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九七-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真正的人才,林诚并不介意效仿刘皇叔,来个三顾茅庐,他相信只要自己亲自出马,再辅以高薪厚禄,挖角名单上的四人,应该都难逃他的魔掌。
张碧霞闻言眼前一亮,可不禁又有些妒忌,自己进入林氏集团,都得经过一番严格的考核、面试才能得到机会。
可这四人何德何能,竟能劳动林诚亲自邀请,礼贤下士,这实在是太给他们长脸了。自己和他们一比,待遇实在是天差地别。
不过张碧霞是人力总监,嫉贤妒能的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她只能略带羡慕的道:“这四人倘若能得到林总的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一生都可以无憾了。”
林诚微微有些得意,摆摆手道:“你说的太夸张,对于真正的人才,我向来不啻于最大的诚意去对待,以诚动人,以情感人。”
前世早已证明,刘志平四人都是商界最顶级的精英人士,如果能进入林氏集团辅佐自己,那集团总公司有方德华、刘志平,大福地产有夏海军,京辉地产有黎小林,乐万家超市有陈郎,步步高有董明朱、方宏波,林诚完全可以目光向外,去海外披荆斩棘,扩展林氏商业帝国了。
下班之后,林诚驱车到清江,和林父林母及小妹林希汇合,一家四口连同二叔家六口人,坐上了五辆汽车,浩浩荡荡的向着连江开去。
五辆汽车上了107国道,在颠簸不平的国道上行驶,坑坑洼洼的路况让林诚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不过107国道是国内最为繁忙的一条国道,是起始京城终至鹏城贯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每天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大巴车不计其数,林诚要想改善这条国道的路况,即使他身为世界华人首富,也会感到一丝无能为力。
在后世,从清江到连江,大概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不过此时的路况肯定不如后世完善,林家车队在连绵无际的大山公路兜兜转转,差不多四个小时才到达连江。
进入连江辖区,前方公路上有个收费站,站上阁楼挂着一张横幅,上书:连江瑶族自治县欢迎您
没错,林诚的老家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瑶族人口超过50,大概有八万多人,汉族及其他壮族、回族、满族、朝鲜族人口,加起来有七万多人。
小小的一个自治县,就有这么多的民族杂居于此,也算是非常罕见了。
林家是汉族人,也是客家人,在连江,汉人大都集中在三江、寨岗两镇,三江镇是县治所在,寨岗则是林诚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小,也非常贫穷落后的农村乡镇。
林家车队刚刚过了收费站,却见一排公务车、警车停在另一端,显然是为了等待林家而来。
林诚作为世界华人首富,连江政府自然不敢怠慢,听闻林家要回连江过年,他们从下午三点就开始在这里等待了,如今已是傍晚时分。
他们之所以不计严寒,在寒冬腊月在此苦等,林诚当然知道他们是为了林家对当地家乡的投资。
对此林诚并无反感,毕竟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对于家乡往往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林诚当然也不例外。
林诚下车跟连江枢机、县长寒暄了一番,枢机还发话说派遣警车为林家车队开道,林诚便顺势答应下来。
对于警车开道这等待遇,大部分重生主角总是会客气拒绝的,美其名曰说不想铺张浪费。
林诚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才是国人回乡的最正确打开方式。
林诚如今世界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全国首富三大光环集于一身,怎能不回家乡好好装一波逼:
