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代表的一代文豪;他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那烂陀寺名扬四海。应该说;戒日王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
虽然和华夏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以及西方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查理曼大帝等帝王相比较的话,戒日王的功绩算不上什么,但是当杜睿直面这个已在暮年,却依然威风不减的帝王之时,心中却还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尊敬的国王陛下!请允许我代表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向您致以崇高的问候!”
戒日王在杜睿躬身行礼之后,伸手虚托了一下,微笑道:“欢迎你!尊贵的大唐使者,你的到来,让本王倍感荣幸,也请你在回程之后,向大唐君主带去本王的问候!”
接着戒日王详细的询问了一下,杜睿等人此行的所见所闻,当他听说杜睿是穿越了整个欧罗巴大陆之后,到达天竺之时,也是微微一惊,显然他对于杜睿那个地圆说的新概念一时难以接受,却也不觉得如何反感。
“这可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本王也要尝试一下!”戒日王笑着说道,似乎当真对环球航行兴趣很大。
可是杜睿闻言,却不以为然,以当前印度航海科技的发展程度来说,他们永远都没有可能完成这项壮举。要不然历史上,他们也不会被西方人殖民了几个世纪。
“东方客人,也许你有兴趣见一下,本王这里的另一位东方客人!”戒日王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说了一句。
杜睿闻言,微感诧异,这里也有大唐人?可是根据他的记忆,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还要到两年之后。
杜睿正琢磨着,殿上已经走过来了一个僧人,杜睿一见,脑中突然蹦出了一个名字一一玄奘法师!
聚集在玄奘西天取经,是从贞观三年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才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这个时候玄奘确实应该在天竺,而且据史料记载,玄奘在天竺求取佛学之时,就曾受到了戒日王的照顾与帮助。
“来的可是玄奘法师!”杜睿忍不住出声问道。
进来的僧人闻言一惊,很显然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听到家乡的语言了,微微一震错愕之后,僧人看向了杜睿,双手合什,行了一个佛礼:“正是贫僧,居士如何知道贫僧的法名!”
见来的果然就是玄奘,杜睿也忍不住一阵激动,甚至比方才见到戒日王更甚,要知道,玄奘这个名字在日后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眼前的这个僧人和杜睿前世在电视当中看到的那个唐僧可是大不相同,没有那么风姿俊朗,也没有那么年轻,看上去有些苍老,满面风霜之色,身形不高,略显消瘦,皮肤也是微黑,长相更是寻常,但是对这个僧人的大智大勇,杜睿还是十分钦佩的。
杜睿重生到这个年代的时候,玄奘已经出发来了天竺,却没想到在这个地方两人居然见面了,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在下是大唐皇帝陛下钦命宣抚使杜睿,奉皇命出海宣扬国威!却不曾想能在这里遇见大师!当真是缘分!”
玄奘一开始听杜睿居然是奉了皇命来的,心中还不免一阵紧张,毕竟当初他出走拜佛求经,并未得到允许,要是放在后世可以称得上是偷渡行为,还以为杜睿是来抓他的,不过杜睿后面的话,却又让他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毕竟他不过就是一名小小的僧人,还值不得大唐皇帝为了他兴师动众。
“能在天竺遇见故国之人,也是缘法!敢问居士,大唐当今风土如何!?”
玄奘离开大唐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重归一统,但是却并不稳定,四处盗匪恒生,江南地面更是就不太平,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杜睿笑道:“吾皇治国,夙兴夜寐,不曾有过半分懈怠,如今大唐之强盛,远超炎汉,更胜杨隋,当称得起国泰民安!大师离国日久,此次何不随我一同回去!”
玄奘闻言,面色顿时黯然,道:“贫僧如何不想回去,只是担心圣上不肯饶恕此前的罪过!”
杜睿闻言大笑道:“大师此言谬矣,敢问大师此前不远万里,来这佛国,所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求取真经,将佛学引向动土,超度世人,如今为何却因己罪,止步不前!”
