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511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11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遗粕鲜小!�
  “路演效果如何?”不止一位领导着急的问,事到如今,汽车网也真的寄托了他们很多的期望,或者说,他们寄希望于汽车网来夯实和提高自己的政绩。
  “非常成功,已经获得了超过5倍的认购。”这样的结果,冯一平也很高兴。
  之所以形势这么好,大环境变好,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国内几家在美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业绩普遍向好,也提升了美国的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信心。
  “呵呵。”领导们已经在握手庆贺,嘉盛汽车网的成功,一定意义上——比如在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是科技园的成功,也是他们这些领导的成功。
  而且,要是他们大张旗鼓的前来,却等来一个推迟上市的结果,那脸上真的不好看。
  “一平,你这几天肯定事多,不用管我们,去忙你的,”尚主任说,“放心,我们丢不了。”
  “再忙,也要为大家接风洗尘,各位领导请,我们已经订好了酒店和餐厅。”
  “那些是。”领导们谦让着上车的时候,看到不远处,云集着很多不少黑头发,黄皮肤,扛着摄像机和照相机的人。
  “哦,都是国内来报道这一次上市的媒体。”冯一平笑着对那边挥挥手。
  “我看看,”一个领导数了数,“好家伙,这是两岸三地知名的电视台都来了,连中央台都派了人过来?”
  这一次,国内媒体的动作,确实比上一次怡佳上市时的动作大,各大网站,没有一家落下,全都派了记者过来,因为今年效益总算好了起来,可以安排这笔支出,不像去年,门户网站都没来全。
  至于两岸三地那些知名电视台为什么这么热情,他们除了想报道一个大学在读学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两度成功的带领自己创办的公司,在美国上市,这一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河的事件之外,他们还有另一层目的。
  也许,这一次,他们将亲眼见证国内首富的诞生!
  嘉盛汽车网的招股书已经发布,总股本1。01亿股,冯一平占股达21%,虽然发行价还没有确定,但是,最保守的估计,汽车网的市值,肯定也在15亿美元以上,那冯一平在汽车网的股份,将至少在3亿美元以上。
  他在怡家的股份,市值已经接近6亿美元,两两相加,那就是接近或超过10亿美元,再加上他个人对谷歌的那1。5亿美元的投资,以及在嘉盛集团里所占的份额不详的股份,冯一平的个人财富,同样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12亿美元左右。
  而去年国内的首富,个人资产是8。5亿美元,想赶上冯一平,那他的财富,在这一年间,必须增长40%以上,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如无意外,10号之后,冯一平这个大学还没毕业的人,将登上国内首富的宝座!
  这样的事,值得他们热情一把。
  管委会的各位领导,看到眼前这一幕,同样是五味杂陈,这个在自己眼前谦逊温和,还没自己孩子大的小伙子,居然已经有了这么大成就,竟然引得这么多知名媒体,远涉重洋的来采访?
  自己就是在国内出席活动,眼前这些媒体,要是有三分之一,不,四分之一,不,哪怕是十分之一到场呢,那自己的前程,还用发愁吗?
  ……
  不止是国内的媒体和华文媒体,3月10号,汽车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这一天,美国的媒体,甚至欧洲和日本的媒体也都来捧场。
  如果只从怡佳和汽车网的市值看,那把这两家公司绑在一起,那也委实算不了什么。
  可是,如果这些事,是一个不到23岁的小伙子完成的,而且是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那就很有挖掘报道的意义,要知道,就是乔布斯他们,在冯一平这个年纪,同样也没有这样的成就。
  他们来这里,是见证一个青年偶像的诞生!
