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说一边笑,这顿饭吃的也是挺热闹。
提出问题最多的自然是梁球球和许梅,他们几乎问了无数关于春晚的问题,梁凉一边吃饭一边回答他们的问题,讲春晚排练时的各种逸事。
这饭也就吃了一个多小时。
吃完晚饭,梁风把梁凉叫到了他的房间,从一个带锁的抽屉拿出了一个账本,要把这几个月生产吉他的情况像梁凉汇报一下。
这几个月的时间,他领导下的小工厂一共生产出了六千七百把吉他,实现销售额一百七十多万,实现利润六十多万。
扣除掉人工电费利税,还实现了四十万的纯利。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一把加工好的吉他出厂可以赚八十块钱左右的利润,百分之三十的利润率是相当高的。
梁凉还以为这个小企业能赚个十万八万就了不起了,没想到还大大超额完成了任务。
“老弟!干的不错!房后我买的那些木材还有多少?”
“大概还有三分之一,多说可以用三个月。”
“这就行了,木材我已经都买好了,只是因为咱们这个院子还没收拾完,没拉回来。等院子收拾好,这些木料拉回来,够你用好几年的。”
“那些不都是湿木料吗?”
“只能靠烘干了,没别的办法,当然也会流出一部分加工好码成垛,让它进行自然风干,等过个十年八年再用。”
梁凉拿着手电来到屋后,看看那些自己在木材市场搜刮来的那些陈年木料。
这些木料有超过一半已经被加工出去了,剩下的就静静地堆放在这里。
梁凉家三个邻居家老爷们就负责这个场子的看护工作,每人每月有二百多块钱的进账。
晚上这里有两个人打更,今晚上许梅的父亲和关岭三叔在这里值班。
在北面的背风山坡上,挖出了一个山洞,里面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他们就在这里面值班。
这是谁想出的馊招?
推开厚重的门帘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想不到这个山洞里的温度大大出乎凉凉的预料。
山洞里有火炕和火炉,烧的不是煤炭,而是做吉他剩下来的那些边角料,这些边角料有很多,足够他们冬季取暖了。
烧这些边角料的好处是不用担心煤气中毒。
山洞里还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晚上在这里值班一点都不寂寞。
梁凉在山洞里和老许关岭扯了一阵闲篇,然后回家,翻过前面老大队院子的院墙,来到了自己这个还未收拾竣工的场院。
院子里一共竖着两个杆子,点着两盏白炽灯,虽然不能说把这个院子照得亮如白昼,但是也能看清这个院子里的轮廓了。那种二层小楼已经封顶,门窗也都安装上了,欠缺的就是里边还没有收拾完。
这个院子里原先的那些老房子,倒是收拾完了。
地面也硬化了一半左右。
正月十五以后,瓦匠们就会来进行最后的收拾,到三月份怎么也交工了。
在这院子里转了一圈后,梁凉就进了下面的小店,他的突然出现,让小店里不少人感到惊讶。
下一秒就呼啦啦的围了上来。
梁凉就只好把晚饭时在家里饭桌上讲给家人听的那些春晚故事又说了一遍。
在家乡,梁凉身心非常的平和,白天在家里和父母邻居们聊聊天,晚上到小店里打打小麻将,他身上没有一点明星的气质,就和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样。
正月初三这天,梁凉还去高兴家串了个门。
梁凉上了春晚,音呐河乐队也上了春晚,不过他们上的是崖河市春晚。
崖河市春晚是腊月二十七录制的,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在是电视台进行了播放。
音呐河乐队在市春晚上演唱了两首歌曲《收获》和《咱们村里的人》。
从去年获得崖河市首届农民歌手大赛的冠军,到今年上了市春晚。
音呐河乐队的名声在崖河市如日中天。
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他们家下了不少演出任务,从初六到初十没有一天是清闲的。
出场费也大幅的上涨,演一场五百元。
因此,梁凉到高兴家的时候,音呐河乐队正在他家排练。
中午高兴留他吃饭,在饭桌上梁凉说起了他们那张年前录制却没有发行的专辑。
年前太平洋公司要发行的专辑比较多,所以音呐河乐队的这张专辑就被压到年后发行,陈笑旗说三月一号发售。
对于这张专辑什么时候发行,高兴心里还是有些焦急的,主要是不知道确切的消息。
他们这张专辑到底能不能发售?
