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濯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那边的货卸下来,放到这辆车上,腾出那辆车,今儿,还有弟兄要出去送货。”萧芙指挥若定地吩咐着。
她外表看上去纤纤瘦瘦文文弱弱的,一副娇巧的样子。可是,这两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却离不开她,也算得上是山里的一个顶梁柱了,哪能想到她才十七岁出头,曾是大户人家的娇娇小姐呢。山上的弟兄不少是带着家眷一起来投靠的,那些婆子老妈妈们都说,萧芙是投胎投错了,从小就娘疼没爹宠的,好好的姑娘经常和几个当家的风里来雨里去的,真是让人心疼。
萧芙看着车都腾好,嘱咐留下的弟兄照看好采玉场和古董行。一挥手,如同率兵似带着其他的弟兄上路了。这不是她第一次跑远路,所以也轻松得很。但是,她从不忘警惕,时时关照着弟兄们注意行路安全。她是要把这批粮食顺利地送到莫儿镇和羊镇。这些东西可是万万不可耽搁的,因为在那儿,还有无数的人在等着救命。
其实,打着“九风”的旗子,多半是不会碰上路匪和盗贼的。九风山寨虽然现在有了自己经营的行当,做大江南北玉器、古董的生意,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落草起家,一般是不会有不识相的来找晦气的。
“今天皇妃透给我信儿了,说皇上有意指婚额德那德氏家的格格。我打听过了,说额德那德氏家的女儿很是端庄文淑,又有大家的风范,”齐格尔善刚一下朝就同福晋商量此事, “你说可行得?”
“行得行不得,还不是上头一句话,咱们也就只有听话的份儿。只是,多博这孩子性子虽然是好,但不问他愿意不愿意咱们就定了,不晓得他会想什么。”
福晋低着头道。她向来顺着丈夫和儿子的意思,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齐格尔善每每和她商量事情,她也只是说说自己的担心,从不下决断。这次,她心里忧虑着,说话的声音虽小,齐格尔善却都听到了。
多博从小就没有八旗贵族纨绔子弟的恶习,在朝堂受皇上和众臣们的力赞。在家中也极尽孝道,深得齐格尔善的欢心和福晋的疼爱。所以,这样的忧心,齐格尔善同样有,只是……
“唉,”齐格尔善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身在此处,不得不为。皇上赐婚,是对咱们多博的器重。额德那德氏也是世代在朝……”说到这儿,齐格尔善又想起了几天前他同儿子怄气的事情。上次他生多博的气也是这个原因,即使自己顺着多博的意思,他也没有办法冒着忤逆之罪违抗皇上和太后钦定的婚事啊。
“唉!”齐格尔善与福晋在昏暗的灯下坐着,谁也想不出什么上好的办法。自古应是儿女亲事全由父母安排,自从多博的哥哥死后,齐格尔善和福晋对多博更是爱护有加。如今,为了赐婚之事,他们大伤脑筋。
“罢了,皇上和太后定是不会错待多博的。待赐婚旨意一下,就奉旨完婚。开头也许闹闹小孩子的性子,慢慢地日子过长了,也就没有什么事儿了。”最后,齐格尔善握着拳头狠狠地一下决心。
“也好,过两天我去和多博说说此事。”福晋也顺从着丈夫的意思。
“先不要去,等皇上的旨意吧。事情定了,就少点麻烦。先让他清静清静,这些日子他也累了。”齐格尔善叹着气摆了摆手道。他知道这样定不是最好,他也心疼这个孩子,但是,娶个“南蛮子”进门,在那些口口声声“祖宗规矩祖宗家法”的朝臣和亲贵的面前,确实不好再开口反驳什么,又要徒增一些风波,无风还三尺浪,何况……