  依然是早上七点一刻,纳斯达克大楼前,已经挤满了大小近百家媒体,中间还有警察在维持秩序,昨晚睡得很踏实的冯一平,带着高管团队们抵达时代广场的时候,闪光灯马上闪烁个不停。
  纳斯达克的主席,现在也算冯一平的老熟人,哈德威克西蒙斯依然在门口迎接冯一平一行,他握着冯一平的手说,指着那些记者说,“这是对你的礼遇。”
  “我很惶恐。”冯一平笑。
  “那就继续再带几家公司来上市,让他们惶恐,”哈德威克西蒙斯笑着说,“我希望你的NEXTDOOR,将来也能选在纳斯达克挂牌。”
  这些资本家,鼻子果然比狗的还灵,都盯上了NEXTDOOR,或者说都一致看好NEXTDOOR。
  “你这样说,我压力很大。”冯一平没有正面回答。
  NEXTDOOR如果上市,市值跟怡佳以及汽车网,肯定不在一个档次上,纽交所肯定也会争取,到时选哪一家,先看看他们两家的条件再说。
  这样的场面,很容易就让人肾上腺素急升,佩奇和布林,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纳斯达克,虽然也从新闻报道里,多次见过关于一些公司成功挂牌的报道,但是,亲自参与其中,那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佩奇看着周围兴奋的满脸潮红的人,难得的说了句很感性的话,“这里,就是我们企业界的星光大道,在这里上市,应该就相当于在我们企业界的这条星光大道上,留下我们的手印吧!”
  发完感慨,他发现冯一平和布林肩并肩的站在一起,认真的打量或者说审视着自己,“怎么了,不认识我?”
  “佩奇,你不是恋爱了吧?”冯一平很认真的问。
  除了这个原因,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能让佩奇这样的人,都变得感性起来。
  “应该是,”布林点点头,“我好像都有些不认识他。”
  ……
  挂牌的流程,冯一平已经用不着纳斯达克的工作人员跟他介绍,他熟稔得很,和上一次一样,这次,他同样没有上台敲钟,这项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殊荣,他交给了金翎带领的管理团队。
  和上次一样,冯一平现在一直紧紧的盯着大屏幕——敲钟只是个仪式,在敲钟之前,汽车网的股票,其实已经在交易。
  屏幕上的数字飞快的翻滚刷新着,最后,定下来的数字是23。38,汽车网的发行价是一个很好的数字,16。8,因此,这相当于开盘即上涨了近40%!
  虽然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但看到这样的结果真实的呈现在自己面前,冯一平真还是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觉,那么多的辛苦,那么多的波折,在今天终于有了回报。
  他机械似的接受着身边同样狂喜的同事、朋友的祝福和拥抱,眼圈忍不住有些泛红。
  从台上下来的金翎,看着被围在人群中央的冯一平,拨通了冯一平家里的电话,代他向冯振昌和梅秋萍报喜,虽然是深夜,她知道,他们肯定会一直等在电话旁边。
  硅谷,黄静萍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抱着女儿在客厅里又蹦又跳,“宝贝,你看,那是爸爸,他又成功了一次!”
  华盛顿,马灵今天上午没有去学校,带着文森特,呆在大学旁边新买的房子里,同样紧张的看着财经频道,看到冯一平有些木然的和人拥抱的时候,她重重的在儿子脸上亲了一口,文森特眼尖,看到了电视上的冯一平,走过去在电视上摸着,“papa。”
  棕榈滩,海蒂晨练回来,发现今天这个时间李,约翰难得的没有呆在书房,而是在客厅看电视,“看什么呢?”她好奇的问。
  “没什么,”约翰连忙换台,“看新闻。”
  ……
  9点半,纳斯达克外墙上的大屏幕,和对面路途社总部大楼外的大屏幕,先后打出嘉盛汽车网的大LOGO,以及敲钟上市的滚动图片,外面的记者们,马上都抢着向后方发新闻。
  只不过,国内的媒体多以“首富的诞生”为标题;而欧美的媒体,大多则是以“偶像的诞生”为标题;日本的媒体,报道中国的新闻,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中国优秀的新生代创业者,依然热衷在国外上市,”——他们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只要是中国,即便满分的答卷里,他们也总能变着法的挑出刺来。
  虽然只是一个标题,却鲜明的反映出这个国家固有的那种小肚鸡肠,以及见不得中国的好来。
  只有去年在现场采访过冯一平的那位网易的记者,多写了几句,“去年12月3号,怡佳成功上市的时候,我有幸采访过冯一平,问他的感想和下一步的打算,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是尽快带领其它公司上市,当时我还觉得他好像不太谦虚,有些太高估自己,3个月又一周后的今天,我发现,是我太低估了他!”


