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635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35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计到今天前来祝寿的人数,挂面厂今天都停工一天,厂前面的大块空地,也用来摆酒席,加起来,都超过了100桌,但还是不知道够不够。
  本来在镇上工业园的礼堂里更好,但是梅建中就是不愿意去镇里,几个儿女都知道他的本意,但这个事,就是在村里办,那也低调不了。
  家里,梅建中依然还是穿一套中山装,只不过脚上的鞋换成了皮鞋,头发理过,胡子刮过,整个人显得精神了不少。
  他最高兴的,不但是子女都到齐了,连孙子孙女都到齐了,一大帮人围着他,好不热闹。
  长寿面刚吃完,冯振昌带着兄弟们来了,然后,老蔡带着两个儿子来了,之后,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冯家冲,是家家必至,镇里的只要从冯一平家的公司里,直接间接得到好处的人,自然也都派人前来随礼。
  9点半,费了不少功夫才请来的省剧团的主力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十分尽心的表演起来。
  场间围着桌子,随意坐下来的宾客,吃着省城老字号糕点铺定做的寿桃,还有从东北那边运过来的鲜桃,还有月饼、蛋糕等糕点,花生、核桃等坚果,卖力的叫好。
  现在一般人家有喜事,都是放电影,唱戏,好多年都没见过,而且还是省剧团,据说一般不接这样演出的,那就更是难得。
  这番热闹,让公路上那些车辆,经过的时候都会逗留一会。
  一辆中巴车上,赵书记看着村前的河滩上密密麻麻的停着的车,对司机说,“别朝前开了,也到那儿去。”
  看车的人看着车上下来的一大串领导,连忙跑过来,“赵书记,盛县长你们好,不用停在这,那边还有停车的地方,我带你们去。”
  “不妨事,”赵县长摆摆手,“几步路的事,走过去就行,”其实不止几步路,加起来至少也有一里多地。
  他却没有朝河滩上都能听得很清楚,非常热闹的晒谷场上走,背着手,饶有兴致的参观起了旁边停着的车,虽然都是五菱、长安、昌河等面包车,轿车并不多,但看看这些车上面挂着的本地牌照,再想想今天来祝寿的这些人,他还是挺高兴,“什么叫成绩,这就是实打实的成绩,要是日子不好,老百姓哪能买车,又哪能买得起车?”
  “盛县长,现在镇里一共有多少量机动车?”
  “登记在册的,最新的数据是2873辆,平均每百人拥有5。3辆,不低于南方一些发达地区的水平。”
  “当然,那边主要以轿车为主,我们这,依然是以面包车为主。”
  盛正还是比较老实,一般的领导,在上级面前汇报的时候,不会主动补充后面这一句。
  “我想,不是大家买不起,主要是因为面包车在我这更实用,坐人拉货都方便。”招商局长会说话。
  “赵书记,盛县长,各位领导,”接到黄承忠的电话,冯振昌带着梅义良跑过来,“你们怎么把车停在这?那边有预留的位置。”
  “冯老哥,”赵书记握着冯振昌的手,“这儿挺好,看着镇里有这么多车,我们很高兴,这得感谢你啊,还有梅总。”
  “书记你客气,县里和镇里,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各位领导,这边请。”
  ……
  “哟,这么多熟人?”看着屋里的老蔡他们,赵书记笑。
  “领导,这么好意思,怎么好劳烦你亲自过来。”梅建中站起来。
  这不是梅建中第一次见赵书记,不过,上一次见面,赵书记还是赵县长。
  “老叔你快坐,”赵书记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你完全当得起,你的儿女后辈,为镇里,为县里,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老叔,我们这些人,都得感谢你!”
  “这怎么话说的,他们也没做什么,就是做了什么,也是应当应分的,当不起领导的感谢。”
  “义良,”大舅梅国胜把他拉到一旁,老二国平和老三国华也在,“人太多,地方不够,怎么办?”
  “超了多少?”
  “再加一半,才勉强坐得下。”
  那就是要150桌,“这么多?”
