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ぐ蚕亓钫飧鑫恢谩
李泰同时也在懊悔自己怎么收了这么一个败类,幸亏自己跟他走的不进,要不自己难免不会受到牵连。如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光收党羽,不能再像这次一样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当他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还有,就是不能收一些像王甫这样的蠢材,该把目光放到朝中。这次没有能够抢得长安县令的位子,还是吃了朝中没人的亏啊!
李承乾在东宫却不像李泰这么的愁苦。因为,一个长安县令对来说不多,没有也不少。关键是李恪的人没有得到这个位子,让他高兴了不少。
而李佑就更加愁苦不堪,他在朝中跟没就没人支持。所以,今天这样的朝会推荐人选,他只有看的份。所以,他也在心里暗自决定,今后一定要光收党羽,不能如此被动。
第三卷第八十章赝品横行
在汉王府的李恪,经过长安赛和王甫案之后,他便过上了每天练武,学文,练习书法和绘画的清闲日子。
他正在书房和董伯仁讨论绘画的技巧,就听杨恩说宫里的王德来人传话,让他下午进宫一趟。
李恪赶忙来到前厅,就见王德坐在椅子上喝茶,见李恪进来,立马起身行礼道,“殿下,皇上让你下午进宫去他御书房觐见。”
李恪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突然找他,还在自己的书房里见他,不解的问道,“不知父皇传召儿臣所谓何事?王公公可否之一二?”
王德为难道,“殿下,不是老奴不肯说,老奴也不知道皇上召见你是什么原因。”
李恪知道王德不会撒谎,所以也不在勉强他。等王德离开王府之后,李恪回到后院,在兰儿服侍下沐浴更衣,换上了一套他最为喜欢的黑色王袍,带着陈其就匆匆去觐见李世民。
十二月份的长安城刚下了一场雪,天气比较寒冷。李恪没有骑马,坐在车架中,正在专心的细读《论语》。他现在对这本书内所体现博大精深的思想越来越震撼,一有时间就看,还不时的揣摩其中的意思。不多时,就听见陈其道,“殿下,已经到玄武门。”
李恪知道车架只能到玄武门,再也不能往前走。所以,他下车。
下车之后看见雄伟的玄武门屹立在自己面前,他有点恍惚。今天还是第一次主意这个标志着李唐王朝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见证的城门,细细品味在玄武门发生的政变,心里感叹不已。自古争储,没有心慈手软的人,也不会有心慈手软的时候。
当他在王德的带领下来到甘泉宫的御书房时,李世民正在练习书法,他见进来的是李恪,在李恪还没有行礼的时候就说道,“不用多礼,你过来看看朕的这幅字如何?”
李恪不知道李世民找自己的原因,所以,表现的很小心。他快步上前,来到李世民的御案上看着李世民用王体写的“民重君轻”四个字。沉思了片刻后道,“父皇四个字写的刚劲有力,气势如虹,远胜王右军字体。”
“噢?”李世民没有想到李恪会如此评价他的字,“你说说看,朕那里胜过王羲之?”对于自己儿子的夸赞,李世民还是很受用,虽然有点马屁的嫌疑。
李恪再次仔细打量了片刻后才到,“王右军的字体虽然笔法苍劲,字体矫如惊龙。可是,对于现下大唐来说已经太久远,字里行间缺少一点东西,那就是对大唐现状的感悟和理解。”
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李恪评价王羲之,又听他说什么感悟和现状,一时好奇,听到也很认真。
李恪说道这里,见李世民在仔细听,道,“父皇的四个字道出了君王和百姓的关系,君舟也,人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明确了一个大唐应该把百姓的生活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说,父皇的字蕴含了治国之道,远胜于王右军的字体。”李恪一说到书法,就没有了拘束,侃侃而谈。
“君舟也,人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李世民皱着眉头,默默念了几次,突然间哈哈大笑道,“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啊,尽管懂得如此道理,可见你平日也是很用功啊。”
李恪在听到李世民反复读他说的句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吓了个半死。这下闹大发了,自己怎么把李世民的名言给说出来了。这句话他可以说,但自己不能说啊。不过,他再看到李世民没有责怪他,而是褒奖他,心里平静了不少。连忙解释,“父皇,儿臣最近正在细细研读《论语》,才会有此感受,还忘赴黄山赎罪。”
“赎什么罪啊?”李世民笑道,“你说的真有道理,朕很赞同,就因为你说了君王和臣民的关系朕就治你的罪,那朕不就成昏君了吗?”
