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采煤技术发达,所以低下煤矿的回采率在75%到80%之间。
美国和澳大利亚,以露天煤矿为主,地下煤矿占比不高,所使用也都是欧洲的技术。
中国的国有大型煤矿,回采率也能够达到75%的水平,跟欧美国家相比,可能会略差一些,但水平也很接近。
因为国有大型煤矿有资金购买设备,也有足够多的技术人才。
中国还是煤炭净出口国的时候,出口煤炭是重要的外汇来源,而能够出口煤炭的,自然都是那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因此他们会有一定的外汇额度,去购买国外的更先进的采矿设备。
至于人才,当时那些国有大型煤矿,都够自己的煤矿学院,而国家的各所矿业大学,也源源不断的为国有大型煤矿提供人才。
因此国有大型煤矿才能有不逊色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采矿效率,也是这个原因,当煤矿价格下跌的时候,其他煤矿都是亏本经营,而国有大型煤矿的日子还过得去。
其他的煤矿可没有国有大型煤矿的技术和人才,小煤矿根本不舍的花钱去购买采煤机械,也不舍得花钱请技术人员,采煤的效率自然是非常的差。
越是小型的煤矿,采煤技术就越差,很多村集体的小煤矿,还才使用原始的人工采煤。
人工采煤的效率低下,而且回采率也很低,那种村办的或者是个人承包的小煤矿,回采率只有10%到15%,也就是说,每采出10到15吨煤炭,就要有85到90吨的煤炭被丢在井下。
其实大部分的小煤矿,所处的煤层根本就不适合开采,强行进行开采的话,也只能采集一吨,丢掉九吨,不仅仅会产生大量的浪费,更是会破环整片区域的生态资源。
所以国家才会出手整治,关停所有的小煤矿。
如今李卫东所在这片矿区,规模虽然勉强够得上中型,但原本也是个人承包的煤矿,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不行,只有20%到25%的回采率。
这也就意味着,采20到25吨的煤,就要浪费掉75到80吨的煤。这么算起来的话,真的是每一秒都在扔钱。
李卫东心中估算了一下,以这片煤矿的规模,如果在设备上和技术上加以投入的话,完全可以达到60%到70%回采率。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提高三倍的产煤!
这些可都是钱啊!
想到这里,李卫东开口说道;“得想办法提高回采率才是。设备方面应该还能再加强吧?”
老张立刻点了点头:“现在矿上用的,还是我以前承包时候更新的设备。”
“你承包的时候,那也就是七八年吧?设备不可能这么快就老化过时吧?买辆车还能开十几年呢!”赵金山开口说道。
老张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赵总,我当时买设备的时候,其实买的就是从别的矿上淘汰下来的设备。”
“二手设备啊!怪不得呢。”赵金山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老张却伸出了四根手指:“到了我这里,已经是四手设备了。”
赵金山顿时一脸无语的表情。
李卫东却笑着说道;“四手设备总比人力开采强得多。”
“对,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老张一脸诚实的答道。
“看来得更换一批新设备了。”赵金山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们这么的煤矿,更换设备的话又要花一大笔钱,看来今年的盈利,全都要再投进去了。”
“没有投入,哪有盈利啊!再者说来,新设备能够提高产煤的效率,咱们赚的钱也更多。”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除了上新设备之外,最好能招一些技术人才,对矿井进行布局和设计。”
想要提高煤炭的回采率,除了使用先进设备之外,技术方面的提升也是主要的手段。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优化矿井内的布局,比如运输巷布局、回风巷布局、永久煤柱的布局等等,一套更合理的布局,就可以减少占压的可采储量,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回采率。
除此之外,尺寸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加大作业面的几何尺寸,自然可以多采出更多的煤炭,有时候能省下一根煤柱,就能多挖出一大片的煤。
每一座煤矿的情况都一样,不同的煤层厚度,不同的地质条件,在布局和设计上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普通的采煤工人肯定是不懂的,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做这项工作。
而且井下作业还涉及到很多安全的问题,如何在安全和利润上争取一个最大化的平衡点,就是对技术人员的考验。
然而这种技术人员,肯定都集中在国有大型煤矿,一般的小煤矿,哪有什么像样的技术人员!
也因此小煤矿只能盲目的开采,没有规划,没有勘探,没有整体设计,基本上是挖到哪算哪,哪边好挖像哪边挖,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李卫东说道招聘技术人员,老张的脸上顿时面露难色。
“怎么,这有困难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是有些困难,这挖煤的人好找,可专业技术人员却不好招啊!”老张开口说道。
赵金山冷哼一声:“我给钱,还怕招不到人么!”
“主要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国有大型煤矿当中,咱们这种级别小矿,人家恐怕不愿意来啊!”老张开口说道。
“那就多花点钱。就算是国有大型煤矿的技术人员,也想过更好的日子,肯定有想多挣钱的。”赵金山开口说道。
老张则回答道:“赵总,专门请人的话,钱得花一大笔,以咱们这个矿的规模,有些得不偿失。”
赵金山微微一愣,从老张这个回答看,事情好像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旁边的李卫东已然明白了老张的意思,他则开口解释道;“一般的煤炭技术人员,多花点钱应该是能请得到的,但牵扯到矿井设计的话,就需要比较专业的团队了。
矿井设计的方案,要牵扯到很多的技术和参数,每个参数都会对日后矿井的建设和煤炭生茶年工作产生影响,而且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随时会因为地质问题改变设计。
这种类型的人才,要么在大学里教书,要么在设计院里做研究,除此之外就是那些大型煤炭企业自己培养的团队。培养一个这种的团队,少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是企业的命根子,咱们可未必能挖过来。”
赵金山沉吟片刻,开口问道:“我们东山矿业也有不少的矿井,还有泰峰和泰盛这两个大矿,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团队?”
