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夫君谋 >

第6章

夫君谋-第6章

小说: 夫君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梳妆换衣之后,雀儿向我汇报了近些日子卖画的进账。之前杨柳堤上那一副“黄昏双美图”以一百两的高价让工部宋大人的儿子,也就是抢了我大哥准媳妇的那个纨绔子弟给买了去。这位宋公子是出了名的男女通吃,听说买了画之后,集合同道中人开了个醇酒美画赏鉴会,把这幅画堂堂正正地挂在堂里供人观摩。而这画像中安锦的姿态衣着一传十十传百,再次刮起了一阵仿效的热潮。尤其是那点我无意中落在他眉心上的墨滴,使得眉心痣在燕丰城开始渐渐流行起来,但凡少年青年甚至壮年公子,有事没事总爱点上一颗,还有歪诗云:“月下柳生千行诗,不及安郎眉心痣。”

想到一堆男人对着灼衣的画像想入非非,我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琢磨着下次得特地叮嘱晒月斋的陈老板,接单子卖画的时候也看着点儿人。

除此之外,雀儿还带了陈老板的口讯,说又来两笔新单,请我尽快去一趟,商议之后再做计较。

等雀儿说完已近辰时末,我嘱咐她先去晒月斋传个话,自己则收拾收拾,匆匆赶往宣武门。

这是自嫁给安锦以来,我第一次等他散朝。杞国的早朝时间定在卯时初,大半的官员都是空着肚子赶到太和殿,不那么讲究的,下了早朝再在宣武门外的路边小店里买些点心;稍讲究些的,便回家用过正式的早膳后再去所属的机构署事。

安锦向来不在家用早膳,多半是在路边的小店解决的。这一年多以来,除了新婚那夜的圆房,我并未尽到丝毫做□子的义务,心中颇有些愧疚。但转念一想,安锦他除了赚钱养家之外,也没有尽到铺床暖被嘘寒问暖的义务,于是又平衡了。

听得远远传来勤政鼓的三声响,我赶紧退到路边。青袍官员们次第而出,井然有序,有些还在谈论公务,声调或低沉或爽朗,夹杂着各方口音。大杞国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参加早朝,官袍颜色可区分品级,四品三品着青,二品以上着朱或紫,退朝时按照品阶由小至大依次出门。安锦身居二品,我踮着脚望穿秋水,一直到官员们快要走完才望见远处他独秀于林的身影一只。

我以为无论如何要矜持一番,不可让他觉着我等得这般迫切,于是背过身对着路旁的小摊专注地看了半响。小摊的老板终于忍不住,提醒我道:“这位夫人,咱这包子是鲜肉馅儿的,要不来点儿?”

我摆了摆手,继续盯着蒸笼上的包子看。“不用了,我不爱吃包子。”

老板的脸色似乎很不好看。他还未说什么,身边的老板娘先发了话:“不买还看那么久?难不成你看上了俺家男人?!”

那老板娘系着围裙,左手挥舞着擀面杖,右手叉腰,圆脸上沾了些许面粉,模样十分凶悍。

我吞了口唾沫,期期艾艾地说:“大…大嫂子,你想多了。”

此时身后一声唤。“阿遥。”安锦已来到我身旁,有些惊讶地问:“你不是从来不吃包子?”

我苦了脸。卖包子的夫妇盯牢安锦,大惊失色,显然是把他认了出来。那老板脸色发白,哆嗦得很厉害,连连赔不是道:“安大人,都是俺家婆娘不懂事,无礼开罪了夫人,请大人饶恕!”他一面说,一面拉那老板娘,示意她赶紧认错。

老板娘的气焰短了三分,却仍然有些不服气。“就算是安大人的夫人,也不该乱瞧别家的男人!”

安锦似笑非笑地瞥了我一眼,我欲哭无泪。

老板发急,抬手就往他老婆手臂上拍了一下。“你个傻婆娘,人家安大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安大人的夫人会瞧上我?你个不长脑子的傻婆娘……”

凶悍如斯的老板娘,此刻竟然红了眼眶。

真是恩爱的一对夫妻。我竟然有些羡慕。无论那男人再怎么粗鄙,再怎么丑陋,在他的女人眼里,就是无人能及的一朵奇葩。思及此处,我忍不住偷偷朝安锦看去。他的侧脸在晨光中显得特别好看,我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欢喜,仿佛心中那粒油盐不进的老姜疙瘩破天荒发出了一颗新芽。

