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1771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771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起,冯总,我并不是……”苏明峰连忙解释。
  听冯一平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说的那话,有些像是小学生写的命题作文一样,非常肤浅,非常流于表面。
  “不不,苏县长,”冯一平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我这么说,完全没有任何其它的意思。”
  “我也明白,你那么说,也完全没有其它意思,我更清楚,农村的苦,真的只有农村人才知道。”
  “打比方说,现在城里的很多人,发愁的是买车的钱,买房的钱,但在农村,大多数人愁的是买农药化肥的钱,孩子上学那几百上千的学费,以及孩子在学校每个月那上百块钱的生活费。”
  “有多少城市里的居民,能想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家庭,会为孩子一年几百块钱的学杂费发愁?”
  “他们又怎么能想象得到,会有不少农村的一大家子人,现在每个月真的很难再额外拿出一百多块钱来?”
  他看着觉得有些不能相信的苏明峰说,“很难相信是吧。”
  苏明峰确实很难相信,都07年年底了,几个月后,奥运会就在我们国家召开了,还有那么多家庭,会为那么千把几千块钱发愁?
  一个家庭,一个月连上百块的结余都没有?
  可能吗?
  就是因为一些原因,真没有,随便找人张个口,那还不容易解决?
  冯一平指着窗外的村子,“倒回去几年前,这里的大多数人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真的,这个别说是你,就是我爸我妈,现在想起以前的那些日子,也觉得难以相信,那个时候,怎么就苦成那个样子?好多次,会为个赶情送礼的三五块钱愁个半天,要借几家人才能借到。”
  “又或者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居然都不能拿十几几十块,来给我添置一套新衣裳,或者换季的时候,拿几块钱,给我买一件汗衫一双凉鞋……”
  “那时在我们村,这是很普遍的情况。”
  “再早几年,另一个普遍的情况是,村里有些人出去打工,经常要托好几个人,才能凑得齐出去的路费。”
  “更经常的是,在外面省吃俭用一大年,最后可能会连过年回家的路费,同样还是借的,因为,辛苦了一大年,却没领到一分的工钱……”
  “冯总,冯总,”苏明峰低着头,“对不起,我对农村的认识,太不深刻。”
  “苏县长,”冯一平在他肩上拍了一下,“我和你说这些,也是不把你当外人,也是希望能对你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五里坳这几年,确实是大变样,但我们这个地方,穷困的家庭,依然还多的是。”
  苏明峰这会,是第一次对文件上的那些前缀,“国家级贫困市”“国家级贫困县”,有了形象的认识。
  那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贫困,还要贫困的贫困。
  而此时,冯一平计划中的,那个还能再提供二十万个工作机会的光学园区,正从车窗外掠过。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多吃点
  和黄静萍爸妈吃饭,真的和自己爸妈吃饭一样,面前装菜的小碗里,总是放得满满的。
  冯一平吃了两筷子在外面很少吃到的炸豆腐,下一刻,那盘菜就被端到了他面前。
  盛正见状,也往冯一平的碗里夹了一块猪头肉,“多吃点。”
  最关键的是,他还非常画龙点睛的补充了一句,“一平,我也爱你!”
