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能看见状态栏 >

第427章

我能看见状态栏-第427章

小说: 我能看见状态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嫌屑壑档呐Ψ较颉�


第752章 理论联系实际
    除非通过基因治疗手段,否则医生们没有任何办法直接干预AQP4蛋白的表达数量。也就是说,直接治疗AQP4蛋白表达不足的方案并不存在。但……这并不能影响医生们对此展开一些大胆的,实验性的脑洞。
    就和早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一样,医生们在处理人体某些组织不够用的情况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借贷狂魔”。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手段,他们已经干了上百年了——从最早的黑奴牙齿移植给美利坚总统开始,这种手段就被医生们广泛应用了起来。
    但当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无法生效时,医生们则会考虑用某些手段刺激人体,使得已经倒掉的西墙能够重新……重新“支棱”起来,以最低限度发挥作为墙的功效。
    毕竟人体是一个带有生命力的系统,并不像是工业生产的设备那样——一旦出现故障,除了更换之外别无选择。如果能够让原有的器官维持运行,那就很有可能依靠细胞层面的修复完成对故障的排除。
    其他的酶或者蛋白缺乏症,医生们往往难以给与干预。就比如之前那个确诊了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症(OTCD)的陈恬艺。之所以要通过肝移植的方法治疗,而不是简单补充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就是因为没有可靠的手段投送药物——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由于消化道的蛋白质消化作用,无法通过口服给药。而通过静脉给与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也是没有价值的——这些转移酶的主要工作位置在肝细胞线粒体内,血液里漂浮着再多的转移酶,也无法进入肝细胞线粒体内发挥作用。
    所以在治疗OTCD时,医生们主要通过各种手段,从人体内清除和减少无法被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转化的氨。
    在对待AQP4蛋白表达不足时,医生们能够采取的手段也和干预OTCD类似。直接向人体内补充AQP4蛋白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这些蛋白可能会被身体当做是多余的蛋白质而消化并且储存在身体里。而AQP4蛋白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细胞膜上出现才行。
    但对于AQP4的研究,让孙立恩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如果现在的AQP4蛋白数量不足,难以完成既定任务……那就刺激它们,让他们发挥出比以前更大的作用。
    作为一种特异性很高的蛋白,AQP4本身是非常高效的水通道。但数量上的缺乏,导致唐敏出现了严重的间质细胞水肿。数量是无法干预的,至少目前的医学手段还做不到。那么,蛋白磷酸化就成了孙立恩现在所能采取的,最有可能有效的手段。
    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而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要让AQP4磷酸化并且大幅提高水通透性,PKA(蛋白激酶A)和PKC(蛋白激酶C)都是可能有效的物质。
    虽然尚不能确定具体的作用原理和流程,但在某些情况下,PKA可以催化水通道蛋白上的丝氨酸磷酸化。而PCK则是AQP4表达的调节者。作为PKC的激活剂,佛波醇二磷酸钠能够作用于AQP4,通过催化AQP4蛋白磷酸化而调节AQP4活性。
