图案,深红色供桌,柏木枓拐八仙桌子,挂边条凳。东房间西房间都有一张床、两个床头柜、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视机。
舅舅说:“比不上你家原来的楼房,但是村里、镇里已经尽力了。你家还赶了个时髦呢,全村第一个安装了自来水。生活用品是你舅妈置办的,我不懂的。”
李秋燕、李秋玲看了很是满意,连声谢谢舅舅。
舅舅说:“这房子很不错吧!家具是我做主选的。这次如果镇政府和村里的救济,真不知道你们怎么生活?”
在桃花渡的历史上,遇到过几次灾难,这是第一次将受灾户救济得这样到位、这样人性化,姐妹俩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放了炮竹供奉了家掌菩萨,接来外婆,婆孙三人在新家里安安静静地生活着。
李家新居落成的时候就意味着救灾工作基本结束,一切恢复了正常。
潭泉市长受到省里的表彰,周振洋村长、干警陈思鸿等一行十多人也从市里捧回了“抗灾救灾先进个人”的奖状,戴着大红花坐着一辆昌河面包车一路上喜气洋洋。周振洋提拔为桃花渡村支书兼任村长,负责全面工作。
桃花渡最后一间茅草房变成了瓦房,半数人家新建了二层小楼房,最后一条烂泥路铺上了石子。村部南边的空地上建起了“龙卷风救灾纪念馆”。
4
李秋燕身生活技能完全恢复,就是以前的事情想不起来,李秋玲一放学就寸步不离地陪着姐姐。
凤城一中又发来通知,提前开学了,要求李秋燕去立即去学校报到,书本学杂费、住宿、伙食费、资料费2350元。李秋玲也要开学了,大约要1600元。
李秋燕家没有钱,李秋燕姐妹俩一夜没有睡觉,外婆也没有睡觉。婆孙三人唉声叹气中,李秋玲决定退学:姐姐秋天就高三了!李秋燕也决定退学:一方面考虑她脑病没有痊愈会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妹妹能安心读书。
李秋玲说:“姐姐,你为了我受了伤,现在为了我退学,不行的,我成绩没有你好,还是我退学吧!”
李秋燕生气了:“玲玲,姐姐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家就靠你出人头地了!”
李秋玲说:“我不要出人头地,我只要姐姐开开心心的就好。”
李秋燕拍打了一下妹妹:“你听好了,姐姐可以去厂里上班,你呢,才多大啊?我知道,你多么喜欢上学!”
李秋玲忍住泪:“姐,你也喜欢上学的,你希望有一天能考上大学,到大城市里闯荡的!那是你的梦,你不能失去你的梦!”
外婆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玲玲,秋燕说的有道理,她是姐姐,你听她的,现在,你们没娘没老子的,长女为母,你就不要争了,只怪家里穷——”外婆再也说不下去,抚摸着姐妹俩的头看着外面的星空。
星星无语,夜虫呢喃。
李秋燕到顾尹军所在服装厂上班,跟着一个中年妇女学缝纫,女师傅很喜欢心灵手巧的她。
陈家辉听到这个消息不是滋味,他有些失落,一只脚跨进大学的李秋燕与校园无缘了,她的梦想破灭了,他有些高兴,他和李秋燕接触的机会多了,在世俗的眼里他与李秋燕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他暗暗地骂自己这种想法太卑鄙。同时,他告诫自己,只要有一天能和李秋燕一起,一定要给她幸福。
陈家辉骑着自行车口哨吹得抑扬顿挫的,跟着张小渔收鸭毛鹅毛。
转眼就快到李秋燕爸妈“六七”的祭日,苏北农村“六七”是大祭日,李秋燕不懂这些乡俗,一切事宜该由外婆做主,李秋燕的大伯李荣贵、叔叔李荣华,韩师娘、韩平、舅舅一并照应打理着。
