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

第413章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第413章

小说: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就是父母非要她嫁给官员、有钱人。
  有抗争,有无奈。
  歌声同样表达了剧情和心态。
  直到兵荒马乱的局面中,跟着父母还有未婚夫一起登上“太平轮”……
  荆小强扮演的小混混,也靠着跟人打赌赢下船票,在最后一刻惊险跳上轮船!
  第二幕剧就在船上了。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轮船甲板之上有钱人舱位门边的少女,注意到了恣意妄为、潇洒自在的少年郎。
  哪怕住在甲板下的封闭船舱里,男主角脸上却没有半点苦难,随时带着欢笑跟洒脱。
  和那些舱室里随时都在算计、权衡的有钱人、官员们形成巨大对比。
  于是愈发感到窒息的女主角走到甲板上,郁闷的歌唱抒发情绪,却被偷跑到甲板上的男主角勾搭上。
  站在用工业风扇吹起来飞扬发丝的“船头”,抱着女主角的荆小强唱起中文版的《我心永恒》!
  已经穿着华丽裙装的女主角,对着浩瀚的黄昏大海张开双臂……
  全靠荆小强的歌声,在场景拉胯的现实条件下,硬生生的营造出了苍茫辽阔的空间感。
  更有一种史诗般的瑰丽!
  “我的心将与你相随
  你要你伴随着我
  我便会勇敢起来,不惧任何险阻
  我的心必将永恒……”
  为什么歌剧院大多都是一千多人席位。
  就是得保证脱麦演出。
  以前的老剧院、戏院都没有麦克风,所以唱戏的声腔就是硬条件。
  现在荆小强确实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演唱功底和爆棚的天赋。
  观众们都忘了批判这是逃婚或者外遇,只会觉得这是在寻求恋爱自由。
  更相信了爱情的美好!
  这首让人震撼的歌曲唱完,男主角带着姑娘到甲板下的穷人世界去穷开心。
  更是歌舞连场……
  杜若兰、潘云燕演过前面的富家子女,又要改头换面来唱跳穷人姑娘。
  忙死了。
  但歌舞剧的特点就在这里彰显无遗。
  原本汪茜这样的舞蹈表演,往往需要观众去揣测、去解读表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可在歌舞剧里,无论是歌声还是台词,都能轻易的让叙事表达清晰。
  观众不需要那么高的艺术鉴赏力,歌舞好看,热闹感动就很容易被吸引进去。
  这一连串的欢歌笑语,更是让人觉得世间无限美好。
  故意淡化的时代背景、甚至贪婪超载、亡命逃离的元素都进一步降低。
  真正做到了主题简单,形式及其花哨。
  连专门赶回来的《太平轮》剧组成员都看得频频点头。
  歌舞剧把这场娱乐性表达得更加明晰。
  可好景不长,夜幕降临后的轮船相撞翻覆!
  这时候舞台剧的短板就出现了,特别是这种没有机械化舞台跟先进声光设备的老旧现场,只能靠演员自身体现灾难场景。
  荆小强还是有丰富的经验,鞋底可以通过暗藏的挂钩固定在地面,所有人都能在“不停颠簸”的船舱甲板上,齐刷刷的如同稻子一边倒,又翻向另一边,还时不时有人脱钩“滚翻”惨叫掉落海面!
  在舞台本身不能提供更多特技的前提下,尽可能用舞台背景和肢体语言表现灾难中的弱小无助。
  还有面临灾难的时候,那些抢着想争夺救生艇的“上等人”,那些把生存机会留给妻儿的男子汉,那些声嘶力竭哀求给个救生艇座位的妇孺。
  人性的多样性,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乔恩和导演他们看得聚精会神。
  这就等于是用歌舞剧的形式给他们展现电影表现的冲击力。
  前面的爱情越美好,这时候的灾难就越惨烈。
  巨大的反差中,什么才是最能触动观众的细节?
  哪怕荆小强已经尽可能还原《泰坦尼克》剧本,但不同的演员、导演、摄像师演绎出来的画面肯定相距甚远。
  而舞台剧没有镜头取景一说,更加真实的就仿佛在旁边演绎灾难发生。
  现场观众都动容了,纷纷露出投入又叹为观止的表情,座椅扶手都抓紧了!
  有些后来的现代化剧院,是可以提供这种4D座椅动态效果的。
  但现在只能靠表演功底。
  男主角市井出身的特点,擅长求生的本能,让他放弃百分之几的救生艇争抢,而是早早的砸开门板和救生衣,跟女主一起,你跳我跳!
