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第49章

重生之似水流年-第49章

小说: 重生之似水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龙江省第一个以媒体形式为百姓发声的栏目,在全国的省级电视台也算是比较超前的。
  所以收视率极高,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八点档热播剧,栏目在省台的地位也高。
  李大记者再回台里已经是下午,一进栏目组,就有同事提醒,“别招惹主编,气头上呢!”
  李春燕皱眉,跟我有关系吗?
  她向来不看领导的脸色,没办法,业务能力在那呢!
  想着片子的事儿,推开主编的门就进去了。
  “老大,片子看了吧?能用吗?”
  不提还好,老秦登时就炸了。
  “滚滚滚滚滚!!弄的什么特么破玩意?净他娘的给我添堵!”
  李春燕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灰溜溜的跑出来,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呢。
  踏实下来,这才问同事儿,“咋回事儿啊?”
  同事,“你那篇中考作文的新闻稿让新闻联播那边的老大看见了,给抢走了!”
  “啥!?”李春燕以为自己听错了,“我那可是十一分钟的稿子,他们抢了有什么用?”
  省新闻联播一共才十五分钟的时长。
  同事苦笑,“没办法,谁让你那稿子剪的太好了,那边把台长都搬出来了,生生就给要走了。”
  李大记者想死,同事越说她剪的好,她越难受。
  瞪着眼冲回老大办公室,“我说你怎么当老大的?就这么让人家拿走了?我不白让个小屁孩儿羞辱一晚上了?”
  老秦:“滚滚滚滚!!老子想静静。”
  老秦还苦呢,你说你吃饱撑的吧?随便编一编就得了,整那么好干什么?
  他的《龙江夜航》是牛气,可是牛不过《新闻联播》啊!
  说要走就要走,没得一点感情的。
  不过,“嗯?”
  发现有点不对,“什么意思?羞辱?什么羞辱?”
  李春燕还真不是那种欺世盗名的人,不是她的就不是她的。
  “老大你是没看见,那小屁孩……简直就是个妖精,我这个新闻硕士都没他那两下子。”
  老秦没好气的瞪了李春燕一眼,还在气头上,“那叫天赋!干新闻是要有天赋的!!”


第66章 新闻播出
  李春燕那个片子其实有点长,足足有十一分钟,并不适合以秒来计算新闻长度的新闻联播。
  那边拿回去之后,专门组织了栏目骨干进行了深入探讨,新闻联播老大的意思是尽量压缩时间。
  结果,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辩论,大伙儿达成一致,这片子少了点什么,还得再加。
  于是,十一分钟的片子最终定稿……十五分钟。
  超时?没关系,加时长就行了。
  八点档往后顺延,老子是新闻联播,任性怎么了?
  新闻联播老大看着成片,乐的露了后槽牙,“有希望竞争一下韬奋新闻奖啊!”
  厚颜无耻地把自己的大名加在了李春燕、钱小龙的后面。
  还行,没放前面。
  而李春燕也不算亏,毕竟前面十一分钟是她做的,新闻联播这边,除了主编,也不好再加别的记者名字。
  所以,后四分钟,特意向龙江夜航借调了李大记者。
  这把老秦又气够呛,抢新闻还抢人,你们还算个人了?
  至于那四分钟怎么做,李大记者琢磨了两天,最后给齐磊去了个电话。
  没办法,她的水平确实有点不够,什么思路都配不上前面的十一分钟。
  对此,齐磊并没有吝啬,一语点醒梦中人。
  “你的思路没问题,只不过,最后的那段主题没有升华。要不,你试试这样处理?”
  听完之后,李春燕服了,彻底服了。
  “挂了,欠你个人情!”
  ……
  7月26号,也就是齐磊接受采访的四天之后。
  白天,齐磊接到李春燕的电话,关于他的那个采访,将在今晚7点35分的龙江省新闻联播播出。
  齐磊马上给徐小倩、李玟玟、卢小帅他们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今晚不出摊了,说了省台要播的事儿。
  对此,徐倩、李玟玟、卢小帅都不太感冒。
  显摆啥?谁乐意看你是咋地?
