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光荣与梦想 >

第8章

光荣与梦想-第8章

小说: 光荣与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鞘保桓鋈舜偶倚∈媸娣≡诶牍ぷ鞯氐悴辉兜牡亍》剑故强赡艿摹H绻桓�70年代的人回到1932年的住宅区参观,他首先会发现街道上有 好些东西不同于今日:“停车”的交通标志是黄的,邮箱是绿的,牛奶瓶又厚又重,房屋外 表破旧。原来从1929年起,没有几所房子经过粉刷,有些房子还没有盖好就停工了。例如, 在底特律市东杰弗逊街,麋鹿会原定要盖的11层楼就没有完成,34年来,那上无片瓦 的屋梁一直仰对着天空。  70年代的各种用具、轻巧装置和物质享受,多数还很少见。那时还没有电动割草机、家用 空气调节装置和自动洗碟机;没有干衣机、电热毯、定时自动开关收音机;没有保温玻璃窗 、尼龙丝袜、易洗易干的衣服和冷藏食品;没有自动咖啡锅、配干电池的电动剃刀;没有过 滤嘴香烟、电动牙刷、乙烯基塑料地板;没有圆珠笔、电动打字机、口述录音机、静电印刷 复制机;没有泡沫塑料、高保真度立体声收音机、黏性胶带;没有家用电冰箱、盒式录音机 、彩色的或瞬间印出的胶卷;没有玻璃纤维钓竿、垃圾处理装置、磁带录音机;没有扫雪机 、电动手术刀;没有家用吹发暖风筒,没有电动罐头刀,没有公共场所的音乐播送装置。尽 管吉尔伯特?塞尔德斯在《哈泼斯》杂志上曾预言过:“不久我们大概就会有简便廉价的机 械装置(目前正在不断改进中),把广播中心台发射的电影放映在家用收音机旁边的小银幕上 了。”可是那时还没有电视机,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但是虽然没有这些,中产阶级居然也 度过了大萧条时期的整个30年代。简直像拓荒者的生活!  大多数美国人在家取暖都是用热空气炉,人工加煤,一天两次。一个冬天,全国大约需要 4亿吨煤,由一个浑身黑黝黝的人送来,运煤的卡车开到地下室窗口,煤倒入滑槽,滚进炉 子 旁边的煤箱里。当时所谓“冰箱”不是电冰箱,而是装冰块的箱子,由一个送冰的人送来。 家庭主妇需要多少磅冰,写在厨房窗口的一张卡片上,是100,75,50,或是25 磅,一看便知。只有有钱的丈夫才能给太太买一个新式的烤面包电炉,能同时把两面烤焦( 这是那一年西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商品目录中所谓“特级烤面包炉”)。在大多数的家庭 里,面包是放在煤气炉、煤炉或者柴炉里烤的。炉子也用来烧热大熨斗,把从洗衣店里刚拿 回来的洗净了的衣服熨平;如果家里没有热水龙头,还用炉子烧热水,一大桶一大桶地拿去 洗澡。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1。最惨的一年(10)
留声机得用手上发条,这叫做“维特罗拉”或者“格拉摩风”,不叫电唱机。家庭主妇开始 做那繁重的清洁工作之前,先戴上防尘帽;通常只有一种机器可以帮点忙,这就是地毯清洁 机。1932年12月,由亚拉巴马州电力公司供电的大小住户,总共只有185部真空吸尘 器。大多数农庄的照明都靠煤油灯。在全国农家中,用得上电力的只有10%(在密西 西 比州只有1%)。90%的农家既没有浴缸,也没有淋浴设备。75%的农 家室内没有自来水。50%的农家到井里或小河里打水,到室外洗衣服,给小孩洗澡。 (有好几百万住在城市的家庭只有一块洗衣板,全家都用它,通常是星期一就把衣服晾在门 外。)虫子很多,每到夏天就是个问题。滴滴涕那时还没有,不分农村城市,惟一的防虫设 备是喷药器(“亨利,快点拿‘飞立脱’指喷药枪。——译者来呀!”)和粘 蝇纸。做妈妈的给孩子弄点水果汁也得自己动手,买来“花旗”蜜橘,放进铝制挤汁盘,花 上半天工夫一个一个地把果汁挤出来。  姑娘们懂得怎样用发夹夹住头发(男孩大约在同样年龄也第一次穿上长裤子)之前,妈妈就对 她说清楚,有社会地位的妇女跟没有地位的有哪些差别。