对于佛学,杜睿是相当反感的,特别是佛学教导人逆来顺受,以修来世的理论,更是让他言无不以,但是此次见着玄奘,杜睿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或许经过改良的佛学,对于社会的安定,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如今虽然大唐抑佛扬道,然而佛家毕竟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根除,完全没有可能,既然如此何不利用玄奘从西天取回的“真经”,加以整理,然后用来改良佛门。
主意已定,玄奘这个其貌不扬大的和尚在杜睿的眼中简直就成了一个宝贝,杜睿前世最恨的就是国人缺乏攻击性的性格,遇事逆来顺受,能忍则忍,这样的性格如何能够使华夏民族再一次君临天下。
如今有了一个好机会,杜睿自然要好好把握,先把佛家给改良了,然后再是儒家,彻底改变华夏民族本就不该有的那些劣根性。
玄奘是个实诚人,哪里知道杜睿肚子里的弯弯道道,闻言不禁大是汗颜,甚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耻,双手合什,行了一个佛礼,道:“阿弥陀佛,居士所言,使贫僧茅塞顿开,看起来贫僧终究是着了小道,空恋这一身臭皮囊,却忘记当年离开大唐国土之时,发下的宏远!”
杜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劝说玄奘改良佛教的问题了,不过现在还不能急,便笑道:“大师能够顿悟也是一桩美事,他日回返大唐,在下也定当在圣上面前为大师求情。”
“阿弥陀佛!”
事情已定,虽然戒日王非常舍不得玄奘离开,但是见玄奘回返之意甚为坚决,便也不在坚持,当天在王宫之中,设下盛宴,一来为了欢迎杜睿,二来为了给玄奘践行。
杜睿原本打算来这里,只不过是为了最后再看一眼古印度文明,谁知道居然还能阴差阳错的有了这么大的收获,当真是意外之喜。
在曲女城住了三日,杜睿便要返回了,一路向东,回到坎德拉港,宝钗等女怎的都没有想到,杜睿往曲女城走了一遭,回来之后,居然还带着一个和尚。
此时玄奘离开中土日久,名声不显,居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事实上,玄奘法师在离开中原之时,就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了,只不过随着他擅自西行,关于他的一切也被严禁谈乱,说起来,恐怕在太宗的心中,早就将玄奘当成了一个叛国者。
船队出海,一夜无话,次日直待到傍晚,杜睿才好整以暇的到了玄奘所居住的船舱,宝钗奉上香茗,杜睿微微一笑,便扯开了话题。
“大师钻研佛学日久,小子愚钝,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大师!”
玄奘连道不敢。
杜睿一笑,道:“敢问大师,何为佛?”
第三篇 远洋 第七十五章 何为佛
玄奘上船也已然三天了,每日里都只是在船舱之中诵读佛经,不曾离开半步,此前杜睿也来过一次,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玄奘却能看得出来,杜睿是个学识渊博,既有涵养的贵族。
今日杜睿贸然来访,玄奘也不惊异,两人落座,先是闲聊了起来,虽然后世人们根据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对他西天取经的故事有过一些详实的研究,但是此刻这个人就在他的面前,杜睿还是忍不住就玄奘的取经线路,攀谈了起来。
和杜睿后世了解到的一样,玄奘在贞观三年自凉州出发,途径高昌,伊吾,焉耆,龟兹,康国,石国,而后深入后世的阿富汗境内,历时一年多,先后经八十余国,才到了西天。
“大师与高昌国的鞠文泰相交甚厚?”
杜睿突然想到了前世的一个传闻,据说玄奘到达高昌国境内的时候,深受鞠文泰的礼遇,鞠文泰想要让玄奘留在高昌,宣扬佛法,然玄奘西去的意志甚为坚定,甚至不惜绝食,最终鞠文泰被玄奘感动,不但大力支持了玄奘西行的计划,两人甚至还结为了兄弟。
玄奘闻言,深情也是微动,他这一生都很少有感情外露的时候,第一次是因为通过蹟口之后,第一次见到生人的时候,另一次就是在与鞠文泰洒泪分别之时。
玄奘十岁失去了父母,遁入空门,从来不曾享受到过那般关怀,鞠文泰给予他的亲情,确实让他大为感怀。
“当年萌高昌王礼遇,甚为感佩,若不是贫僧执意西去,或许就当真留在了高昌,只是时过近迁,如今也不知高昌如何了,待回返大唐之后,若是有暇,倒是要去拜望一番,见见故人!”
