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太平广记 500卷 >

第871章

太平广记 500卷-第871章

小说: 太平广记 500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枚,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琹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结华彩,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琹筑笙竽皆作,与真乐不异焉。玉琹长六尺,上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玙е帧S竦殉ざ呷纾祝抵蚣德砩搅郑紫啻危ā按巍痹鳌肮ァ保菝鞒靖模迪⒃虿桓醇徽鸦堋S蟹骄担闼某撸呶宄呔糯纾砝锒疵鳌H酥崩凑罩霸虻辜灰允盅谛亩矗醇ξ肝逶唷@抟伞H擞屑膊≡谀谡撸蜓谛亩罩刂≈凇S峙佑行靶模虻ㄕ判亩G厥蓟实鄢R哉展耍ㄕ判亩蛏敝病8咦嫦し獗眨源钣稹S鸩⒔远:蟛恢凇#ǔ觥段骶┰蛹恰罚
【译文】
汉高祖初进咸阳宫的时候,走遍所有的府库。库里的金玉珠宝,多得无法说全。最让他惊异的,有五支玉灯,此灯高七尺五寸,下面是一条蟠龙,用口衔灯。把灯点燃,蟠龙的鳞甲就全都会动,焕然闪光就像群星充满屋子。还有铜铸的十二个人,都三尺高,摆在一张席上。每人持一种乐器,或琴,或筑,或笙,或竽。个个华彩一身,就像活人。席下有两根铜管,上边的管口离地数尺,从席后伸出来。其中一根管是空的,一根管里装有一根绳子,手指那么粗。让一个人吹空管,一个人扭动那绳子,就会琴筑笙竽一齐鸣奏,和真人所奏的音乐没什么两样。玉琴长六尺,上边有十三根弦,二十六条系琴弦的绳子,全都用金、银、琉璃、玛瑙、玫瑰等宝物装饰而成,刻名叫做“玙е帧薄S竦殉ざ呷纾辛祝底嗥鹄淳湍艹鱿殖德砩搅郑质揍住4低暌簿筒辉俪鱿帧?堂小罢鸦堋薄S幸幻娣叫尉底樱硭某撸呶宄呔糯纾锿馔鳌H酥苯永凑眨跋窬褪堑沟模挥檬治孀判睦凑眨湍芸醇ξ肝逶啵迩宄挥姓诎L迥谟胁〉娜耍臀孀判目诶凑眨欢苤啦≡谑裁床课弧A硗猓佑行靶模徽站偷ㄕ判奶G厥蓟食S美凑展忻廊耍驳ㄕ判奶模鸵宦纱λ馈:焊咦姘颜庑┍ξ锶挤獯妫却钣鹎袄础O钣鸾庑┍ξ锶即吡恕R院蟛恢庑┍ξ锬睦锶チ恕


珊瑚
汉宫积草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曰烽火树。夜有光,常欲然。(出《西京杂记》)
又郁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处也。珊瑚碧色,一株株数十枝,枝间无叶。大者高五六尺,尤小者尺余。蛟人云,海上有珊瑚宫。汉元封二年,郁林郡献珊瑚妇人,帝命植于殿前,谓之女珊瑚。忽柯叶甚茂,至灵帝时树死,咸以为汉室将衰之征也。(出《述异记》)
又柫箖国海,去都城二千里,有飞桥。渡海而西,至且兰国。自且兰有积石,积石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于水底。大船载铁网下海中,初生之时,渐渐似菌。经一年,挺出网目间,变作黄色,支格交错。小(“小”原作“高”,据明抄本改)者三尺,大者丈余。三年色青。以(“以”原作“似”,据明抄本改)铁钞发其根,于舶上为绞车,举铁网而出之。故名其所为珊瑚洲。久而不采,却蠹烂糜朽。(出《洽闻记》)
【译文】
汉宫的积草池中有珊瑚一株,高一丈二尺,一干三枝。上面有四百六十三个枝条。这是南越国王赵佗献来的。名叫“烽火树”。夜间发光,总像要燃烧的样子。
郁林郡有珊瑚市,是下海人卖珊瑚的地方。这里的珊瑚呈碧绿色,一株株各有几十个枝杈,枝间没有叶。大的高五六尺,小的只有一尺多。善于潜水的人说,海里有个珊瑚宫殿。汉元封二年的时候,郁林郡献来一个珊瑚妇人。皇帝让人把它摆放在殿前,称它为“女珊瑚”,一时间居然枝繁叶茂。到灵帝时,这株珊瑚树便死了。人们都认为这是汉室将要衰败的征兆。
柫箖国靠大海,离都城两千里,有飞桥。渡海向西,到且兰国。且兰国有积石山,积石山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于水底。用大船把铁网投入海中,珊瑚初生像竹笋,一年左右的时间,它就从网眼挺出来,变成黄色,枝桠交错。小的三尺左右,大的一丈有余。三年以后变成青色。用铁器斩断它的根部,在船上准备一个绞车,把铁网绞上来,珊瑚便采上来了。所以这里名叫“珊瑚洲”。长时间不采,珊瑚就会朽烂。


