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返人生-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年一本正经的打断道:“你是说大桥还是吉泽老师?”
“啊,什么?”
由于方年的语气过于正经,以至于李子镜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
接着才双手竖起大拇指:“牛。”
“有空交换一下资源啊。”李子镜又压低声音道,说话间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方年斜乜了眼李子镜:“你原来是这种人,我可不看。”
“啊这。”李子镜又愣住了,“那”
完全就不是方年对手的他,感觉自己败得好惨。
最后只好啧啧称奇:“真是看不出来,你居然懂这么多。”
方年挥挥手,满不在乎地说:“都是浮云,一点小皮毛。”
李子镜摆明了不信。
两人一回到社团,就有人说起了这件事。
“子镜,怎么样啊今天,有没有什么收获。”
男生们则凑了过来,压低声音嘿嘿呵呵的讨论起来。
“”
方年一句话就把自己摘了出来:“子镜特地都加了好友。”
然后退出讨论。
见状,一旁的女生们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
“我就说方年不会跟他们同流合污。”
“你看,连好友都不加。”
“真的,太帅了!”
“”
不过,从这天开始,方年跟李子镜,以及陆续加入的其他男理事,把复旦本部跑了个遍。
为前沿社团的正式招新工作做足了准备。
每到一个系或者一个学院,方年总是最受欢迎的。
只不过令参与意向会的年轻姑娘们遗憾的是,方年每次都很正经的将事务推给了李子镜以及其他理事。
可以说是很完美的配搭了。
此行收获最丰的是李子镜。
他因此特定申请了三个新的QQ号,好友列表全是满的
忙碌的时间过得总是飞快。
一眨眼就到了3月15日,周一。
被派去松江大学城督促的温秘完成任务,回到了复旦。
也是巧了,方年刚好上完课打算去前沿公司,在学校东门旁看到了从出租车上下来的温叶。
“方总。”
见到方年,温叶连忙笑着打了个招呼。
接着跟在方年身后,边走边简略汇报道:“华东政法和东华的前沿社团都完成了第一次招新工作,也在今天上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发展方向与组织框架。
具体流程已经发了邮件给您。”
方年嗯嗯的点着头:“辛苦了,李安南能那么快上道,得谢谢你。”
温叶就笑:“都是方总您给的威慑力足够强。”
“要求的发展规划,他硬是写了6000字。”
方年笑笑,没多说什么。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方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让温叶去督促李安南。
不管是社团还是别的,接下来方年都只会是口头提点几句。
如果经过这次,李安南还是那样,把自己当成一坨烂泥,不好好上学,搞好社团的话,只能说没救。
尤其是到了这一步,如果东华前沿社团在李安南手上没能好好发展,影响到了方年的布局,方年会让李安南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方年已经透过温叶的口,把这层意思告诉给了李安南。
最后,方年安排道:“这几天你再抽时间辛苦一下,确定第一批9个学校的社团发展现状,召开第一次社团会长会议。”
温叶点头应了下来。
很快走到红绿灯前,温叶看了眼方年,飞快的道。
“方总,听说这几天你正忙着认识学校的女生们,怎么样啊?”
方年瞥了眼温叶,正经道:“我是在帮你打前站。”
温叶拖长着声音哦了声:“我怎么听说你们很是乐意手把手的拉人家女生加社团,多数男理事的六个名额都快用没了。”
“跟我无关,我纯粹是去帮忙的。”方年一脸正气道。
接着又认真说:“温会长,你不忙吗?”
温叶吐了吐舌头,赶紧溜了。
方年也没再去前沿公司,索性回了家。
这天,方年跟吴伏城坐在上财一角,看着在明媚春光中花枝招展的女生们。
嘴上说道:“吴哥,听温会长说,马上要召开第一次社团会长会议了,你有没有什么准备。”
吴伏城看了眼脸色正经的方年,笑着道。
“还能有什么准备,再好也比不过复旦的前沿社团。”
“就是不知道这次前沿公司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安排。”
闻言,方年好奇问了句:“上财是紧随其后成立的社团,不会没什么东西可以展示的吧?”
