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氏三国 >

第165章

周氏三国-第165章

小说: 周氏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坚率军猛攻平舆,半月不下,为免粮道有失,只得引军退守汝阴。
    九月末。青州曹巾聚众三十余万。再次杀进兖州。
    曹操闻讯后不敢怠慢,连忙亲率两万大军北上迎击青州黄巾叛军。
    两军战于太山,黄巾叛军势大,曹操难撄其锋。亦不愿与曹巾叛军死拼。遂引军退守巨平以北二十里处下寨。扼守险要,阻截黄巾叛军下山劫掠。
    与时同时。
    徐晃奉周坚将令领军八千出襄阳,南下零陵、桂阳征山战。
    十月初。
    大军进至营道。一战击破盘踞在营道的数千山越乱民,收复营道。
    次日。
    徐晃留下五百兵卒守城,率大军进入九疑山,追击山越乱民。
    狭窄的山道上,七千余步卒正在只能容两人并行的小道上艰难前行,抬头入眼所见尽是险峰绝壁,下方则是深达千丈的险谷,令人望之生畏。
    七千余人呈一字长蛇之阵,前后拉开近三里长。
    “不要害怕,不要望下面,只管往前走。”
    徐晃威严厚重的大喝声在山谷中回荡,只震的群山回林,兽惊鸟飞。
    在这样的山道上行军,实在太过危险。
    一旦被人从上方伏击,七千余大军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
    徐晃当兵多年,素来严谨,绝不给敌以可趁之机。早在大军开进山中时,徐已经寻了数十名当地向导,又派出斥侯跟着这些附近的山民遍探方圆十里,以防中了埋伏。
    翻过这座山岭,前方又是一座深谷。
    徐晃站在谷口地高之处,看的直皱眉头。
    如此复杂的地势,光是行军就已经这么艰难了,这还怎么打仗。
    好在深谷外面的地势相较而言还算宽阔,能够让七千余大军集结起来。徐晃当即下令大军在谷外集结,又派出斥侯前往深谷中刺探敌情。
    然而大军尚未集结,徐晃就从两侧的山崖上看到了出没的人影。
    很快,轰隆隆的巨响声中,谷中有凄厉的惨叫声响起。
    不多时,几名斥侯狼狈地逃了出来,却是少了三人。
    其中一名斥侯队长道:“将军,两侧山崖上有埋伏,弟兄们还没到谷底,就被该死的山越乱民扔下的石头给砸死了三人。”
    “知道了,你且退下。”
    徐晃挥了挥手,浓眉却深深地皱了起来。
    深谷两侧的山峰都是绝壁,根本就攀不上去。很显然,山崖上埋伏的山越民是从深谷的另一侧爬上去的。
    这些山越民留在上面,只要多搬几块石头,徐晃的七千余大军就别想过去。
    如此险地,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徐晃一边皱着眉头想办法,一边下令大劳就地扎营歇息。
    在谷口乱了一阵,忽然心灵一动,当即大声喝道:“来人。”
    有小校急上前拱手道:“将军有何吩咐?”
    徐晃沉声道:“速带三百弟兄去扎草人,务必在三日之内扎上两千具草人,两谴人下山寻上百头弩马或毛驴,就地伐木造百辆大车,不得有误。”
    “这,扎草人干什么?”
    小校不解,吃声问道。
    徐晃冷然道:“不必多问,速去准备。”
    “遵命。”
    小校不敢再多问,急领命而去。
    三天后。
    清晨,天刚蒙蒙亮,一支庞大的车队就开进了谷中。
    这些临时赶工出来的车子十分简陋,全都是用铁钉将木头架子钉起来的,连车轮都是将木头饼子削圆了,中间掏个洞拼凑上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缓缓前行,看上去随时都有脱轮散架的可能,拉车的牲口更是五花八门,瘦马,毛驴,水牛等家畜参加不齐。
    简头的木车上,挤满了兵卒,缓缓开进谷中。
    徐晃亲自带着十余名亲兵,大声吆喝着,驱赶着车队缓缓开进谷中。
    左侧的山崖上。
    “浑哥,官军进谷了。”
    一名山越名飞快地冲进密林中,摇醒了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
    “走,去看看。”
    汉子一个机灵,立刻醒了过来,爬起来抓起生锈的马刀就走。
    很快,浑身奔到一块凸出山崖的大石头旁,探头探脑的张望下去,虽然距离谷底离的太过多看不清楚,但还是能依稀看到足足有上百辆大车开进了谷中。
    大车上面,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官军士兵,隐隐可看到布甲铁盔,只是看不清面目。
    “咋整,浑哥,砸不砸?”