“儿臣不敢”李恪低头道。
“《论语》里面包含了很多治世之道,你能对他细细研读,父皇很欣慰。”李世民说道。然后,他看了一眼李恪道,“你最近很缺钱吗?”
李恪被李世民问的一头雾水,李世民怎么会这么问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说缺呢,还是说不缺呢?李世民见李恪犹豫不说,确定了心里所想,“今日内侍又收集到一副王羲之是书法真迹,你帮父皇看看是不是真品。”
李世民一生没有什么别的特殊的嗜好,唯独队王羲之的书法很痴迷,所以就有在民间收集王羲之书法真迹的嗜好。昨天,正好在宫外负责收集王羲之的书法墨宝的内侍给他送上了一幅王羲之的书法。他一看就明白了其中关窍,所以,才找李恪过来看看。
李恪知道李世民收集王羲之真迹的嗜好,见他这么说,知道原来为此而自己来。心里松了一口气,上前将李世民递给他的卷轴拿在手里。
可是,在他打开卷轴的时候,一颗刚恢复平静的心突然又掉进了冰窟。原来,他手里拿的不是什么王羲之的墨宝,而是自己在前不久用王体写的一首曹操的《短歌行》。
当时,他因为一时兴起,写完也没多思量就挂上了王羲之的大名。还让陈其拿出去卖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辗转到李世民手里。难怪李世民刚才问他缺不缺钱,原来他早就看出这幅字是自己写的,以为自己缺钱才自己模仿王羲之的字体卖钱呢。
“你帮朕看看这幅真迹是不是王羲之的墨宝。”李世民再次说道。
李恪被李世民的这句话给惊醒,不过他一思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既然李世民没有当中揭穿他,那说明也没想治他罪的意思,就是想看看他的态度而已。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了定计。他装模作样的看了片刻,“父皇,这幅墨宝的赝品,不是王羲之所写。”
“恩”李世民点头道,“这已经是朕收到的第三幅赝品,朕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因为不识真伪而被他人蒙骗,把赝品当成了王羲之的真迹。你对王羲之的书法深有研究,而且见解独到,朕倒是希望你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表率作用。”
李世民的话不言而喻,就是告诉李恪,不能因为你对王羲之的字体研究透彻,就可以随便写字欺骗他人。你应该好好反省,以后不但自己不能这样做,也不能让别人这样做。而且,你还要时常的帮助别人,分辨真伪,别让他们上当受骗。
李恪何尝不明白李世民话中意思,“儿臣敬遵父皇教诲。”
然后,他又小心问道,“不知道父皇手上还有几幅这样的真迹,是用多少钱收集的?”
“还有三幅,每幅一千贯。”李世民淡淡道,“这个价格虽然不高,但是用这样的价格买一副赝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
李恪突然跪道,“父皇,儿臣愿意以每幅一千贯的价格将这些字画收走,还请父皇恩准。”
“噢?”李世民突然疑惑,“你要它干吗?”
“儿臣想把这些字焚烧毁了,不让这些字画再流失道民间,坑害百姓。”李恪诚恳的说道。
听到李恪这样说,李世民满意点了点头,“你如此想,父皇欣慰,这几幅字你拿走吧,钱就不用给父皇了,就当是父皇因为你长安赛给的奖励吧!”随即,话锋一转,“长安赛已经结束,你也该把心思放到学业上,有时间要勤练书法。毕竟蹴鞠只是小道,你身为王爷切不可再做一些奇巧杂耍之类的事情。”
“儿臣明白”李恪道,他突然觉得李世民对他搞蹴鞠也不是很满意,这说明了李世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但是,李恪确实也不知道这样对他是好是坏呢?
