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九零年代-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都已经来了,陈青云也不墨迹,直接说道:“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找你,是想谈谈国库券的事。”
“国库券?这东西怎么了?”
“我也是最近一个无心之举,发现了这里面有不小的利润,只是我一个人实在收不过来,所以想和你一起合作。”
李少安笑了,说道:“你是说从别人手里低价收购国库券?”
“是的。”
“可收过来了之后呢,这样不是和把钱放在银行里一样吗。”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李少安怎么可能不知道国库券,他也明白这里面有差价,只是他没有办法去吃到这里面的差价,低价去收别人手里的国库券是没问题,可问题是他手里有好几个厂子需要现金,这时候把流动资金拿去收购国库券,这不等于自断生路吗,是以听到陈青云的办法之后,他只是笑了笑,觉得这年轻人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些。
陈青云说道:“不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
“光是低价收购国库券肯定不行,而我能在短时间里把这些国库券统统变现。”
“你能做得到?”
李少安目光如炬,落在陈青云身上,听这年轻人屡屡放出豪言,不由对他的信任度降低了几分,要将国库券短时间里变现谈何容易。
陈青云知道李少安肯定不信,一般人听到谁信,要没一点怀疑那才是不正常,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早就准备好了应对办法,“这是我和银行的交割单,你要不要看一下。”从陈青云的包里拿出了一张单据,这正是陈青云向县农行一次性兑付153万国库券的凭证,有了这个东西,不担心李少安不信。
果然,在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李少安的眼睛睁大了一圈,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遍单据上县农行的公章,可以确认没有作伪。既然这东西不是作伪,那来头可就不小了,一个年纪轻轻的人竟然能够拿着上百万的国库券向银行兑付,说明这年轻人有着深不可测的实力。
先前李少安还觉得陈青云是个狂人,吹起牛皮来也不打草稿,可在张单据面前,他只能被迫选择相信陈青云。
见李少安对自己的警惕慢慢卸下,陈青云适时地说道:“其实你一直都是我仰慕的对象。”
“噢,是吗?”李少安摸着鼻子笑了笑。
“我们乡的人都知道你。”
“你是哪儿的人?”
“铁山乡。”
“哦,那和杨桥镇很近。”
“我知道你从全中国最好的农业大学毕业,没有接受学校的分配,毅然回到老家来发展,不为别的就为了带领家乡脱贫致富,所以在我心里很敬佩你。”陈青云吐露着心声。
听到这些话的李少安更是震惊,这些确实都是他的心路历程,当初从学校毕业,他婉拒了导师的挽留,也放弃了学校的工作分配,坚持回到家乡,为的就是改变家乡的样貌,而这些事情他从来都很少说起,没想到此刻居然还会听到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对自己提起,这些话让他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刚毕业的那一年,想起自己的筚路蓝缕,想起开头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让他不禁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忘了初心。
“你对我很了解啊?”李少安把陈青云当朋友一样的笑着。
“谈不上多了解吧,就是听说过一些你的事迹。”陈青云心里暗说着,何止是了解,你的风云人生要是说出来都够拍电视剧了。
李少安摆手笑了笑,谦虚道:“我就是一普通人,哪里来的什么事迹。”
两人喝过几杯茶,关系也逐渐熟络起来。
李少安提议,要请陈青云吃饭,陈青云也不好推辞,于是就这样答应了。
吃饭的地方在镇上的大饭店,要说规格的话这里自然是比不上县城的那几家饭店了,不过在杨桥镇上这里已经是最好的地方了,这饭店还是当地政府自营的,后来这里经营不善,亏钱倒闭转手卖给了私人。