安锦的脸上渐渐浮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红。他右手微握举至鼻端,清咳了一声。“不要紧。老板,给我们来二十个包子。”

安锦的心情似乎好得不同寻常。先是买了二十个平日里我和他均不爱吃的大肉包,接着又把肉包分给了街边蹲着的小乞儿。乞儿们得了肉包,开心得满街乱窜。我对他的这番善举摸不着头脑,旁敲侧击地问他是否快要被升阶提俸,他只是笑而不语。最后被我问得烦了,他才无可奈何地在我头上敲了一记,叹了口气道:“傻阿遥。”

最近他很喜欢说我傻,偏偏每次这么一说,我的心就成了下锅的面片儿——软作一团。这样不好,不好。

东街的早市被称作“点心市”,但凡能叫得出名字的吃食都能在这儿找到。我吞了两张春饼,一碗豆浆后尤觉不足,又瞄上了不远处的槐叶冷淘。那店里生意红火,早已排了老长的队。安锦被我磨得没办法,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排队,那身紫色官袍在一片灰衣布裙中格外显眼。店主亲自出了门请他进去,他却摆了摆手,说夫人叮嘱过不可以权谋私。

我在不远处看着,笑得前仰后合。跟安锦出来这么一次,那些关于我们不和的谣言想必都不攻自破。我暗自盘算着与他和好之后要如何逐个击破地掐断他身边那些千姿百态的烂桃花们,想得踌躇志满,斗志激昂。

正在这时,我无意中发现一名故人。

这名故人身旁跟着一位美妇人,妇人的怀中还抱了一名大约两岁红袄女童,一家三口坐在路边吃馄饨,亲密无间。

我揉了揉眼,确定自己没看错。那名故人,正是我十六岁那年结出的断袖桃,段常段公子。我思量了一番,看来是我们和平道别之后他最终认清了自己的取向,回到了娶妻生子的寻常道上来。

我有些感慨。若他在与我相识之前便认清这一点,说不准现在坐在他身边抱着孩子的那妇人就是我。然而我想象了一番,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那般场景。只能说姻缘这东西果然玄妙得很,哪怕当时我认真考虑过要与他共结连理,现在回顾,却觉得这段过往确然只是我这颗树上抽的一杆旁枝,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安锦仍在队伍中艰难地朝前挪动着,不时回头看我是否还在原处。我深感欣慰。

段常一家子吃好了馄饨,付了钱起身,不偏不巧正好朝我所在的方向走来。我本想低头装作没有看到,视线却与他碰了个正着。只见他神色微讶,跟身边的妇人说了句什么,便朝我走了过来。

那妇人站在原处,在他身后朝我展开一个友好的微笑,我亦回了笑,向她点头示意。段常坐到我身边,坦然道:“许久未见。”

我与他寒暄几句,才知道他的确是在与我分道扬镳之后不久便成了婚,娶了个家世相当的官家小姐。夫人贤惠,弹得一手好琴,两人很快如胶似漆,又生了个宝贝女儿,过得很是惬意。

他知道我嫁给了安锦,称赞他年少有为风采绝伦,胜出自己许多云云。我谦逊道:“他不过也就是长得好看些罢了。”

段常连连摆手,直说我实在过谦。“杞国史上还从未有一名官员能在入朝三年之内升到二品高位,安大人实属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说罢,他又略带同情地看了我一眼。“做他的夫人,想必也不轻松。”

我倒觉得轻松得很。

我们又闲聊片刻,他便起身告辞。我瞧了瞧他等待在不远处的妻女一眼,忍不住多嘴规劝了他一句:“如今有佳儿美妇,千万别再去玲珑馆了。”

他的表情立刻变得有些怪异,犹豫片刻之后,他才道出原委。

原来他竟不是断袖。那日去玲珑馆,是稀里糊涂喝醉酒被人拉进去,只待了片刻便出来了,谁想到这么巧被我撞见。后来他本想跟我解释,却看我并不伤心难过反而像有几分解脱的样子,才明白我其实并不那么喜欢他,只得悻悻离去。

我很意外。段常带着他的妻儿离开后,我还久久未回过神来。原以为是他负了我,却没想到是我自己散了这段姻缘。虽然谈不上遗憾悔恨,却有所觉悟。原来男人有时比女人更需要被爱的安全感,一旦失去这种感觉,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

那么安锦是不是也一样?

