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福气安康 >

第50章

福气安康-第50章

小说: 福气安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文清微微一笑,这事虽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但八成还是有的。

回到家后,苏文清与范老先生细细研究那本张家祖传秘芨所说的冶铁方法,再对某些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议后,一个清晰的实施方案已经悄悄浮出水面。慢慢地,苏家大院里,走进了张老汉,张二花,张展鹏,还有林志海……。

第二天,扬州城北郊的上河村,被官兵清出了一大片空地,筑起了一座类似冶炼窑子的大屋子,里面支起了好几个巨大的熔炉,熔炉下炭火熊熊红似火,熔炉里的铁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泡,屋子顶上尘烟滚滚。一车车满载着木炭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驶进河岸边的大屋子里,还有从各地运来的高含量的铁矿石……

每天从上河村里跑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把整个河岸挤个水泄不通。里面,有人往炉灶里添加柴火,有人来来回回搬运铁矿石,有的在制作陶范……。熙熙攘攘,喧哗声一浪高过一浪,宛如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当中一位年约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面向巨大的熔炉,火光映红她轮廓分明的脸庞,那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着,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

张展鹏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小清姐,陶范做好了。”

“哦?”苏文清明艳的脸上笑意盎然:“范爷爷,我们过去看看。”

在大屋子的另一侧,竖着四个约有半人高的陶范,呈牛的形状,弯弯的牛角,庞大的身躯,粗粗一看与一般的耕牛一般无二。由于是陶范,里外都是可以浇灌铁水的。当看到牛背上的一行小字“张记治铁作坊铸造”时,苏文清不由笑了。

千百年后,人们会不会记得,这宋时扬州城上河岸的浮桥,是一个叫做苏文清的女子坐镇指挥,修缮完工的?

苏文清要在扬州城上河试验的是“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两岸用四头铁牛及其尾部拖带的铁磙子、四位铁人、4根海碗口粗的铁柱构成了上河岸斜拉固定浮桥铁索的“定桥神针”。四只铁牛,四个铁人作为“固地桥锚”,两边用20根铁柱连接牛腹以固定铁牛,牛尾有轴和浮桥的铁索相连,铁索再和桥体相连,这样就不容易冲垮了。

说到底,苏文清这么热心地参与到修缮浮桥的工程中来,说到底,还是有些私人目的的。这座浮桥是南北交通枢纽,如果此路无法畅通,对于她经营的南北中药材商线,也有着极大的侵害。如果修缮成功,那她的永慈药行也受益匪浅。

“小清姐,你看,”张展鹏指着铁牛腹部向下延续有约10米深的更加粗壮的铁柱,迷惑不解地问道,“这些是用来作什么用的?”

苏文清笑笑:“到时你就会知道了。”

转眼便到了浇铸铁水的一天,也是七日期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早早从厚厚的云层里蹦出来,投射出万道金光,把河面上的薄雾驱逐得无影无踪。

河岸上,早早挤满了前来围观看热闹的人群,人头攒动,竟有上千人之多,除了上河岸旁边的几个大村落的人们外,还有一些从城里跑过来看新鲜的人们,其中也不乏一些姑娘婆子,更有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衣装光鲜体面的小姐太太们,指着岸上立着的铁人和铁牛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这是扬州城有史以来第一次就地造模浇铸,难怪会被炒成扬州城的特大新闻。

人群中一个欣长的身影静静地立于其中,戴着个竹斗笠,斗笠超大,压得很低,遮住了半张脸颊。没有被遮住的脸上,黄金面具在阳光下闪着灿灿金光。斗笠下的眼睛深遂如望不见底的潭水,他一瞬不眨地望着立于河岸边上的苏文清,一语不发。

忽听一阵铜锣喧天,两排身穿皂色服饰,腰挎大刀的衙役疾步走了过来,人群迅速地闪出一条通道。随后,一顶四人抬的大轿晃晃悠悠抬到了上河岸边。原来,知府大人到了。

四个抬轿人把轿子半倾,矮胖的知府大人缓缓地从轿子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向围观的人群点头示意,颌下一绺山羊胡子随风飘来摆去,圆圆胖胖的脸上带着殷勤的笑意。

等那个五十开我的胖老头把“亲民”形象演绎得十足十之后,苏文清等人才上前见礼。正待要说明一下浇铸流程时,只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马上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脸上神色甚是冷峻。原来是军械局的贺将军到了。