下午的时候,李少安带着陈青云参观了他在镇上的砖厂、砂石厂、煤厂还有木板加工厂。除了这些厂,这镇上还有上百亩的茶园,也都是李少安承包种植的,不少当地人都在他的茶厂里上班。
其中还有一样让陈青云大跌眼镜的产业,他是万万没想到李少安居然还有养猪,而且规模还不小,一片好几亩大的地,盖了近五百间猪舍,那里面养着将近上千只猪,养猪场里有近三十多个工人负责喂养。
此时此刻,陈青云才感受到什么叫做震撼,自己是因为有了前世的已知信息才混到现在这个样子,而李少安是完全凭自己摸索,没有任何先知先觉的条件,竟然能做到如此程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果然还是印了那句话,牛逼的人到了哪里都一样牛逼,大佬就是大佬。
到了傍晚,李少安带着陈青云来到了镇上的大饭店。
与两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气质雍容华贵的女人,这女人陈青云记得,上次就是看到她和李少安在一起,她就是李少安后来的妻子孙丽萍。
第679章 合作谈成
晚霞之下,孙丽萍穿着一身深黑色的长裙,将她那张金雕玉琢般的脸颊衬得越发白皙,圆圆的领口露出一小节浅浅的锁骨,显得特别有气质,夕阳照在她的脸上,天边红艳的云霞也抵不过她两靥的魅态。
来到饭店门口,孙丽萍望着李少安的眼眸里都是爱意,这让一旁的陈青云瞧得很是羡慕,他知道孙丽萍这个女人,李少安这一身有过很多女人缘,然而只有孙丽萍是那个从开始到最后都陪在他身边的人。
现在的孙丽萍是杨桥镇三中的校长,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她会以坐着火箭的上升速度一直当到县教育局的局长,别问陈青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因为这些对他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在未来,孙丽萍还进入了市委,成为了市委班子的成员,不过可能是因为李少安的原因,后来她辞掉了市委的工作,甘心情愿在李少安的身边当起贤内助,后期替他打理着上千亿的商业帝国。
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眼下陈青云最需要的是和孙丽萍搞好关系,因为很可能自己毕业以后是要回到县里来教书的,到时候孙丽萍就是自己最大的上司。
“介绍一下,这位小兄弟叫陈青云,是我的朋友。”
“这么年轻,还是学生吧?”孙丽萍打量了陈青云一眼。
陈青云略显不好意思,笑道:“是的,在南湘师范读书,很快就要上大二了。”
“南湘师范?”孙丽萍甚是惊讶。
“对啊,怎么了吗?”陈青云心说不会吧,看你这表情难不成你也是南湘师范的。
“这么说的话我可是你学姐。”
“原来你也是南湘师范毕业的吗?”
“没错,看来我们真是校友了。”
“学姐好。”
孙丽萍微微笑道:“不错嘛,看你的样子有咱们师范学生的朝气。”
陈青云跟着说道:“哪里,比不上学姐,以后学姐就是我努力的榜样。”
“你也想到乡下来教书吗?”
“我的志向就是这个。”
“有志气,学姐支持你!”孙丽萍冲陈青云比了个大拇指。
果然是人生无处不相逢,本来只是介绍两人认识一下,没想到居然发现还是校友,这让本来两个比较陌生的人一下子变得亲近了不少。
三人一起来到大饭店里面,李少安一进来,这里面正在吃饭的那几座人都站起来纷纷和他打招呼,这些人里有的文质彬彬,有的一身官气,有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这帮人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但无一不是这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他们见了李少安,该讨好还是得讨好。
陈青云看在眼里,心说什么叫牌面,这就叫牌面,往大了不说,单说这小小的杨桥镇上,哪个见了李少安不得笑脸相迎。
在李少安的盛情招待下,这顿饭陈青云喝了不少,最后喝得晕晕乎乎,还是在李少安安排的招待所里睡了一晚。
等到第二天醒来,陈青云才知道自己喝得断了片,不记得昨天晚上都发生了些什么。
走出招待所的时候,正好碰到李少安过来。
两人随后一起来到镇上的茶园里,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一边看着那些采茶的女工采着茶,一边聊起了昨天没有聊完的话题。
“实在不好意思,我酒量不行,喝多了就醉。”陈青云尴尬地笑着,“昨天晚上我也是舍命陪君子。”
“我看出来了,你这人性格直,不拐弯抹角,靠得住。”李少安给了陈青云很高的评价。
“那合作的事情?”
