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14章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514章

小说: 重生之实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脉关系,好像并不占优势。
  “如果能够了解到卖方的交易底线,那我们至少能占得一部分先机。”李卫东接着问道:“泰丰和泰盛这两个大矿,现在是属于哪家企业的?”
  “国家电力公司。”赵金山开口答道。
  “竟然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李卫东深吸一口气。
  “要不然谁还有资格拥有泰丰和泰盛这两个大矿!”赵金山接着说道:“不过也正是因为泰丰和泰盛矿是他们的,所以才会被拿出来公开出售。
  如果是小一些的企业,或者不起眼的企业,说不定私下里就把矿卖出去了,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咱们连交投标保证金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国家电力公司不同,他们规模太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势必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若是私下里卖矿的话,肯定会招人口舌,反倒是引起麻烦。”
  李卫东却笑了笑:“我现在反倒是觉得有些麻烦。要是稍微小一些的企业也就罢了,竞标的时候可以投其所好,说不定条件符合人家的胃口,这两个矿就拿下来了。
  到那时这种庞然大物,想要投其所好也不容易,人家手中能调动的资源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咱们能提供的东西,人家说不定都不稀罕!”
  “这方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想办法了。”赵金山皱着眉头说。
  “总之尽力争取一下吧,如果能拿下泰丰和泰盛矿固然好,拿不下的话,买其他的矿也有得赚。”李卫东指了指手上的名单。
  ……
  在当时,国家电力公司是当之无愧了的庞然大物,说是国内最大的企业也不为过。
  国家店里公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电力工业部,后来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克兵,成立了水利电力部。当时的部长正是鼎鼎大名的傅将军。
  水利电力部又经历了分拆与合并,电力工业部也多次成立,直到1997年,国家才正是组建了国家电力公司,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将电力工业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全都划给国家电力公司管理。
  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当中,电力工业部被撤销,国家电力公司也开始单独运营,我国的电力工业体系终于实现了政企分开,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那么这个国家电力公司规模有多大呢?看看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的拆分重组就知道。
  当时国家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开始了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人竞争为宗旨的电力改革,国家电力公司也因此被拆分重组为11家企业。
  这11家企业分别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电力投资集团、电力工程集团、水电工程集团、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
  国家电力公司拆成了11个企业,随便拉出一个还都是顶尖央企,可见当年的国家电力公司有多么的庞大!
  这么一个顶级的庞然大物,手里面掌握的资源是极其恐怖的,几乎是要啥啥不缺,想要投其所好,拿下泰丰和泰盛两个矿,的确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
  经过了1998年的债务危机,俄罗斯签了一屁股债,直接宣布债务延期偿还,导致卢布和国际对冲基金两败俱伤。
  历史上这些债要等到下一次石油价格上涨才还清。
  俄罗斯也不是不想还债,只不过俄罗斯提出的方案,大多债主都不肯接受罢了。
  如果想要卢布的话,俄罗斯随时愿意掏钱,那东西想要多少印多少。可卢布大幅度贬值后,肯定没有债主愿意接受卢布。
  用实物偿还债务是俄罗斯提出另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被很多独联体国家所接受,俄罗斯的武器,对于独联体国家还是很香的。
  然而当时俄罗斯最大的债主是德国,德国作为北约国家,怎么可能要俄罗斯的武器?就算是想要,俄罗斯也不可能给。
  至于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更是入不了德国的法眼。德国的重工业水平要比俄罗斯高,德国人可看不上俄罗斯那点破烂货。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德国人倒是很喜欢,可德国人闲着没事,也不可能囤积一大批石油和天然气吧?石油倒好说,天然气可不好储存,买多了没地方放。
  何况这些能源,无论有没有债务,俄罗斯都会卖,当时的俄罗斯就指望着卖能源吃饭,他们巴不得能多卖点呢!
