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邪情公子 >

第9章

邪情公子-第9章

小说: 邪情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内功之前,先说一些自然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

    第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西方人大多不相信这些,中国人基本相信这个。从解剖学上解释不出来,不过穴位和经络的存在是确切无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类似穴位的理论。瑜珈认为人的脊柱上有14个生命能源点,瑜珈的修炼正是刺激这14个能源点,从而达到强身的功效。中国的穴位理论更加详细,穴位不仅存在于脊柱,更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而经络起到一种类似于纲领的作用。奇经八脉把人身的穴位贯穿起来。

    第二,气。气这种东西,连很多中国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为没见过。当然,气是看不见的东西,我也没见过,不过亲身体验过。它的存在也是确切无疑的。连中医里也有很多关于气血的理论。

    下面说说内功的理论。各家的内功理论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家的内功心法不同。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内家有太极、八极、形意、八卦等等。不论哪一门,都有一种所谓的“气拳”,每一个招势都要静止很长时间,这就是内功的修炼。用行话来说叫“桩功”。初级的桩功只是为了体验气,比如某一个姿势,你要感觉到有热气从脚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间。有这种感觉说明练对了,没有就说明练得不对。当你对于内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练习更加高深的桩功,这时,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导、控制你的内力,并使之在身体里如何运行。

    内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的意思。再说得“武侠”一点,叫做“打通任督二脉”。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学中医的人都学过穴位,同时有一首口诀,讲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顺序和时间。子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午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一天12个时辰正好周身运行一遍。这就是一个周天(先天大周天)。这个周天是人生来就不停运行的。练内功的人,控制他的内力在身体内快速运行,把本来应该一天完成的运行用一个小时完成,他还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吗?而这个周天(后天周天)又分两种,一种是大周天,一种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气血只绕行于任督二脉(上起头顶百汇穴,下止裆部会阴穴。身体前面中央线为任脉,身体后面中央线为督脉),速度快但是长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气血绕行身体所有经络,长功快但是速度慢。这种程度的内功修炼则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达到“身知”的人真的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有一位太极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当时已八十多岁高龄)坐于一把藤椅上,一个身高1米9的壮汉双手压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压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声,就用内力把壮汉弹出2米多远,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还有一种不为打人的内功。武当派的老道有一种功夫叫“寒暑铁布衣”,是张三丰创立的,练这种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时只穿单衣蔽体而能云游四海。这种内功不仅涉及到上面所说的理论,还要提到道家独特的宇宙观和养生理论。在此不赘述。不过还是那句话,内功也是有极限的。像我现在在长春,经常下雪,天气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衬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绒服。寒暑铁布衣比我还要狠,但是也绝不可能只穿一个小裤衩到南极科考去。

    以上是关于内功讲解来源于书籍及民间的传说,尚无考证及科学依据内功来源于中华武术,尚有许多的深奥之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作品相关 世家

    世家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祖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世家”一词,首见于《孟子·滕文公》:“(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载,盖椽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赵岐注:“孟子言仲子齐之世卿大夫之家,兄名戴,为齐卿,食采于盖,禄万锺。”从孟子的原话和赵岐注可以看出,世家是指那些世卿世禄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家人,子弟。这个概念,与《史记》世家体例明显不符,《史记》三十世家,从未收录过任何一个卿大夫一级的官员。但孟子的这个概念,却被后代的训诂家混入了《史记》世家的解释中。刘宋裴骃把孟子的“世家”引做“系家”,然后作《集解》说:“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世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这是说,诸侯“以代为家”,世家就是“诸侯本系”。但是,孔子、陈涉并非诸侯,何以列入世家?如果说那是司马迁尊重他们,以个人感情随意抬高人物地位,以至破坏了《史记》的体例,司马迁能是这样不严肃的史学家吗?

    先说“家”字,家不是家庭之家、家族之家。家是宗庙。卜辞有父庚家、父甲家、母辛家……这些家,都是先人的宗庙。因此世家的家,也是先人的宗庙。

    周代礼制严格,人分等级,什么人可以建立几代宗庙,都有一定的规定。《礼记·祭法》说: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

    考庙即父庙,王考庙是大父即祖父庙,皇考庙即曾祖父庙,显考庙即高祖父庙。高、曾、祖、父四庙为亲庙,祖考庙是始祖之庙,郑注:“祖,始也。”孔颖达疏:“王立七庙者,亲四、始祖一,文武不迁,合为七庙也。”这就是说,周天子之庙有七,始祖后稷和二祧文王、武王,为不迁之庙;其它高、曾、祖、父为代迁之庙,因为某一天子的高、曾、祖、父到了自己儿子一辈,高祖就成了高高祖,不在四亲庙之中了;到了孙子,连原来的曾祖也退出四亲,不成为曾祖、高祖了。因此,四亲庙随着辈份的降低而代迁,它们不是永远不迁之庙,不能像始祖和文王、武王那样,永远得到后代的祭祀。