  冯一平一愣,这家伙,看来在调离之后,心态轻松了好多啊。
  黄妈妈听了,也是一愣,之后笑着站起来,“县长,你也别客气,多吃点菜,我去看看汤。”
  黄承忠听了,笑着拉着盛正喝酒,“县长,我敬你。”
  他们俩,其实和冯振昌以及梅秋萍一样,都属于老派人,绝不会在儿女面前说什么爱不爱的。
  但是在孙辈面前,却说个不停,带着阿曼达的时候,就绝不吝啬说“爱”字。
  说白了,他们还是那老一套的做法,习惯的还是隔代亲。
  所以,被盛正这么一说破,多少还有些不自然。
  有些事,总是改不了,哪怕冯一平已经是有几万员工的老板,是让任何成为他对手的人都发愁的成功商人,哪怕阿曼达都已经5岁多,在两边父母心目中,他依然还是个孩子。
  而他们这一代人,关爱孩子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关心你吃得好不好,饱不饱。
  “盛县长,我也敬你。”冯一平端起酒碗。
  并不是他有多豪迈,碗里装的是带糟的甜米酒,很多地方被叫做酒酿的那种。
  这是新做的,甜味重过酒味。
  从厨房端着一个砂锅回来的黄妈妈马上说,“一平,你酒量小,少喝点。”
  “没事,这个不容易醉,也好喝。”
  “那也要少喝,担心喉咙上火。”
  这可能是这样的甜米酒唯一的一个缺点,不经常在家里呆的人,喝多了喉咙确实容易上火。
  “来,多喝汤。”
  汤其实也寻常,鲫鱼豆腐汤,但火候足,看不到多少鱼,汤看起来像是充满活力的牛奶一样。
  “嫂子,我也来一碗,”盛正说,“这个比酒好。”
  平常来黄承忠家里吃饭,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只是这冯一平一回来,他立马感受到了区别,这主角和主角,原来也完全不一样啊。
  但自己到老婆家里,好像从来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都是做女婿的,待遇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不,甚至是在自己爸妈家,好像也很少得到这样的待遇吧。
  自己也不差啊,好歹也是四十多岁的副厅……他马上停止了自己的攀比。
  趁早还是不比的好,跟眼前这位比,那真是自讨没趣。
  冯一平这时正好有问题问他,“盛县长,对接替你的苏县长,你是怎么看的?”
  这个问题,在黄承忠早上请他吃午饭的时候,盛正就早有准备。
  “苏县长这样美国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人,眼界比我可是开阔多了,理论方面,更是不知道把我甩出几条街去。”
  他这话的意思,冯一平和黄承忠都能听懂,那就是,这位苏县长,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能力嘛,就可能……
  “和他交接的时候,他和我说过一些想法,真的都非常不错。”
  结合前文,他说的这个不错,可能也要打引号。
  “苏县长的背景还硬。”
  “我想,以前一些我们推动不了的工作,在苏县长到了以后,一定不会是问题。”
  “有他在,五里坳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就不会有要不到的政策。”
  这个,确实是实实在在。
  苏明峰的前程,自然和他的政绩连在一起,为了这个,他显然会主动的利用他过硬的背景,从政策方面,给五里坳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好人选。”盛正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其实,从组织上确定了这个任命之后,就一定会是这个结论。
  苏明峰既然能把非常不想离开的盛正给挤走,那他的综合实力,就不容小觑。
  冯一平又一次端起酒碗,“以后的发展,盛县长有什么建议?”
  “有你在,有老黄在,五里坳未来的发展,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盛正说,“但是一平啊,我就托大说一句,还是在镇里的事上,多花点时间吧。”
  “我想,明年这个时候,你再回来,镇里的人口,说不准就突破了100万大关,局面肯定会越来越好,但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人一多,事情一多,这就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冯一平喝口一口酒,“我记住了,谢谢你盛县长。”
  盛正连忙陪着喝了一杯,“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感谢五里坳,给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一个可以这么的纯粹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他说着,也是有些动情。
  因为一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他在五里坳,不但工作相对纯粹,而且每一分付出,几乎都能做出超额的成绩。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成绩,从来就不会被组织上忽视。
  这样好的岗位,哪还能再有?
  “我想,不管我以后走到哪,都不会忘了五里坳。”
  “不管县长你以后走到哪,哦,接下来应该叫市长了,”冯一平又举起酒碗,“不管盛市长你一会走到哪,五里坳都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而我们,始终也会是朋友。”
  盛正眼睛一亮,有冯一平这句话,那就值了。
  ……
  冯家冲,到了天擦黑的时候,蜂拥而至的那些人,都非常自觉的离开冯一平家,连东正他们也一样。
  这两年,冯一平回来得越来越稀,他们也听梅秋萍说过,她前些日子到美国,冯一平都忙得整日不落屋,连饭都没能陪她吃几餐的事。
  现在这难得回来一趟,又是明后天就要走,那还是不要打扰的好。
  冯振昌关上门,笑悠悠的走回来,“吃饭。”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坛酒来,正是当初老马设法从冯一平那敲走了两小坛的道光二十五原酒,“陪我喝一杯?”
