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6章

天遁攻心-第6章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在历代兵书和史书之中,对于以逸待劳这一理论的阐述和实例记载非常之多。如《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古代“佚”与“逸”相通,意思是部队休整充分,精力旺盛。劳则于佚相反,是部队得不到休整,精力疲惫。以逸待劳的方法有许多,《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占地而趋战者劳。”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是以逸待劳的一种方法。《南北筹兵论?上》说:“闻之兵法,守者常逸,而攻者常劳,以逸待劳。”先实行防御,后发制人,也是以逸待劳的一种方法。但是,以逸待劳的待,不是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动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疲于奔命,不断地消耗敌人,待敌人锐气尽消之时,再动手消灭他。因此,《孙子》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案例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赏析】

“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古人按语说: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按语举了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来证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法。强调用中心枢纽,即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环”,即广大四周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计关键。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结果却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4…2定军山老将立功 小将奇谋破蜀军

…………………………………………………………………………………………………………………………………………

【定军山老将立功】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当刘备破刘璋、攻克成都后不久,曹操也攻占汉中。汉中与蜀唇齿相依,蜀汉政权若不控制汉中,那么它的京师成都就时刻要受到曹军的威胁。因此刘备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入汉中,进驻汉中西面的门户阳平关,与曹军守将夏侯渊争夺汉中,但两军相持一年多,互有胜负。公元218年,刘备复率蜀汉大军进击汉中,与张?守备的阳平一线酣战连年而未有突破性进展。这一场汉中争夺战真可谓是攻的艰难,守的顽强。

建安二十四年(219),张?统兵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西被击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定军山,刘备听从法正的谋划,率军强渡沔水,直插定军山,占据了定军山有利的地形,定军山之战夏侯渊本欲坚守,法正设计夺取定军山对面的高山使曹军失去地利,迫使夏侯渊主动出击,定军山之战就此打响。

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黄忠与曹操的族兄夏侯渊对峙定军山时,发现定军山西边有一座高山,四边皆是险道,山上可完全看清定军山的虚实。于是黄忠先把这座山占下来,然后自己的大部队守在半山腰,而让助手法正带人登上山顶。性急的夏侯渊见黄忠夺了对山,大怒,不听张?的劝阻,非要出兵攻打,于是派兵围山大骂挑战。

见此架势,黄忠与法正商议:以山顶法正举旗为号,举白旗则是夏侯渊部队锐气正盛时,不出兵交战以避其锋,举红旗时出兵攻击。因此,任由夏侯渊在山下百般辱骂,老黄忠按白旗指令坚守不出、到了午时,法正在山上见骂了一个上午的曹兵开始倦怠,锐气已坠,很多人已经下马休息了,马上将红旗举起。黄忠一马当先带领大部队冲了下来。正在山下纳凉的夏侯渊连战袍都来不及穿上,措手不及,战败身亡。

这一计谋的使用,不仅使夏侯渊的血洒疆场和定军山的失守,也使刘备在汉中战事中的成果不断扩大,以至于曹操亲临汉中也挽回不了败失汉中的结局。曹军于219年5月撤出汉中战场,也就默认了与刘备继赤壁之战后又一次较量的失败。从此,汉未军阀混战的局面被鼎立态势所取替,三分天下的格局得以确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段??三国。

【小将奇谋破蜀军】

公元220年,关羽被吴国所杀后,刘备不顾大臣的劝谏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会师兴兵伐吴??以报关羽之仇。然而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率大军攻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

蜀汉军马一路攻下巫县(今四川巫中县北),一直打到秭归(在湖北省西部)。孙吴在讲和无望时,启用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刘备出兵没几个月,攻占了东吴的土地五六百里地。接着刘备命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亲率主力从秭归出发,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亭。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自以为英勇善战的常败将军刘备,自春至夏无所作为,自此孙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于是命蜀军长江两边山林茂盛之地,布四十个营寨,连绵七百里,只想舒舒服服过个夏天到了秋天再进攻。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吴军发现了,紧紧在后面追赶。还亏得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挡住了东吴的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山上)。这一场大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船只、器械和军用物资,全部被吴军缴获。