四宝宫
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按屏风、杂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出《拾遗录》)
【译文】
武帝做了“七宝”床、“杂宝”按屏风、“杂宝”帐,都放在桂宫里。当时人们称桂宫为“四宝”宫。


延清室
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盖石文如画也。石体盛轻,出郅支国。上设紫琉璃帐,火齐屏风,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杂宝饰之。视者于户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清凉耶?”侍者屏扇,以手摹之,方知有屏风也。偃又以玉精为盘,贮冰于膝前。玉精与冰同洁彻,侍者言以冰无盘,必融(“融”原作“翮”,据明抄本改)湿席,乃和玉盘拂之。落阶下,冰玉俱碎。偃更以为乐。此玉精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哀平之世,民皆犹有此器,而多残破。王莽之世,不复知所在。(出《拾遗录》)
【译文】
董偃常卧于延清室,用画石做床。之所以叫“画石”,大概石的花纹像画。这种石头体大而轻,出自郅支国。床上有紫色的琉璃帐幔,有用火齐宝石做的屏风,排列着用灵麻做的蜡烛,还有用紫玉做的盘子。床似一条弯曲的龙,全都用杂色宝物装饰起来。侍者在窗外给董偃扇风。董偃说:“难道玉石也需要扇风之后才清凉吗?”侍者收拢扇子,用手一摸,才知道有屏风。董偃又用玉精做的盘子,盘子里盛满冰块放在膝前。玉精与冰都是洁白透明的物品,侍者见了忙说:“冰块不用盘盛着,一定会化了湿席的!”说着他急忙伸手一拂,玉盘与冰全都落地摔碎。董偃便开怀大笑。这种玉精是千涂国贡进的,汉武帝又赐给董偃。哀帝建平年间,百姓家还都有这种器物,但多半已经残破。王莽的时候,不再知道哪儿有了。


玉如意
吴孙权时,有掘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又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莫能识其由。使人问综。综,博物者也。曰:“昔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气,平诸山阜,处处埋宝,以当王气。”此盖是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东吴孙权的时候,有人从地下挖出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用琉璃做的盖。还有一枚白玉如意。凡是用手拿的地方,都刻有龙、虎和蝉的形象。谁也不知这是为什么。于是就派人去问综。综就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人。他说:“过去秦始皇因为金陵有天子气,平了许多山岭,到处埋宝,用来镇压王气。”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吧?


七宝鞭
晋明帝单骑潜入,窥王敦营。敦觉,使骑追之。帝奔。仍以七宝鞭顾逆旅妪,扇马屎。王敦追之人,见马屎,以为帝去已远。仍宝鞭,不复前追。(出《中说》,黄本作“出《世说》”)
【译文】
晋明帝单枪匹马潜入王敦的兵营窥探敌情,被王敦发觉,王敦就派骑兵追他。他在奔逃的路上,就用他的七宝鞭雇客栈里的老妇把马屎用扇子扇凉。王敦派来追赶他的人见马屎都凉了,以为他已经跑远了,又艳羡这宝鞭十分珍贵,便不再追他。


犀导
晋东海蒋潜,尝至不其县。见林下踣一尸,已臭烂。乌来食之。辄见一小儿,长三尺许,来驱乌。乌乃起。如此非一。潜异之,乃就看之。见死人头上著通天犀导,价数万钱,乃拔取之。既去,众乌争集,无复驱者。潜后以此导上晋武陵王。王薨。以衬众僧。王武刚以九万钱买之。后落褚太宰处。褚以饷齐故丞相豫章王。王死后。内人江夫人遂断以为钗。每夜,辄见一儿绕床头啼叫云:“何为见屠割?必当相报:终不独受枉酷。”江夫人恶之。月余遂薨。(出《续齐谐记》)
【译文】
晋朝东海郡的蒋潜,有一次来到不其县。见林下有一具尸体。尸体已经腐烂,乌鸦来啄食死人肉。总能看到一个三尺来高的小孩前来驱赶乌鸦,乌鸦才飞起。如此往复好几次。蒋潜觉得奇怪,就走近去看。他看到死人头上佩戴一枚通天犀导。价值数万钱。他就拔取了这枚犀导。他走后,一群乌鸦争集而来,没有人再来驱赶。后来蒋潜把这一犀导献给晋武陵王。武陵王死后,此犀导又被施舍给僧人。王武刚用九万钱把它买下。后来又落到褚太宰手里。褚太宰又把它送给齐国前丞相豫章王。豫章王死后,其妻江夫人就把它弄断做成钗。每天夜里,总能听见一个男孩绕床头啼叫道:“你为什么要杀害我?我一定要报复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冤枉和残酷!”江夫人对此又腻烦,又畏惧,一个多月以后就死了。