  早早的就把女主推上门板漂浮在水面,观众们都感觉松了一大口气。
  激烈的掌声都情不自禁了。
  可承受不起两个人的门板在浮沉,男主还要使劲把门板推着远离正在沉没的船体,免得被水浪卷进海底。
  拼命努力的争取生存机会给女主。
  在这个生命攸关的时候,财富、权势什么都不重要,刚刚认识不过几小时的两个男女,却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为对方争取生存下来的可能性。
  最后已经冻得发抖的男主角,艰难的扒拉在门板边,挤出笑容哼唱那首《我心永恒》的时候。
  现场哭声一大片!
  这部被誉为催泪圣经,卫生纸杀手的经典商业片,哪怕改头换面成了歌舞剧,依旧轻而易举的感动了全场!
  最后男主角沉入海底,背景却唱起《当你老了》!
  这首今年年初已经在春晚上让全国人民熟悉的歌曲,原来是用在歌舞剧的这个末尾。
  女主角已经垂垂老矣,佝偻着走在沙滩上,眺望茫茫的海面,脸上却带着笑。
  原来那份爱情从未远离过。
  剧终。
  真实全场都忍不住起立鼓掌!
  连成老太这样的人物,都忍不住偷偷的印了印眼角的泪痕。
  谁没年轻过,谁没爱恋过。
  这样荡气回肠的爱情,一生都不会忘怀。
  曹菲眼泪流得比较多,一贯冷着脸的成玉玲也好不了多少,还给加盟商分享了手绢。
  周晴云就满意得不得了,小声给旁边成老太表扬:“侬晓得伐,小强当导师咧……”
  这部歌舞剧里面的歌曲,必然会成为荆小强在音乐学院通俗歌唱专业的范本。
  太打动人心了。
  陆曦则跟她妈坐在不起眼的侧面,眼泪花花的又好奇:“小强这个剧本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呀?太感人了……”
  安宁他们是一脸严肃的相互交流,歌舞剧的特点和电影区别在哪,我们又要做到哪些强项。
  正在拍摄的他们感触良多。
  《转角遇见你》基本上已经杀青,陈丹尼他们看得就有点卧槽。
  知道《太平轮》投资高很多倍,电影也是要面向全球院线的大投入。
  但真正看了歌舞剧讲述的这个故事,才发现比他们那笔友之间的小情小爱,《情归沪海》这样的温馨小浪漫,深刻震撼太多太多!
  只有常丹琳突然想到个问题:“这个歌舞剧会不会算是提前剧透了电影,影响到未来电影的观看?”
  安宁楞了楞,非常坚定的摇头:“不会,我相信他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她现在对荆小强已经有点盲目崇拜了。


第563章、倒也正常
  荆小强考虑个屁呀。
  这部戏就是成全汪茜的。
  穆春雷挂了个编剧的名儿,但实际上梗概都是荆小强做的,只是对白、用辞之类穆春雷更老道。
  现在他陪着领导们别提多满意了。
  最后这部剧肯定只会在沪海以及戏剧界小范围演出,跟电影市场没得比。
  特别是《太平轮》想的主攻国际院线市场。
  荆小强反正要协助龙哥、杰哥的电影进入北美市场。
  他们又分别在张罗欧洲、东南亚及日韩市场,大家就一起合力把三部电影交叉推广全球。
  那才是大生意。
  所以荆小强陪着汪茜,带了全体演员出来谢幕两次,当然也得了一众领导的慰问。
  更有沪海现在能找到的所有媒体都围上来热情采访。
  但这种新闻场面嘛,比HK差一大截,比焦盆再差一截,比薪乡市那就差好大一截了。
  荆小强脸皮厚,让汪茜去单独接受袁嘉带领的沪海电视台采访,自己面对《音乐报》记者,就是唱片公司那个接热线电话的妹子,按照早就拟好的稿子极限拉扯。
  他还瞧不起沪海电视转播塔能覆盖的那点范围。
  但这绝对不妨碍汪茜一剧成名!
  重点还是这部歌舞剧充满了沪海风情。
  汪茜那个开场旗袍的造型太惊艳了!