  梅义良想了下,“先从我们自己这边下手,慧慧他们的舅舅舅妈,现在先不上桌,塆里的人,也等晚上,这肯定还不够,我再跟大姐说说,让冯家冲的也等一等,总之,年纪大的,先上桌,关系一般的,也得让他们先坐。”
  这还真是幸福的烦恼,平均算起来,估计镇里三分之二的人家,都有来送礼。
  ……
  一番纷扰后,十一点半,没有安排什么儿女拜寿、领导讲话之类的事,鞭炮一响,准时开席。
  他们家的菜,自然也和一般人家的不同,菜单,都是酒店的大厨拟的,第一道是冷盘,福星高照,也是一个大拼盘;第二道,是金鸡贺寿(脆皮烧鸡);第三道,福寿双全(粉蒸土豆排骨);第四道,万寿延年(土获苓炖龟)……
  上到第八道,福如东海的时候,主桌上的赵书记他们,看着从路边的一辆车上匆匆下来的两个中年人,连忙站起来,“唐秘书长,钱局长。”
  来人是市政府的副秘书长和招商局钱局长。
  “梅叔您好,今天您大寿,周市长中午接到通知要到省里汇报,没办法亲自来,派我来代表他给您祝寿,这是他给你写好的寿联。”
  ……
  冯家冲上桌的人不多,但冯振昌几兄弟,都上了年纪,自然是坐着的,这时,看着梅建中这个大寿的风光,四叔说了一句,“我们的爹娘没这个福气啊!”


第九十一章 因为谁
  就是以梅建中的心境,大寿过成这个样子,也是非常舒心。
  倒回十年前,他不过是乡下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还隐隐有些为养老发愁的老农民,现在过个寿,不但惊动了镇里、县里的领导,连市里的领导都记得,亲自派干部送来了寿联。
  更难得的是,镇里的老百姓都自发来了一大半,这样的待遇,更是让他激动欣喜,就是放眼全国,估计都没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待遇。
  所以,这个寿,他真是过得老怀大慰。
  他很清楚这样的原因,在大家的贺寿声中,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暑假,穿着一条不合身的裤子,泛黄的、上面有破洞,甚至补都没法补的汗衫的外孙,低着头嗫喏跟自己要几块钱买稿纸和寄挂号信时的情形。
  想起爷孙俩提着两个黑色塑料袋,冒着太阳,从镇上往回走的情形……
  自己没留意,但现在想,那会外孙的眼里,应该就满是希望吧!
  自己这一家,冯家冲的那一家,包括镇里今天来贺寿的这么多家,镇里、县里、市里的这些殷勤的领导,都是因为自己的外孙,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和好政绩。
  那会,谁能想得到这个?
  梅建中老怀大慰,儿女们却不轻松,不但要招呼来的那一两桌大小官员,还要招呼好那些暂时还在等的客人,然后安排再开一次席。
  之后,还要招待今天帮忙的村里人和省里酒店临时调来的那些人,等到晚上终于能歇下来喝口茶,已经十一点多。
  梅建中今天精神特别好,这时候也还没睡,对着满屋的后辈,提了一句,“不管是秋萍你们,还是慧慧,你们都要记住,今天这样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这话过年的时候还不好说,今天说,再合适不过。
  慧慧举手,“我知道,是因为平哥。”
  看来梅义良夫妇在家里没少念叨这事。
  梅建中摸了摸小孙子的头,“我是没做你们这么多事,但我知道你们的本事,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你们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老蔡正由两个儿子陪着进来告辞,接了一句,“亲家你这话说得对,我是清楚,比我有本事的人多得多,但他们居然都没我这把老骨头混的好,这都是因为一平的缘故。”
  梅建中起了个头,也没再接着说什么,儿女们都这么大年纪,也都好颜面,为了免得他们太膨胀,有些话是要说,但提点一下就好,不然估计会起反作用。
  “难得上来,不多住几天?”
  “要准备秋交会,我得提前去趟深圳,不过,亲家,等我这次回来,我们俩也好好去转转,去海边,一平那边的酒店不是建好了吗,我们就去那玩,至于家里的这些事,我们操心了这么多年,也该放手了,他们自己应该也能掂量。”
  说这话的时候,老蔡也看了自己两个儿子一眼。
  对嘉盛来说,他们这些人,现在搞不好就会成为阻力。
  ……
  蔡虹真的到冯家冲拿了不少土产,从干辣椒到火腿、各种腊肉,装了满满三大箱子。
  临出门的时候,冯玉萱把车钥匙给她,“舅妈,我跟爸妈说几句话,一会过来。”
  蔡虹一愣,难不成从中秋到现在,这事大姐和姐夫他们提都没提?
