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

第8章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第8章

小说: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瑜正在打量这位老青年打扮的资深武侠爱好者。
  老萧走过来,伸出右手。
  沈瑜急忙与对方握了握手。
  老萧说道:“沈瑜同学,太谢谢你了。今天幸好遇到了你,走走走,到我店里去喝茶说话。”
  老萧看闺女没事儿,热情的邀请沈渔去他店里喝茶。
  沈瑜急忙推辞:“叔叔,我就不过去了,我是和我爸妈一块儿来的,我要赶紧回去。萧峰同学已经跟我说了您店铺的位置,有时间,再过来向您请教。”
  老萧:“这样啊,那行吧!你一定要来啊,叔叔要好好谢谢你。”
  沈瑜说道:“叔叔,您别客气,我先回去了,叔叔再见。”
  萧峰和父亲看着沈瑜离开。
  老肖萧突然对萧峰说:“闺女,我发觉,最近围着你的男生,质量有所提高呀。”
  萧峰知道父亲的性格,顿时也开玩笑的说:“您现在才看出来了?”
  老萧摇头:“以前哪些都是小男生,不懂事儿。今天这位比较稳重,有些本领,好像懂古玩呀,也不像那些小男生,只会围着女生转。”
  萧峰问道:“爸,您怎么知道他懂古玩的?”
  老萧把在市场上看到的事情,对女儿说了一遍。
  萧峰若有所思。


第10章 隐藏的线索
  “你买个箱子做什么?”
  沈承见儿子搬了个木箱回来,急忙追问原因。
  沈瑜说道:“这是樟木箱子,我买来准备装旧书用的,也不贵,几十元钱。”
  沈承叮嘱儿子不要胡乱花钱,便不再过问。
  沈瑜放好箱子,将几本书拿出来,分别为清刻本诗经与明代金刚杵配了个盒子。
  他点开游戏面板,查看金刚杵的详细信息,这件金刚杵的全称应该是,明-永乐-铁洌Ы鹨拦设啤�
  虽然是铁杵,但是,因为这一次购买,游戏给出了法器鉴定初级技能的奖励。
  沈瑜把几样文物收好,腾出书桌,摊开桃源记,开始查找书中的线索。
  翻看一遍,书中并没有夹页一类的线索存在,无奈,他只能开始从头阅读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笔名飘零客。小说出版的时间,距今大概有一百年的时间。
  沈瑜买到的是第一版,印刷的册数约摸五百本。他暗自庆幸,经历一百年的时间,作者也不出名,这本书居然幸运地保存下来。
  这本书的作者,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
  清朝灭亡,一些遗老跑到滨海这座城市居住,期间发生了种种荒诞无稽的事情。作者虚构了一个庄总兵,把没落王孙的荒唐生活,大大讽刺一番。到小说的最后,租界换了主人,桃园不在,大梦方醒。
  沈瑜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读完。
  读完之后,电子提示音响起。
  玩家发现隐藏线索,城市的历史,请玩家寻找城市的过往,用画笔记录城市的变迁,寻找藏在老建筑中的故事。
  任务一,请将桃源记中出现的角色,与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正确对应。要求:寻找十位以上的原型人物。
  任务二:这些人曾经的故居,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用画笔记录十栋老建筑。玩家请注意,老建筑中,是否还有可待发掘的东西?