知府大人赶紧走过去迎接。贺将军跳下马来,把马的缰绳丢给随行的军士拿去拴了,只傲慢地看了知府大人一眼,颌了一下首,算是见过礼,随后转身看向苏文清,冷冷道:“苏姑娘,我说过,给你七日期限。我在此提醒姑娘,今天就是第七日了,还望姑娘不要忘了。”

苏文清微微一笑:“多谢将军提醒。我这里正准备派人去请将军过来呢。”

贺将军冷峻的目光瞬然落在苏文清笑意淡然的脸上,微顿了一下,再望向岸上那几尊铁牛与铁人的陶范,脸上露出讶然的神色。

“将军请看,这就是我上次说的用作地锚的铁牛,还有这些铁人。”苏文清转身看向河面,河面上,有几艘中型船只正呈对称的水平状将铺了舟板的铁链送往河对岸。船上的人影苏文清看着甚为熟悉,原来是那天挨了鞭子的船工。

“贺将军,浮桥我已用铁链进行了加固,只待船只将浮桥在河面上铺开,再在浮桥的两侧各放置两只铁牛、两只铁人以作地锚之用。至此以后,浮桥就不会再被洪水冲垮。”苏文清含笑道。

贺将军也举目向河对面望去,那几艘船只已经抵达了河对岸,不多一会,便看到对岸扬起了红色的旗帜,这表示浮桥已经安放妥当。

“那好,现在,我们就开始现场浇铸。”苏文清清脆的声音回旋在河岸上空。她的话音一落,早就侧于一旁的工人们马上上前,把陶范搬至河岸边上,连接浮桥的地方。一桶桶滚烫发热、沸腾冒气的铁水被提了上来,一勺勺地浇入陶范之中。

全场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睁大着眼睛往河岸上的那些陶范望去。全场寂瘳无声,只有铁水浇灌入陶范的“咕噜咕噜”的声响。

过了约一个时辰,铁水浇灌完毕,接下来船工们再把另外的两只铁牛和两尊铁人的陶范送往河对岸。装有滚烫铁水的铁桶则顺着河两岸拉起的铁丝滑过对岸,浇铸完毕,再把空了的小桶顺着铁丝运送回来。顿时,宽阔的河面上,小铁桶来来回回穿梭不停,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围观的人瞧着有趣,都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又过了约一个时辰,河对岸的浇铸工作也完成了。再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冷却工作,这也是张家冶铁秘芨中记载的相关方法,苏文清只不用借鉴借鉴罢了。

终于在日头沉入西山时,此项工程宣告竣工。此时围观的人群依然有增无减。卸了陶范,当这几座铁牛铸件与铁人铸件栩栩栩如生地呈现于人们面前,在夕阳照射下发着黝黑的光泽时,人群里不由发出一阵惊呼。

贺将军忽地望住铁牛腹部延伸而出,与铁索桥水平面呈近45度锐角斜插地下的铁柱,眉头微皱,带了几分疑惑望向苏文清:“苏文清,这是何意?”

苏文清微笑道:“这个构造是利用了斜三角形的原理,这种构造可以更加稳固铁牛和铁人的受力角度,使铁索不能松动,从而保护浮桥不被冲垮。”

贺将军看了苏文清许久,终于,冷峻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他自小熟读兵书,自然知道斜三角在行军打仗中的用处。但对于面前这个农家小姑娘,不仅知道斜三角的妙用,居然还能运用到浮桥的固定上,确实令他感到大感意外。(!)

第十八章谋事官营作坊

知府大人难得一回这么“勤政”,整整一天都窝在浮桥旁,当看到贺将军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难得的笑意时,他才暗暗吁了口气,心中的大石才缓缓落了下来。

苏文清看向不远处的林志海。那一袭青衫在人群里略显清冷,但在她看来却是寒意肆虐的初春里的一团温暖。

若没有他亲自跑了一趟知府衙门,说服知府大人召集全城的铁匠,聚在上河岸边一起开工,恐怕在五天的时间里,要想把这四座铁人与四尊铁人铸造出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知府大人当然不会做吃亏的生意。虽说如今是由官府斥了资,购买矿石、木炭,搭建熔炉,聘请工人,但是,此项工程不仅关乎民生,而且关系到国防军需,只要知府大人一本奏折上报朝廷,银两上头自会拨下来,根本与扬州知府衙门的利益无损。而且,他又能因了此事为自己的脸上添金,何乐而不为呢?

