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74章

混在大唐-第174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一现象,腐儒们在报纸上猛烈的喷了一阵,武清没办法,只好说,女人也是人,男人也是人,因礼教而置女人地位卑微,但是再高尚的男人也是由女人而生养,纵使是孔圣、老子也是一样!难道各位腐儒们相信天地感应而孕吗?
  其实武清的这一举动得到武太后支持的原因就是,武太后曾经一直要求天下为母举丧与父齐哀,加之她以女人身份主政,难道她还阻止提高女人地位的事情吗?这一点,武清拍马屁拍到了武太后的心坎上了。更何况,武清要求女子护卫队不佩戴武器,如此一来更是让别有用心者也说不出什么。一群没有武器的女人能有多少战斗力?
  但是如果要让人发觉,这五千名女子每日所练武艺都是徒手格斗的话,又不知做何感想。
  与此同时,前往琉球的影字一号前来复命,经过数月的谋划,于上月一举清除了琉球岛上的匪帮等各势力,开始建设要塞。
  武清秘密接见后,下了命令,把琉球变成一个货物中转之港口作掩护,以免引起沿海诸州的窥视。而且武清也严令不得虐杀琉球土著居民,而是要把那些土著居民年轻子弟收编为军队。他可是非常清楚高山族人的山地战斗能力。而且大多都是由古越人逃避到岛上而形成的独特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所以武清只能用怀柔的策略来引导这些土著,不然引起反弹,可不利于长期占有琉球。
  当然武清也不会让影字卫留在琉球,而是让雏鹰、流星、蝴蝶三卫留下一半的人在那里负责各项事务外,其余全部撤往武清县,这里更需要他们。武清已经决定开始研究各项技术,而这些其中很多都是军事上的,所以得有人暗中保护才行。
  自从在药王孙思邈的遗稿中发现了黑火药的配方后,这让武清欣喜之余,却也有了警惕,毕竟这东西可比爆竿的火药配方要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如今烟花试验成功,那么黑火药用于军事还远吗?
  当然他也可以交给武太后,可武清对武太后不放心,毕竟黑火药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发展得好,说不得有生之年都可以看到红衣大炮的出现。那么说不得自己还要做一回成吉思汗,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真正的千古一帝。
  所以,他能交给只知玩弄朝政武太后吗?
  黑火药研究室就在首阳山中。早已在武清县房屋建成后,便开始动工,预计明年五月便可完工。
  机械工场在铸币工场,武清已命几处铜矿、铁矿、煤矿的负责人把三种矿物全部运往武清县,以便全力铸币。武清县东南角的高炉也开始修建,只等建成后,那么铸币的数量就会增长数倍。
  如今铸币工场里,武太后给武清允许只有一炉,每日铸币三千钱,一月才九万钱,九十贯,效率十分低下,主要还是炉温的问题,烧制铜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要是以煤炭为燃料,加上优质铜,那么铸币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百零七章 内相上官婉儿

  武清县很多人是没有分到土地的,所以几乎九成的人都需要在武清县的工场和商铺中做事才能生活。这也是武清的思路,让百姓不再依赖土地,一部分人靠土地种庄稼,一部分人进行商贸活动。这样即使有人圈地,也无关帝国的发展,而帝国与时俱进,与天下各国通商,才能逐渐强盛。
  所以武清县自建县之后,商业十分繁荣,有专门的牛马市口,四个区分别有蔬菜瓜果市场,码头也进行了修建,高大的仓库耸立河边,洛河上船只往来,来自北方的皮毛等物,还有来自江南的蔬菜等等。
  武清也扶持了一些大胆的农户搞养殖,比如有牛姓一家想养殖鸭子,武清便给他们借了一千贯,有养鸡的,武清也是借了一千贯,有养猪的,武清借给他们两千贯等等。总之,武清趁此时机,编写了《发家致富经》,里面便分了养殖类、经营类、行商类、技术类等等致富技术。
  反正,这本书武清让人印刷了上千本,发给了十六个镇的镇长,让他组织村民学习。
  由于百姓资金不足,于是武清便开设了武清县银行,银行一开,便代表着借贷业务和存款业务同时出现了。武清县银行的借贷利率很低,为千分之一,也就是一千文钱只收一文钱利息。存款利率更低为五千分之一,五千文只能获得一文的利息。