第三百零五章 抢头衔上瘾
  一般来说,一篇由很多数字组成的报道,除了像肖志杰这样的人,不会有太多的人感兴趣,但今天是个例外,从机关单位,学校院所,到公司厂矿,从豪门高第到普通人家,不论男女老少,有的是人都在看不同的报纸上,大致相同的这篇报道。
  有些人看后可能只是一笑而过,首富?呵呵,那我们这些人算什么?算了,区区虚名,让给你这个年轻人又如何?
  这些人也就没想想,自己出于各种原因,把名下的财富掩藏了起来,难道冯一平就不会做同样的事吗?
  即使他们想到了,也肯定弄不清楚,冯一平的这两家上市公司里,那些机构投资者,比如嘉盛投资,明眼人都能看出,可能和嘉盛集团,和冯一平有些关系,但是另外一家同样是这两家公司大股东的领先资本,却没人说得清它的底细。
  把这些都算上,冯一平在这两家公司里的持股,都超过了50%,怡佳现在市值在35亿多美元,汽车网,虽然收盘时股价有所回落,首日涨幅刚超过30%,但是市值也接近22亿美元,加一起,只算这两家公司,冯一平的身家就超过了20亿美元。
  加上他在国内和美国的公司,即便国内真有一些隐藏得很深的大鳄,那也不会有多少,因此,在此时,国内比冯一平身家还雄厚的,应该还真没几位。
  有些见惯了世情的人,只一看前面冯一平的年龄,和后面的财富值,马上一甩头,肯定的说,“想都不用想,不消说,肯定是和那些当官的勾结,不知道侵吞了多少国有财产,等着吧,现在捧得这么高,明年说不定就连自由都没有。”
  听的人里有不服的,“你去侵吞试试,也侵吞出两家加一起几百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来?”
  那人语塞,确实,这一点却不曾考虑,侵吞出个市一级,顶天省一级的首富,还有那么一点可能,侵吞国有财产,侵吞出一个全国首富来,你把政府当什么?你把那些关官员当什么?
  你当我们国家和俄罗斯一样,有出寡头的土壤吗?
  同样有不少人对报道里披露的冯一平的财富非常震惊,“二十三岁,居然就有上百亿,啧啧,”一算自己这几十年的收入,和冯一平的身家一比,那真的连零花钱都比不上,免不了有积分沮丧,跟着就会问,“他这么小年纪,这么多钱,是怎么赚来的?”
  他那还拿着报纸,对着上面冯一平在纳斯达克交易所门前照片猛看的女儿,有些不耐烦的跟自己老爸解释一句,“他是做网站的。”
  “哦,”问话的老爸再也没有任何疑惑,“难怪呢!”
  哪怕前两年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日子普遍非常难过,有些都到了头上插着草标,跪在路边都没人买,不得不破产了事的地步,但对广大不清楚这个行当如何运作的老百姓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鼓吹的这种新经济,依然是财富倍增器。
  我们的老百姓,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依然会保持这足够的敬畏。
  同样有人和姜丽华一样,在拿着放大镜观察冯一平的发家史,他们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想找出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哪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冯一平在97年休学,同样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老家味道面馆,于是,这一天,全国各地的老家味道面馆,生意凭空好上了几成。
  还是香港的一些小报,根据一些不太确切的消息来源,说冯一平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一些唱片公司,甚至老家味道面馆的启动资金,多半也是从这里来的。
  这个理由,至少省城的老百姓是相信的,他们想起了嘉盛假日酒店开业前,那场群星璀璨的演唱会,没点联系,怎么能请来那么多大明星?
  有不少人是真心想从冯一平的经历里,汲取一些营养和经验的,比如,一些在主管和老板的压迫下,不得不又一次无偿加班的人,也会抽空看看网上的相关新闻,看一会,就有了些动力,因为冯一平,那也是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家伙。
  另外一拨认真研究冯一平的经历,并把他作为偶像的,是很多在校学生,以前说过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