  所以这些债务就只能拖着,等到几年后石油涨价,到时候涨出来的差价自然就把俄罗斯的债务给磨平了。
  德国人虽然看不上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但中国人还是能看得上的,俄罗斯有前苏联留下来的重工业底子,中国发展了几十年,在很多领域依旧没有赶上。
  如果能够弄到一些比较先进的重工业产品,运回国内的话,还算是香馍馍,应该能卖的出去,到时候赵金山也能回流一部分资金。
  于是乎春节过后,李卫东便跟着赵金山,一起来俄罗斯讨债。


第五百五十七章 美元开路
  国内已是春暖花钱,满城绿意盎然,而莫斯科仍然笼罩子在一片白雪皑皑当中。
  天上虽然没有在下雪,但路边的积雪和马路上的泥泞,却告诉李卫东,这里仍然是寒冷的冬季。
  坐在汽车里,虽然是在大马路上行驶,李卫东仍然能够感觉到屁股下面传来的颠簸感。
  俄罗斯生产的汽车,空间普遍是比较宽敞的,但舒适度方面就真的有些差强人意了。
  最关键是路上有坑!
  由于经济原因,莫斯科的道路,大多数年久失修,即便是几条主干道,也总是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大概只有红场面前的的哪条路稍微平整一些。
  虽然逐渐融化的积雪,将路上的坑坑洼洼填平了一些,但耐不住驾车的是个俄罗斯司机,这司机的驾驶风格尽显战斗民族的豪放。
  一脚油门踩下去,汽车开的飞起,路过有坑的路面,李卫东整个人都被颠起来,然后头撞车顶。
  车子驶入到莫斯科的市区,路边的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很多商店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李卫东仔细一看,从里面出来的顾客,手中拿着的都是方方正正的大列巴。
  这东西李卫东是吃过的,一点儿都不好吃。
  俄罗斯的大列巴实际上就是全麦面包,不含糖不含油,外皮又脆又硬,好在里面会稍微软一些,吃起来比较抗饿,但味道肯定没有中国的馒头好吃。
  欧洲人日常食用的面包,往往都比较的瓷实,吃起来也很费牙,整个欧洲大陆大概只有犹太人做的面包是偏松软的,其他民族烤出来的面包都是硬的。
  像是德国人烤的面包,都能拿来当砖头砸人,可能1V1对磕的话,砖头还不一定磕的过德国面包。
  所以德国每一家面包店里都配备了切面包机,各种横切术切碎切功能一应俱全。因为德国面包实在是太硬了,买回家自己切,十有八九是切不动的。
  望着买面包的人群,李卫东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来俄罗斯时候的情景。
  当时李卫东刚刚买下了转载机厂,便用几十车皮的水果罐头,从伊塞特河工程机械厂换来了装载机的生产技术。
  而那个时候苏联也才刚解体不久,百业萧条,民生凋零,当时的面包店前,也像今天这样大排长龙,市民们排队购买面包。
  “莫斯科很缺粮食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赵金龙看了看车窗外,开口说道;“这倒没怎么听说,好像每次卢布贬职,面包店就会排队。不过认识的老毛子,都不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就算是缺粮,也饿不到他们。”
  赵金龙说着回过头来,笑着接着道:“你放心,肯定饿不着你,我保证你顿顿大鱼大肉,一会到了酒店,牛排管够,要多少有多少!”
  “欺负我没来过俄罗斯是不?”李卫东也笑了起来:“在俄罗斯,肉制品又不贵,水果和蔬菜才是值钱的,我一会就挑着水果沙拉吃!”