  呼,沈瑜送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了。
  看明白任务,他很快把小说中的人物列出来。从网上寻找城市档案,通过用谐音、隐喻的办法,把曾经在这座城市居住过的遗老遗少们,和书中的人物一一对应和起来。
  沈瑜手头的一张白纸上,很快就写满了的人名与职务。
  不查不知道,居然有100多名逊清遗老,先后来到滨海蛰居,其中,身份显赫者不乏其人。
  他数了数,查到的人物中,仅副大臣(侍郎)以上者就有20多人,像恭亲王溥伟、内阁协理徐世昌、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军机大臣吴郁生、铁路大臣吕海寰、法部侍郎王垿、京师大学堂监督刘廷琛、两江总督(曾任山东巡抚)周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云贵总督李经羲、两广总督岑春煊等,至于各府、州、县级官员,更是不胜枚举。
  沈瑜把历史中的人,与小说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明确身份的人物,大概有十五人。
  他倒吸了一口气。
  这些人个个身价不菲,他们在滨海留下了多少文物,恐怕很难计算。再联想到手头的任务,对后面要做的事情,更加期待。
  他查阅资料,把这些遗老旧居所在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
  第二天一早,沈瑜背着画箱来到了守成路。
  按照城市志记载,第一个来到滨海的清朝遗老,应该是那桐。
  他很快找到了那桐的旧居。这栋老建筑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一间老字号的钟表眼镜商店。
  他不好意思一直站在商店门外,于是,围着这建筑走了一圈,选了一个好的位置,支开画架,开始完成任务。
  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会有人对他的工作感兴趣。
  沈瑜不在乎这些人的目光。
  这栋老建筑几经变迁,很多地方已经被改动过,通过虚拟地图可以确定,这里面没有什么可以发掘的藏宝。
  两个小时的时间,沈瑜完成了一张水彩画。
  他点开游戏,任务完成度达到了百分之十。
  看看时间还早,他又走向下一处建筑。
  曾经的滨海,华人居住区和洋人居住区泾渭分明。
  清朝的遗老遗少,为了安全,他们的旧居都选在当时的巡捕房周围。建筑的位置相对集中,这也方便沈瑜寻找。
  任务没有时间限制,没有金钱的压力,他安步当车,徜徉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街道上,享受着寻找的过程。走走停停,偶尔买一杯果汁,坐下来休息,让他十分惬意。
  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过去。沈瑜找到了三栋老式建筑,画了几幅水彩画。
  惬意的时光过的很快,三天的时间里,沈瑜一共找到了十二栋老建筑。
  沈瑜在地图上发现,两栋老建筑里面,有几个蓝点闪烁,这意味着,其中有未曾发现的文玩或者书画类的宝贝。但是,这些老建筑皆有归属,他只能望宝兴叹。
  任务完成之后,游戏提示音响起:玩家请注意,探索任务完成。开启第二阶段线索寻找。
  在城市的变迁中,这些老建筑的所属几经变迁,曾经的住户在这里藏了一些东西,你能否将其找出?
  沈瑜看明白任务,觉得十分为难。
  有蓝点存在的老建筑,一共有两栋,想要找出其中的东西,就只能进去查看。老建筑或者是公有产业,或者是私人产业。自己想要进去查看,要么租住,或者干脆买下来。
  沈瑜找到了老建筑周围的几家房产中介,询问老建筑房产信息。
  几个中介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但是他们听到沈瑜提出的要求后,纷纷建议沈瑜,不要考虑购买这些老建筑,因为麻烦重重。
  沈瑜询问的这两栋老建筑,其中一家是公有产权,没有所属信息。另一家倒是私人产权,但是属于几户人家共同持有。
  今年,滨海市临海一线的房价,已经达到均价一万有余,这些老建筑的房价更贵。
  沈瑜算了算,自己目前的资金,只能购买其中的一两间,如果把钱全搭在上面,极有可能造成资金困难。
  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只能暂时把任务停下来,幸好这任务没有期日期限制。
  老建筑的任务,陷入停滞。
  沈瑜准备尽快进行技能升级。
  他数了数个人技能面板中的分类。此时,书画、玉器、漆器、珐琅彩、料器、古籍善本,法器鉴定,七种鉴定技能达到了初级,还差三种就可以把整个鉴定技能进行提升。
  他想了想,自己的资金还是不够,手中的几样文玩,应该找个机会出售。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新的文物。
  沈瑜立刻联系了万利拍卖行在滨海的机构。
  万利在滨海拓展业务,正准备在举行第一场拍卖会。
  沈瑜与对方约定,明天见面。
  第二天。
  沈瑜背着背包,来到银海大厦,站在楼下,用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您好!我姓沈,咱们之前联系过。”
  这时,旁边一个穿着短袖衬衣的年轻人,举着电话走了过来。
  “是沈先生吗,您好,我是彭峰。万利拍卖业务三组的经理。”
  两人握手。
  彭峰说道:“沈先生,最近,我们在一直征集藏品。今天,我们公司的鉴定师,还有本地的几位收藏夹家都来了。如果您的藏品想要上拍,今天是个好机会。”
  沈瑜跟着彭峰,乘坐电梯到了九楼一个大厅。
  大厅被布置成鉴宝场地。
  北面摆了一排桌子,那是专家席位。六位鉴定师,正在品评藏家带来的藏品。
  大厅的另一侧,要送藏品上拍的人,正在排队等待鉴定。
  彭峰安排沈瑜坐下等待,就去忙别的事情。
  沈瑜数了数,自己前面还有七个藏家。
  藏家们带来的东西,如果被鉴定为真品,而且是有拍卖价值的藏品,经双方同意,便可以进入万利拍卖行的夏季拍卖会场。
  沈瑜看向专家席位。
  鉴定师的桌子上,摆着专家的名牌。
  他在专家席里,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人,一位是滨海收藏家协会会长——王问。另一位是文物商店的鉴定师何年,他们估计是被临时请来当鉴定师。
  藏家们带来的物品有真有假,几位专家鉴定的效率很高。
  看到沈瑜走过来,王问与何年同时愣了一下,他们很快想起了沈瑜购买文物的事情。


第11章 不是铜胎,是金胎
  万利拍卖行的鉴定现场。
  专家席中,一位穿传统唐装的老人对沈瑜说:“您好,请坐。您有什么文物要送拍卖呀?”