  “好啊。”冯一平接过坛子。
  要说他和爸爸喝酒的次数,那真是数都数得清。
  梅秋萍这次难得没有劝阻,但还是说,“都少喝点。”
  而这个时候,她已经给冯一平盛了一碗汤,说是汤,但其实都是干货。
  “每次回来,都是先在静萍家吃饭,像你这样喜欢丈人家的女婿,我看真没几个。”
  得,冯一平知道,老娘这是吃醋了。
  “我那不是顺路吗,今天在镇里刚好有事。”
  “那没什么不好,”冯振昌说,他也给儿子夹了一个鸡腿,“你试试这个,东正他们的新品种,说是喝的水,都是特意调制过的。”
  要说,在儿子面前,他也少有这样温情的时候。
  以前,了不起夹给儿子,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多话。
  “我就觉得鲜。”冯一平说。
  “是吧,真的不一样。”马上,那盘鸡被摆到冯一平面前。
  尽管现在条件变了这么多,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还是和以前一样。
  甚少会跟孩子谈心,只是,不管你是得意了,是失意了,是累了,委屈了,还是气馁了……他们都会看在眼里,然后,默默的做出几个你最喜欢吃的菜,对你说,“多吃点。”
  因此,很多时候,“多吃点”这三个字,其实和其它那些父母会对孩子说的“我爱你”,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冯一平对爸妈夹给自己的菜,是来者不拒,等到饭吃完,真的有些站不起来。
  “妈,我来帮你洗碗。”
  “放在洗碗机里就行,哪还用得着你表现。”梅秋萍说。
  之所同意装洗碗机,是因为家里经常来客人,要洗的碗筷真不少。
  但冯一平要是敢跟他们俩说,请个人帮着做这些事,哼,那你就等着被臭骂吧。
  “我们听义良说了,光学园区,真的能再提供二十万个工作岗位?”冯振昌问。
  “是的,不会有任何问题。”冯一平说。
  冯振昌拍了拍口袋,他有些想抽烟了,“既然是你准备了好些年的事,那肯定不会有问题。”
  “这个事,做得好!”
  “我和你妈吧,现在出去,再看到那些和我们以前的日子一样难的人家,心里都不好受。”
  “再有这二十万个工作,至少,能让县里所有日子不好的家庭,多少好过一点,是吧。”
  “是。”冯一平说。
  接下来增加的这二十万个工作机会,因为要求不高,还加上年龄没有限制,这一次,一定能实现全覆盖。
  实际上,考虑到县里的很多人已经有了工作,县里还消化不掉这么多工作机会。
  “这样的事要多做,在家门口拿工资,和在沿海打工拿工资,那差别好大,”冯振昌没能摸出烟来,他喝了一口茶,“能做成这样的事,哪怕我们不赚钱呢,那也值得。”
  梅秋萍听到冯振昌这样的话,就忍不住想说他几句,但转头看到儿子坐在那里,总觉得他看起来好像是有些不舒服的样子。
  回想一下,她明白了,儿子这不是不舒服,他这是因为到了家里,这样一下子闲下来,所以非常不适应。
  她顿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头一遭
  下午两点,皮革商人老王的小蜜,正准备抬手拦车去工业园,却被老王一把按了下来,“等等先。”
  老王拉着有些不明就里的小蜜,顺着酒店又朝前走了二三十米,然后,竟然好整以暇的袖手站在那。
  “老板,那边都约好了时间。”小蜜提醒道。
  “没事没事,这样的好戏,当然要先看一看的啦。”老王指着前面,兴致勃勃的说。
  小蜜顺着老王的手看过去,只见五里坳那个落后于时代的镇政府门口,这时被车给堵了起来。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