“刚起步,还来不及有什么成果。”吴伏城沉吟着说道,“我寻思应该是前沿公司会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安排。”
方年不置可否:“也许吧。”
“方老弟,你帮我参谋参谋我这创业项目。”吴伏城话锋一转,忽然说道。
方年一愣:“怎么说?”
吴伏城简单介绍了自己做的事情:“本来是相当于一个服务指南;
现在发现前景实在是很不明朗,主要是总会缺少一部分资源,而且是公共资源”
听吴伏城这么一说,方年算是听明白了。
他要做的是给所有来参与世博会的游客们,提供一份最方便的导游指南。
按照基础服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模式。
通过网络或者短信提供服务。
但这东西,需要整合的资源太多,这就导致了根本不是一个大学生,甚至一个公司可以去完成的项目。
“吴哥,你是怎么把摊子铺这么大的?”方年表达了自己的诧异。
心里却莫名有点高兴,吴伏城的野心果然是从大学阶段开始的。
一上来就是搞资源整合模式。
吴伏城叹了口气,摊手道:“本来是想着做一点有意义的尝试,结果想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就驾驭不了了。”
方年稍加思索,直言道:“我个人认为只有两个选择。”
“怎么说?”吴伏城眼前一亮,看向方年。
方年回答道:“第一个选择,终止项目,认输;
第二个选择,终止项目,将想法交给合适的机构,看看能不能挽回一点损失。”
吴伏城:“”
“好吧,跟我想的一样。”
方年就笑:“那不就结了,有什么好犹豫的,总要经历过失败才有成功的机会。”
“”
时间一晃,就到了3月19日下午。
前沿社团第一次会长会议在复旦前沿社团驻点进行。
一共是27人与会。
每个社团分别是会长1人,理事2人与会。
复旦前沿社团这边是温叶、谷雨、方年。
会议由谷雨主持,温叶统领。
“第一项议程,请各位会长简单介绍各自的社团发展现状,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谷雨说道。
由温叶带头。
借此机会,方年也一一认识了其它高校的会长们。
分别是:
同济陈明桥、上交大张凯乐、华东师范赵熙同女、华东理工周毅、上大陈泽、上财吴伏城、华东政法林语淙女、东华李安南。
九个社团只有3个女会长。
总共与会的27人,共有13个女生。
男女比例上看不出太大的差距。
林语淙的汇报很干脆利落,有大姐头风范。
李安南总算拎得点起来了,汇报也算是有条不紊。
方年对九校社团的发展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最好的自然吴伏城,最差的是上大,社团才刚刚招新完成,连理事都挂了临时二字。
基本的议程走完之后,温叶看向大家,总结道。
“各位辛苦,总体上,各个社团发展状况都还不错,相应情况我已统计记录,将如实汇报给前沿公司。”
“对未来,前沿公司现行计划依然是请各位会长因地制宜,挖掘出合适的、优秀的人才,补充到我们的社团中来;
当然,社团都处于刚成立阶段,稳定是第一要素;
前沿公司目前对大家的唯一要求是,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中,成员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并以社团形式尽量的集体行动。”
顿了顿,温叶看了看件,又说。
“接下来我将随机去各位的学校观摩社团发展情况,进行实地统计汇总汇报,按需为各位申请相应的社团资源。”
看了眼众人,温叶强调道:“最后,我个人希望咱们这些社团之间可以加强交流沟通。”
“谢谢大家。”
“”
在整齐的掌声中,第一次社团会长会议结束。
仅强调了发展纲要,安排了一件事情:以社团形式积极参与世博会志愿者活动。
温叶也提出将为所有社团申请合理的资源倾斜。
第338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求订阅)
偷闲茶餐厅新进行了布局调整。
在一楼角落腾出来不大不小的空间,摆了一架新的立式钢琴。
请了位驻场乐手。
在傍晚营业时间里,弹弹钢琴、吉他什么的。
出于场景和氛围,不大适合演奏中国古典乐器古典乐手也没那么好请。
方年收回望向乐手的目光,道:“忙起来的感觉怎么样?”
