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

第1章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1章

小说: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樊昊



内容简介:开国中将郭化若是我党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早在井冈山红军时期就曾担任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延安时期曾任抗大四分校校长,被毛泽东聘请为顾问,与毛泽东共事多年。毛、朱的许多作战命令都是他亲拟的;他在毛泽东受排挤打击时,始终支持毛泽东。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他与毛泽东之间交往的故事。

作者简介:樊昊,194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62年入伍,大校军衔。退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研究员。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过战功。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著;主编过《国防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战史丛书》、《共和国军队50年丛书》等;拟定出版有《巍峨长城》等著作。

目录

引言

01、毛泽东到蛟洋养病去了

02、郭化若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军

03、毛泽东要郭化若写个小材料

04、毛泽东精力旺盛得惊人

05、毛泽东教郭化若做“推”字文章

06、二打长沙时毛泽东两次让步

07、毛泽东说:这是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08、毛泽东说:郭化若知道我在想什么

09、毛泽东善于把握战争全局,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

10、毛泽东说郭化若办了件好事

11、毛泽东善于谋划连续作战的战役计划

12、毛泽东用兵善于避实击虚,出奇制胜

13、毛泽东问郭化若:我是狭隘经验论吗?

14、郭化若第一个改口称毛委员为毛主席

15、毛泽东对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很恼火

16、毛泽东对郭化若说:要经得起考验

17、毛泽东上东华山养病

18、毛泽东的两个按语

19、郭化若的脚病突然好了

20、毛泽东可不是石达开

21、毛泽东交给郭化若一封信

22、毛泽东重视办抗日学校

23、毛泽东发动群众学哲学

24、毛泽东非常重视宣传抗日战争

25、毛泽东与人民心连心

26、毛泽东对郭化若说:好嘛,既当官,又做文章

27、毛泽东说:化若同志,能不能写点古兵法的文章

28、毛泽东对郭化若说:你别忘了还是我的军事教育顾问呢

29、毛泽东两次对郭化若说:整风是当前的大事

30、郭化若请朱德代问毛主席好

31、郭化若向延安宝塔鞠了一躬

32、郭化若说,毛泽东还是在表扬我

33、毛主席逝世,郭化若“拟赋挽歌心欲裂,挥泪血”

附录一:《军事辩证法浅说》

附录二:毛泽东致郭化若的八封信

后记

引言

可以说,迄今为止如果笔者不做披露,恐怕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毛泽东曾聘请一位叫郭化若的将军做他的军事教育顾问。

那是1990年春天,军事科学院领导指示由笔者为中顾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将军整理回忆录。就在这时,86岁高龄的郭将军因摔了一跤引起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笔者只好跑图书馆、走访知情者,为撰写回忆录收集资料。郭老的夫人史翔云同志拿出了一大叠毛泽东写给郭化若的亲笔信,使笔者大开了眼界。其中一封是这样写的:

化若同志:

你暂一星期内勿去党校,帮助把红大教育工作改进一番。尔后你虽去党校学习,仍请你对军事教育作我的“顾问”(先生),因为你懂得这项,而我是不懂得的。你暂时去党校学习不是“解除军事”,那天我已对你说了,军事需要你的地方是很多的。你的意见书我已交红大罗、周、莫、刘、杨五人阅看,阅后讨论请你参加。

毛泽东 五号早

根据郭化若档案中的自传记载,1937年9月至12月郭在中央党校学习,可以认定毛泽东的信应是1937年9月5日写的。毛泽东关于“请你(指化若)对军事教育作我的顾问”,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毛泽东为什么要请郭化若当军事教育顾问,郭在当顾问时做了哪些工作,毛泽东和他的军事顾问关系如何,等等。这是郭老病愈后笔者向他求教的一连串问题。然而想不到的是郭老竟一口否定毛泽东曾请过他当军事教育顾问。是年代久远记不起来了,还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笔者只好将毛泽东的亲笔信复印件拿出来,郭老看了看却说:“那是毛主席谦虚。”说完只是微笑。

毛泽东很谦虚,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毛泽东也不会随便称人是他的顾问、先生呀。可是郭老对此事就是闭口不谈,又有什么办法呢。笔者只好换个话题,请他谈谈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印象最深刻的事,这才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

○一、毛泽东到蛟洋养病去了

郭化若1929年8月到红4军工作,当时毛泽东到蛟洋养病去了。这正是毛泽东第一次被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郭化若感到非常突然和失望。

郭化若1904年出生于福州市一个贫民家庭中,由于贫穷,只读了几年小学,14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在广东流浪期间,他虽然缺衣少食,还能抓紧时间自学,在汕头图书馆找到一本《清代骈文选》,对提高他的语文水平帮助很大,后来他自学了数学、物理、化学,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书报看得多了,眼界也开阔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沉睡的中国苏醒了,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在“五卅运 动”、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的影响下,他读了《共产主义浅说》、《湘江评论》、《新宇宙观》、《新青年》之类的进步书刊,逐步认识到,要改变穷困面貌,就必须改变国家的制度,改变整个社会的制度。他回忆说,当时最喜欢读毛泽东写的文章,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中写的“人类解放运动猛进”,“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在《民众大联合》文章中写的“国 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等等,都能引起思想共鸣,留下极深印象。

1923年6月广州有了新学生社,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郭化若积极参加这一组织的活动,并想找到党的组织。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苦难的民众带来了一线希望。他怀着对孙中山无比景仰的心情,加人了改组后的国民党。