从李世民的御书房出来,李恪来到杨妃的千秋殿。
杨妃见到李恪,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虽然,杨妃现在还只是一个刚到三十的女人,但她身上散发出的母爱让李恪深深的感动。
跟杨妃的谈话不像跟李世民那么谨慎,小心。所以,李恪在杨妃的寝宫跟杨妃聊到晚饭时间,跟杨妃还有弟弟李愔,两个妹妹李敬和李荣吃饭晚膳,才在三个小家伙的依依不舍中出了皇宫。
小宝子抓们拿着李恪从李世民那里要来的卷轴跟在他的身后。因为李恪搬到宫外的王府居住,而亲王又不能使用内侍。所以,小宝子依然在杨妃的千秋殿。在跟着李恪出来,将四副字交给陈其之后他才跟李恪告辞回宫。李恪看着走远的小宝子,问陈其道,“那次本王写的字你卖了多少钱?”
陈其拿着眼前的卷轴一脸不解的样子,“一千贯。”
“一幅?”
“四幅”憨笑的回答。
李恪一听,那个气啊,自己的一幅字你就卖了才二百五十贯?你怎么这么二百五啊,真把汉王府的东西当废纸卖啊!他没好气的瞪了陈其一眼,登上了车架。
陈其也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对瞪,难道自己又做错什么事了?思索半天也没有想出来,就小心的跟在李恪身后。
第三卷第八十一章反思和反击
李恪和陈其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长安城的大街上行人尽无。傍晚的寒风阴冷的吹在行人的身上,让他们单薄的体魄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所以,街上没有几个行人,客栈已经打烊。
而李恪坐在车里,手里抚摸着渊虹,心里一直在思量和李世民在书房中的对话。仔细想了一遍李世民对他说的话之后,终于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李世民也不希望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蹴鞠上。偶尔的办几场比赛还行,长期如此肯定会招李世民的训斥。今天在御书房李世民让他把精力放在学问上就是一个例子,也是一个信号。
所以,蹴鞠比赛让他以后肯定是不能参与。不过,对于他参与蹴鞠比赛,朝中大臣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王爷不好好学治国之道,玩这些奇巧杂技,确实有点本末倒置。也有的大臣对于李恪的如此行事不看好,认为没有具备一个争夺储位的皇子所具备的东西。而这正是李恪想要的结果,因为蹴鞠赛让李恪有了几点收获和顿悟:
第一,纵观李世民的一生,从太原起兵到大唐建立,再到四处征战,可以说大唐一半的江山是他打下的。再通过玄武门政变,他取得帝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强势的帝王。所以,他对军权和军队的非常的重视。自己想在今后的争储中走积累军功,培植军队势力几乎的不可能的。所以,最好的手段就是走亲民路线,就像台湾的两个执政党一样在竞选的时候都在大街上演讲,以身说法,为了就是让民众接受他。所以,李恪认为自己创蹴鞠,办比赛好弥补了大唐因交通信息蔽塞而不能有效的宣传自己弊端。百姓都有一个亲附心理,就是容易接受和他们相近身份或者地位的人。李恪办的蹴鞠比赛更适合平民大众,当人们知道自己玩的蹴鞠就是汉王李恪新创的蹴鞠踢法时,人们更接受一个高高在上王爷呢?还是喜欢一个和自己一喜欢蹴鞠的皇子呢?
李恪不认为百姓就能在他的争储夺嫡中起到什么作用,但纵观历史,每个王朝的更替的最终力量不是权臣,也是不是世家大族,而恰恰就是这些百姓。所以,蹴鞠比赛虽然有它的弊端,在朝堂上来说话得不偿失。但是,他产生的长远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李世民的强势让他对权利和帝位特别敏感,李恪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为李世民提供好几条治国策略。虽然,现在的李恪年轻,李世民不会对他有所猜忌和戒备。但是,随着李恪的成长,总有一天李世民也因为李恪的才智而对他产生猜忌,因为他自己就是通过逼宫李渊采取的帝位的。所以,李恪要在李世民的心里种下一个他不喜欢参与朝政,不喜欢学习的种子。而蹴鞠比赛就是一个更好的表现手段。李世民因为他办蹴鞠比赛而有所不满,肯定会督促他学习。如此,李世民不断督促李恪学习,而李恪在李世民的督促中慢慢的成长,当有一天李恪做出惊人成绩的时候,李世民也不会太过在意,反而会有成就感。因为,李恪能取得这样成绩,是在他的不断督促中才成长起来的。他也不会李恪的出色而对他产生过多的猜忌。
第三,聪明人最聪明的时候不是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