“六七”那天几乎附近村镇的厨子、和尚、唱班都来到桃花渡,整个桃花渡就像节日一般热闹,唢呐、木鱼声声,十多户人家都在忙“六七”的事情。
乡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纸钱和红烧肉的味道。
李秋燕家房子刚刚建好,外婆忌讳在新屋里摆放骨灰盒。灵堂就设在外面,用几根旧木头把一块硕大的塑料布支起来,就算是灵堂了。风一吹塑料布东倒西歪地摇着,哗哗的响着,为丧事增添几分悲哀的气氛。朝南摆着两张八仙桌,东面的八仙桌上供着李秋燕爸妈骨灰盒。正前方放着三张八仙桌,主事的和尚坐中间那张正台,两边稍稍斜着成八字形放着两张桌子,桌子上摆着香烛、木鱼、经书,三四个小和尚低头垂目,围着桌子坐着很淡然地念着《金刚经》、《般若多罗密》,清脆的木鱼声懒洋洋地响着。这样的佛事一般会用到《地藏经》,而一般和尚不会傻到会读诵49部来赚一点辛苦钱的,选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念就不错了,一般人不懂什么经文也不会计较,只要和尚念经就行。
李家一些近处、远处的亲戚、朋友都来了,夹一刀黄纸、再出些人情钱,一家二十、三十的。赵敏很忙没有来,就托人送来一百元钱,又打发个蹬三轮车的送来一个花圈。小学校长张青云也送来三十元,凡是有学生死亡的家庭,张青云都亲自把镇教办的心意送到各家,并安慰:“死者就死去了,活着的人还要生活。”或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陈家辉、张小渔、孔令锋、黄庆标、周素萍来了,郭悠悠、肖玉函也来了,安慰着李秋燕、李秋玲。
李秋燕、李秋玲戴着麻布帽子,一小块白布缝着帽顶上,穿一身麻布孝服,臂膀上带着黑布挽带,腰里系着根草绳,哭丧棒插在草绳里。
要得俏一身孝,姐妹俩楚楚可怜的样子很美丽。


第八章 桃花渡 桃花飞

题字:李秋燕呼吸急促起来,说不出话来,只是嗯嗯呀呀的呢喃着。她感觉自己一下变得柔若无骨,瘫软在陈家辉怀里。她感到从头顶到脚丫犹如浸泡在特醇的香醋之中,腾云驾雾一般,整个人儿在飘着,每一寸皮肤都像通了电似的,麻麻酥酥的,浑身上下火热火热的,任由陈家辉湿湿地吻着,她仰着脸迎合着。
月光柔若春水,裹着一对相爱的人儿,桃花片片飞落,落在他们的身上、心上。
1
李秋燕、李秋玲忙里忙外地听着外婆和主事和尚的安排,一次一次地跪拜,姐妹俩一次一次地伤心流泪。
乡村的丧事一直很繁杂,由于这大灾大难的就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但是必要的环节是不能省的,据说省掉就是对死者的不敬。李家父母死于非命,没有来得及“烧千张”,就在“六七”补这一仪式:李秋燕跪着烧纸钱,边烧边向火堆里扯一根长长的线,这根线不能断,断了就失去和阴阳间的联系,线断了亡人也不会收到冥币的。下午时分举行下葬仪式,亲友来齐了就安葬亡灵,舅舅刘正洵早就托三清寺的罗大师在村子东边的李家自留地里看好了一地方,安排土公挖好坑。刘正洵接过李秋燕捧来的托盘举行执钉仪式(传统仪式,因为偶有发生虐待妻子致死或将休克的人活埋的事情发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城一代,亡人为女性,在钉棺材盖的时候,第一根棺材钉必须由女方长兄钉下去,一是检查亡人是否正常死亡,二是防止发生将未亡人钉入棺材。实行火化制度之后,这一仪式继续保留,以示对女方的尊重),李秋燕是长女,赤着脚手里捧着“粮酒坛子”(本来是死者长孙捧的,李家无孙辈),李姓本家抬着李秋燕爸妈的骨灰箱一路狂奔,边跑边说:“跑得快发得快,跑得快发得快。”