  小孩心性,正义感爆棚,至今认为齐磊这事办的不地道。
  电话里无不把齐磊数落了一顿,然后赌誓发愿,肯定不看。
  好吧,到时候看不看,谁知道呢?
  也就徐小倩一如既往地惯着齐磊,却只回了三个字:“知道了。”也没说看不看。
  把齐磊弄的挺郁闷,嚓,费力不讨好呗?
  六点不到,郭丽华和齐国君,还有唐爸、吴爸一起回来了。
  事实上,这段时间,几个人就是同进同出,一直在研究副食厂的事儿。和粮库也在接触,表明意向。
  而且,别看副食厂投资不大,但因为是唐成刚整个大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三家都尤为重视。
  尤其是吴爸,这半个月,仿佛又回粮库上班了一样。
  三家人一起吃饭,饭后本打算各自回家休息,却被齐磊叫住了。
  “那什么……今天都别急着走。”
  三家还挺奇怪,被齐磊摁在了小厅才发现,茶几上有一篇短文《我的祖国》。
  “写的真好!”郭丽华由衷赞叹。
  要是她儿子有这两下子,她得美死。
  夸的齐磊有点不好意思了呢?本来到嘴边的坦白却是说不出口了。
  心说,算了,还是你们自己看吧!
  三家人就这么坐在那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就是无论你怎么换台,也能把一条新闻看全的那个。
  然后是天气预报。完事儿,齐磊又抢过遥控器,转到了省台。
  到这里,三个妈就没什么兴趣了。
  女人嘛,看看国家新闻,了解一点时事就够了,省台没啥好看的。
  准备趁着天还没黑透,出去遛个弯儿。
  结果齐磊不让,“再等等。”
  三妈个不明所以,“搞啥明堂?”
  耐着性子又看省台新闻。
  其实真没啥可看的,尤其是开头那几分钟,就是重复中央台新闻的内容,刚刚都播过了。
  直到七点四十五左右,终于来了。
  主持人:“在播报下面这则新闻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篇刊登在省少年报上的一篇短文《我的祖国》。”
  画面一转,切换到了字幕播报。
  主持人抑扬顿挫的背景音,随着字幕滚动,激昂而起。
  〖《我的祖国》〗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郭丽华眉头微微一皱,目光飘向茶几。
  而董妈此时已经把茶几上的段文拿在了手里,对比字幕,一一看过。
  “不就是这个吗?”
  吴连山凑过去一看,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了。
  就是政治宣传呗?无所谓的来了句,“写的挺好,也赶上时候了,没啥大惊小怪的。”
  唐成刚则歪在沙发上,“只能说省里的宣传手段还是高明的,登报上电视,全套下来,对国人的振奋作用还是有一些的。”
  文章写的确实挺好,但是有些太刻意了。
  在他眼里,就那么回事儿。
  齐国君则是听着听着,很是无语,“全文在新闻联播上朗诵,挺不容易的。”
  新闻联播的时间多宝贵?一篇好几百字的文章朗诵下来,得多少时间?
  只能说以小见大,从这则新闻就能看出当今的抗洪形势有多严峻。
  这就是男人们的习惯,喜欢时事,并加以分析点评。
  不过,吐槽归吐槽,文章写的还是很好的。
  等到全文朗诵完毕,画面切回演播厅,大人们都在等着下一条新闻的内容。
  然而,人家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主持人:“这篇《我的祖国》,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来自尚北市第二中学初三五班的齐磊同学。”
  “嗯!?”
  唐成刚噌的一下坐直身子。
  三个妈瞬间石化,脑子嗡嗡作响。
  齐国君则是瞪圆了眼珠子,一脸惊恐地看着自己儿子。
  齐磊:“……”
  齐磊有点不好意思了,憨憨一笑,“那什么……别看我,看新闻!”
  ……
  与此同时。
  李玟玟穿着小睡衣,抱着玩具熊,盘腿坐在沙发上。
  新闻一开始,李家就响起小玟姐的咆哮。
  “老头儿!!老太太!!快过来!!”
  “咋了咋了?”
  李爸李妈还以为傻丫头出啥事儿了呢,急匆匆跑出来。
  就见她舔着嘴唇,“看看看!”
