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俊峰一边上色一边解释道。
查尔斯点了点头,微微点了点头。
心中对于文物修补师这种职业产生了一丝敬佩!
为了还原文物本来的颜色,任何一个步骤都是按照原本的制作方法来做。
这就需要文物修补师在面对不同的器具的时候,都有不同的修补知识。
不知不觉间查尔斯似乎对这种看似枯燥的修补工作已经有些上瘾了。
画面一转,来到了镶嵌组的部门。
此时镶嵌组的人都聚集在一个柜子一样器物面前。
“根据那个文物的槽,然后去进行一个镶嵌,现在都把它雕刻好之后,然后给它沾上。”
孔菊面对镜头说道。
一个造型古朴的华国木柜子。
上面却镶满了外国人的形象。
这是唯一一款古时有但现今没有的纹饰。
它的名字叫。
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箱柜。
番人是华国古代对外国人或者外来民族的泛称。
在明清鼎盛时期,要接受许多番邦的朝贡。
朝贡有着严格的利益程序,包括跪拜的动作、站立的姿态,进退路线等。
接受朝贡后,朝廷通常会回赐丝织品、瓷器、金银等。
回赐的礼物价值远超过贡品。
彰显大国风范,这时就出现了番人进宝图的纹饰。
反应当时的社会风情。
名国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和国际形式的变化,不再有番邦朝贡。
这种纹饰便不再使用了。
看着画面里面的顶香柜。
查尔斯两眼放光。
从形状上来看,与传统的木制柜子别无区别。
但是精致在于,在柜子的表面有许多花纹图案。
这些图案不是简单的工笔刻画。
而是用一个个琉璃贝壳雕刻而成,将其镶嵌在柜子表面。
有骑马的将军,也有嬉戏的孩童。
有肃穆的宫女,也有霸气的权贵。
琉璃的质地配上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整个柜子表面流光溢彩。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历经岁月,有许多人物的已经脱离。
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凹槽。
但即使是这样,查尔斯依旧是爱不释手。
足足暂停了好几分钟。
瞪大着眼睛看着画面中的顶箱柜。
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说,这是比金钱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
。。。。。。
镶嵌工艺是把珠宝玉石材料,同木器、漆器、金属器物相结合。
附着于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缺失的部分用什么材料,图案、色彩才能够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是镶嵌组这群年轻人遇到的最大困难。
作为屈峰在首都美术学院的师妹,孔菊却比屈峰更早来到首都博物馆。
大家更喜欢叫她孔姐或者孔孔。
“如果刻这么宽的话,那肯定是多了。”
孔菊手指比划着柜子表面一个拇指大小的缺口,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跟漆器组一样,镶嵌组的老师傅都已经退休。
全靠这群年轻人延续和发展着首都博物馆的百宝镶嵌修复工艺。
文物修复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需要恒心以及细心。
不同的组室之间都有各自的难题。
要说整个首都博物馆唯一有特点的组室便是纺织品修复部门。
查尔斯一愣。
纺织品。。。。修复?
纺织品都是丝线制造的,断了或者损坏了基本上就废了。
这种东西怎么修复啊?
查尔斯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巨大的好奇心,查尔斯继续看下去。
。。。。。。
纺织品修复部门成立的比较晚。
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女性。
“不能化妆,不能喷香水,不能做指甲,不能摸粉底。”
“这个天气也不能开空调。”
几个女性嬉笑的面对镜头说道。
他们谈论的是女性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会遇到的问题。
首都博物馆在继承传统修复工艺的同时。
也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纺织品修复过程中,需要现代仪器的分析。
正在吐槽不能开空调的是陈阳。
从首都戏曲学院戏曲服饰专业毕业之后便进入了首都博物馆工作。
“你看啊,这个水要斜着到下去。”
陈阳一边做一边执导着新来的职员。
此刻她手中操作的是。
清洗宫灯穗。
小心翼翼的手法,以及沾水的刷子反复轻柔的刷着灯穗表面。
让沉积的灰尘和污垢顺着水流流下来。
“这是长春宫上面的宫灯,到时候90周年庆典要展览的。”
陈阳面对镜头说道。
或许游览首都博物馆的游客也没有想到过。
悬挂在他们头顶上的灯穗也是这样被反复修复和清洗的。
查尔斯深吸了一口气。
文物的修复常常点化在细微之处。
一边配合这群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同时。
一边也在心中犯嘀咕。
这么好的纪录片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
从来只看见过文物的介绍的纪录片。
想着要文物修补的类型。
是罕见中的罕见了。
摇了摇头,查尔斯继续看了下去。
画面一转又来到了“邦邦邦”的房间内。
谢杨帆已经把木雕佛像的手指修复好啦。
现在正在和自己的师父修复腰带的部分。
“这个东西叫做鱼鳔胶,我们在木器的粘合上面都用这种胶。”
谢杨帆面对着镜头。
指着自己面前一个正在熬煮的白色小锅子说道。
白色粘稠的质地,需要火焰的加工才能做成。
这是一种沿用千年的胶水。
用鱼鳔作为材料,通过特殊的熬制才能够获得。
在漆器室。
瑟的修补也进入到了关键的时刻。
荣俊峰端着一碗黑乎乎的东西来到室外。
漆器室工作的人除了要忍受一些过敏的危险之外。
还要忍受难闻的味道。
容俊峰端着的这一碗是猪血。
猪血料是古建筑和漆器工艺中的传统材料。
它的强度比用大漆做的灰胎低一些。
但是便宜,可以大量使用。
做灰胎的时候,如果全刮漆的话成本太高。
鱼鳔胶、猪血料这些都是查尔斯这个西方人从未见过的修补材料。
鱼鳔能做胶?