“还好吧。”李安南谨慎的回答。
林语淙自顾自喝水,装作看向别处,就是不搭话。
自从上次那个电话之后,林语淙肚子里其实一直有股气。
气的是自己。
她发现自己什么都不如陆薇语。
之后温叶到松江大学城来督促,她这股子气就变成了动力。
但再一次见到方年,林语淙莫名心里有了怨气
被喊来作陪的温叶没说话,刘惜更是,她向来少言寡语。
其实温叶倒是想说两句,不过她都听不懂,方年从不会照顾她说普通话。
最后索性只好面带微笑。
心里嘀咕,好歹这次还有个人陪着自己当闷葫芦,就也还行。
这时服务员上了餐点,方年便顺势道:“先吃饭吧。”
然后看向林语淙,笑着道:“林会长尝尝看,喝水饱不了肚子。”
“茶餐厅做湘菜不伦不类,一看就不会好吃。”
林语淙看也不看方年,咕哝着吐槽。
手上的动作倒是一点都不慢,拿起筷子不动声色的试吃。
一筷又一筷。
见状,方年脸上露出笑意,也拿起筷子吃饭。
吃了两口,方年望向李安南,讲道:“特地把你们留下来,有点事要说。”
李安南哦了声,扒拉着饭:“你说你说。”
“温秘应该跟你们都讲过,前沿社团是我的事业基石,对我非常重要。”
方年语气平静的说着。
“实际的发展情况远不像温秘说得那样,距离不错差得很远;
比方说原计划4月份之前,是要覆盖申城全部本科院校的。”
李安南好奇问了句:“那现在还差多少?”
“刨除艺术类、特殊类、民办类这些,还差十个学校左右。”方年随口回答道。
接着话锋一转:“除了覆盖面以外,现在已经成立的社团发展状况还不够好,比如上大;
可以说除了复旦和上财以外,发展都不太理想。”
顿了顿,方年加重语气:“我不希望因为社团的发展滞后,影响到我的事业进展。”
说着,方年盯着李安南,语气冷静:“所以,安南,你懂我意思了?”
迎着方年直直盯着自己的目光,感受到里面的份量,李安南连忙道:“我明白!”
“我一定会拼命努力的!”
方年收回目光,低垂眼帘,仿若满不在乎的道:“你也可以跟以前一样找借口,但要是影响到社团发展的话。”
说着,方年笑了声:“你懂的。”
听到方年的笑声,李安南连呼吸都变得缓慢起来。
以他对方年的了解,他知道当方年认真时,会给人多大的压力。
李安南清楚的知道这一两年里,方年还没真正生过气。
即便如此,他也不想第一个尝试到方年的怒火
吃差不多时,方年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望向林语淙跟李安南。
“怎么样,这家饭店的菜做的?”
李安南吃得满嘴流油,嚷嚷道:“这是我在申城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
他还没去过外滩三号。
这么说也问题不大。
偷闲茶餐厅的家常菜水准是不错的。
林语淙满是无所谓的道:“也就还行吧,也不知道这老板怎么想的,环境这么好的茶餐厅,还有乐手,居然会做湘菜,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听着林语淙的点评,方年笑了:“林会长看来很不满意啊。”
然后换成普通话,道:“温秘,林会长对这家店很不满意,你知道怎么做了吧?”
正自娱自乐的温叶闻言,下意识的道:“我马上去找新的厨师!”
“啊这!”闻言,林语淙瞪大眼睛,惊呼出声。
“是是你的饭店?”
方年摊手:“既然林会长觉得不好,我们得尊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