李卫东点了点头:“我们当然是需要一个矿井设计团队的,只不过培养这样的团队,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人才。
时间只能慢慢积累,至于人才嘛,国内矿业大学里的毕业生,应该会优先去国有大型煤矿的。咱们这种民营煤矿,恐怕只能找一些别人挑剩下的。”
“要是请一些国有大型煤矿里退休下来的工程师呢?这应该会容易一些吧!”赵金山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答道:“这倒是个好主意,煤炭企业的职工,男同志55岁就可以申请退休。这个年纪还算是壮年,身体硬朗的话,再干十年也没有问题。”
“那行,我去打听打听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咱们多给点钱,争取找来几个。”赵金山开口答道。
……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最缺乏的就是高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的留学生都走出了国门,但是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那时候“海归”还是稀缺动物。
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海归”,要么是为了回国创业,要么是作为外企驻华的高管而回国。
所以民营企业想要招聘高端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华为那种九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招聘高学历人才的企业,在当时更是寥寥无几。
国内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除了进入到体制内的,大多是被外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所吸收。
当时的外资福利好待遇高,而且说出去倍儿有面子,自然是高学历人才的首选。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也不错,而且胜在稳定,也很受高学历人才欢迎。
至于民营企业,除非是给出几倍的薪水,否则很难有高学历人才加盟。
特别是煤炭行业这种属于传统行业的领域,专业人才基本上都是被国有煤炭企业所垄断的。
所有的国有大型煤矿,都办有专门的煤炭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肯定会优先分配到自家的煤矿当中。
各矿业类的大学,也都跟各大国有煤炭企业有脱不开的干系,像是中国矿业大学,原本就是煤炭工业部管辖的,后来煤炭工业部撤销,又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
国有各大煤炭企业,同样是煤炭工业局管理,所以矿业大学的毕业生,肯定是优先样国有大煤炭企业挑选,其中优秀的人才,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那些大企业给预定,哪里能轮得到民营企业。
这种人才的垄断,才是最麻烦的。
于是乎以赵金山的人脉关系,找了一个多月,愣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才。
大学里的那些教授,或者煤炭设计院里的研究人员,很多都是业内的专家,让他们偶尔来做一下技术支持还可以,让他们来民营企业长时间任职,可就不愿意干了。
至于国有煤炭企业的技术团队,赵金山就算是想要挖人,也不方便出手。更何况这种在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久的,基本上一家人都在那里,人际关系也都在那里,未必愿意跳槽。
……
饭局上,赵金山脸色显得十分的阴沉,他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闷酒,然后开口说道:“李老弟,你上次说的那个技术团队的事情,恐怕要黄了!”
李卫东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连你都找不到合适的人么?那就说明国内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了。”
“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对方要价太高了。”赵金山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有个辉源实业投资集团,他们那里倒是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愿意给咱们用,他们还愿意提供其他的技术支持。”
“辉源实业?”李卫东心中一惊,他的印象中,这是未来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在前150的大集团。
见到赵金山唏嘘长叹的样子,李卫东开口问道:“那他们的条件应该不低吧?”
赵金山点了点头:“辉源实业要咱们30%的股份!”
李卫东眉头微微一皱:“30%的股份,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外来和尚会念经
赵金山还以为李卫东并不了解辉源实业集团,于是开口介绍道:“这个辉源实业最初是做机械的进出口贸易起家,当年他们的生意做的很大,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就能拿到七八千万美金的外汇额度。”
提到做进出口贸易,李卫东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那位萧远征,在当时能够做这门生意的,都不是一般人。
而在九十年初期,国家外汇还比较紧张的时候,就能拿到七八千万美金的外汇额度,更是有比寻常的背景。
于是李卫东下意识的说道:“这个辉源实业集团的背景很深啊!”
“没错。这家企业在石油系统颇有人脉关系。”赵金山没有多做解释,而且接着介绍道:“后来国家部分开放煤炭价格,辉源实业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到煤炭领域的。
当时煤炭价格飞涨,辉源实业赚了不少钱,期间也兼并了很多的国有或者集体企业,并且开始向液化天然气和煤化工领域发展。
九八年煤炭价格大跌,辉源实业也跟咱们一样,抄底了不少的煤矿,不过他们不像咱们这样能沉得住气。2000年煤炭价格跌倒低谷,他们忍不住出售了一批规模比较小的煤矿,其中还有几座还是被咱们收走的。
不过辉源实业还是留了几座大矿,原来那些技术团队还是在的,他们毕竟是做了十年的煤炭生意了,而且期间又兼并了一些国有企业,有国企的老底子,是有能力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找技术人员,也不知道辉源实业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于是便找上门来,说愿意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但是需要我们将30%的股份卖给他们。”
“这是觉得之前的煤矿卖亏了,特意来找补的?”李卫东笑着说道。
“以现在的煤炭价格看,那些煤矿肯定是卖亏了,辉源实业想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也是正常的想法。”赵金山开口答道。
“但是30%的股份,就有些狮子大开口了。”李卫东接着说。
“我计算了一下,我们手里大多数的矿,回采率都是在20%到30%之间,如果有了辉源实业提供的技术,至少能够将回采率提升到60%以上。即便是少了三成的股份分红,但算起来的话,我们的获利显然比现在更多。”
赵金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