  看似普通的淡蓝色竹布旗袍,是荆小强找丁师傅那边特意量身定做,开衩和下摆长度都有很大的讲究。
  92年啊。
  舞厅才放开几年,满街的穿着打扮百分之九十还是灰扑扑,陆曦两年前那个露出长腿的短裙已经非常惊艳了。
  荆小强帮航空公司设计的那套制服就是旗袍裙,裙摆都在膝盖以下更是不开叉。
  这条充满弄堂风情的旗袍,随着电视台新闻这么一播放,整个沪海的时尚风潮都打开来!
  加上荆小强给汪茜设计的妆容,超前起码十五年。
  九十年代初,整个亚洲地区的妆容都还偏重,包括陈薇羽她们这拨儿港姐不是眼影偏暗就是脸色粉重。
  荆小强却利用进口化妆品跟自家护肤品结合,推出了无痕妆容。
  把汪茜原本就比较偏淡的气质承托得高贵典雅。
  再有那个充满沪海气息的精致卷发造型,整齐紧密的头顶直发跟过耳以后的卷发结合起来。
  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据说第二天整个沪海的理发店都有姑娘上门简单粗暴:“侬不要管啦,就是昨天晚上新闻里那个跳舞演员的卷发……”
  然后到处都是似像非像的这种卷发,无论长短都在强行上。
  胆子大的一定配旗袍,没有就只能在发型上表达自己对潮流的跟随。
  连陆曦大清早的都揪住荆小小强难得灵魂发问:“为什么你从来没有给我做过这个发型?你是不是更喜欢她?!”
  荆小强瑟瑟发抖:“哪有,发型要结合脸型跟气质的,你的妆容不是我设计的嘛……”
  陆曦不管:“那就是我没她有气质了?”
  荆小强腹诽,是的!
  但人质在手没敢抗争,还是帮忙打理出来,让陆曦得意洋洋的午后休息时,在苏京路带着儿子和跟班们走了好几圈……
  可显摆了。
  成玉玲没这么粗暴,但是也艰难的撑着大肚子,把自己衣柜的几条旗袍翻来覆去的看。
  穿不了呀。
  荆小强赶紧主动给发型先做上。
  他这几天真的就成了托尼老师,不是在做头发,就是在做头发的路上,干脆把打理头发那套东西随身带吧。
  曹菲终于心满意足的顶着新发型,穿着旗袍回HK去了,她的主战场还是在HK,那边也更享受生活。
  但内地收入却都交给了荆小强来打理,她老哥只能操心HK的资产,因为明显荆小强这方面能力强太多了。
  就这么一个发型、装扮。
  都能随着后面的画报彩照曝光传播到全国。
  形成一股强烈的“茜茜装”潮流!
  本来沪海就有全国唯二的影视文艺方面画报,汪茜有生以来第一次上了封面。
  不过本来是邀请她一个人拍,她却一定要捎上荆小强。
  别人可能都觉得她是想蹭强风,可连潘云燕最后拿了画报封面看都疑惑:“我咋觉得像那个结婚照咧?!”
  一身旗袍,优雅卷发的汪茜坐在成叔暂借的太师椅上,荆小强扶着她的肩头,穿着定制礼服站身后。
  用后世的说法,就是CP感极其强烈。
  因为两人几乎带着如出一辙的淡然笑意,而且那种肢体上相互熟悉的交融感很强烈。
  不懂肢体语言的绝大多数人,看了就是会有夫妻之间才会有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最后汪茜轻轻把一只手盖在自己肩头的指尖上。
  美极了。
  哪怕不知道这出歌舞剧,也顺着荆小强立刻翻封面介绍,歌舞剧都不重要,哦哦哦,这个女演员叫汪茜。
  “就是那个叫汪茜的发型呀,早知道我把阅览室的画报借出来了!”
  “茜茜头嘛,要是能做件她那样的旗袍就好了。”
  “也可以叫茜茜旗袍哦……”
  后来有评价,这条旗袍跟发型的组合,彻底引燃了改开之后全国城镇妇女对时装的渴望。
  整个社会舆论从之前大家都千篇一律穿着相同类似的衣裳,稍微花枝招展就会被非议作风问题,风骚之类词语一拥而上的局面,开始正大光明的向往美丽!
  也许汪茜没有那么娇媚的淡雅之美,让人看不到半点欲望的勾搭。
  压抑多少年的对美渴望,借着这次无可挑剔的美丽,也是超越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清新文雅美丽,一下就全国井喷。
  总之顺着蒋桂章、广告公司等各种联系方式,找到汪茜这边来拍广告照、发型照的厂家、报社、杂志社、印刷公司多得不得了。
  汪茜都淡淡的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