    孙立恩一开始瞄准的,就是这个名字念起来怪怪的“佛波醇二磷酸钠”。但……在等待同协回话的这几分钟里,他痛苦的发现……这个路子恐怕走不通。
    虽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药,但是从孙立恩查到的资料来看,佛波醇也就是佛波酯,是一种T淋巴细胞激活剂,而且具有高度致癌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用在HL…60细胞上,并且诱导这种细胞分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HL…60细胞是一种用于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细胞系,就和大名鼎鼎的海拉细胞一样,它分离自于一名患有癌症的人类。这名患者罹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而这种被分离出来的细胞可以自发粉花,并且在某些特定物质的诱导下发生分化。而佛波醇就是这样的一种物质。
    换句话说,佛波醇二磷酸钠是一种在实验中才会在人体外对某特定细胞使用的,具有高度致癌性的,用于诱导HL…60细胞分泌TNF…α的化学药剂。它是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孙立恩不太可能通过佛波醇二磷酸钠来调节唐敏的AQP4活性——除非他打算冒着被判谋杀罪和非法行医罪,并且导致唐敏患上癌症的风险。
    不过,论文并没有就此止步。大概是因为看到了AQP4蛋白和脑积水的关联紧密,对刺激AQP4的研究并不算少。孙立恩在否决了佛波醇二磷酸钠的同时,又找到了一条看上去明显安全的多的道路。
    脑内细胞的AQP4效能可能会被精氨酸加压素(AVP)激活。AVP能够激活V1和V2两类受体,而V1可以激活PLC(磷脂酶C),V2受体则能够激活AC(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随后,磷酸酶C和腺苷酸环化酶则能够分别激活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从而实现对AQP4蛋白磷酸化的目的。
    精氨酸加压素这玩意孙立恩可要熟悉的多。
    精氨酸加压素又名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抗利尿激素。临床上,医生们经常使用这种注射液治疗中枢型尿崩症以及颅外伤或者手术所导致的暂时性尿崩症。它也可以用于鉴别诊断尿崩症,治疗六岁或者以上年龄患者的夜间遗尿症等等。
    而最妙的是,作为一种激素,它可以轻易的穿过脑血屏障,并且安全性要比高度致癌性的佛波醇二磷酸钠强出几十个数量级。除了个别病例报道过皮肤过敏和全身性过敏反应以外,这种药物几乎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唯一值得孙立恩再考虑一下的主要有两点。
    作为一种抗利尿用药,精氨酸加压素本质上会增加颅内水分,并且可能因为摄入液体过量而导致水中毒。因此,对具有颅内压升高危险的患者应当慎用。其次,假设精氨酸加压素成功进入了唐敏的身体,并且穿过脑血屏障进入了她的脑组织中。要成功达到磷酸化AQP4蛋白,它也需要经过V1V2受体和PCL以及AC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尚不可知,而需要多少精氨酸加压素才能达到理想的磷酸化程度也不得而知。
    但至少这是个方向。
    孙立恩刚刚理顺了思路,准备和袁平安分享一下自己的“独特而大胆的想法”时,袁平安忽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他朝着孙立恩挥舞着自己手里的手机,孙立恩只能大概认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个微信的聊天界面。但上面具体写了些什么,他可是连一个字都认不出来。
    “同协那边还保存着样本,他们正在开始进行mRNA测定!”激动了好一会之后,袁平安才意识到孙立恩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兴奋个什么劲。于是他连忙把手机塞到了孙立恩手里并且说道,“石蜡样本是在零下八十度的冷柜里保存的,我们不用再做一次活检了!”


