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304章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304章

小说: 重生之实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崔东海马上说道:“领导,农用三轮车这东西,我是有所了解的,这种产品使用的后桥总成是特制的,一般厂家根本仿制不出来!就泰峰厂现在半死不活的状态,哪有本事去研发农用三轮车的后桥总成啊,你可别被他们骗了!”
  “后桥总成的事情,泰峰厂专门在书面汇报里提起过,他们的后桥总成不是自己造的,而是直接买的合格的成品。所以质量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农机局领导开口说道。
  “还有发动机,农用三轮车的发动机跟普通摩托车的发动机也不一样!”崔东海又说道。
  “他们的发动机,也是买的成品。”农机厂领导回答说。
  “农用三轮车上一共就这两个核心技术,全靠买的话,那泰峰摩托车厂不就成了个组装厂了么!领导,这可不行啊,泰峰厂当年那么辉煌,怎么能沦落为组装厂呢!”崔东海马上说道。
  “我也知道泰峰厂当年很辉煌,可好汉不提当年勇啊!你刚才也说过,今年的大环境不好,当组装厂总比破产要强吧!好歹能保住泰峰厂那两千职工的饭碗。”领导开口说道。
  崔东海则是一脸抱怨的叹道:“泰峰厂的饭碗是有了,我们厂的饭碗可怎么办啊!”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要留下来
  泰峰摩托车厂之后,又有好几家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农用三轮车。
  这些农用三轮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发动机和后桥总成这两个核心零部件都是买的成品。
  而且这些厂家推出的第一批农用三轮车,数量也不是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和后桥总成的产量还没有提升上来。
  在此之前,发动机和后桥总成只供应富康农机厂这一家企业,而如今要供应多家企业,自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产能。
  而李卫东也算是纵横捭阖,破掉了地方保护主义。
  当然农用车与拖拉机之间的竞争,依旧会持续下去,甚至在未来,农用车厂家互相之间也会出现激烈的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些都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事情。
  就在李卫东为发动机生产许证可而忙活时,扶贫办那边也开始行动了。
  李卫东将招工的大致要求,告诉了扶贫办,比如年满十六周岁,四肢健全、智力正常、视力和听力都没有问题,不能是文盲,得认识26个英文字母等等。然后让扶贫办按照这个标准招人。
  九十年代初期,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个四肢健全、不聋不瞎不哑不傻的壮劳力不是难事,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文化水平。
  很多贫困山区里,还真有没上过学的文盲,而更多的则是连小学都没上完,就已经辍学了。那种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的人,还真是大字不识几个,也算是半文盲。
  至于26个英文字母,倒是没有难倒农村青年,虽然他们没有学过英文,但是却学过汉语拼音。虽然他们不会读英文的ABC,但是却会读汉语拼音的“啊、喔、呃”。
  所以在这些农村青年的眼中,26个英文字母就是“啊,啵,呲,嘚……”
  李二牛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青年,他今年刚好十六周岁,自从小学三年级辍学之后,便一直在家务农。
  说是务农,其实也没多少地,因为李二牛所在的村子在深山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平整的土地,连果树都没长几棵。
  所以李二牛平时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放羊。
  这日,村里的大队书记在喇叭里广播,说市里有厂子招工人,年满十六周岁都可以报名,一旦正式录取的话,一个月能赚150块钱!
  对于李二牛来说,150块钱简直是天文数字,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但是李二牛又不敢去报名,因为他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山下的一个有四五百户人家的大村子,他连镇上都没去过,更别说去市里了。
  村子里像李二牛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靠种地和放羊为生,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走出大山。
  也是因为这种闭塞,使得村子里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大家不是不想出去,而是不敢出去!