狄师爷悄悄把苏文清拉到一边,低声道:“苏姑娘,你看这浮桥,以后都不会被冲垮了吧?”

苏文清看看狄师爷,见他满怀期待地望着自己,希望自己能给他一个一劳永逸的承诺。

苏文清唇角浮起一丝笑意:“狄师爷,若这事能成,你打算如何谢我?”

狄师爷愕了一下,随即堆笑道:“苏姑娘放心,我一定会在知府大人面前……” 没等他说完,苏文清就打断了他的话:“狄师爷,听说最近你那个姓卓的女婿很闹心吧?”

狄师爷讶然地抬起头来。

狄师爷名叫狄正龙,娶了两房妻妾,生下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大女儿嫁给了扬州衙门内的刀头史迁,二女儿嫁给了卓家,三女儿尚待字闺中,小儿子刚年满八岁。

按理说,二女儿嫁得也不赖,卓家说什么也是当地一富,官营冶铁作坊。不过,近年来,卓家那个少东家越发的不思进取,把一个好好的冶铁作坊经营得乱七八糟,经常拖拖停停,搞得扬州军械局的贺文成很是恼火。所以那天在上河岸,见到狄师爷时,贺将军根本没拿正眼瞧他。

因了这事,军械局与扬州知府矛盾又加深了一重。狄师爷也知卓家作坊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拖垮扬州知府衙门,激怒了背景雄厚的贺将军,他在衙门里的职位也可能不保。但碍于女儿的面子,此事一直迟迟未作决断。

现今苏文清这么一提起,他不由眼前一亮,似乎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只听苏文清深深叹了口气,道“狄师爷,不瞒您说,我上段时间正好赁了一个冶铁作坊,正为如何打开销路犯愁。虽说现在这上河的浮桥重新修缮,铸造铁牛铁人,使张记作坊名气大振,但是,要论到未来的发展前景,说什么也比不上与官府合作啊。”

对上狄师爷望过来的疑惑眼神,苏文清微微一笑。狄师爷正待要说什么,忽觉手上多了一样东西。苏文清仿如春风般的话语响了起来:“狄师爷,你看,能否在知府大人面前美言几句,替张记作坊打开销路?这一百两银票,就算作你的跑腿费。”

狄师爷看看手中的银票,有了些许动摇:“这个……”

苏文清拍拍他的肩膀,压低声音道:“狄师爷,您放心,事成之后,我定会有重酬。这样吧,倘若张记作坊真的能成为官营冶铁作坊,那我每年抽一成的分红给你,无须您投入任何资金,这笔丰厚的利润足以保障你的二女儿,还有你们全家衣食无忧,你看……”

狄师爷心中一喜。心中已经打起了小算盘。自卓家成为官营作坊后,不但一分一毫没有孝敬给他这个老丈人,而且就连缴给官府的银两也是经常拖欠,惹得知府大人很是不快,他心中也多有不忿。

如果能转让给张记作坊,无需任何投入,就可白得一成分红。别小看这一成的分红,经营得好的话,每年至少有好几百两的银子,比他拿的那零零星星的傣禄强多了。单靠这笔额外收入,就足以把他全家老小,包括二女儿一起供养起来,衣食无忧,老有所依。

狄师爷正胡思乱想间,手中又多了一样东西。苏文清暖洋洋的声音又响在耳边,更具蛊惑:“狄师爷,这四张一百两的银票,两张给您喝茶,还有两张,给知府大人喝茶。”

狄师爷紧紧地攥住手中的银票,手微微冒出汗来。一下子平白无故得了这么多银两,他心中狂喜,两眼放出光来。

知府大人的四人大轿在暮色苍茫中远去了,狄师爷也怀揣着银票,跟着轿子走了。除了留下一小队官兵帮忙清理工程现场,其他官兵与围观的群众也散去了。

张二花挨近苏文清,望着知府大人远去的轿车,低声道:“小清,你说,这事能成吗?”

苏文清想起狄师爷动摇的神情,笑笑道:“这就要看狄师爷狠不狠得下心了。”转身拥住张二花,“二花姐,放心吧,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苏文清想了一下又道:“二花姐,张记作坊很多地方设计得不太合理,我们既然要走这一条路,就要把这方面做好,要成为官方冶铁作坊,要有一套流程要走。卓家作坊的构造很值得我们参考。所以,张记作坊必须扩大投资,我把永慈药行那边盈余的资金投到张记作坊来,进行扩建。至于分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