现在有了确切的消息,他心里的交集也就烟消云散了,什么时候发售对他来说关系不大,3月1号发售和5月1号发售在他看来没什么区别。
高兴家他来过了,秦纹菊家自然也是要去看看的。
虽然在电话里已经拜过年了,但电话里拜年显得不是很隆重,总感觉像敷衍一样,还是见面说祝福的话才是那么回事儿。
还有梁凉要看看秦纹菊弄来的那些木材。
于是,初五上午,在秦纹菊东方实业的办公室,梁凉和秦纹菊四目相对,唯有泪千…
这是胡扯了,四目相对不假,但绝对没有泪千行,却有笑两行。
“菊姐!我怎么感觉你这个年过的年轻了,年轻了四五十岁。”
“呸!就知道你没啥好话,总共我也没有四五十岁,难道还活回去了?好像不对,你这话是不是讽刺我老了?”
“你们女人就这样不好,我就是开个玩笑,你就能联想出十万字的内容,不当作家可惜了。”
“都混到春晚了,现在是不是牛笔了?”
“牛笔啥呀?我还以前那个熊样吗!”
梁凉还真没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好像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第485章 邀请罗鳞加盟
秦纹菊除了她的东方实业外,又在城南租下了一大片地,四周垒上了高高的石头墙,里面堆满了一垛一垛山一样的木材。
梁凉看到这些木材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这些木材投资了多少钱呀?”
“也不多!五百万吧!”
到底是有钱人,把500万说的像500块一样轻松。
“我要的那些木料在哪?”
秦纹菊开车来到了这个,木材堆放场的东南角。
这个角落的木材都是你要的。
“我去!这么多!”
堆在这里的木材大概有七八个品种,每一个木材垛的高度都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这些木材多少钱?”
“成本价夜有50万来。”
“那我给你60万行不?怎么你得赚点,不然你男朋友揍你怎么办?”
秦纹菊哈哈笑:“你这些木料什么时候拿走?你老占着我的地方可不是个事儿。”
“你这就不对了,怎么说我也是你一个大主顾,我这钱还没交呢你就开始往外撵我走了。”
“春天的时候我还有几十车皮的木头要来,我哪有地方放?”
“我的木料最晚不会超过三月中旬我就拿走,这回总可以了吧?实在不行我付你保管费不就完了吗!”
“你觉得我会么吗?”
“你不要那是你的事情,起码我是给了。”
“你这意思我不要好像也不对呗?”
“本来就不对,该要的不要,你是不是傻?”
秦纹菊咯咯笑。
“今年结婚不?再不结婚,别说儿子连孙子都耽误了。”
“现在还不知道,有可能也可能没可能。”
这话基本上就等于没说。
关于秦纹菊感情方面的问题,梁凉没有深入询问,他担心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话头一转就转到了乐队方面。
“红崖乐队现在怎么样?”
“他们当然混的好了,在崖河他们现在就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大,走到哪里都有不少人跟在他们后面狐假虎威。”
“不少人!崖河现在有多少人玩摇滚?”
“你猜一下!”
“百八十人?”
这个群体应该是肯定有的。
“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再猜!”
“五六百人?”
“起码也有这两倍。”
有上千人的规模了?这是不是有点扯了?