  三日后,镇上的扶贫干部来了,挨家挨户的做工作,不断的重复当工人好,能挣大钱之类的话语,想让村子里的年轻人去报名当工人。
  李二牛也不知道当工人是真好还是假好,所谓的能挣大钱到底是多少钱。不过当他从扶贫干部口中得知,去当工人的话,一年赚的钱能买好几只小猪仔,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对于放羊娃李二牛来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养几只小猪仔。
  因为在他们那种贫困的山区,家里能养只猪,跟现在开奔驰宝马差不多,就是一个词:牌面!
  几日后,李二牛和村里其他报名的年轻人,坐着骡子车下了山,然后又坐上拖拉机,来到了镇上。
  这是李二牛这辈子第一次乘坐拖拉机!
  镇上找了一辆大卡车,将众人送到了电器厂。
  这同样也是李二牛这辈子第一次乘坐汽车!虽然只是卡车的货斗。
  对于李二牛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有好几层高的楼房,有平整的柏油马路,还有小轿车,这些都是李二牛这辈子从未见到过的东西。
  李二牛甚至觉得,即便是自己无法被录取,能够见到这些新鲜事物,能够坐一次汽车,回村以后也可以吹一辈子了!
  来到电器厂后,李二牛被带到房间里进行体检,这也是李二牛这辈子第一次参加体检。
  从此以后李二牛便知道,所谓的体检,就是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让你攥攥拳头,原地跳几下,围着一个圈走两步。
  紧接着是面试,面试官给了李二牛两张纸,让李二牛念一遍上面的文字。
  只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李二牛,顿时有些怂,随后他看了一眼第一行的十个字,发觉自己竟然认识八个,这让李二牛安定了许多。
  “禾日当午,汗禾下土。”李二牛将自己认识的八个字读了出来。
  后面有很多字,李二牛都不认识,不过最后面的汉语拼音,李二牛却认识,他大声的念了出来。
  就这样,李二牛稀里糊涂的通过了面试。
  李二牛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通过面试,是因为电器厂降低了标准。这一批工人的卫华程度实在是太低了!
  然后,李二牛被带到了宿舍当中,竟然是楼房!李二牛从未想过,自己这辈子竟然还能住进楼房!
  宿舍是八人一间,其中有一个,是电器厂的老职工,也是他们的舍长。
  舍长交代了两句后,便将带着他们去领了生活用品,有脸盆,有毛巾,有暖水瓶,有牙膏牙刷,还有肥皂。
  更让李二牛惊喜的是,厂里竟然还发了衣服,还是两套!
  这是李二牛这辈子第二次穿新衣服!
  领到新衣服之后,舍长又带着大家去洗了澡,那个一拧就能喷热水的水龙头,又让李二牛觉得,可以回去吹一辈子!
  然后舍长又带着大家去食堂吃晚饭,此时李二牛才知道,在厂里当工人,一天是能吃三顿饭的!
  在村子里的时候,李二牛一天只吃两餐,不光李二牛是这样,其他人也是这样。
  更让李二牛惊喜的是,这里吃的竟然是白米饭和白面馒头!
  在村子里的时候,李二牛吃的可都是玉米面或者地瓜面的窝窝头,大米基本上是见不到,有面粉的话,也舍不得蒸馒头,得留着逢年过节包个白菜饺子。
  除了有白米饭和白面馒头之外,竟然还菜吃,白菜豆腐炖粉条,里面还有几块白花花的肥肉膘子!除此之外每人还有一个煮鸡蛋。
  一口肥肉塞到嘴里,那油腻的味道在李二牛的嘴中融化,让李二牛心中产生了一个新的信念:
  “这里的一切都太美好了,我一定要留在这里!”
  ……
  李卫东早已发现,扶贫办送来的这批年轻人,大多是营养不良的。
  以电器厂的工作强度很大,没有一个好身体可撑不住,所以李卫东便通知食堂,要给这些新来的工人加营养,主食不限量,餐餐都得配上肥肉膘,每人一天还得有个鸡蛋。
  得让这些营养不良的年轻人把身体吃起来,以后才能有力气干活!