有地位的妇女有这些好处:男人给 她开门让她走在头里,公共汽车和电车上有人起身让座;她一进电梯,男人就摘下帽子来; 卖肉的听她的话,要什么肉就切什么肉;食杂商店听到电话,就送货上门;如果她生小孩, 照例卧床十天(全部费用,包括请医生,共25元)。但是另一方面,她得顺从丈夫的意旨,因 为在举行婚礼时她已发誓要“爱他,尊敬他,服从他”了。她在众人前一举 一动都要规规矩 矩。中产阶级的妇女不能在街上抽烟,不能满头都是卷头发的夹子就出去见客;手提包里可 以放个带镜子的小粉盒,装些化妆品,可是只能在无人处或者女厕所里才好拿出来用;不能 破口骂人,也不能讲下流笑话。(有时候她也很想知道所谓妇女同Xing爱是什么意思,可是去 问谁呢?)广告的撰稿者们想尽办法来吓唬她,弄得她怕这怕那:怕口臭,怕狐臭,怕内衣臭 ,怕坐办公室把屁股坐大了,怕毛孔被堵塞了,怕刷牙流血,怕呼吸有香烟味,怕结肠功能 衰竭,怕Ru房下垂,怕脚癣。裙子要长过小腿肚(如果裙子不过膝,那准是个表子)。有身份 的妇女不戴上扣钟女帽就不能出门,就像丈夫没有戴上前檐下弯的呢帽就不能上街一样。她 可以用“伊帕纳”牌牙膏(据说用了它就“一笑嫣然”)、“韦斯特医生”牌牙刷,甚至用“ 坦吉”牌口红,但是指甲油和染发水却不行。理发师那时还不懂得怎样染发,这样的事情体 面的妇女们连谈都不敢谈。纽约大学化学专业有个聪明的青年学生,挨家挨户兜售自制的“ 克莱罗尔”牌染发剂,可是为了混饭吃,竟不能提“染发”,只能说给头发“上上色”。  中产人家做母亲的往往还要看护病人。那时病人一病就是好些天,痛苦得很。即使看一下牙 科,也得吃一小时的苦。牙医一般使用的麻醉药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是后来才有的),病人 坐上手术椅才临时配药,打针打下去又有种种不良的副作用。成千上万的病人医牙还是用钻 锥吱吱地来钻的。因为高速钻头还没有发明,所以看一次牙医不能解决多少问题。许多医院 的麻醉师使用的是氯仿,其后不久改用乙醚,也不见得比氯仿好多少。当时没有磺胺药,也 没有抗生素。患脑膜炎的95%要死亡,肺炎也经常致命。甚至连病毒感染(当时称 为“格利普病”即流行性感冒。——译者)也算重病号。虽然住院花钱不多 ,但是没有疾病保险——美国医师协会直到1933年才同意成立蓝十字会非营利性 的保健组织。——译者,所以多数病人只能待在家里,也就是说,让做母亲的守 着。她很少有药物帮助治疗。凭处方出售的药只限少数几种巴比妥酸盐,主要是苯巴比妥。 40年后的今天,人们吃药太多了,可是当时药品却销不出去。1932年至1934年间共有 3512家药房倒闭,欠下了5900多万元的债务。  做母亲的比现在辛苦,可是母亲所能起的作用也比现在大。当时父母对儿女的影响的确是 很大 的。还没有teenage subculture(青少年亚文化群)这回事;《韦氏大词典》给teenage这个 词的定义是“用来做栅栏和树篱的灌木”。青年人叫做“小伙子”,小伙子都是忠于家庭的 。现在那种令人发愁的到处出现的青少年集团,那时还没出现,所以孩子们很少感觉到朋友 和父母之间有什么冲突。没有哪个孩子想到要跟别的孩子谈论自己父母之间的矛盾。如果一 个中产人家要在星期天下午开车到乡下兜兜风(这是常有的事),孩子们就不参加棒球比赛, 不“跳方格”一种游戏。——译者,跟父母出游去了。大萧条时期,家庭里 的 娱乐活动反而增加了。据匹兹堡市调查一百多个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家庭的结果,大多数 家里都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 是听广播。  收音机往往是起居室里最显眼的一种设备。无论是“阿特沃特?肯特”牌也好,“飞歌”牌 也好,“银星”牌也好,“豪华”牌也好,都可能是目前已经不时兴的那种“大瀑布城”式 的落地收音机。安排广播节目的人,考虑到家庭的生活情况,所以在白天播送让母亲们听的 分段连播节目,晚上播送新闻、滑稽剧和歌舞杂耍,其间穿插一小时的儿童节目。  