  好吧,虽然对齐磊的做法很是鄙视,但终究是上省台新闻,而且李玟玟还露脸了呢,怎么也不能错过的。
  事实上,不光李玟玟,于洋洋、曹小曦,还有诸多被拐带到夜市的同学,此时都盯着省台新闻。
  只是不知道自己照着稿子背下来的发言会不会被剪掉,无不心中祈祷,忐忑不安。
  尽管鄙夷齐磊,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虽然可能性不大,但终究还是有可能露个脸的。
  也就卢小帅和张新宇实在,说不看就不看。
  啥玩意啊?做秀而己,哥不屑与之为伍。
  卢小帅正埋头爆航母,而张新宇弄了好几队的叉叉兵,不停地爆着卢小帅的菊花。
  ……
  徐小倩此时也在电视机前,穿着长款睡衣,把腿支进睡衣里,用下巴枕着膝盖发呆。
  徐父徐文良就坐在她身边,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听着新闻。
  徐母章南则在她右边,戴着眼镜,一边打毛衣,一边享受一家人难得的团聚。
  在省台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徐文良就把频道从省台换到了中央台,准备看《焦点访谈》。这是他的习惯。
  结果,徐倩无声地抢过遥控器,又给换了回去。
  徐文良愣了愣神儿,就见徐小倩盯着电视平静地来了一句,“省台有个报道,其中可能有我。”
  “哦?”徐文良不见惊讶,却也皱了眉头。
  他没问是因为什么上的省台,自家女儿他还是了解的,很有分寸,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但是,终究还小,有些事还拿捏的不到位。
  徐母眼镜架在鼻尖,抬眼看了下父女俩,却是开口道:“什么事上的电视啊?”替徐文良问出了疑问。
  也没什么惊讶,像他们家的情况,上电视其实看的很淡,甚至有些刻意回避,深谙藏拙之道。
  对此,徐倩也不隐瞒,把事情大概和父母说了一遍。
  “哦。”徐母手上不停,“那是人家男孩优秀,你要多学习。”
  言下之意,你是借了别人的光了,不能骄傲。而且,居然一句都没问,徐小倩怎么和一个男孩走的那么近。
  倒是下意识抬眼看了眼电视,好奇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篇报道。
  不问不代表不关心,相反可能非常在意。
  自家女儿的哪里不对,她还是看得出来的。
  徐文良却依旧端着报纸,依旧没当回事。
  一篇作文而己,能掀起多大的波浪?
  以他的经验来看,多半就是省台的政治宣传,套好的模板,没啥新鲜的。
  终于,新闻开始。
  先是《我的祖国》全文朗诵,一下就把徐父徐母震住了。
  倒不是对文章的惊叹,而是省电视台八点档之前能空出这么长的时间朗诵一篇作文,这本身就值得玩味。
  见闺女目不转睛,眼神中还有一丝异样,章南又道:“这是那个男孩写的?写作水平很高,你要虚心求教。”
  接下来,就是新闻“正片”。
  是的,将近十五分钟的正片,已经相当于一部小型记录片了。
  主持人先是介绍了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出自尚北第二中学齐磊之手。
  对文章和齐磊小同学的写作能力加以肯定,并提出了一疑问,到底是怎么的一个孩子,能写出如此磅礴气势的文章呢?
  “请看本台记者从尚北发回来的报道。”
  画面再转,是李春燕手持话筒,站在熙攘街头的画面。
  “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龙江卫视记者李春燕,此时我正身处尚北文化街夜市。”
  “很多观众会好奇,明明是采访一篇优秀作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这些都要从近期风靡尚北的一期夏令营活动说起。”
  接下来,《志在少年》暑期学生体验摊位的大横幅便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之中。
  ……
  1997年10月,龙江卫视正式上星,成了第二批登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龙江省内观众可以观看到这则新闻,全国20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都可以同步接收龙江卫视新闻时段播报的这则专题报道——
  〖《志在少年》〗
  那是53名东北小镇学生的一次暑期体验行为,更是一次壮举。
  在98年,勤工俭学,打暑期工,即便是在大城市的大学生中间,也是相当前卫的时髦行为。
  更何况,这53个少男少女并不是简单的体验生活。
  “我叫卢小帅,学习不好,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