杜睿闻言,反倒是有些赧然了,说起来玄奘和鞠文泰是异性兄弟,而杜睿征伐高昌,惊死了鞠文泰,又一通火药炸死了鞠智盛,和玄奘之间,还算有仇。
“大师若去时,恐怕也只能悼念故人了!”
玄奘闻言,微微一惊,道:“这是为何?莫非高昌王~~~~~~~~~”
杜睿道:“高昌王无道,使人假扮盗匪,劫杀大唐商旅无数,在下奉圣上之名,兴义师,已然讨平了高昌国,如今高昌一地已经并入了我大唐西域都护府!”
玄奘闻言,不禁动容,却也无可奈何,眼神带着些许刻意压抑的哀伤,双手合什,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杜睿见状,忙道:“大师不必如此,佛门讲究因果报应,鞠文泰虽然对大师有恩,然其种下恶果,自然有人要还他一个报应。”
事已至此,玄奘又能如何,只能多多诵读几遍经文,为故友超度了。
杜睿见气氛有些压抑,又道:“玄奘大师!在下今日前来,是有一事不明,前来向大师讨教!”
玄奘垂着眼帘,道:“讨教不敢当,居士生具慧根,有言但讲无妨。”
杜睿点点头,笑道:“大师精熟于佛法,敢问大师,何为佛!?”
玄奘面色不动,道:“佛即觉悟之人,修佛只是表达证道的过程,而非果位,不是绝顶的一处宝座。世人多为恶,业力太重,然只要能心向极乐,潜心修行,则人人可以成佛,以至圆满!”
杜睿接着道:“修佛可否消除业力!?”
玄奘摇头道:“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杜睿闻言,倒是深以为然,他能看得出来,玄奘修佛不是单纯到礼敬佛祖,失迷本心,而是看透了事势,将修佛当成了理性主义的信仰。
杜睿虽然不信佛,却也并不全然反感佛教的一切,只不过在他看来,佛教可以被当成一种人间信仰,却不能成为世人的迷信。
杜睿想要的佛教,应该是人间佛教,即不否定仪式的作用,但应反对崇拜偶像,这当然并不是佛教的本来面目,然而确实杜睿改良的方向。人间佛教不谈怪力乱神,不相信神迹,不相信夸大的异能,不信天堂地狱,不相信阎王,不相信超度亡灵,不相信灵魂,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极乐世界,不信来世,不禁看异教的书籍。人间佛教非但不应排斥科学,它本质应该是实观的、理性的,因而是科学的。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杜睿可不相信,谤佛会招来报应,如果佛法当真如此高明,那为什么落到后世现实中会那般庸俗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脱离现实,脱离文明。因此杜睿勾勒出来的人间佛教提倡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和一切优秀人才,应积极开展同社会政治观念的对话,使佛法在逐步开放的社会中,与平等、民主、和平与自由的理性法则相呼应,进而也才能够使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等文化形式开展广泛的对话,在发挥佛法特质并在与现代文明结合。人间佛教既是佛教的现实化,也是回归佛法的本原,恢复佛法的本来面目。
杜睿接着又道:“大师以为,如何才能修佛,以至圆满,观自在的境界!”
玄奘道:“修习佛法当超脱世间万物,讲求四大皆空,着重本心修为,若当真能身无外物,万般皆虚,则可称之为圆满!”
杜睿闻言,当即反驳道:“似大师所言,一旦遁入沙门,便须放开一切,不以父为父,不以母为母,不以子为子,不以友为友,若如此,岂有人伦?在下虽不才,却以为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惟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佛门讲求出世,然在下以为出世即“觉悟”后的对现实社会的根本超越性,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