土公在坑里接了骨灰盒、粮酒坛子,把这两样东西一起放在一口缸里,再用一口缸倒扣着,涂上水泥密封起来。众亲友围着坑顺时针转圈,一边转一边往坑里扔着硬币,三圈之后就要回去,不准回头。李秋燕、李秋玲扔下哭丧棒,和外婆、雨淇走在乡村的石子路上,李秋燕、李秋玲是赤着脚的,和尚说这样叫孝顺、报恩。李秋燕、李秋玲,刘雨淇三人一路上跑着哭得差点晕死过去。回到家进门必须跳过火盆,算是消灾。
太阳下山之前,李家亲友一行人开始送魂,把死人的亡魂送到西天,李秋燕捧着“亡人牌位”同样也要赤着脚,李荣华、李荣贵抬着个箩筐,箩筐里装着个草人和一堆冥币、死者生前的零星用品,后面跟着众亲友,和尚念着经敲打着法器,三四十个人的队伍一直向西,在西边的一个三岔路口停下来,拜上几拜就将冥币和草人一起点燃,这时候和尚诵经的声音和李秋燕、李秋玲、刘雨淇、外婆的哭声响成一片。主事和尚喊一声:“走吧,走吧!不要回头。”众人头也不回往家奔去。
火化了纸扎的房屋车马,其中门厅、厨房、厢房、马厩、客厅、卧室一应俱全。
在不远处的岔路口,摆上一桌饭菜,专供孤魂野鬼享用。
丧事办到这个时候就算是打散了。
打发了亲友、和尚,舅舅把账目交给李秋零:“玲玲,酒水钱、请和尚的费用加上土公封赏、执钉封赏一共花了1200元,人情钱收了1390元,这是剩下的钱还有190元。”舅舅指着明细账。
外婆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这里是180元,这是10个红封儿,一个里头封着一元的封赏钱,丧事封赏要单数,凡是借人家的桌凳、锅碗东西的归还的时候都要打赏,这是风俗,见红为大,这次办丧事一共向十户人家借了东西,都要封赏的,不然会触人家霉头的。今天没有时间了,明天送给人家。”
“外婆暂时留在这里陪你们姐妹俩,等秋燕身子好了再说。”外婆搂着姐妹俩。
刘雨淇一直陪着李秋玲,一天东奔西走,二个小女孩累得不行,雨淇倚靠着奶奶睡着了,李秋燕也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她努力地想着爸爸妈妈,眼睛迷糊起来。
刘正洵带着林秀红、刘雨淇回去了,屋子里安静下来。
窗外月光很亮,秋虫高一声低一声鸣叫着,荞麦花香味隐约地飘进屋子。李秋燕慢慢地睡觉了,恍惚中感到妈妈笑盈盈地走了进来,李秋燕急忙跑上前去想抱着妈妈:“妈妈,你没事吧,吓死我啦。”妈妈不说话,只是笑着闪开去,门口站着爸爸。家还是以前的家,好好的,院子里月季花开得正艳,月光下、夜风中摇曳着。小白猫在竖着尾巴绕着李秋玲的腿“喵喵”地叫着,爸爸妈妈渐渐远去了,李秋燕哭起来:“爸爸、妈妈!”
“秋燕啊!醒醒!”外婆望着满脸汗水的李秋燕不知所措,李秋玲也醒了,婆孙三人坐在床上。
时间一天有一天地逝去,桃花渡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林秀红想法设法将刘雨淇送到风城上学,还在风城租住了一间小房子,一边做钟点工一边照顾女儿,她坚信“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李秋燕、陈家辉家各花费1280元装了电话;黄庆标家在桃花镇开了浴室,一百多个平方米的浴室,取名“黄家澡堂”;孔令锋家运沙船换成了400吨的大船;张小渔买下了几间废弃的猪舍作为仓库,堆放鹅毛鸭毛;周素萍家新砌了楼房,卫生间里贴着瓷砖……
2
一九九七年,春天。
陈家辉早早地就溜到李秋燕家门口,李秋玲在家里。
李秋玲说:“姐姐一大早就去凤城城里了,和舅妈一起去的,我隐约听说给姐姐介绍对象。”
陈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