  在大唐,有专门存钱的钱柜和邸店,而且还收取存钱费,分布在大唐的主要城市。方便于商人取钱,可凭借飞票在钱柜的分号上取钱。
  武清县银行一开,存钱还有利息,这不是很多商人的福音吗?但是这只限于武清县内。武清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四处开银行。而且他也相信,武太后也没那么大的魄力支持他。
  不管怎样,武清县的种种都展现着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县城。
  这里要提的是,经过十月怀胎。两名胡女为武清生下了两名男孩,取名武崇忠和武崇义。希望两个孩子长大后能够忠孝仁义。如今孩子比较多,武清也实在记不住那么多,总之起了名字看一眼也就成了,如今最大的孩子武玲珑已经十岁,已经完全显露出了一个美人胚子,武玲珑的性格完全跟裴柔的性子相反。特别顽皮,而且喜欢武艺。跟裴盈有几分相似,所以自武玲珑展现出这样一面后,武清便不想看到这个孩子了。当年的错误让他毁了一个女人的幸福,他良心何安。
  武清规定,凡三岁孩童,必进家学,先习《百家姓》再读《三字经》,最后学《千字文》,并请画师教授绘画。请教坊司大家教授音乐等等。总之武清是要让自己孩子先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在他们七岁正式学习的时候选择他们的爱好。
  元日将近,武清坐于茶楼上,一边品着茶,一边看着中央广场上那座日晷。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喜有悲,喜的是武清县终于建成并走上了正规。悲哀的是在与儒学的对抗中处在了下风,而且各州建设小学中学的进展十分不顺,大州只有扬州,主要是如今扬州官吏大多都被酷吏整怕了,想以此来交好武清,故而扬州的小学和中学建设十分顺利。
  剩下的也就是清心书院学生所在的几个县。长安县令姚元崇和义昌县令宋璟都是积极之辈。
  但不管怎样,已经建起来的,就要发展好,还没建的,就要让他们慢慢接受。
  洛阳因为有武清和清心书院在,加之洛阳令魏元忠虽然跟武清不对付,但也还是对理学感兴趣的。毕竟魏元忠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相反如今五十余岁的魏元忠很有建树。他两度为洛阳令,都把重心放在缉拿盗匪上。
  洛阳城中建立了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虽然还没有开始收学生,但只等上元节过后,全面打扫修整后,就可以慢慢登记报名了。
  而且武清以改易后的金色龙旗为国旗,让武太后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但却什么也没抓住。
  对于突厥不断袭扰边境,大唐无将可派的窘境,武清再次上疏,开设武举,并开办神都武院。
  奏疏上,武清阐明了开设武举可以在段时间内解决缺少将领的难题,但要让这些将领成长为统兵大将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要解决长期的统兵将领难题,那么就必须开办武院,教授将领们兵法韬略,在不断地演练中,学习统兵能力。而且如此一来,太后再也不需为没有将领而担忧。
  丽景殿里,武太后看到武清的奏疏后,久久不语,开设武举之事,在早年间武清就已经提出,至于这开办武院之事,确实是一个新的思路,但是教授如此多的人学习兵法韬略,难保那些人没有谋反之心啊。
  如今的武太后对于“谋反”这两个字是很敏感的。可朝中真的是再无大将开派啊,到此时她有些后悔杀了程务挺,不过眨眼间又恢复了颜色。
  “婉儿,封皇子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的旨意拟好没有?”武太后问道。
  上官婉儿见太后手中依旧拿着武清的奏疏,可问起这件事情,便知武太后有些犹豫,于是点头道:“已经拟好了。”
  武太后说道:“婉儿,你觉得朝廷开设武举会怎样?”
  上官婉儿自是看过了武清的奏疏,心中早有对策,便说道:“朝廷开设武举,是有很多好处的。我大唐武风盛行,习武之人颇多,争强好胜之心太甚,有些人更是以此入了绿林,有些占山为王,这些人武艺高强,官兵也一时剿灭不了,而且出动大军剿灭,耗时日久,且耗钱耗粮,天下时有旱灾洪涝,各州也不敢清剿彻底。若朝廷开设武举,可不问出身,若能像文人一般,凡进入武举者分高低依次授予武官。此一来尽收天下武人之心,还可以减轻地方匪患。最重要的是太后往后派遣将领何愁无将可派?”