第753章 超范围用药
    周秀芳综合诊断中心的诊断组,第一次召开了所有医生一起参加的科内大会诊。会诊的目的非常简单,所有医生讨论的东西只有一个——AQP4蛋白表达不足的诊断。
    对于第一诊断组的医生们来说,AQP4蛋白表达不足已经不再是一个疑问。尤其是在得到了同协病理科数据的佐证后。唐敏的脑白质活检样本的确出现了明显的AQP4蛋白mRNA表达不足。她的蛋白表达数量大概是正常人的五分之一。
    已经有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那么接下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治疗和干预,而不是继续纠结孙立恩的诊断究竟对不对。事实上,和孙立恩长时间共事过的医生们,大多不会考虑去挑战孙立恩的诊断。无数次的事实证明,只要是孙立恩确定了的诊断,那基本上不会有第二种可能性。历史证明,孙立恩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
    而第二诊断组,尤其是张智甫教授,则更希望讨论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果。倒不是说他们觉得孙立恩的诊断不可靠。张教授的直接目的,其实还是希望自己带领的诊断组医生们能够在这场讨论中,从孙立恩身上压榨出一点和诊断工作有关的宝贵知识。
    学习知识,尤其是压榨知识,最主要的手段和过程就是提问。而在第一组的其他医生们看来,二组的同事们的问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够友善。有些时候的问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咄咄逼人了。
    “我还是不明白。”二十九岁的副高医生马永芳对孙立恩摇着头,“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就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孙立恩无奈的摇着头,这次的诊断他还真没怎么依靠状态栏。全面进行检查,这是孙立恩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他充分考虑到了四院的综合能力和云鹤医院以及同协的差距,所以决定从一开始就竭尽全力。而为了安抚家属的情绪,他选择使用了甘露醇对唐敏的症状进行处理。但却没想到歪打正着,甘露醇直接加重了低信号区域的大小。
    再加上帕斯卡尔博士对于MRI低信号影是“水肿”而非“占位病变”的解读,以及袁平安对文献的大量阅读,这才逐渐把嫌疑人的范围从“肿瘤、遗传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一步步缩小到了AQP4蛋白上。
    这整个诊断流程在孙立恩等当事人看来完全没有任何值得奇怪的。关系明确,事实清楚,逻辑通顺——这还能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但在马永芳等人看来……这个诊断简直就是世界上一切不可思议的合集。他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到“AQP4蛋白表达不足”的这个跳跃。
    “AQP4蛋白抗体阴性的NMO也是有的,而且诊断起来需要和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诊断……”
    “够了。”张智甫教授敲了敲桌子,然后开始批评起了自己带着的医生们,“你们看看,自己问的都是些什么蠢问题!”
    比起二组的其他医生,张教授自己倒是对孙立恩的跳跃性诊断思路挺有感触,“为什么不往NMO去鉴别?因为它就不是NMO!”
    “NMO要求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张智甫教授敲着桌子,用给不学无术的学生们上课的口吻教训道,“患者只有一个类似视神经炎的改变。她没有抗体阳性,没有脊髓炎,没有反复发作,没有横贯三节脊椎的脊髓影——那她就不是NMO!”
    “NMO的鉴别诊断只有80%左右的特异性,就算没有这些症状,也不能完全否认NMO的可能性。”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因为担心老师生气而不去追问,这才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马国芳据理力争道,“孙医生为什么就敢于排除这20%的可能性,转而去思考这种疾病会不会是完全没有被人发现过的新性疾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孙立恩打断了正准备继续发作的张智甫教授。继续让老张发飙下去,他倒是能省不少事儿。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实在是让人有些感觉不舒服——再这么下去,说不定还真要被二组的医生们记恨些日子。
    “我敢于做出这种假设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相信并且确定,同协是国内最优秀的三甲医院之一。”孙立恩认真解释道,“他们有非常优秀的医生,而且我也和同协的医生合作过很多次……”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袁平安然后继续道,“NMO目前标准下的诊断特异性在80%左右,他们一定也是考虑过的。所以,在有80%左右概率排除NMO后,我才会和组里的医生们讨论其他可能性。”
    这个解释的方法其实多少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在孙立恩看来,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说服马永芳等人的理由了。
    毕竟直接说实话,他们反而觉得难以置信不是?
    孙立恩对于马永芳等人的质疑其实还真没有觉着不合适。原因也挺简单……这是个心态问题。
    二组的医生虽然和一组的医生一样,都不是专门搞诊断出身的。但他们比起二组还有一点不足……他们处理过的疑难杂症还是太少了一点。
    正常医生当然不会一天到晚都和症状诡谲的疾病打交道。但综合诊断中心可不一样。作为专注于疑难杂症疾病诊断的部门,他们应该做好“我看到的疾病,应该不会就和表面状态一样这么简单”的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至少在孙立恩看起来,二组的医生们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准别,所以才会一门心思的死守着单独的一项诊断标准,而不是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开放眼光,对所有的可能性都进行探索。
    过了好一阵子,这场讨论会才算是完成了第一个议题。随后,更重要的内容来了。
    能不能用精氨酸加压素对唐敏进行实验性治疗?
    “首先,这个肯定算是超范围用药。”对于精氨酸加压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