第三百六十八章 李卫东教授是什么鬼?
  这一次扶贫办送来的工人,大多数都来自于那种极度贫困的山区,他们从未进过城,没有见过楼房和公路,没有乘坐过汽车和火车,甚至连电灯都觉得是稀罕物。
  在这些工人到来的第一天,宿舍里的点灯开关,和洗漱间里的水龙头,都快被他们玩坏了!
  这种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营养不良是普遍的,好在可以通过吃饱喝慢慢的弥补,每餐有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总能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吃吃喝喝,顶多是多花点钱,这点钱李卫东花得起。多掏十几块钱的伙食费,要是能换来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也是值得的。
  李卫东更担心的,还是新工人的文化程度不达标。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不说,穷人家也供不起孩子读书,所以这一批工人,能读完小学的没有几个,有很多都是读到二三年级就辍学了。
  这一下子拉低了电器厂工人的平均学历,以前工人的平均学历好歹是小学毕业,现场成了小学肄业。
  工厂需要的不光是廉价劳工,更是有技术的廉价劳工。工人的文化水平不够,显然会影响到学习生产技术的,如果文盲能够被轻松的培训成为技术工人的话,那么印度早就成为“世界工厂”了!
  李卫东估摸着,培训过程中,这批工人的淘汰率可能要超过50%。
  按照电器厂的规定,培训期间会进行四次技能考核,连续两次不合格就会被淘汰,第四次不合格则直接被淘汰。
  然而李卫东很快发现,自己的估算并不正确。前两周的培训过后,厂里先后进行了两次考核,而两次考核都不及格的情况,比李卫东想象的要少很多。
  很明显,文化程度并不代表智商低,大部分人只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不是脑子笨。对于电器厂里的工作,只要是肯用心学习的话,还是能够掌握生产技术的。
  而且李卫东也发现了,这些从贫困地区来的打工人,管理起来要更加的容易。
  贫困山区走出来的青年,都没见过什么世面,突然来到城市这种陌生的环境当中,不知所措是肯定的。
  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绝对没有人会去质疑领导的命令。说白了就是肯听话!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器厂的那套军事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很顺利的就在新工人当中实施开来。
  对于这些第一次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来说,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种军事化管理,他们潜意识中会认为,工厂里当工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人会去质疑这套严苛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总之就是一切照做就行。
  若是换成那些见过世面、熟悉城市环境工人,他们知道其他的工厂是怎么运作的,也知道当工人是什么样子,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军事化管理的制度。
  除此之外,这些来自于贫困山区的打工人,也没有享受过太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对于物质上的要求非常低,很容易就能满足。
  顿顿饭能吃到白面馒头便已经是逞心如意的生活,食堂里来来回回那几道菜,对于他们而言是永远吃不腻的美味,至于发衣服和发生活用品,更可以当做过年来庆祝。
  这种听话服从管理,而且对于日常生活要求也不高的工人,对于工厂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个天使!
  毫无疑问,这种工人实在是太符合资本家的胃口了。
  ……
  京城,某个宽敞的办公室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正在阅读手中的文件。
  如果是经常看新闻的人肯定能认出来,这为老者可是在新闻前十五分钟出现的。
  此时,老者望着手里的那份文件,眼神中的迷茫一闪而过。
  文件上写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经济政策的介绍以及日本的经济走势。
  然而老者却觉得,这片文章上的内容,自己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
  “莫不是把以前的文件拿过来了?”老者随即摇了摇头,他知道秘书室那边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拿给自己的文件肯定是经过层层把关,绝对不可能有重复的文件。
  然而老者却可以确定,这文件上的内容,自己的确是见过。
  老者的记忆力很好,他仔细的想了半天,终于记起来,他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日本经济的预测,跟上面写的很像,但老者却记不得,那篇文章出自哪位经济学家之手。
  老者还记得,那篇预测跟国内其他经济学家的预测完全不同,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