“过几天就是多博的二十的生辰了,按旧历是个整岁儿,咱们该想想怎么给他摆摆宴……”福晋转了个话题,低眉顺目地提醒着齐格尔善。
“好,就好好地过过生辰宴,把自家的兄弟都请来……”
齐格尔善和福晋起身回房,声音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了。
多博在书房整理着刚刚从外面采购的东西,清点看少了什么没有。都收拾完了,就坐在书桌前随意地翻看着桌子上的几本前朝的史书。
“贝勒爷,贝勒爷,贝勒爷……”多博的贴身书童诺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书房, “不好啦,”他一下趴到多博的书桌上,抬着头向多博说着, “不好了呀。”
“瞧你,还是我调教出来的,这么慌慌张张的。都什么时辰了,还这么嚷嚷,吵着阿玛和额娘怎么办?说吧,什么事?”多博看着他,没有气,可是也是一脸的无奈。
“贝勒爷,可不是我咋呼,真的出事了。刚才听福晋身边的丫头们说,皇上已经定了指给你的婚事了。你说,这是不是大事?”诺佑拿起了茶壶自己倒了一碗凉茶,“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多博向来宽厚,对下人不要求什么,诺佑也就很是随便。他也感激贝勒爷对他好,只要听到信儿了,肯定先来告诉多博。
“真的?”多博放下书站起身来。
“真的。您看您,还说我咋呼,我咋呼什么了?”诺佑看多博也惊了一下,忙为自己鸣冤。
“我知道了,你再去问问,详细点儿的。”多博若有所思。
“我这就再去打听打听。”诺佑说着便一溜烟儿地跑出去了。
“回来,诺佑。”多博转念一想,又叫回了诺佑。
“贝勒爷?”诺佑听见叫他又赶忙回来,等着吩咐。
多博站着出神一会儿,似乎想到了什么, “你先回去吧。”
“回哪去,贝勒爷?”诺佑还没明白多博的意思,不知道是要他回去打探,还是回去睡觉。
“回房去,去睡觉。”多博看了诺佑一眼,拿起扇子轻敲了他的头一下,笑道, “你糊涂了。”
“哎哟!”诺佑挨了多博一下,哭丧着脸, “贝勒爷,您还笑得出来,这赐婚,您平常不是最担心吗?奴才都看出来了,所以想赶紧给您弄个准信啊!”诺佑皱眉头咧嘴地说。
“又不是你成亲,你着什么急啊?”多博满不在乎,又拿起书看。
“那明天我给您个准信,谁家的格格小姐,一定给您老打听清楚了,如何?”诺佑也嬉皮笑脸。
多博站起来,把脸贴近了诺佑, “好,你就照这样给我办,要不然,你小子——”多博假装威胁道。
“好好,贝勒爷,您别吓奴才了。您现在呀,是越来越知道奴才怕什么了。”诺佑说完,屁颠屁颠地跑出去了。
看着诺佑的背影,多博笑了笑。低头凝视着手中的书,心申有了打算。但是,皇上钦定的这婚事……唉,不想也罢了,他心中自苦。他的婚事,绝不仅仅是满汉不通婚不融和的问题,这其中的曲折……
唉,看看再说吧。
围墙上一道黑影透过窗子,凝视着多博房中的灯光许久许久。黑影的周身隐隐地露着一股寒意,还有一丝让人难以察觉的杀气。随后,和身边的那柄寒剑一起无声地消失在夜幕中。
多博用心看书,对此浑然不觉。
第二天,齐格尔善正和齐亲王在府中议事,诺佑拿着一张纸大呼小叫地冲进了正厅: “不好了,王爷。”
“没见有客人吗?这么大呼小叫的,不懂规矩!”齐格尔善不悦地训斥道。
“奴才知错,奴才知错。”诺佑自知唐突了,于是畏缩地退到了一边。
齐亲王见穆察王府出了事,于是先告辞回家。
齐格尔善将齐亲王送走后,连忙将诺佑叫到了身边,焦虑地询问着: “怎么了?是贝勒爷出事了?”