玉清三宝
杜陵韦弇,字景昭。开元中,举进士第,寓游于蜀。蜀多胜地。会春末,弇与其友数辈,为花酒宴。虽夜不殆。一日,有请者曰:“郡南去十里,有郑氏亭,亭起苑中,真尘外境也。愿偕去。”弇闻其说,喜甚,遂与俱南。出十里,得郑氏亭。端空危危,横然四峙,门用花辟,砌用烟矗。弇望之不暇他视。真所谓尘外境也。使者揖弇入。既入,见亭上有神仙十数,皆极色也。凝立若伫,半掉云袂,飘飘然。其侍列左右者,亦十数。纹绣杳眇,殆不可识。有一人望弇而语曰:“韦进士来。”命左右请上亭。斜栏层去,既上且拜。群仙喜曰:“君不闻刘阮事乎?今日亦如是。愿奉一醉,将尽春色。君以为何如?”弇谢曰:“不意今日得为刘阮,幸何甚哉!然则次为何所?女郎又何为者?愿一闻知。”群仙曰:“我玉清之女也,居于此久矣。此乃玉清宫也。向闻君为下第进士,寓游至此,将以一言奉请,又惧君子不顾,且贻其辱。是以假郑氏之亭以命君。果副吾志。虽然,此仙府也。虽云不可滞世间人,君居之,固无损耳。幸不以为疑。”即命酒乐宴亭中,丝竹尽举,飘然泠然,凌玄越冥,不为人间声曲。酒既酣,群仙曰:“吾闻唐天子尚神仙。吾有新乐一曲,曰‘紫云’,愿授圣主。君唐人也,为吾传之一进,可乎?”曰:“弇一儒也,在长安中,徒为区区于尘土间,望天子门且不可见之,又非知音者,曷能致是?”群仙曰:“君既不能,吾将以梦传于天子可也。”又曰:“吾有三宝,将以赠君。能使君富敌王侯,君其受(“受”字原阙。据明抄本、许本补。)之!”乃命左右取其宝。始出一杯,其色碧而光莹洞澈。顾谓弇曰:“碧瑶杯也。”又出一枕,似玉微红,曰红蕤(“曰红蕤”三字原作“麸”。据陈校本改。)枕也。又出一小函,其色紫,亦似玉,而莹澈则过之,曰紫玉函也。已而皆授弇。弇拜谢别去。行未及一里,回望其亭,茫然无有。弇异之,亦竟不知何所也。遂挈其宝还长安。明年下第,东游至广陵,因以其宝集于广陵市。有胡人见而拜曰:“此天下之奇宝也。虽千万年,人无得者。君何得而有?”弇以告之。因问曰:“此何宝乎?”曰:“乃玉清真三宝也。”遂以数千万为值而易之。弇由是建甲第,居广陵中为豪士。竟卒于白衣也。(出《宣室志》)
【译文】
杜陵人韦弇,字景昭,开元年间考进士,寄居在蜀地。蜀地名胜很多。恰是春末,韦弇和他的几位朋友办了一个花酒宴会。玩到半夜也不肯作罢。一天,有人来请他,说:“郡南十里处,有个郑氏亭。亭子建在花园里,真正是世外佳境啊。请你和我一块去一趟。”韦弇听他讲完,特别高兴,就和那人一起向南而行。走出十里,来到郑氏亭前。亭子高高耸立,四面环山,鲜花盛开成门,烟缠雾绕为墙。韦弇简直都要看傻了。心里叹道:“可真是世外之境啊!”这时候使者说了声“请进”。进去后,见亭上有十几位仙女,都有倾城倾国的姿色。仙女们亭亭玉立,衣袖飘飘。那些侍奉在左右的,也是十来个人。所饰纹绣影影绰绰,几乎不能看清。有一位仙女望着韦弇说:“韦进士来啦!”于是让左右快请韦弇上亭。韦弇顺着斜栏一层层上去,立即就拜。众仙女高兴地说:“你听说过刘阮的事吧?现在你也象刘阮那样了。我们愿意陪你喝个一醉方休,风流尽致,你以为如何?”韦弇说:“没想到今天我也成了刘阮,真是太幸运了。但是这是什么地方?你们都是干什么的?请告诉我好吗?”众仙女说:“我们是玉清之女,在这居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