“我同意跟你合作。”
“太好了!”
陈青云兴奋地拍着手。
李少安见他如此激动的样子,不禁笑道:“这么高兴吗?”
陈青云心说,你懂什么,你以为我和你合作就为了捣腾国库券赚的这几万块钱吗,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搭上和你这关系,以后你辉煌腾达了我好有个大腿可抱。
“高兴,当然高兴了,光是这生意咱们每个季度起码都有二十万往上的收入。”
“我没有你想的这么乐观,不可能每个季度都有那么高的收益,而且国库券这东西也不可能一直存在,按照国家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估计最多两年这东西就会不复存在。”
陈青云心里咯噔一下,不禁被李少安的眼光所折服,他知道这些是因为他是重生回来的,而李少安居然也能清晰地看穿这些,看来成为南湘首富果然不是偶然。
“不管他了,起码现在是能赚到钱的。”
“也对,那就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两人的手再一次握到了一起。
离开杨桥镇的时候,李少安一直送陈青云到米粉厂那条小路的路口,上了大路之后两人就此别过,还特地给陈青云捎上了他们厂特产的米粉干和茶叶。
说起这次的杨桥镇之行,陈青云自己都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完全没有想到和李少安的合作能谈得这么顺利,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争论,就在收国库券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
当时商议的是,县城之外所有乡镇的国库券都由李少安去收购,每个月月底进行一次结算,不管李少安收上来多少国库券,陈青云都以10:94的比例来进行收购,反正陈青云是肯定能赚到那06的,至于李少安能赚多少,就看他能把收购均价压到多少了。
至于县城这边,现在陈青云也已经让钟美玲去负责,这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交给专人去做就行了,她依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商行上。
一切都很顺利,国库券的生意也就这样定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高良和李美芳结婚的日子。
为了这一天陈青云很早就已经在准备了,高良是他高中时期最好的哥们,眼看着他和自己心爱的女人走到一起,这种感觉只有当过兄弟的才能体会。
高良的婚礼是在他乡下老家举办的,前一天陈青云就带着许蓉赶到了高良他们村,同时还为高良带来了租借的六辆婚车。
第680章 婚礼
九十年代的婚礼和八十年代还是有些不同的。
总体上来说,八十年代物质比较匮乏,人们对婚礼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不过结婚的仪式还是相当的热闹。
尤其是农村里,按照习俗,一般在日子的前三天,娶媳妇的这家人会邀请同村的人来帮忙,带着香烟和喜糖挨家挨户通知。
在这进行之前,家里的长辈会聚在一起商量谁来当这件事的督管,就是全面统筹安排分配各种工作的人,这个一般由比较有威望的人来做,这些安排妥当之后,全队的人未来这几天都会聚集在这里,为了迎娶新人而准备。
督管分派的琐碎的细活,譬如一些宴席用的桌椅碗筷、饮酒用具、礼金的登记、以及协调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一切都是为婚礼那天准备。
结婚的日子是请专门的人看的,一般人也不懂怎么看的,反正有他的一套推算办法。
迎亲的那天要起得很早,新郎和说媒人领着村里精壮的小伙子出发前往女方家里,因为要靠人力搬运陪嫁的物品,当时陪嫁的主要物品有木柜、组合柜、被子、自行车等等。
待女方家里宴完亲朋宾客后,迎亲的队伍便会把新人和嫁妆一起护送回来,搬运的柜子、被子里会放着花生、红枣、核桃等,习俗上说是压箱底的,不过这些都会被人们顺手摸走,大家也想粘粘喜气。
往回走过有桥、有商店的地方,这些人便会停下来不走,向新郎讨要彩头,一般都是瓜子香烟之类,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