    诸侯之庙有五,即始祖庙,这是不迁之庙;另有高、曾、祖、父四亲庙,为代迁之庙。

    大夫以下,都是新庙,都是代迁之庙。

    孔子不是诸侯没有人为他建立始庙,但他死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手于孔子家。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晕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从以上一段文字看,孔子死后,以其所居堂为庙,从春秋末至汉初,祭祀不绝;汉高祖祭孔子以太牢,百官司更礼敬之,从此香火不绝,所以孔子之庙,也就成了世代不迁之庙,所以司马迁才将孔子写入世家。

    陈涉为什么列入世家?这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因为“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他本人虽无后代,但刘邦为他置守冢三十家,他一直享受着血食祭祀。这守冢,就是他的累世不迁之庙,因此他的列入世家,完全是刘邦的功劳。有《史记》以来,人们把陈涉列入世家,都看成是司马迁对农民起义领袖的偏爱与抬高。不是,要说爱,也只能先说刘邦对陈涉的爱,其次才是司马迁的爱。

    另外,韩信、彭越、黥布、魏豹……他们都曾封王封侯,但都没有列入世家。因为此数人虽封王封侯,但随即被杀除国,还有什么不迁之宗庙?

    图片为中国时间最长的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将门世家之一,汝南安城周家世系表。

    ……

    纵观三十世家,篇篇都合乎“不迁宗庙”之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那些怀疑司马迁这也错了那也错了的自以为是的诸公诸论,统统可以休矣。

作品相关 世家

    世家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祖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世家”一词,首见于《孟子·滕文公》:“(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载,盖椽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赵岐注:“孟子言仲子齐之世卿大夫之家,兄名戴,为齐卿,食采于盖,禄万锺。”从孟子的原话和赵岐注可以看出,世家是指那些世卿世禄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家人,子弟。这个概念,与《史记》世家体例明显不符,《史记》三十世家,从未收录过任何一个卿大夫一级的官员。但孟子的这个概念,却被后代的训诂家混入了《史记》世家的解释中。刘宋裴骃把孟子的“世家”引做“系家”,然后作《集解》说:“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世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这是说,诸侯“以代为家”,世家就是“诸侯本系”。但是,孔子、陈涉并非诸侯,何以列入世家?如果说那是司马迁尊重他们,以个人感情随意抬高人物地位,以至破坏了《史记》的体例,司马迁能是这样不严肃的史学家吗?

    先说“家”字,家不是家庭之家、家族之家。家是宗庙。卜辞有父庚家、父甲家、母辛家……这些家,都是先人的宗庙。因此世家的家,也是先人的宗庙。

    周代礼制严格,人分等级,什么人可以建立几代宗庙,都有一定的规定。《礼记·祭法》说: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

    考庙即父庙,王考庙是大父即祖父庙,皇考庙即曾祖父庙,显考庙即高祖父庙。高、曾、祖、父四庙为亲庙,祖考庙是始祖之庙,郑注:“祖,始也。”孔颖达疏:“王立七庙者,亲四、始祖一,文武不迁,合为七庙也。”这就是说,周天子之庙有七,始祖后稷和二祧文王、武王,为不迁之庙;其它高、曾、祖、父为代迁之庙,因为某一天子的高、曾、祖、父到了自己儿子一辈,高祖就成了高高祖,不在四亲庙之中了;到了孙子,连原来的曾祖也退出四亲,不成为曾祖、高祖了。因此,四亲庙随着辈份的降低而代迁,它们不是永远不迁之庙,不能像始祖和文王、武王那样,永远得到后代的祭祀。

    诸侯之庙有五,即始祖庙,这是不迁之庙;另有高、曾、祖、父四亲庙,为代迁之庙。

    大夫以下,都是新庙,都是代迁之庙。

    孔子不是诸侯没有人为他建立始庙,但他死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手于孔子家。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晕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从以上一段文字看,孔子死后,以其所居堂为庙,从春秋末至汉初,祭祀不绝;汉高祖祭孔子以太牢,百官司更礼敬之,从此香火不绝,所以孔子之庙,也就成了世代不迁之庙,所以司马迁才将孔子写入世家。

    陈涉为什么列入世家?这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因为“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他本人虽无后代,但刘邦为他置守冢三十家,他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