1932年末至1933年初的冬令季节,中产阶级的少年几乎个个头戴毛线帽,身穿羊皮衬里的黄 褐布上衣和灯心绒灯笼裤,脚穿系带子的高筒靴,靴边插一把大折刀(夏天穿短裤和“克 兹”牌篮球鞋)。如果他走运的话,还有一部“护林”牌28英寸自行车,配上脚刹和 防漏的垫式轮胎。车子闲着时,就用一元五角的挂锁锁住。在那样的年头,他不会不明白钱 是多么有用,能买到多少东西。五分钱可以买到一块三色冰砖,一个“霍尔顿”牌的纸杯冰 淇淋,一根棍儿糖,或者一长条面包;也可以在市内打一次电话,要一杯咖啡,买一份《星 期六晚邮报》、《柯里尔》杂志或者《自由》周刊。一分钱可以买到一些糖果,一支铅笔, 一张明信片,一叠纸,一颗玻璃弹子,甚至可以让你的好朋友说出心里话。  如果爸爸给零用钱(譬如说,逢星期天给五分),或者帮人家铲雪、剪草(剪一片地工资两角 五分)挣得几个钱的话,最容易把它花光的地方是拐角上的小药房这种街头小药房 ,兼营冷饮、小吃、香烟、书报之类。——译者。在那里,你可以坐在大理石面、 金属腿子的桌子旁边,喝一瓶可口可乐。不过俄亥俄州扬斯敦市的孩子们最喜欢从一个糖果 商那里买冰棍吃,这人开着白色卡车,摇着铃,慢慢通过郊区,自称“快活人”。男孩子要 是攒下五角钱,可以买到最近一期的《汤姆?斯威夫特》连环画。正如戴维?里斯曼所指出 的,儿童文学作品里的英雄人物“都是雄心勃勃的。这些英雄有奋斗的目标,读者认为自己 也同他们一样,因此极力模仿他们……英雄们获得胜利,常常是由于有善于控制自己的美 德,譬如说,临危不惧。”意味深长的是,中产家庭最爱读的书是查尔斯?林白林 白1927年第一次从纽约飞渡大西洋,到达巴黎,成为当时的英雄人物,30年代时倾向纳粹 。——译者的《我辈》。  孩子们有自己的主意(或者如保罗?埃尔默?莫尔当时说的,有“内心的制衡”),总想有所 作为,虽然大萧条时期情况不好,不可能有太远大的志向。1931年,《文摘》杂志调查了孩 子们喜欢的职业:八岁的男孩希望长大以后到西部做牧牛骑士,当飞行员或者做军官;女孩 希望当电影明星。到了18岁,男孩便希望当律师,电气工程师或者建筑师了;女孩想学 速记,当秘书。到了青春时期,孩子们逐渐清醒起来了,可是这并不是有趣的事。多萝西? 迪克斯这样解释青年的处境:“童年时代那么短,童年以后那一段生命又那么长。做母亲的 最多只能让孩子们舒舒服服过几年,以后就得面对现实了。如果她不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坚强 的人,却把他们弄得软弱无能,无法对付各种困难,那就要铸成大错。由于父母的错误,孩 子们不能不付出痛苦的代价。”  孩子首先要学的是讲究仪容举止,因为这在将来找工作时大有用处。爸爸告诉他,“坐要 坐 得笔直”,“这里有一角五分钱,拿去理个发吧。”他心里想买的大概是“轻灵”牌雪橇或 者“方便”牌打字机,可是最先到手的却是一套价值八元九角五分的藏青哔叽服装,包括一 件上衣、一件背心、一条灯笼裤、外加一双两元九角八分的“金券”牌黑色皮鞋。每逢星期 天和开学日,就穿上这身服装。做母亲的都把孩子上下打量一番,就像一个上士班长在举 行那人人要戴白手套的阅兵礼之前逐个检查班里的士兵一样(不知怎么,孩子总是忘了 带白手绢)。母亲想让孩子给新老师一个好印象,可是孩子却不懂得这个。  上学时,孩子带个“杰作”牌纸本子(封面印着一幅模模糊糊的名画),在上面吃力地抄写作 业,所用的是笔画粗、线条圆的帕尔默式字体。课室里的座位常常是按学生姓名字母排列的 。 学校里至少有一间课室的墙上有庞贝古城意大利古城,公元79年因维苏威火山爆发 被毁。——译者遗迹蚀刻画或者古罗马恺撒的半身塑像。正如里斯曼所说的,这些 东西“表明学校的装饰对于儿童的心理需要是不相干的。”课本中有些课文,今天读起来倒 挺有意思。少年时代的林登?约翰逊在地理课本里读过这些话:  
1。最惨的一年(11)
法属印度###的气候和居民的特性都类似暹罗。森林覆盖的山上盛产贵重的柚木和硬木,河 谷则遍种稻谷。其他产品有蚕丝、棉花、茶叶和香料,还有绵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