  被上官婉儿这么一说,武太后心头豁然开朗,不禁赞道:“你啊,真不愧是朕的内相啊。”
  上官婉儿哪敢居功,赶紧欠身道:“这都是太后教导,奴婢才有今日之才学。”
  武太后很高兴,于是便又问道:“那你来说说,这开设神都武院之事,你是如何理解的?”
  上官婉儿沉思片刻,说道:“神都武院是大将军所提,而且着重地说明了武院的重要性,奴婢想这如同天下有学文的县学州学、国子学等文学馆,还有清心书院,却无一个完备地教授兵法韬略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大将军所虑吧。以奴婢认为,大将军此举在于加强大唐的军队实力是极有可能的。”
  武清要是听到这番话,一定会把上官婉儿给爱死了,虽然上官婉儿只说了一些,但也差不多了。创办武院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军队实力,更重要是培养军队对于皇帝的忠诚度。是要建立一支完全忠于皇帝的军队。这是武太后这个玩弄权术的妇人永远也想不到也无法看透的。武太后知道军队忠诚度很重要,但她习惯于玩平衡,以此认为,这帝王权术便能确保自己统治安稳无忧。这或许就是在她迟暮卧病在床时,禁卫首先反叛的原因吧。
  如今的帝王权术脱胎于韩非子的法家,并糅合了儒家中庸思想,而大唐朝廷无不显示这一点,如文官系列中文昌台的左右相、左右丞,原先的御史台改为了左右肃政台等等,军队系列十六卫都分左右,如左右金吾卫、左右羽林卫、左右豹韬卫等等。这就是所谓平衡。
  武太后听了上官婉儿的言语后,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是开武举还是开办神都武院呢?


 第三百零八章 退路或出路

  武太后颇为犹豫,在此敏感时期,她还是把武清的奏疏留中不发,因为她没有把握这武科举是否能够为自己所用,她决定还是从内部开始清洗异己。
  于是在东突厥袭扰昌平后,只命黑齿常之率军击之,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洗。
  首先便是已经被贬为施州刺史的李孝逸,她听了武承嗣之言,说李孝逸名字中“逸”字中有兔,兔乃月中之物,月近天,合有天分,意在窥覦帝位。于是便命人拿了下了制狱。
  紧接着便是刘祎之,刘祎之是被凤阁舍人贾大隐告密的,两人都在凤阁,属于同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种。刘祎之忌惮武太后权威,又不敢谏言,所以便向属下说,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随即便被贾大隐给密告给了武太后。
  武太后不禁大怒,刘祎之可是北门学士之一,他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武太后给的,从一个芝麻小官如今做到了正三品的宰相,到如今竟然口出此言。由此可见这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反叛自己。
  贞观殿内,武太后怒道:“刘祎之是朕所器重之臣,如今竟有背我之心,真罔顾朕之恩情。”
  不久,便有人密告,刘祎之曾私受契丹领袖、归诚州都督孙万荣的贿赂,又与许敬宗之妾私通,武太后愤怒异常,便命告密之人肃州刺史王立本推按此事。刘祎之随即下了制狱。王立本宣敕出示圣旨。刘祎之本就是起草诏书之人,如何肯服。大骂道:“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武太后自然大怒,随即“以拒捍制使”之罪定为死罪。刘祎之曾经是李旦王府中的旧臣。李旦听说后,便赶紧向武太后求情。
  武太后没有让李旦进殿,而后迅速赐死刘祎之。
  刘祎之死后,武太后命酷吏周兴继续按鞫制狱,挖出刘祎之党羽,一百多人,如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均遭流放。
  自刘仁轨死后。无大臣留守长安,于是便命苏良嗣迁为文昌左相留守长安。与此同时纳言韦思谦致仕,裴居道为内史。正式拜相。夏官侍郎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入政事堂。
  岭南边疆少数族时有造反,但随即被平,重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