诺佑看着王爷神情紧张忧虑,不忍心地点点头。
“贝勒爷留了封信,走了。”诺佑哭丧着脸道。
“信呢?拿来,快拿来啊!”齐格尔善一下又站起来,匆忙向诺佑索要着信。
“这呢,王爷,您别怪奴才,这回,贝勒爷连说都没跟奴才说,”诺佑掉着眼泪, “贝勒爷,他就自己走了……”
“不怪你,不怪你。”齐格尔善心烦地摆着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他心思全在那封信上了,根本没空理会诺佑在说什么。
“唉!”齐格尔善读完信,闭上了眼,似乎很疲乏地仰面靠在太师椅上,只是叹气。
诺佑见了,忙一擦眼泪上前,“王爷,您别愁,兴许贝勒爷是赌气呢,过会儿就又回来了,您可别伤着身子。”
“行了,行了,不怪你,这没你的事了。下去把福晋找过来,去吧。”齐格尔善又摆摆手说。这不是多博第一次出去了,这回,说不定又是几个月。
“是,是,奴才就去,就去。”诺佑擦干净刚才急出来的眼泪,迅速地跑出去了。
齐格尔善独自坐着思考。多博在信中说大清国一统天下不久,急需用人之际,此番离家去寻找隐逸的汉儒志士为国效命,而且,信中也多次说到绝非因婚事而离家。儿子虽然如此说,可是齐格尔善不禁老泪欲涌。孩子,你是要出去长长见识,阿玛不挡着你,巩固我大清江山也靠你们这些后辈子弟,只是……唉,好,好,阿玛绝不拦你,振翅的雄鹰是不应该被羁绊的。好,好,好,赐婚之事,就等你回来再说。
齐格尔善想好后,未和福晋商议,便起身进宫去晋见皇太后了。他需将多博留书出走的事暂且搪塞下。
第二章
莫儿镇和羊镇。
这里聚集的多半是两湖逃荒而来的难民,横尸遍野,人哭鬼嚎,一派苦涩萧索的场景。
有途径的饥民早已经先逃到富足之地安生去了,剩下鳏寡孤独、老幼病残在这里等死。也有一些有气力的落了草,占山为王,打劫更苦的难民。
前几年,清军扫平南明小王朝时曾经征战于此,田不稼穑,万里荒野,更是闹得人心惶惶。先是剃发令,后又将汉人指派给满清贵族做家奴,终生不得自由。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只图能够过上安稳日子,衣食得饱足以。可是,旧王朝崩溃之后,仍然不是太平盛世。尸骨露于野,千里鸟哀鸣。
萧芙最看不得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她年幼时候,正赶上清明两军大战鹿儿坡、她和师傅在山上竟也不得避难,师傅只得拖着老弱的身子带着她跟随她的几个师兄逃难至此。后来师傅受不了逃途的劳顿走了,她和几个师兄也断了音信。要不是九风山寨收容了他们那一大批难民,她怕早已经流离而死了、每每想到这里,萧芙都对九风,对大哥,二哥、三哥心存感激,
萧姑娘,萧姑娘,你来了……
萧姑娘,萧姑娘,来看看我儿啊,萧姑娘……
萧恩人,我们等你等了好久了。
萧姐姐,萧姐姐。
姑娘,姑娘,你可算来了。
一群在街道边仰卧躺坐的难民看到了萧芙,都大声喊叫着,高兴地站起来迎接着萧芙。在坝子上搭建的难民营里的难民,远远地看见了萧芙带的“九风”的车队,也纷纷跑过来。他们口口大喊的萧姑娘、萧恩人、萧姐姐,就是萧芙。在他们眼里,不靠明朝廷,也不靠清朝廷,萧芙和九风山寨的几个当家人就是天降的救星。
“好,好,大家别急别急,一会儿到界按府去领。”萧芙向大家喊着,下了马,指挥着车队向界按府行去。
她每次到这里来的时候,都觉得心里难受异常。她和四哥去京城,看到满清的贵族子弟占了前明的府邸宅院,跑马圈地圈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且不说眼前的百姓遭难流离,就是京畿附近的汉族百姓,也被迁族而来的满清贵族占了田地房屋,居无定所。萧芙有时在心中暗暗发誓,如若自己救助不了这些难民,索性就反了,参加反清复明的义军去,把汉族的天下夺回来,最起码,这些百姓还能有个栖身之地。不过,如今清朝大军势如破竹扫平中原,统一是早晚之事,她也早就看穿这个结果,是不会逆着天意帮助昏庸的南明小王朝的,只不过有时候真的看不过了,情急之时想想而已。现在,只能用发粮食的方法周济、救助这些难民了……
她转身吩咐身边的一个小头领把剩下的救济品送到羊镇去,就拴了马,在莫儿镇安置下来。萧芙每次来都要住上几天,同难民同吃同喝同住,听听他们的唠叨和想法,看看他们心心念念的是什么。
难民们尽管生活凄凉,见了萧芙却也高兴非常,拥着萧芙到了窝棚中。
“萧姑娘,白四爷怎么没有来啊?”
几个婆婆婶婶们谈及了进京城办事的萧芙的四哥白归旗。她们早就看出来了,萧芙和她的四哥虽然来了就打打闹闹的,但是,那是鸳鸯碰头——感情好。来来去去,就看出了这对小儿女的情意了。
“是啊,四哥也该回来了。”萧芙未察觉她们暗含的意思,也没有想到别的地方去,只是心中思忖着。
她还真想四哥呢。当初,她和四哥就是在莫儿镇认识的。他也是因为战乱被占了家邸逃难到此。两个人在一起讨要了几日的饭食,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