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张纵横-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毕竟两军交战胜败难料。然而燕赵韩楚齐五国竟将六国联军败退的责任怪于大王身上,此乃千古之谬闻。试问燕赵韩楚齐五国,当日若是秦军进逼他们的王都,他们难道不会调主力大军回援王都?大王为保王都,为保魏国江山,此乃上上之策,外人岂能多加指责?然而今大王蒙受不明不白之责,此乃燕赵韩楚齐五国推卸责任之举措而已。大王之英明决策,张仪十分理解。故特向秦王请命,亲率使团与魏国结盟,相约互不相犯,此外秦国承诺河西之地永属魏国,并割襄陵七邑以表秦国友好之心。望大王再三思虑,与强秦结盟,或是继续受燕赵韩楚齐五国声讨,请大王务必尽早做出决定。秦国丞相张仪拜,秦惠文王十年三月。”魏襄王看后大感得遇知音,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张仪。
张仪率秦国使团前往魏国,临行前,张仪建议赢驷派军五万驻扎崤关,以备不时之需。赢驷欣喜同意,并秘密告诉张仪在魏国内部有秦国的内应,此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晓。张仪明白赢驷的用意,于是恭敬拜别赢驷后,便派人秘密前去与之联络。
张仪率秦国使团到达魏都大梁,受到魏襄王的热烈欢迎。魏襄王拉住张仪的手同上王车,魏襄王笑道:“张先生终于回家了,寡人心里着实高兴啊!”张仪微笑道:“蒙大王厚爱,张仪感激不尽。”魏襄王咧嘴笑道:“张先生是秦国的重臣,寡人要隆重接待张先生。请张先生务必赏光。”张仪笑道:“一切听从大王安排。”魏襄王笑道:“好!摆驾王宫!”随着魏襄王的一声命令,秦魏两国的仪仗队便徐徐向王宫行去。
“师兄,小弟要出手了……”张仪在心中得意地道。
此时的苏秦,正在燕国相府与子之下棋论道,忽闻张仪已率秦国使团交魏,不禁淡笑道:“看来我的师弟是要兴起四海雄涛了,天下难安啊!”苏秦说到最后喝了一杯酒,这杯酒让苏秦感觉清新香甜。“我苏秦可以开始再建至高无上的合纵威信了!”苏秦在心中得意地道。
;
第89章 诸子百家大会
更新时间2011727 20:04:05 字数:1770
魏襄王接待了张仪,又与代表秦国的张仪签订了结盟文书,虽然还未得到襄陵七邑,但心中是美滋滋的。一日,魏襄王问上大夫魏荣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魏荣为了讨好魏襄王,于是进言:“当今天下百家争鸣,各家大师都有精辟的思想,且在天下万民中有一定影响。大王何不召集诸子百家在大梁举行一个诸子百家大会,让各家大师好好斗一番,而大王既可欣赏精彩的盛会,又可以从中寻找贤才之士,此举一箭双雕,不知大王觉得如何?”
魏襄王颇感兴趣,问道:“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魏荣道:“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名家、医家、史家等等。”魏襄王道:“详细说来。”
“是。”魏荣敬道:“首先是儒家。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推己及人的思想。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其次是墨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再来是道家。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还有兵家主张攻城拔寨以及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法家主张变法图强。纵横家主张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大王,微臣已经知无不言,请大王下决断。”
魏襄王听后大喜,道:“好!就举行个诸子百家大会,此时由你去安排,务必邀请到各家大师,好让寡人开开眼界!”魏荣随即着手办理,一个月后,在大梁王宫,请来了儒家孟子、道家庄子、墨家鲁仲连、法家樗里疾(樗里疾是商鞅的弟子)、兵家田战、纵横家张仪、阴阳家黑灵子、名家公孙龙子、史家左狄。
魏荣站在主持台上,得意地宣布:“各家大师,蒙大王厚爱,本次诸子百家大会由在下主持。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流程,一是请各家大师作赋,二是请各家大师论析天下大道。流程完后,我们会请出专业的评委和前来参观的富甲乡绅进行现场投票,由此选出最佳大师。好!废话不多说,我宣布,魏国千古一次的诸子百家大会现在开始!”
;
第90章 道家学说
更新时间2011727 20:05:20 字数:3975
“请第一位大师上台作赋论道!”一个礼司人员喊道。诸子百家中面面相觑,不知谁先上为好。然而一人例外,他就是潇洒超脱的庄子。只见一股清风吹过会场,庄子便从座位飘到了主持台上,面对准备好的极大张白色布帛,庄子立即提笔挥洒豪情。“逍遥无踪。好高明的轻功。”张仪在心中默赞一声。庄子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出两篇大作。一篇是帝王之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囗;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囗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