  桌子上有几位专家的名牌,穿唐装的老者是鉴定组的组长,名叫杨柏。
  沈瑜先拿出了装着诗经的盒子,打开盒盖,推了过去。
  杨老将清代刻本诗经取出查看,又给周围的几个鉴定师轮流看了一遍。杨老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对沈瑜说:“刻本诗经不错,大概是清朝后期,市场上估价大概五百元一本。这一套比较完整,品相略微受损,好在是完整的一套。”
  他用看向身边一位中年人。
  中年人是估价师。他说道:“从近几年的成交记录看,清代刻本诗经,起拍价可以定在在两、三千元左右。
  沈瑜点头说道:“可以。”
  等在一旁经理彭峰急忙说:“沈先生,咱们现在就去签合同。”
  沈瑜说:“不着急,还有。”
  接着,他拿出了金刚杵,摆在了几个鉴定师的面前。
  杨老说:“哦,铜器、法器,这个可是李老师的专长。”
  他看向旁边一个干瘦中年人。
  李老师拿起了铁杵仔细观察。
  他放下铁杵,对沈瑜说:“东西不错,铁洌Ы鹨拦设啤V谱髂甏蟾攀敲鞒砥诘角宄缙诎伞!�
  其他几个人轮流看过铁杵以后,都同意老李的意见。
  沈瑜斩钉截铁的说:“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宫廷供养法器。”
  老李与几个专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收藏者都会认为自己的东西很宝贵,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老李问道:“我们鉴定的时候,都会谨慎的做判断。
  永乐年间的法器很难鉴定,您是怎么判断出,这件法器是永乐年间的法器?”
  沈瑜说:“铁杵的花纹有部分脱落。原本是个缺点,可是脱落之后,露出来铁质工艺,还有洌Ы鹨ㄎ频陌旆ǎ际怯览质逼诘墓ひ仗氐恪�
  明代宫廷法器主要分为铜和铁两种材质。存世量较大的是铜质鎏金法器。另一种就是以铁雕洌Ы鹨ひ盏奶史ㄆ鳌�
  可能是由于铁雕洌Ы鹨ひ辗ㄆ鞯募庸つ讯冉洗蟮脑颍执嬗谑赖拿鞔⑻皲'金银工艺的铁质法器寥寥无几,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款识。
  因此,虽然在史书上屡有对僧人赏赐法器的记载,但是对明代宫廷制作法器的断代,还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
  沈瑜喘了口气,稍作停顿。
  李老师说:“小伙子,你自己也说了,这类法器很难明确断代。”
  沈瑜说道:“绝大多数没有,不代表绝对没有。其实,少量铁雕洌Ы鹨ひ盏姆ㄆ鳎忻魅返挠览帜昕睿虼耍梢缘弊霰曜计鹘卸员龋诤艽蟪潭壬夏芄唤饩鲇览址ㄆ骷ǖ囊晌省�
  这件永乐金刚杵的吞口部分,使用的是洌Ы鹚抗ひ眨炭诘慕呛捅亲佑玫氖卿'金箔工艺,额头部位使用的是洌О朐残谓鹬榈墓ひ眨吭蚴墙孪却蛑仆瓯系男≡步鹌匆欢ǖ乃承虻逛'金片,以达到特别的视觉效果。”
  沈瑜滔滔不绝的说着金刚杵的工艺。被吸引过来人,越来越多。
  刚开始的时候,几位专家觉得这只是沈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