我低头努力地思考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注意到安锦正站在我身前不远处,眉头越来越紧。

第八章 纳妾无门

安锦将手里的面条放在我面前。在风里站得久了,他的唇色略略发白,原本一丝不苟的头发也凌乱了几许。我回过神来,见他脸色不太好,忙拉他坐下。触到他的皮肤时,凉意让我下意识地缩了缩。

“很冷是不是?”我将他的手捧在手心里捂着,呼了一口热气。他替我排队买冷淘,我替他捂手,投桃报李报得心安理得。“今年的春天特别冷,看来会有个凉夏。”

他的神情稍稍舒缓了些,从筷筒里拿了双筷子递给我,状似不经意地问:“刚刚那个——”

“是段公子。”我瞅了他一眼,见他神色如常,继续往下说道:“我爹上司家的儿子。”

“我知道。翰林院段修撰的二公子段常,现任刑部五品主事,年方二十五,已婚。”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他说最后两个字的时候特别用力。

我钦佩无比。难怪段常称赞安锦是难得一见的奇才,原来他只消看一眼便能知此人来龙去脉,官职品阶,甚至连婚否都了然于心,真不愧是掌管全杞国官员聘用考核的吏部侍郎。

大约是我这钦佩的目光太过直接,他竟然别开了眼,似乎有些尴尬。“我只是……”

“我懂的。”我拨动着筷子,哧溜哧溜地刨了一筷子面条下去,碧绿微凉的槐叶面入喉,舒爽一片。“难怪你升得这么快,是不是所有官员的身家资历你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呆了呆,埋下头喝了一口豆浆。

我絮絮叨叨地跟他说了之前与段常的对话,对他的妻女大加赞赏。“当年我还以为他是个断袖,谁想到如今连女儿都有了,夫人也很美貌……”

安锦笑了一声。“慢些吃,当心呛着。”

我说得兴起,将冷淘吃了半碗下去,渐渐觉得撑得慌,剩下那一半是无论如何也塞不进去了。安锦主动挪过碗,稀里哗啦吃了个一干二净。我看着空空如也的面碗和掏出丝帕优雅擦着嘴唇的安锦,感到十分满足。

然而我又看了一眼。丝帕上没有绣遥花,不是我送给他那一方。

我如狼似虎地盯着他手上的丝帕看,安锦慢条斯理地把丝帕叠好又放回了袖中。于是我继续如狼似虎地盯着他的袖子看,到最后他大概终于忍无可忍,举起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胸口。

“你送我的,在这儿。”

我立刻收回如狼似虎的眼神,朝他柔情似水地一笑。他打了个寒颤。

用过早膳后,安锦先将我送回安宅,才步行去了吏部办公署。我从前面进了安宅,换了身衣服又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雇轿子去了晒月斋。

雀儿和陈老板已经等了有一阵子,见我终于来到,不约而同地露出欣喜的神色。陈老板命人取了蜜饯瓜果招待雀儿在外间候着,自己则挑开帘子,请我去内室商议。

陈老板本名陈奇,字画偶,据说在行业内相当有名。他年过中年孑然一身,无妻无子,终日与书画相伴,乐在其中。虽然长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实际上却精明能干,善于经营,生意做得相当大,不仅在杞国各地有分号,甚至连西凉和南瑞的书画业都有触及。

尽管如此,他时常称自己先是一名“画痴”,然后才是商人,想与他做生意,需得是知情识趣的风雅之士,否则免谈。

对于这一点,我表示出了极大的怀疑。既然如此,何以安锦的画像会让宋家那个纨绔给买了去?

陈奇面露歉意,讪讪道:“失误,是失误。”

我明白,做生意最不可得罪的便是为官当权者,也怪不得陈奇,所以只嘱托他今后但凡安锦的画像只接受定制,不再另外加绘。若是碰上纨绔好色之徒,直说元宵十三公子休笔不画了便是。

陈奇知道此番理亏,赶忙应诺,也顺道提及了另外的两张订单。这两张单与安锦无关,却都来得有几分离奇。

其一是东宫殿下派人上门,要元宵十三公子入宫为他的一名舞姬作画。没错,正是那位新婚之夜妃子跟人跑了的绿帽东宫。这位东宫平日自诩风流,豢养了不少姬妾,据说那些姬妾个个貌美且各有所长,在起凤殿里一字排开,十分壮观。我以为他会被人撬走了老婆,也不是没有道理。

说到第二张单,陈奇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夫人是否还记得,两年前在晒月斋遇到的郑或郑公子?”

我心中咯噔一响。陈奇解释道:“郑公子与我素来有些生意往来。他此番来信,托我——”他为难地看了我一眼。“其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