第七八八章 童年轶事,热闹的山村
年二十九,傍晚六时四十分,两辆警车打头,中间五辆奔驰夹在中间,后面还跟着四部警用摩托车,一路呼啸着行驶在简陋的乡镇公路上。
清江的粤北山区,除了县级市连庆经济较为发达外,连江、连水、阳山都是出了名的穷乡僻野,何曾见到破破烂烂的公路上出现如此庞大的车队呀,不少在公路边居住的村民向庞大车队投以好奇的目光。
如今只是1998年,在粤北山区,私家轿车完全是奢侈品般的存在,乡镇公路上出现的大多都是拖拉机、摩托车以及自行车,当林家车队路过,这些车都纷纷避让开来。
进了连江辖区,很快就来到一段三岔路,一路驶向连庆,一路驶向三江,还有一路就是驶向林诚的家乡寨岗了。
开往寨岗的路上,两边连绵不绝的山坡中,还依稀可见瑶山的简陋房屋,还有梯田。
和汉人喜欢居住在平原地区不同,瑶寨人却喜欢居住在山区,鲜少与汉人交流,只是每逢圩日,他们才会下山,蜂拥到集市,贩卖自己的特色产品,购买有用的生活用品。
乡间公路自然很不好走,路中央还到处都可见或稀或干的牛粪,看到这些牛粪,车上的林诚不禁想起一段遥远的记忆。
当年自己大概六七岁时,也是在过年期间,跟小伙伴们在干枯的田间玩耍,不知是哪个傻缺的小伙伴,把鞭炮插到一团洗脚盆大小而又非常新鲜的牛粪上,点燃引信,“轰”的一声,傻缺的小伙伴避之不及,满身满脸,都是牛粪渣,那个画面,简直不可描述
“噗嗤”
想到这里,林诚情不自禁,居然偷笑出声,
“怎么了想起什么好笑的事吗”老妈好奇问道。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林诚便把这段充满重口味的故事告诉老妈,老妈都笑得打跌。
不过老妈又似是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质问道:“大概在你七八岁的时候,过年期间,我们大人在夜晚路上行走,每次走到一段三岔路时,总有人点燃鞭炮吓我们,不会就是你们这帮捣蛋鬼吧”
“那肯定不是我啊我小时候不知有多乖巧”林诚连忙否认道。
然而事实是,林诚积极参与其中,而且他的角色还是望风的重要角色,每逢大人走过来,他就学青蛙叫唤两声,提醒小伙伴们注意隐蔽,准备燃放鞭炮。
“是么”老妈半信半疑,不过没有切实的证据,只能作罢。
林诚暗松了一口气,老妈自从担任乐万家超市集团总裁之职后,眉目间愈发有不怒自威的气势,林诚和林福荣两父子,说实话,都有点怕她。
虽然山路颠簸不好走,但二十分钟后,林诚车队还是呼啸着开到了林家所在的高林村。
来到目的地,警车就要返回县里了,林诚下车连忙命人卸了三箱年货,叫司机搬到警车上去,警队队长见状赶紧下车,一路小跑来到林诚的面前。
林诚作为连江人的骄傲,王队长自然是认得林诚的,他先向林诚敬礼,恭敬的道:“林先生您好,我是县交警队队长王勇军,很感激您对我们的关怀,但我们有规定,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还请您叫人把年货搬回去。”
“王队长,你这样就太见外了喔。”林诚握了握王勇军的手,道:“那几箱年货无非就是一箱九江双蒸米酒,一箱红莓香烟,以及一箱糖果,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们一路护送辛苦了,这是送给你们的报偿,千万别推辞。”
警队的其他同志也下车围绕在一旁,听了林诚这话都觉得林诚不愧是连江走出来的世界华人首富,做人做事就是敞亮、地道。
“可这”王勇军有些迟疑了,毕竟林诚送的烟酒糖都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即使收下来也不会违反规定,而且自己就这么生硬的拒绝世界华人首富的好意,貌似很不识抬举啊。
“别这啊那啊的,就这么说定了”林诚久居上位,举手投足间有种不容置疑的气势,王勇军无奈,只能收下三箱年货。
和警队告别后,车队打着明亮的车头灯进村,村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口而已,林家车队进村很快引起了整个村子的轰动,村子的老头老太、叔叔伯伯、七姑八姨及一群熊孩子们蜂拥迎来。
林福荣从九十年代起就是村子里的头号首富,老家自然是非常大的,就建在了山脚下,霸占了两个山头,大约有个三四亩大,还带有果园、树林、院子。
虽然林诚一家已经快两年没有回来,但作为首富家族,自然有亲戚帮着看家,看家的叔叔伯伯早已杀好了肥猪,忙活了大半天,就等着林诚一家回来呢。