  “好的,不急。”
  “爸,妈,”爸妈体谅自己不问,冯玉萱觉得自己应该主动一点,“上次我说带人回家的事,对不起。”
  梅秋萍看着冯振昌。
  冯振昌没看女儿,“这个事,我当时是很生气,这不是小事,怎么好这么儿戏?”
  “不过你妈说得对,发生这样的事,你最难过,我们做父母的,不好再责怪你。”
  “婚姻大事,首先是你的事,鞋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们两个呢,对待你,就像对待你弟弟一样,不干涉,电视里面也都这样演,长辈去干涉儿女的终身大事,结果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
  “但是,不干涉不代表你不用征求我们的意见,你啊,是看起来活泛,有时候其实是个死脑筋。”
  冯振昌的表态,梅秋萍很满意,冯玉萱也很感动。
  “我和你爸的意思,自由恋爱,我们不反对,但是你一个姑娘家,结婚还是要按照我们这里的老规矩来,该做的事,一样不能少。”
  “你可别想着哪天领个人回来,就马上说要跟他结婚,那样的事,你别指望我们会同意。”
  她这些话,其实是帮冯振昌说的,冯振昌听进去了她的意见,她自然也要帮着他。
  夫妻这么多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上一次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你没跟我们细说,那我们就当你自己能把这事处理好。”冯振昌说。
  “如果你处理不好,或者是受了很大委屈,那一定要跟我们说,哪怕是出嫁了以后也一样,只要我们还在,就绝不会让人欺负你。”
  “就是哪一天我们不在,你弟也会做我们做的一样的事。”
  ……
  蔡虹抱着手在车边转圈,看到冯玉萱过来,忙关切的问,“怎么样?你眼睛怎么红了,你爸妈他们骂你了吗?哥和姐他们还真是,你都这么大,他们怎么好这样?”
  她们俩,说是舅妈和外甥女的关系,其实说起来,更像是一对姐妹。
  “没有,”冯玉萱给车打着火,又不急着走,“原来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我爸妈。”
  “哦,怎么说?”
  “他们的性子,变化很大,现在有些像小时候我们羡慕的别人家的爸妈。”
  蔡虹松了一口气,“他们能替你想就好。”
  “不止你爸妈变化大,你几个舅舅和舅妈,变化同样不小,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来的时候,她们几个还有些阴阳怪气的,但这两年回来,再也没有这样的事。”
  “那是因为你碰上了好时候,我可记得以前,她们三个几天一小吵,半个月一大吵的情形,那会外公家里,甚至整个梅家湾,都热闹得很,”冯玉萱说,“所以我们后来越来与不喜欢到外公家去。”
  “我是运气不错,”彩虹点点头,“其实不光你舅他们这边这样,如果我家还是像以前一样租块地方搞个家具作坊,哪怕能存活到现在,我家里也不会消停。”
  “我那个大嫂和二嫂,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二嫂还没进门呢,就和大嫂争这争那的,如果不是我爸后来和一平一起合作,就为我爸妈原来的那套老房子,她们肯定就得打起来。”
  “估计后来再为家具作坊的事,我大哥和二哥也不会好好说。”
  “如果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估计等到我出嫁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有,那那会我们兄妹三个,肯定也是形同陌路。”
  “所以说,这些事,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你家的。”
  “一平。”冯玉萱和她同时说。
  “你在看看这路,这路边的这些房子,房子前的这些车,”蔡虹说,“你原来想得到吗?”
  冯玉萱摇头,“我想,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想。”
  ……
  此时的硅谷,已经是傍晚时分,冯一平还在和佩奇他们讨论上市的准备工作,如果他知道家里这些人的想法,虽然不会骄傲,但多少会有些欣慰。
  虽然离自己的目标还远,但总算已经有了不少改变。


第九十二章 直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