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帅命你暂代行军大总管之职,统带大军继后。”
虽然没能拿到统兵突袭颉利大营的将令,心中不免失望,但军令已下,李世绩还是慨然领命。
接着李靖又下令,着苏定方,尉迟恭等诸路副将各自统领本部精骑,共计万名,准备二十日的口粮,当晚出发,向铁山疾驰。
等到众将散去之后,李靖对留下来的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便随李世绩大军随后进发。”
李承乾不曾亲临战阵,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闻言也不反对,道:“既如此,孤也领命!战阵凶险,还请大将军多多保重!”
对于李承乾,李靖通过这些时日的观察,也能看出些端倪,发现李承乾并不像坊间传言中那般懦弱,虽然生在帝王之家,自小锦衣玉食,难免少了几分豪迈之气,然却也是个有担当的好男儿,不禁便看重了几分。
接着李靖又看了眼侍立在李承乾身后的杜睿,道:“前次突袭颉利定襄大营,你也曾亲临沙场,不过你毕竟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本帅不好强令,只问你可有胆量随军夜袭颉利阴山大营!”
李承乾在场,杜睿也不好擅自做主,只得看向了李承乾,李承乾见状笑道:“承明!既然大将军如此看重你,你便同去好了,只是千万要小心在意,照顾好自己!”
杜睿闻言,这才拱手道:“杜睿领命!”
当晚李靖便统帅精骑万人,并诸将趁着夜色开拔,每人佩带双马,马歇人不歇,立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颉利阴山大营,一战而成全功。
大军行进还未到五里,天上便下起了大雪,李靖看着天色,心中不禁一阵感慨,他有预感,这场大战之后,他恐怕就再也没有出征的机会了,虽然如今天下依然还未平静,但是在他之后,大唐名将辈出,以后恐怕就是李世绩,侯君集等人的天下了,便是那杜睿,以他的天分,以当今圣上的英明,恐怕也不至于明珠蒙尘,早晚是要统兵作战的,如今这最后的一次远征,李靖不想错过,本来那天听了杜睿的话,他也知道自己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大到了很容易让人猜忌的地步,他也确实到了该让位的时候了,只是一生统兵作战,都是在平定内乱,如今这筹谋了数年的北伐,才是他梦寐以求的,但此一战,别无所求。
正想着,突然有探马回报,前面遭遇了突厥营帐千余,李靖立刻就作出了判断,知道那应该是之前被打散的突厥人,还没来得及到阴山与颉利汇合。
李靖想明白了此处,当即催促着大军前进,将那些突厥人纷纷驱赶着,朝颉利的阴山大营方向而去,若实在平时,虽然只有几千人,但以突厥人的悍勇,肯定要和唐军拼杀一场,但是定襄大捷,突厥人早已丧胆,见唐军杀来,只顾着逃命,哪里还想得到抵抗。
再说颉利那边,他见唐使前来抚慰,自以为得计,必定安然无事,再加上今夜天降大雪,所以便未加戒备。
李靖大军赶到阴山时,见突厥大营防备松懈,便派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前锋,在大雪的掩护下衔枚疾进,至颉利牙帐七里才被发现。
颉利这时也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连忙起身让人聚拢人马,但为时已晚,这些时日来,突厥兵马,连日奔波,早已疲惫不堪,如今好不容易眼见合议就要达成,那里还顾得上防备,听到喊杀声时,顿时一阵大乱,有的士兵甚至未穿衣甲便跑了出来,结果妄送了性命。
李靖见突厥大营已乱,抽剑在手,大声喝道:“男儿建功立业就在此时,众将随我冲啊!”