这个数字让梁凉有些吃惊。
“你是不知道,咱们崖河现在有几十只小乐队,不过都没闯出什么名堂,技术都很一般,有时间你回来指点他们一下。”
有时间的话梁凉当然会指点他们,家乡的乐队自然要鼎力支持。
木料有了保障,自己的吉他生产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梁凉的实业原定初八开始营业,他原本应该初七去连湾市,但是初六这天中午他就出现在海运歌舞厅。
无他,邢成虎打来电话,说有一个叫罗鳞的人来到了连湾市,指名要找他。
当梁凉听到罗鳞这个名字还有一刹那的恍惚,不过很快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马不停蹄地就赶回了连湾市。
罗鳞现在离开海南好像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但是他跑到连湾来这就有些离谱了。
他应该去的地方是乌鲁木齐才对。
“罗哥!嫂子过年好!看到你们我是打心眼里高兴,你们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
罗鳞和他女友就住在离海运歌舞厅不远的一个小招待所。
梁凉赶到连湾后,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接到了歌舞厅,带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竟然混进春晚了,就过来看看。”
“没这么简单吧?海南那边不景气了吗?”
“别提了!海南的房地产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就不太行了,不少搞房地产的老板都跑了,没跑的也几乎都破产了,歌舞厅没有这些人支撑也就没什么前途了,早晚我们都会离开,原来是准备等到三四月份再离开,现在只是提前了几天而已。”
海南的房地产不景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梁凉不是很清楚。
他又不是干房地产的,哪里会知道其中的道道。
九五年海南的房地产业确实是出了问题,连带着一向发达的娱乐业也遭受了重创。
在那里混饭吃的歌手乐手们纷纷离去,那里再次变成了一个文化荒漠。
“现在有什么打算没有?”
“我们就是到你这里来看看,然后准备回家一趟,我们也有两年没回过家了。”
“要不你就留下来得了,我这里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
罗鳞若是留下自然是件好事,梁凉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名扬全国。
“等我回家看看再说吧!小玫想让我到乌鲁木齐去发展。”
罗鳞去乌鲁木齐就等于鱼儿回了大海,鸟儿飞向了天空,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去乌鲁木齐发展也不错,新江的地方音乐很有特色,你在那里把它们发扬光大也是件好事,不过既然来了就别急着走,在这里多玩几天,让我进一下东道主的责任。”
对梁凉的这个要求,罗鳞倒是没有反对。
梁凉就带着罗鳞和他的女友参观了自己的实业。
罗鳞对梁凉现在发展出这么多实体佩服的五体投地。
尤其看到梁凉竟然还建了一个自己的录音棚,罗更是吃惊不小。
“想不到你还自己建了个录音棚,了不起呀!”
“我今年准备开个音像公司,当然要有录音棚了,你要是想出个曲子找不到好录音棚的话,就到我这里来录。”
“如果我真去了乌鲁木齐,跑到你这里来录歌可就太远了,嗯!你要开音像公司?”
“是啊!有没有兴趣在我的公司里签约?”
“啊!你这是准备自己当老板了?”
“当老板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有才华的青年却没有机会走上更大的舞台,我这算是给他们搭个桥,希望他们能借助这个桥走到更高的地方。”
罗鳞长叹一声:“你这个想法非常好,确实有很多有才华的音乐人,却没有往上发展的途径,真的希望你的这个公司能办下来。你如果真办了影像公司,我会考虑签约你的公司的。”
如果罗鳞能签约他的公司,也许他应该早出名两年。
第486章 韩陲的事务所
初六上班的刘文,做出了两个大胆的决定,蓝鲨乐队的《疯狂》再版三百万本,九四红矗质屏ρ莩嶙ḿ僭霾沽桨偻虮尽�
他到底没敢把《疯狂》专辑再版数量干到五百万,不过三百万到再版在太平洋也是有不少人反对的。
原因是太冒险了,一下三百万本的出货量,万一无法消化掉,就会造成大量的积压。
刘文顶住了压力,继续执行自己的这个看似有些疯狂的计划。
等工厂里把产品加工出来,无数的商贩们像红了眼一样聚集在音像产品批发市场里,把这些专辑一车一车地运往四面八方。
也就是刚到正月十五,这些专辑就被消化掉了三分之二。
从过年开始就弥漫在空气中的这两张专辑的声音又浓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