  两人自然是在说笑,以赵金山的财力,就算是李卫东吃上几吨蔬菜水果,也是吃不穷赵金山的。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比较寒冷,这对于大部分的农作物生长是不友好的,所以俄罗斯的农业,历来都做不到高产。
  但奈何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够大,可以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就算农作物的亩产量不高,只要种的面积足够大,粮食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未来俄罗斯的粮食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3亿吨上下。
  这虽然还不到中国的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但考虑到俄罗斯人口才一亿多一点,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能有一吨粮食。
  普通人一年肯定是吃不了一吨粮的,所以俄罗斯每年还会出口一千多万吨的小麦。
  而在九十年代末,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并没有这么高。
  经历了苏联解体,以及多年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不升反降,反而不如前苏联时代。
  这时候俄罗斯的粮食年产量,大概只有六千万吨,还不到后世的一半。
  但即便是年产六千万吨的粮食,平均下来每个俄罗斯人,一年也能够小半吨的粮食吃,肯定也不会饿肚子的,也不至于到抢购粮食的地步。
  之所以会出现排队买大列巴情况,还是卢布贬值所造成的。
  俄罗斯轻工业基础薄弱,大量的日产过生活用品依赖进口,所以每当卢布贬值,生活用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因此会产生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又会带动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明明粮食足够吃,但民众却排队买大列巴情况。
  所以未来但凡是出现卢布贬值,都会有民众排队买面包的情况发生。
  后来俄罗斯也想明白了,国际贸易体系主要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而美元之所以能占有国际贸易的霸权地位,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价,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石油和粮食。
  而是石油和粮食,俄罗斯都不缺,不光可以自己自主,多出来的还可能卖给别的国家,那干嘛还要看你美元的脸色?
  于是乎后世的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制裁,反而变得越来越硬气,西方的制裁也越来越无效。
  ……
  车子来到莫斯科的一处豪华酒店,赵金山和李卫东下了车,两人走进酒店门厅,只见一个年约五十岁中国男子早就等候在那里,他见到赵金山后,立刻走了过来。
  “赵总,房间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也去看过了。”那人接着说道:“我本来想去机场接你的,可你又不让。”
  “老邢,辛苦了!”赵金山说着指了指那人,开口介绍道:“卫东,我给你介绍个人。这是老邢,我以前来莫斯科谈生意,都靠老邢帮忙。”
  “我就是帮忙喝几杯酒。”老邢说着望向李卫东,开口说道;“这就是李董事长吧!我叫邢四海,你叫我老邢就成了。”
  李卫东与老邢打过招呼,赵金山继续介绍道;“老邢的酒量非常好,简直就是千杯不醉,不光是能喝白酒,就是伏特加、威士忌也十分能喝。
  这老毛子特别喜欢喝伏特加,不管有事没事都得喝上半瓶,你跟老毛子谈生意,不会喝酒可不行。
  而且不光要会喝,还得喝得多,最好大口大口的跟老毛子干杯,把那些老毛子都喝高兴了,这时候生意也就谈下来了。
  我自己的酒量还算可以,但是跟老毛子比就不行了,特别是那伏特加,又冲又呛,跟酒精差不多,哪有咱们粮食酿的酒好喝啊!我是喝不惯的。
  所以我每次跟老毛子谈生意,都把老邢叫过来,让老邢去跟那些老毛子们喝,每次都能把老毛子喝倒了,这生意也就能谈成了!”
  李卫东不由得看了看老邢,心中暗道,这人要真是能把一桌子俄罗斯人喝趴下,那可真是个天赋异禀的人才啊!带着他在俄罗斯谈生意,肯定是无往不利。”
  老邢则开口说道:“我以前是做倒爷的,后来有一批货被扣下了,本来是要被没收,而且还得罚款,如果没了这批货的话,我老邢不光要倾家荡产,还会欠一屁股债。
  最后多亏陈总帮忙,把那批货给放了出来,我老邢才不至于饿死在街头!陈总是我的救民恩人,只要是陈总吩咐的事,我老邢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两日后,赵金山成功的约到了一个饭局。
  饭局上,老邢果然大显神威,刚开始用杯子喝,很快就变成拿着伏特加的瓶子对嘴吹了,就差来一句“老铁,给你旋一个”!
  虽然没有“老铁旋一个”,但“哈拉哨”的叫喊声,很快的此起彼伏。
  “哈拉哨不哈拉哨?”
  “哈拉哨!”
  旁边的赵金山面带微笑,此时他已经到了想要的情报。
  “刚才那个老毛子说,有个叫阿加丰诺夫的人,他手底下的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