猪血能做料?
查尔斯脑海中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当他看见用鱼鳔做的胶把木器沾合的不见一丝缝隙。
以及猪血料涂抹在那件乐器“瑟”上面与原来的颜色一模一样的时候。
查尔斯彻底瞪大了眼睛。
这种古老的东方智慧彻底震撼了它。
纺织品修复的同事们换了一个大一点宫殿工作。
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修复那扇“百寿图”。
“在这里工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像我们学艺术类的在学校学习的是创造性思维,但是在这里就一点都不能有。”
陈阳头也不抬的说道。
此时她正在仔细的擦拭着手中的一个寿字。
说到最后,对着镜头露出一个笑容。
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年轻人进入首都博物馆工作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
首都博物馆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工作场所。
临近首都博物馆90周年的庆典。
各个组室之间所修复的文物都陆陆续续的运往了各自的展厅。
最近几年首都博物馆每年吸收应届毕业生四五十名。
未来几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五年后,随着老员工慢慢退休。
首都博物馆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将会被替换为新鲜血液。
包括屈峰、孔菊、容俊峰、陈阳在内。
这个日益壮大的年轻人队伍,将真正决定着首都博物馆的未来。
修复好的文物被运送了出去。
木器组的屈峰有了难得的闲暇时光。
坐在窗台前,手中拿着一个小木头和一把小刻刀。
正在雕刻一个小的佛头。
在这诺达的宫墙之内,如何排遣寂寞也是一门学问。
从摆在窗台上的各种木制小雕刻作品来看。
屈峰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
面对着镜头,屈峰露出一张侧脸。
“每个人对佛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佛要么奸笑要么愁眉苦脸的。”
“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这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够刻出那种纯净的,神秘的微笑那是最难的。”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我们从过去最早说玉有六德,已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
“但是华国人就能够从上面看出德行来,所以华国人做一把椅子就跟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一个人的品格来要求。”
“华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古代首都博物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把自身融入到里面去,人在这世上来了一趟,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这世界上留点啥。”
“很多人认为文物修复者把文物修复好了,他就有价值,其实不是这个简单的一个方面,在修复的过程中,它跟文物的交流。”
“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里面了,文物是死的,但是文物修复者留在上面的东西是活的,带带传承的。”
话音最后,屈峰面对镜头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同时伴随着这个微笑,片尾曲也开始出现。
本集结束!
第两百八十九章:徐文的大逆转!
吉尔坐在电脑前,检查着邮件。
作为历史专业的教授,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就跟对待历史一样严谨认真。
在周末之前,他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
要写一篇和历史相关的小论文。
可以不用写出具体的细节,但是要能够看出一些有研究性的方向。
为此他还特地设置了一个奖金制度。
能够在这一次作品里面拿到最高分的同学。
他将私人出资,给这位同学来一场历史研学之旅。
而今天就是作业的截止日期。
为此他也是提前开始检查作业情况。
打开邮件,吉尔一个个的看过去。
鼻梁上挂的老花眼镜不会让他老眼昏花。
人虽然年迈,但是眼神却极好。
面对一些学生论文中的错误,总是一阵见血的指出来。
手中拿着触屏笔,看见不对的地方就画上一个圈。
同时给出评分。
B、B…。。。。。
连续三四篇小论文检查过去,吉尔没有看见让他眼前一亮的作业。
此时他看到了一篇新的论文。
《论华国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的技术探讨》
嗯?!
新颖的标题让吉尔来了兴趣。
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吉尔很满意这篇论文。
于是给了他一个A。
看了一眼名字。
查尔斯。
吉尔有些意外,在他眼中查尔斯这个学生不是属于那种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
但是他既然能够这样优秀的论文,吉尔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好评价。
不出意外,查尔斯或许能够拿到这一次的研学基金。
给查尔斯评价完之后,吉尔翻到了下一篇论文。
《华国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修复探讨》
嗯?
吉尔一愣。
又是一篇华国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修复?
为什么方向一样?
吉尔看都不看直接翻到了下一篇。
《华国文物。。。。》
再翻。
《文物修复华国。。。。》
再翻。
《各种文物修复。。。。》
。。。。
越往后翻,吉尔的脸色就越难看。
一直看到最后,吉尔看见了二十几篇的和华国首都博物馆有关的论文了!
看了一眼论文的具体内容之后。
吉尔更加生气了,除了标题不一样之外。
所有的论文都是围绕。
木器修复、漆器修复、纺织品修复等等几个方向来的。
甚至是列出的资料都一模一样!
所有论文里面都有一个在东方工作的叫做屈峰的年轻人!
也都有一种神奇的胶水叫做鱼鳔胶。
更有一种名叫猪血料的调料!
这不是抄袭是什么!
吉尔气愤不已,他一定要查出来到底谁才是原创者。
至于剩下的全部都给D!!
吉尔直接打开了群聊,艾特了所有人。
“我很生气!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你们没有严谨性,居然抄袭!抄袭的人数居然达到了20几人!”
“其实还有很多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这一次凡是涉及到华国首都博物馆的学生成绩都不合格!!”
吉尔这番话一下子把整个群都炸醒了。
所有学生一脸迷糊。
“@吉尔,教授,我的论文是自己写的啊,为什么我是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