    有精越地山越汉子张望一眼,连忙问道。
    浑身抓抓头皮,不解地问道:“官军这是要做什么,为啥要赶车入谷?”
    四周的山越民都答不上来,他们简单的脑袋哪能想明白这种深奥的问题。
    浑身想了半天,也是不得要领,眼看车队已经深入了谷底,当即咬咬牙,喝道:“给老子砸,狠狠地砸,砸死这帮狗娘养的官军。”
    “砸,狠狠地砸。”
    山崖上的山越民立刻欢呼起来,数百条汉子一拥而上,将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巨石和断木推了下去,刹时轰隆隆的山崩地裂之声震响了空寂的山谷。
    另一侧的山崖上,也有数百山越民冒了出来,拼命地往下面推石头。
    “快,射起来。”
    徐晃早就在全神戒备,刚刚听到动静时,就大吼一声,迅速躲到了一处向里凹进去的山壁下面,十余名亲兵也飞快地奔了过来,挤在一起。
    很快。
    山崩声中,一块块石大的青石从天而降,狠狠砸在了谷中中的马车上,瞬间将一辆辆临时拼凑起来,原本就快要散架的木车砸了个稀巴烂。
    至于拉车的驴马牛则受惊而起,拼命的狂奔起来,也有行动迟缓的,被山崖下飞落下来的巨石砸翻在地,血光崩射,却一时未出,发出绝望的哀鸣。
    徐晃躲在向里凹进去的山壁下面,也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这要换成七千大军,怕是就这一轮从天而降的乱石,就足以将七千大军葬送在这里了。(未完待续。。)

第241章 置山越郡
    山崖上。
    乱石横木不断地砸落,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方才停歇。
    两侧山崖上的山越乱民将搬上山崖的所有横木和巨石都一股脑的推下去之后,一个个也累的不轻,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气,一边探头探脑地向下张望。
    “咦,不对。”
    有视力好的山越民探头望了一眼,就忍不住叫了起来,“怎么人这么少?”
    其他山越民闻言一怔,也连忙仔细朝下望,果然,这一仔细看就发现了,深谷中虽然有几滩血迹,但并有没出现众人预料中血肉遍地的场面。
    很明显,官军并没有死多少人。
    这个发现,让所有的山越民都怔住了,尽皆大失所望。
    有山越民大叫起来,“怎么可能,大车上的官兵少说也有一千以上,那沟里根本没有多少藏人的地方,怎么可能全部躲过去。”
    “不对,那车上拉的不是官军。”
    有机敏的山越民想到了一个可能,顿时机灵灵打了个寒颤,嘶声大叫道:“听说汉人比山里的狐狸还狡猾,各种诡计比山里的野兽还多,这肯定是汉人的诡计。我知道了,那车上拉的肯定是草扎人,这是骗我们砸那些草人。”
    其他的山越民听他这一说,立刻也明白过来,纷纷气的破口大骂起来。
    “该死的汉人,真狡猾。”
    “完了,这下上了汉人的恶当了。”
    “怎么办。搬来的石头都推下去了,再也搪不住汉人的官军了。”
    两侧山崖上的山越民立刻鼓躁乱了起来,一个个七嘴八舌的。
    就在这里,又有山越民大叫起来,“快看。”
    其他山越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就见谷口两侧的密林中,一队队官军冲了出来,迅速在谷口前的空地上列阵完毕,然后开进了谷中。
    这下子,所有山越民脸色都变的难看无比。都明白上了官军的恶当。
    叫浑身的山越民头领更是气的脸如黑锅。死死地望着官军开进谷中,却没奈何,拳头捏的咯嘣直晌,好半天。才从牙缝里崩出一个字来。“走!”