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4…3狡司马无心却请战 诸葛神算缓出兵

…………………………………………………………………………………………………………………………………………

【狡司马无心却请战】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最伟大的〃时间战略家〃,他与孔明对峙五丈原时,采取〃麻痹策略〃,不动如山。孔明急于求战,派兵挑衅,甚至送他几件女人的衣物,嘲讽他是女人,他仍不以为忤;魏军被惹恼了,纷纷求战,司马懿刻意向朝廷写报告,请求朝廷允许他出战,这分明是在敷衍、拖时间,目的在以静制动。终于〃待〃到了孔明身体累垮,〃待〃到了蜀军撤退,不战而胜。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中原,主要的对手是司马懿。而司马懿与孔明对峙五丈原时,采取“麻痹策略”,不动如山。诸葛亮使尽了浑身解数与司马懿斗法。而司马懿每逢斗法不利,马上采用以逸待劳的一招,坚守不出。诸葛亮对此也无可奈何。

诸葛亮第二次出兵伐魏时,只有曹真单独领兵抵抗。司马懿算定诸葛亮只有一个月的粮食,利在急战,于是奏请曹睿下诏,教曹真坚守诸路关隘,不要出战,不到一月,蜀兵自走,那时乘虚而击之。后果如所料。只不过诸葛亮善于退兵,损失不大。

在与司马懿的最后一战中,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司马懿激到正面战场上来,只得使小人手段,让下属送一些妇人衣物给司马懿,羞辱司马是如妇道人家一般,不敢出来正面交战。司马懿仍不为所动,反而将衣物披在身上自嘲调侃。倒是属下众将忿怒,一定要拼死出战。司马懿怕镇不住部将,来了个千里请战,哄骗将士们说,不是我不愿意出战,是皇上命令我们坚守,既然你们一定要出战,我上奏折给皇上,让皇帝批准后我们马上出战,大家再耐心等等吧。于是装摸作样向皇帝写求战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以千里请战?曹睿摸准了司马懿的意思,于是明令坚守不要出战,帮司马懿镇住了部将。诸葛亮终于黔驴技穷,再加上约请的东吴三路伐魏兵马失败,自己又有病在身,进退两难,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一场战争局部的胜利并不能代表什么,而是讲的是最后的胜负,人生、历史都在乎最后的胜负,斗勇其次且短,斗智在首且纪。司马懿战胜了诸葛亮,虽然不是轻轻松松,再难忍受都是事实。但司马懿却笑到了最后,方能够成就司马家族的最后成就霸业。

【诸葛神算缓出兵】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病可,乃上表说:“蜀兵数次侵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旬日内,司马懿入朝,魏主将曹真表奏之事,逐一言之。懿奏曰:“臣料东吴未敢动兵,今日正可乘此去伐蜀。”睿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三人拜辞魏主,引四十万大兵,前行至长安,径奔剑阁,来取汉中。

此时孔明病好多时,每日操练人马,习学八阵之法,尽皆精熟,欲取中原;听得这个消息,遂唤张嶷、王平分付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吾却提大兵便来接应。”二人告曰:“人报魏军四十万,诈称八十万,声势甚大,如何只与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两将吓了一大跳,以为是诸葛亮要借机杀他们:这点人马如何去抵挡挡四十万人?

其实诸葛亮算准了:这段时间秋雨连绵,魏军不敢深入,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而此时蜀国大军都在汉中安歇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杀过去:以逸待劳,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了。

孔明随统大军出汉中,传令教各处隘口,预备干柴草料细粮,俱够一月人马支用,以防秋雨;将大军宽限一月,先给衣食,伺候出征。不久,天雨大降,淋漓不止。陈仓城外,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大雨连降三十日,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不久,曹真、司马懿无功而返,诸葛亮料定其退兵并会设有伏兵,于是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此次诸葛亮以逸待劳,退却曹真、司马懿大军,取得复出祁山的开门红。

4…4以退为进渡难关 袖里乾坤能胜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