1925年秋,郭化若考人黄埔军校,在学习中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有机会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进步刊物,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领导穷人闹翻身的政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初步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生观。同年冬天,由共产党员缪芸人、廖翰平介绍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郭化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任炮兵连长。北伐失败后,1927年他向党组织积极要求参加南昌暴动,但由于武汉到九江途中耽搁了时间,未能赶上起义。后从上海搭轮船到汕头追上起义队伍,在朱德领导下,参加了掩护部队撤退的流沙战斗。南昌起义失败,他按党的指示护送一批同志到上海疏散。其间,他读到了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更加佩服毛泽东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洞察能力。11月间听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认为毛泽东是盖世天才人物,一定会获得成功。他一再通过地下交通向中央请示,要求上井冈山,但组织上安排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春,郭化若来到了莫斯科,被分配在炮兵学校学习。但他的心仍安静不下来,惦记着国内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想到国内的共产党人正在遭受着蒋介石的屠杀,井冈山的红军正在进行艰苦的斗争,国内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感到学不下去。他认为一个黄埔学校毕业生,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战斗;战斗的岗位在国内,他要回国。更使郭化若伤脑筋的是中山大学拥护王明一派的学生老来找流沙失败的党员军官纠缠,他们散发传单说什么“中国共产党 中央理论水平低,连什么是高潮、低潮都不懂。中国革命要靠中山大学毕业生去当中央委员”。他们的后台是王明。王明1925年秋由湖北省党组织送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善于钻营,得到了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赏识和重用,担任中山大学中共支部局宣传干事、翻译和联共党史教员。他们先是拉郭化若,郭看不惯他们的宗派活动,不愿接近他们,他们就开始打击郭。郭化若想,与这些人瞎斗,不如早点回国参加斗争。但要求回国又得不到批准。怎么办?经过考虑,决心犯一点小错误,当然是行政错误,不是政治错误,以便被遣送回国。一个星期天下午,他到陆军大学找到刘伯承同志商量,叶剑英同志也在场。刘伯承说:“不能这样做,老弟。”郭化若说舍此别无他法。第二天上课时他不去听课,校长找他谈话,他提出回国请求。校长说先上课,如不上课,就送去坐禁闭。郭化若表示愿意去坐禁闭,校长就开了一个条子叫他到城里禁闭室去报到。郭化若坐了一个星期的禁闭,学校让他回国了。他就离开了莫斯科。

1929年春,郭化若回到上海,找到党中央报到时就提出到井冈山去,参加朱毛领导的红军队伍。5月间,得到了批准。他便从上海到江西去找红军。在南昌停留了两个多月,始终未找到江西省委,南昌到苏区的道路全被敌人封锁,他只好返回上海。后来得知毛朱春天就率红军离开了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此时正转战在福建龙岩。他于是搭船到厦门,然后徒步行进,8月2日到达龙岩,找到了红4军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是黄埔第4期毕业生,算是他的同期同学,但不相识。见面后谈起黄埔的情况,打开黄埔同学录一查,果然第4期炮兵队中有郭的名字“郭俊英”,还有照片。伍非常热情地款待他,并坦率真诚地介绍了红军当时的情况和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这些都是郭在上海没有料到的。

红4军是朱毛井冈砻市会师后组建的。秋收起义部队编为31团,收编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队编为32团;南昌起义的余部编为28团,后来湘军8军一部起义编为特务营和独立营。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1929年1月14 日,毛朱率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绕道大汾、崇义、大余,沿赣粤、赣闽边界向吉安地区挺进,2月10日在大柏地歼灭了尾追之赣敌第15旅。之后转向赣闽边界游击,3月中旬到达福建长汀,在长岭寨全歼守敌2000余人,击毙敌旅长郭凤鸣。长汀战斗后,红4军进行了整编,原28团编为第1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特务营和独立营编为第2纵队,纵队长胡少海,党代表谭震林。31团编为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4月间,红4军回师赣南,经一个半月艰苦斗争,先后攻占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等城,歼敌数百,兴国、宁都等县革命委员会和赤卫 队相继建立,其他一些县、区群众斗争也有很大发展。至5月赣南苏区初步建立起来。

5月间,红4军从瑞金出发,经濯田、新泉,向福建龙岩进攻,接连三打龙岩,三战皆捷。闽西地区的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各县、区普遍建立了红色政权和赤卫队,闽西苏区基本建立起来,闽西特委领导的地方武装上升为正规红军,编为红4军的第4纵队。

随着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红军在征战中伤亡较大,中下级军官及各级政治工作人员“损失太多”、“十分缺乏”,同时,部队及党内涌进了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党和部队组织成分复杂化,带来了思想的复杂化,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倾向、旧军队中的封建制度的思想和习惯,逐渐滋长起来。突出表现为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极端民主化等泛滥。对党代表制度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有人产生了动摇。

由于下山以来长期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转战,党内和军内一些同志的不同主张和意见分歧,未能尽快解决。5、6月间,又因要不要取消红4军军委问题发生了争论。加上刘安恭、林彪等人使争论公开化,影响了内部团结。

毛泽东对红军下山以后在复杂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表现,早有所察觉。6月14日,他写了一封党内通信,把红军党内错误思想和问题概括为14条,强调最主要是党的领导问题,而红军的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的滋长,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极为不利。并将这封信刊登在《前委通讯》第3期上,想说服持不同意见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