这天大的功劳就摆在眼前,此时众将也顾不上其他的了,只要能生擒颉利,便是大功一件,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见李靖军令已下,忙招呼着人马,朝颉利大营冲了过去。
杜睿此刻也是热血沸腾,解决了颉利,大唐的边患便彻底清除了,此后才有能力去经营西域,开拓疆土,一想到开启盛唐自己也有份参与,杜睿也顾不得其他,挺枪催马,便冲了过去。
众将引兵冲入颉利大营一阵冲杀,最早冲进来的苏定方长驱直入之下,已然到了颉利的汗帐之前,颉利见状忙使人抵抗,自己带着几个亲随乘千里马向西逃去。
突厥军背着突如其来的袭击,杀得瞬间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10余万。唐俭、安修仁也趁乱脱险而归。
颉利在阴山被击败后,带人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叛逃,其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
不久,颉利身边就只剩下数十骑兵,眼看着就要逃入吐谷浑的地界,却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
至此北伐功成,杜睿在这场北伐当中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才华,他自家也知道,此次征战不过是自家经验的积累,西域还有那么多国家,北面还有契丹,东面还有高句丽,他也不担心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正如李靖说的那样,他这般年纪,若是就锋芒的话,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PS:北伐之战,小弟写得很简单,毕竟北伐不是杜睿的舞台,他只要能参与进去就OK了!好了!小弟的第一卷就快要接近尾声了,本书的第一卷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贞观长歌》的故事,接下来本书将彻底脱离《贞观长歌》,请大家继续支持,小弟先谢谢了!
第一篇 蛰居 第七十四章 竖儒蜂起壮士死
临近上元佳节时,杜睿方才跟随着李承乾,在飞虎军的护卫下,先行赶回了长安,同他们一起的还有颉利等一般被俘的突厥贵族,将领,以及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的使节,李靖在完成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后,便有了退隐的心思,所以便将献俘这一大功,让给了李承乾。
“承明!此次北伐,你的功劳也不小,今次你就随孤一同进宫面见父皇可好?”李承乾经历了此次北伐之后,也明显成熟了不少,眉宇间少了几分怯懦,多了几分英气。
杜睿闻言,忙道:“殿下还是不必了,小弟此次随军不过是因为朋友之谊,本身就有违军法,殿下可自便,小弟离家日久,不忍家人惦念,这便要回家了!”
李承乾知道杜睿脾气,很清楚杜睿是不想要太宗的封赏,也不再劝,对着杜睿一拱手,便带人去了。
杜平生见李承乾走了,不解道:“少爷!此次北伐,你虽然比不得张将军生擒颉利的大功,但是北伐的大方略可都是你提出来的,而且突袭定襄,突袭阴山,少爷又亲冒矢石,冲锋在前,怎的就将这等大功白白撇下,岂不可惜!”
杜睿闻言,笑道:“撇下便撇下了,你若是放不下你那点功劳,可追上去,找太子殿下要赏就是了!”
杜平生忙道:“我哪是为了自己,分明就是为了少爷,少爷却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我不说了就是!”
杜睿知道杜平生是个混不吝的性子,便是和他说什么进退之道,他也不懂,干脆不扣不言,一主一仆两人策马朝着杜府赶去。
刚到门口,就被这些日子每天都在门前翘首企盼的杜仲看见了,见杜睿平安归来,杜仲先是谢过了漫天神佛,然后便急匆匆的迎了上来,牵过了杜睿的马,眼圈泛红道:“少爷平安归来,老仆这颗心也总算是可以落地了。”
杜睿忙道:“让仲叔挂念,是杜睿的过错!”
杜仲道:“少爷可别这般说,快进府吧!这些日子家里人可都急坏了,特别是莲小姐,每天都要因为思念少爷大哭一场!”
杜睿笑道:“好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快进府吧!”
进了府,家里人早就听到了消息,纷纷到了前厅,看到杜睿平安归来,纷纷上前叙话,杜云莲更是一把就扑到了杜睿的怀里,大声泣道:“三哥!你可算回来了!他们都说你去个三两日就回来,怎的一去就去了这么长时间,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呢!”
杜睿忙安抚道:“三哥怎么会不要小莲儿!好了!快不要哭了!三哥答应你,这次回来,便不再出去了!”