    很快。数百山越民翻山越岭而去,走得一个不剩。
    大半个时辰后。
    七千余大军有惊无险的穿过深谷,稍事休整后。继续向大山中开进。
    次日。
    徐晃在一处断崖下再次大破堵截的千余山越民,斩首数百,余者或逃或降。徐晃率军趁胜追击,连拔数个小部落,并于三日后踏平山中最大的一个山越部落。
    自此,零陵郡内的山越乱民被平定。
    徐晃强驱山越民下山,安置在营造一带耕地屯田。
    约十日。
    徐晃率军东进,出南平北上客岭山,再次大破桂阳境内的山越乱民。
    半月之内。
    徐晃大军连战连捷,连拔山越十余寨,斩首近千,俘上万。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山越之乱就被彻底扑灭。
    十二月中。
    周坚纳蒯良之计,划营浦、营道、泠道、南平、临武、桂阳、谢沐七县置山越郡,以苏风为山越太守,安置荆州境内的山越民在七县落户生根。
    苏风是周坚到南阳后,对陈方的学生考核时最优秀的学生,这几年先后在南阳郡府及荆州刺史府任吏,已经磨砺的十分沉稳,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周晖和和其他的周氏族人一样,从宗族的角度出发,对荆州本地士族门阀的使用报有很强的警惕心,最放心的周坚让陈方收容的寒门读书人。
    这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一来对周坚忠诚度极高,二来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不像一些士族门阀那样根基深厚,就算掌握了权柄,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况且苏风经过这几年的磨砺,也确实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才堪大用。
    因此,周晖在周坚征求意见时,就极力推荐了苏风。
    今年的冬天格外地冷。
    刚刚进入正月,各地就下起了大雪,连荆扬地区都不例外。
    河北、中原、关凉、扬州等地百姓冻毙无数,连年的军阀征战,大量的青壮劳力被征召入军,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大半的收成却要上交给官府,实在已经不堪负重,粮不足以过冬,衣不足以御寒。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几乎每天都有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纵然是正在极力治理内政的曹操和袁绍等人,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解决治地千疮百孔的糜烂局面,只能步履维持的咬牙硬撑,欺盼这个该死的冬天尽快过去。
    大雪封路,天下难得地出现了短暂的安宁与平静。
    就连孙坚也率军退回了寿春,无法再继续攻下刘表。
    大雪断断续续,下了整整一个月,快到二月时,才算停下。
    百姓中有一种说话,雪下的越大,来年的收成越好。
    或许只要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明年的庄家收成应该会十分可观。
    武关。
    徐荣站在军营外面,看着兵卒们瑟缩在破烂的军帐中冻的瑟瑟发抖,眸子里流露出难以名状的悲哀,昔日骁勇善战,威震天下的凉州军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这场大雪中。
    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有上千人在寒风中长眠,再也不曾醒来。
    两年时间,麾下的一万大军一再减员,已经只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许多兵卒无法忍受这种等死的日子,先后离开了军营,各奔东西去了。
    徐荣并没有阻拦,他没有割据称王的野心,失去了效忠对象,如果不是放不下麾下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兄弟,他也早就离开了军营,又岂会在武关一守就是两年。
    两年过去了,一万大军还有六千守在武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充分说明了徐荣在西凉军中的威望。
    如果换了是其他的西凉将领,在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煎熬中别说坚持两年,就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下去,士兵们就会逃的一干二净。
    徐荣从兵卒们的眼神中看到了茫然和绝望,忍不住喟然长叹一声。
    “将军,最多再有十天,余粮就没了。”
    部将看了看徐荣,虽然不忍,但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十天?”
    徐荣念叨了一声,问道:“弟兄们有什么想法?”
    部将嘴唇动了动,迟疑了半晌,还是将军中将校私下议论时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伙都觉得守在武关不是办法,如果将军能带着弟兄们打下洛阳,自然最好。要是将军不想打郭汜和李傕等人,不如带着弟兄们去投靠,投靠……”
    徐荣不动声色地问道:“投靠谁?”
    部将咬咬牙,道:“投靠周坚。”
    徐荣默然,即不反对,也没有同意。
    部将干脆一咬牙,将话全部说了出来,“这些天下各处都征战,只有楚侯治下的荆州没有战事发生,而且风调雨顺,听说荆州军不但吃的好,而且还有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