一进家门,没说的,就是一连串的鞭炮轰然炸响,无比的热闹。
烟雾弥漫中,林诚叼了根烟,打开后备箱,搬出一箱糖果,就示意林希和几个堂妹跟熊孩子们分糖果,接着跟司机一起把一箱箱白酒、香烟、年货通通都抬了出来。
乡亲们已经有两年没见着林诚一家人了,身在封闭的小山村,自然不知道林诚已经是三大首富光环加身,对待林诚仍然跟以前一样,并无什么特别顾忌,纷纷亲切的跟林诚打着招呼,说他男大十八变,越变越精神了,甚至还有热心的姑婆大妈,说要给林诚介绍小媳妇,弄得林诚哭笑不得。
虽然山村贫穷落后,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过年的年味也特别的浓。
林诚身为首富,做人肯定要大气,不然就会被老乡戳脊梁骨,所以从后备箱取出来的年货,除了几瓶白酒几条香烟留以自用外,其他年货全都分发了出去,乐的乡亲们笑逐颜开,直夸林诚做事敞亮、地道,当真是一表人才
晚上吃完饭,从小跟林诚玩到大的伙伴们听闻林诚回来了,纷纷找上门来,话不多说,立即支应起了麻将桌,搓麻赌钱,林诚无奈,只得舍命陪君子,跟小伙伴们玩通宵。:
第七八九章 反省不足,欲打造林系【为jiangzuoke的万赏加更!】
说实话,虽然在山村过年年味很足,但也很累啊,年三十拜祠堂,祭祖宗;大年初一又是跟小伙伴们打麻将、玩通宵;大年初二走亲访友,到外婆家拜年,时间一晃,就到了年初六,又是林诚的生日。
和家人小小庆祝了一番十九岁生日,林诚难得静下心来,开始反省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并盘点自己的商业帝国和身家财富。
过去的1998年,林诚虽然在商路上遇到了种种波折和挑战,但这一年无疑是林诚在事业上迎来丰硕成果的一年。
回望过去的一年,林诚在事业、财富、名望及地位上都取得了质的进步,世界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全国首富的光环更是闪瞎了无数狗眼。
不过在这一年中,林诚也发现了自己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首先是能力方面,随着林氏商业帝国日益庞大,林诚的半吊子水平越来越难以掌控林氏这么一家航空母舰,年尾高文龙串联造反和段勇平出走步步高,就是林诚德不配位,压不住人的表现。
其次是经营人脉关系方面,林诚还显得颇为不足,如今他三大首富光环集于一身,按照正常逻辑来讲,那肯定是权势滔天,足以在国内说一不二,无人敢惹了。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仍然不断有跳梁小丑招惹林诚,对林诚拥有的庞大财富虎视眈眈,恨不得吞林诚而分食之。
比如京城王家、谢家、齐家等大家族,如今虽然他们已经暂时偃旗息鼓,但对林诚仍然抱有觊觎之心,令林诚完全不敢掉以轻心。
能力,人脉,这两项不足被林诚反省出来后,林诚也顺道反省了下自己在女色方面的混乱,感觉自己必须有所收敛才行,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是三大首富,是改革开放竖立起来的榜样、招牌,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饥不择食了,否则会显得自己很ow。其实是网文大环境不允许,只能戒之以色。
回顾过去的1998年,林诚把主要精力放在亚洲金融危机上,拼命趁火打劫,拼命积累财富,可以说已经超额完成了在财富积累上的目标。
新的一年,除了在财富上继续保持增长外,林诚决定弥补在能力学识、人脉关系方面的不足,补全自己的短板。
首先在能力学识方面,林诚决定今年回归校园,趁着自己拥有过目不忘的金手指,好好在校园里积累知识,让自己的能力能配得上自己的位子。
至于上学的校园,到底是清华还是北大林诚还没有下决断,他打算亲身考察这两大高校一番才做决定。
此外,林诚还打算创建华夏商学院,从全世界邀请牛逼的商业教授、导师,为自己,以及一班国内顶尖的企业家授课。
华夏商学院的创办除了增长自己的学识能力外,同时也是林诚结交人脉,编制关系的一大手段,可谓一举两得。
林诚对此,非常重视,是今年必须要办的一件大事。
在经营关系方面,林诚还打算仿效马耘搞的那个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