杜睿在回来的路上便盘算好了,这次北伐,他虽然稍稍收敛锋芒,但也注定要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今后这段时间他可要安心在家,毕竟如今他还顶着为杜如晦守孝的名头,要是太放肆了,引得朝中那些腐儒们的攻讦,可不是什么好事。
杜睿府上一家人在一处叙话不表,另一边太宗在看过李靖和李承乾的奏本之后,于次日大朝,亲自召见了颉利等人。
和原本的历史当中一样,太宗没有杀死颉利,在述数了颉利的罪恶之后,便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也被封为北平君王。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被委以官职,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太宗大喜,又遣使宣抚。
北伐大捷,让整个长安城都随之沸腾了起来,他们大多都是亲眼见证了四年前突厥兵临城下的危难景象,如今王师总算是一战而成全功,从此之后,突厥这个心腹大患被尽数除去,大唐的子民也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只可惜这个时候烟花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要不然的话,这长安城恐怕会更加热闹。
在庆祝过后,有一个难题被摆在了太宗君臣的面前,应该如何处置被俘的突厥部众,这次北伐大捷,先后共俘获了突厥部众三十几万人,又逢今年草原灾害连连,民生凋敝,如今既然都已经归降了,就应当有所赈济。
以孔颖达,于志宁,萧瑀一大帮当世大儒为首的山东世族纷纷要求太宗将草原部众尽数放归。但是却遭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般务实大臣的强烈反对。双方就在太极殿上站来了激烈的辩论。
孔颖达为国子监祭酒,当世大儒,他率先发动了攻击:“如今草原部众既已归降,便是我大唐的子民,彼等不事农耕,若不放归草原,又如何生存!”
长孙无忌反驳道:“我大唐自圣上以下,这么多年来为了北伐大业节衣缩食,如今好不容易成功了,自当将突厥尽数剿灭,以防后患,如何还能放归,真乃迂腐之言!”
孔颖达被长孙无忌的话,气的胡须乱颤,道:“尽数剿灭,难道你要让圣上将三十万草原部众全都杀了吗?你这是让圣上顶上暴君之名,其心可诛!”
长孙无忌道:“我哪里说过要让圣上将三十万人全杀了,只是绝不能放,难道孔大人忘了今岁突厥击破绥州,可杀了我大唐子民三万人啊!这累累血债,难道就这般揭过去不成!”
孔颖达道:“君子爱人,君子怀德,我大唐乃天之正朔,礼仪之邦,自当怀仁德以安抚四夷,岂能一味的滥杀,有违圣人之道,长孙大人,你也是习的孔孟圣人之道,难道就不知道以德报怨的道理吗?如今我大唐国力日盛,自当以仁德示天下,使四夷来归,要是用刀剑就能安定天下的话,还要圣人之言干什么?”
太宗被众人吵得一阵头疼,对于长孙无忌的建议,他是不赞成的,对待外族虽然应当昭示武力,却也不能一味的滥杀,将其全部送回草原,太宗也不赞成,誰知道日后突厥部众当中会不会再出现一个颉利那样的人物。
想着,便看向了他的智囊房玄龄,道:“玄龄!你也说说,该当如何!?”
房玄龄这时出班道:“臣不赞成长孙大人,也不赞成孔大人,但他们的建议都是为了这么国家好,臣也不好作出评判,要是圣上问臣的注意,臣主张不放,但也不杀。”
太宗问道:“那该如何?”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虽然房玄龄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但是朝中主张将突厥人全数放了的还是不在少数,孔颖达更是联合了一大帮人,整日在太宗面前聒噪,太宗也是不胜其烦,可是如果按照房玄龄的建议,究竟应当如何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太宗也拿不定主意,于是李承乾便在太宗的授意下,又到了杜睿的府上。
“什么?”杜睿听了李承乾道的话,只气的拍案而起,大声喝道,“竖儒不知兵事,安敢妄议国政,他们哪里知道为了这场北伐,戍边将士们流了多少血,又有多少人为此丢了性命,难道如今便因为他们的一番狗屁不通的仁德之言,就将这些豺狼再次放归草原!”
李承乾见杜睿这么激动,也道:“我父皇这几日也时常为此烦恼,却不知该如何处置,那些大儒们又整天的吵个不停,孤便来你这里,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要不然的话,这些突厥人恐怕就真的只能放了!”
杜睿闻言,气的义愤填膺,在书房内来回走着,突然走到书案前,提笔就写了起来,李承乾微感诧异,便走过去观看,顿时一惊。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五岳为之倾。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